课题: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
2.通过对水的分解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分解反应的含义,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4.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能够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5.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知识点(重点、难点):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分解反应的概念;
2.水通电分解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3.表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表示化学反应的分子模型表示法。
实验准备: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水电解器、火柴、酒精灯、学生电源、水(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板书设计:
2.2 水分子的变化
现象
↑
结论 ← 水的电解→ 实质
↓
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H2O H2 O2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示标】
1.投影水分子循环图
2.提出问题,投影揭示目标
水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问题提出后及时投影目标)
一、水的分解
【实验探究2-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环节一:教师通过实物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环节二:
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水在通入直流电的作用下的变化,要求仔细观察现象,同时将观察的实验现象填写到课本31页相应位置。[由于水电解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学生等待气体产生的过程中老师提出思考问题:水通直流电后得到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猜想,然后再让学生用点燃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环节三:
1.组织学生按实验探究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时,指出在化学上常根据某物质特有变化现象来验证该物质。
2.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板书):
(1)电解水是______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需要 能量。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正极的 和负极的______,二者的体积比为_____。(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投影: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详细的指导)
环节四:
根据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观察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说一说此化学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这种反应类型都有什么特点?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交流共享】
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投影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动画演示,结合课本分子结构模型图组织学生讨论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情况:
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现象——生成两种物质,对水分子模型进行拆分和重组,要求所有的原子都不能剩余,得到两种新的分子。
组织学生总结归纳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观看图片信息
积极回答问题,揭示物理变化的实质,就新问题做出自己初步的思考,同时明确学习目标。
聆听老师介绍。
分组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学生猜想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并且设计实验验证。例如:学生可能结合生活中电热器烧水想到气体是水蒸气。
展示交流本实验的现象,归纳得出此探究实验的结论。
理解识记。
学生总结理解化学文字表达式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观察总结分解反应的含义和特点:一变多、新物质。
观看动画演示,结合前面所学的物理变化中分子变化的情况,讨论交流两种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变化的情况。
学生利用水分子的模型实物进行拆分和重组。
学生在观看动画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根据投影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感知在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是否变化
引起思维上的碰撞,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明确本节的探究方向,引导其深入思考。
了解电解水的仪器装置。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实的感受到水在通入直流电后发生了变化。
学会实验时问题的解决方式,同时明白任何猜想和假设都需要科学的验证才能成立的,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明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同时获得验证具体物质的方法。
体会化学变化的宏观实质就是生成了新物质,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学习化学变化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使学生了解化学变化是有很多类型的,我们在研究时要进行分类研究。
通过投影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形象的认识分子分裂和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堂堂清课时练
1、 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 :VO2 =2 :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食盐水——水+食盐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氢气+氧气——水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4、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
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
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此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反应。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气,B管收集到________气。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
(6)在D管处,将使用燃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______________。
(7)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收获:
通过本节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有什么收获,最好从知识、技能、方法等不同方面谈起。
思考总结,展示交流。
概括总结第二节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课本35页“挑战自我”第1、2、3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上感觉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比较顺利,教学流程明确具体。
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中感觉一下转变不过了,微粒观的形成还需加强。
建议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要预设好时间以及过程,节约时间,以便检测。
课 题:2.2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从分子变化的角度上理解化学变化,同时获得氢气燃烧生成水的结论。
2.理解化合反应的含义,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4.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初步形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的认识。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化合反应与物质性质的区分。
难点: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前准备:多媒体(水的合成动画)、烧杯、导气管、启普发生器、火柴
板书设计:
水的合成
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现象:淡蓝色火焰
氢气+氧气 水
化合反应:A+B+… C
氢气:新能源
二、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常用能、易、容易、可以、可等来描述
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
活动意图
【回顾旧知】-多媒体展示
(具体的题目见课件中)
【设疑导入新课】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温故而知新,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疑激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达到完善实验方案的目的。
学生做出猜想:产物是水或由于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是水
【板书1】二、水的合成
【出示目标】
实验探究:
我们猜想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水,那该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看内壁是否有水珠,来验证是否有水生成。
【实验演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注意: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学生观察实验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试写出反应的文字和符号表达式。
【探究升级】试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怎样变成水分子的?
[播放] 水的合成动画
学生观察并描述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观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原子的定义。
明确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达到完善实验方案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动画图片,形成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理解事物,加深对物质的微观认识。
【过渡】观察氢气燃烧生成水的文字表达式,与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比较有何异同?这种反应有什么特点?试着给这个反应类型起个名字。-多媒体展示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反应特点:多变一(学生总结)
【典例分析】-多媒体展示
让学生学会从分析比较中找差异,找规律。
强化概念,加深理解。
放手让学生去想,以启迪学生思维。
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过渡】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都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的要求完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自学。
【板书】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典例分析】-多媒体展示
堂堂清课时练:
1、下列事实能证明分子可分的是( )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冰块融化成水
C.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D.一定量的蔗糖在水中完全溶解
2、电解水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
A、水原子 B、水分子 C、氢、氧原子 D、氢、氧分子
3、通过电解水和氢气燃烧的实验我们知道:
(1)水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水 氢气+氧气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食盐+水 食盐水
D.碳+氧气 二氧化碳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铜做导线 B、干冰用来人工降雨
C、氢气做高能燃料 D、氢气用来充填探空气球
6、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三种分子
B、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
C、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参考答案:
1.C 2.C 3.氢、氧;原子 4.D 5.C 6、B
【盘点收获】
用2-3分钟时间简要概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启示?
布置作业:
1、我编我演—化学情景剧:和小组同学合作导出一个水的电解和合成过程的情景剧,并总结获取的信息。
2、课外探究:氢气作为新型燃料有哪些优点?你知道目前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最新动向吗?在开发氢能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教学反思: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的微粒观,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物质变化。
二、初中化学的分化点(即难点)就是学生难以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要多采用一些模型化的方法,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多说,多画图,多思考的习惯。
三、学生对于化学性质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如氮气可充入食品袋中,体现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学生还不是很明白,应该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巩固。
四、学生读图能力较弱,应该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加强读图训练。
课件13张PPT。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1)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水的分解创设情景: 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问题一:
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
?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 ??。?????? ???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 ? 少多氢气氧气实验现象?【注意事项】
a、加稀硫酸溶液目的: b、为什么实际实验中,H2体积往往大于O2体积的2倍? 增强水的导电性原因主要有:
① O2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H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②电极材料消耗了部分O2共同关注化学方法: 两电极处生成的气体经检验:正极的气体是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 体是氢气(H2),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电解水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种类体积可简单记忆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表示“和”读法: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分解反应:跟踪练习:
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吗?为什么?
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
B、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我发现:
判断分解反应的方法 : 1、化学变化 2、一种反应物多种生成物D问题二: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是怎样变化的?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的实质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旧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希望能与你共同度过一个幸福的时光,共同成长……课件18张PPT。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2)————水的合成1、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回顾旧知C2、从电解水的实验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习目标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从分子变化的角度上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同时获得氢气燃烧生成水的结论 ;
理解化合反应的含义,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初步形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的认识。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什么?猜想:实验方案: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实验探究注意: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氢气燃烧,产生____色火焰,烧杯壁上有____出现用手触摸烧杯,烧杯___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___
氢气燃烧放出了大量的 。水热发烫淡蓝水雾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氢能源汽车氢能源的利用氢气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怎样变成水分子的?探究升级在这两个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变了吗?数目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观察下列反应,分析它们各有何特点?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变多 AB → A + B多变一 A + B → AB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把一定量的食盐放入水中溶解,得到食盐水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氢气+氧气——水
E、通过过滤把水中的泥沙除去【典例分析】CD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阅读教材P34最后一段,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思考:
当氢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后,是否还具有可燃性?
当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后,是否还具有可燃性?结论: 医院里急救病人用的氧气是以液体的状态压缩在钢瓶中的,这说明氧气变成液态后仍能供给呼吸,如果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了,还能供给呼吸吗?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1.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
(1)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2)食盐是白色固体物质
(3)汽油易挥发 (4)镁能在空气中燃烧
(5)冰能变成水,水能变成水蒸气 (6)氧气能够支持燃烧2.把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地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的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5)(1)(4)(6)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能与水反应【典例分析】2、课外探究:氢气作为新型燃料有哪些优点?
你知道目前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最新动向吗?
在开发氢能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作业1、我编我演---化学情景剧: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一个
水的电解和合成的情景剧,并总结从中获取的信息。我学到了……
我的困惑还有……希望能与你共同度过一个幸福的时光,共同成长……2.2水分子的变化(1)
姓名: 班级: 得分: 批改人:
1、 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 :VO2 =2 :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食盐水——水+食盐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氢气+氧气——水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4、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
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
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此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反应。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气,B管收集到________气。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
(6)在D管处,将使用燃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______________。
(7)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水分子的变化(2)
姓名: 班级: 得分: 批改人:
1、下列事实能证明分子可分的是( )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冰块融化成水
C.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D.一定量的蔗糖在水中完全溶解
2、电解水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
A.水原子 B.水分子 C.氢、氧原子 D.氢、氧分子
3、通过电解水和氢气燃烧的实验我们知道:
(1)水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水 氢气+氧气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食盐+水 食盐水
D.碳+氧气 二氧化碳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铜做导线 B、干冰用来人工降雨
C、氢气做高能燃料 D、氢气用来充填探空气球
6、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三种分子
B、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
C、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参考答案:1.C 2.C 3.氢、氧;原子 4.D 5.C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