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1.理解不同的大都市辐射功能和辐射范围的差异。(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大都市是如何实现其辐射功能的。(综合思维) 3.充分利用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观) 4.通过查询资料、调查等活动,分析典型大都市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措施。(地理实践力)
一、大都市及其辐射功能
1.大都市
(1)概念:大都市一般是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实力强大,并对特定区域有重要影响的城市。
(2)特点。
①人口规模:中心城区及其邻近地域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
②行政等级:具有较高的行政等级。
③城市功能:具有较多的城市功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3)大都市区:以大都市为核心,包括其周围与之联系紧密的外围区域。
2.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概念:大都市基于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强大的资源优势,通过交通、通信、金融、贸易、人口流动等方式,实现对周围区域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观念等的辐射带动,最终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的共同发展。
(2)内涵。
物质基础 大都市
内容 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观念
载体 交通、通信、人等
(3)辐射范围。
①辐射范围大小的确定依据:行政管理范围、商品服务范围、吸纳的劳动力范围等。
②辐射规律。
a.大都市的辐射范围一般较大,在地域上与其他城市的辐射范围有重叠。
b.大都市的辐射遵循距离衰减规律,辐射功能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思考1] 根据大都市的辐射距离衰减规律,北京对天津、石家庄、武汉、南宁的辐射功能怎样变化
提示:北京与天津、石家庄、武汉和南宁的距离逐渐增加,其对四城市的辐射功能逐渐减弱。
二、上海大都市及其辐射功能
1.上海大都市
(1)基本概况。
①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
②经济基础雄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前列。
③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属于超大城市。
④基础设施完善,医疗、教育、科技等发展水平较高。
(2)产业发展。
①着重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②是我国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金融人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金融市场体系和市场功能在不断完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2.辐射功能:在产业、金融、交通、科技、人才、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辐射功能。
(1)交通:是我国水陆交通中心,具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并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2)科技:高校、科研院所集中,人才密集,每年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都输出了大量的人才。
(3)文化:不断探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文化传承、融合与发展。
[思考2] 上海大都市作为辐射源,其辐射内容主要有哪些 辐射载体有哪些
提示:辐射内容包括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观念;辐射载体主要有交通、通信、人等。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范围
1.上海大都市区
(1)范围: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和舟山,总面积为2.99万平方千米。
(2)影响:发挥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完善上海大都市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上海带动上海大都市区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1)范围: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
(2)影响: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大量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创新治理模式,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3.长江经济带
(1)范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
(2)影响:上海通过利用金融中心建设的平台,为长江经济带上的城市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金融服务;利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平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通过港口合作、水运合作,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互补发展;利用国际贸易中心、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为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基础,从而影响整个长江经济带。
探究一 大都市及其辐射功能
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是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与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并称为“纽伦港”。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纽约最重要的商业、金融、保险机构均分布在这里,这里汇集了世界500强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分布在曼哈顿下城,而纽约的大企业、商业中心分布于曼哈顿中城。整个曼哈顿耸立着超过5 500栋高楼,其中35栋超过了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中区。
[思考]
(1)(区域认知)影响纽约发展最主要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
(2)(区域认知)纽约市汇集了世界500强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这反映了纽约的哪些城市职能
提示:纽约市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中心。
(3)(综合思维)纽约的辐射功能有哪些表现
提示:纽约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对周边地区、“波士华城市带”、美国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1.大都市与大都市区
2.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大都市的典型代表
世界三大都市是纽约、 东京、伦敦。区域性有名的有巴黎、上海、悉尼、香港、芝加哥、洛杉矶、莫斯科、马德里、柏林、米兰、新加坡、里斯本、布鲁塞尔等。
美国“波士华城市带”中,纽约(商业和金融)、波士顿(大学产业)、费城(重工业)、巴尔的摩(冶炼工业)、华盛顿(政治产业)等主要城市经济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使城市带效率最大化。波士顿128公路是美国最早的科技高速公路,沿线两侧聚集了数以千计的研发公司和机构,其经费主要来自冷战时期美国国防和航天研究。冷战结束,个人电脑时代到来,波士顿科技产业严重衰落,“硅谷”兴起。据此回答(1)~(3)题。
(1)“波士华城市带”中,最核心的城市是( )
A.纽约 B.波士顿
C.华盛顿 D.费城
(2)波士顿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优势是( )
A.邻近高速公路 B.邻近科技园
C.海运便利廉价 D.冷战军事订货
(3)根据距离衰减规律判断,纽约对下列城市辐射功能最弱的是( )
A.波士顿
B.费城
C.华盛顿
D.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判断,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最核心的城市。第(2)题,波士顿128公路是美国最早的科技高速公路,沿线两侧聚集了数以千计的研发公司和机构,波士顿高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沿线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主导区位优势应为邻近科技园。第(3)题,根据距离衰减规律可知,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会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距离纽约最远,辐射功能最弱。
答案:(1)A (2)B (3)D
探究二 上海大都市及其辐射功能和辐射范围
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但经济差异显著。图1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图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思考]
(1)(综合思维)分析苏州和嘉兴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提示:差异: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原因: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等。
(2)(综合思维)从城市辐射的角度,分析安徽8市融入长三角地区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
提示:上海可利用新融入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实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
1.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范围
辐射范围 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大 都市区 以上海为核心,以与上海具有交通通勤、产业分工、文化认同等方面紧密联系的地区作为辐射范围,具体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和舟山 上海带动上海大都市区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完善上海大都市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长江三 角洲城 市群 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范围涉及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 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大量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创新治理模式,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长江经 济带 贯通我国东西的横向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 通过利用金融中心建设的平台,为长江经济带上的城市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金融服务
利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平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通过港口合作、水运合作,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互补发展
利用国际贸易中心、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为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基础,从而影响整个长江经济带
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如图示意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及2018年上海市对部分城市辐射强度。据此回答(1)~(3)题。
(1)相比南京,苏锡常受上海辐射强度更高的原因不可能是( )
A.与上海空间位置更近
B.产业分工协作程度更高
C.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D.历史文化认同感更强
(2)近年来,上海对外辐射强度不断增强,这可能导致( )
A.附近城市产业进一步向上海转移
B.上海城市污染将有所缓解
C.上海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差距拉大
D.附近城市对外影响力减弱
(3)打造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需要( )
A.各城市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B.增强辐射能力,尽量扩大城市群范围
C.建立便利的区域交通网络
D.将农村地区全部转化为城镇用地
思路点拨:第(1)题,苏锡常在2018年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强,结合图1可知,这些城市与上海接壤或距离较近,使得受辐射强度更高,A不符合题意;苏锡常与上海产业分工协作程度更高,使得产业转移等更加便利,B不符合题意;苏锡常与上海距离近,文化交流频繁,历史文化认同感更强,D不符合题意;南京城市等级更高,经济发展水平更高,苏锡常受上海辐射强度更高的原因不可能是经济发展水平更高,C符合题意。故选C。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上海市对外辐射强度不断增强,反映了其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上海的部分产业向附近城市转移,A错误;产业转移将带动其他城市的产业升级转型,能够提高其他城市的竞争力,上海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差距将缩小,C错误;附近城市的对外影响力将得到增强,D错误;产业转型的同时促进上海向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减轻上海环境污染,B正确。故选B。第(3)题,打造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需要发挥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便利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区域间的要素流动,提升辐射通道建设,C正确;区域内各城市均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易出现恶性竞争,不利于城市发展,A错误;尽量扩大城市群范围,不利于城市群发展,外围城市受到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弱,B错误;将农村地区全部转化为城镇用地不合理,城市需要农村地区作为经济腹地,提供农产品等,D错误。故选C。
答案:(1)C (2)B (3)C
1.都市区(圈)
都市区(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都市区(圈)是一种特殊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都市区(圈)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以一个或者多个经济较发达并且有较强城市功能的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为核心,以一系列不同性质、规模、等级的中小城市为主体,共同组成在空间上位置相近,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具有圈层式地域结构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地域空间组织。都市区(圈)最大的特点是圈内城市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不同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都市区(圈)与城市群的区别
城市群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布局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城市而形成的空间布局形态和城镇化载体;都市区(圈)则是指依托和围绕特大城市与周边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城市而形成的空间布局形态和城镇化载体。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都市区(圈)内部特大城市保持多方面的绝对垄断地位,周边其他城市具有更强的依赖性和附属性;而一般的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具有各自的功能分工,保持相互间影响和联系,呈现出各自相对的独立性。都市区(圈)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群,不能把都市区(圈)作为城市群的全部和主体。我国具备都市区(圈)特性的主要有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及周边城市,基于我国人口规模大、城市数量多、城镇化速度快的基本国情,今后更需要重视和发展的应该是依托一定空间范围内条件优越、数量众多的大中城市共同形成的城市群来实现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任务。
截至2017年3月底,中国已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共12个国家级城市群。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国家将城市群建设的重心放到了中西部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城市群建设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大量涌向中心城市,促进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
B.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竞争加剧,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C.加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分工合作,中小城市迎来发展良机
D.缓解城际交通压力,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与东部地区相比较,中西部地区建设城市群的优势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国家政策的支持
C.基础设施完善 D.城市密集
解题思路:第(1)题,城市群建设会加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分工合作,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给中小城市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C正确。城市群内部各城市是分工合作的关系,不会加剧其竞争,B错误。城市群发展,使得人口向中小城市流动,不会有大量人口流向中心城市,A错误。城市群发展会促进城际交通快速发展,有可能带来一定的交通压力,D错误。第(2)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的优势是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属于国家政策,B正确。中西部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城市数量上与东部相比不具有优势,A、C、D错误。
答案:(1)C (2)B
一、选择题
上海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是著名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及国际投资中心。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上海城市服务职能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为南京、杭州等城市提供行政管理服务 ②可为全国提供金融服务 ③其交通运输服务职能可辐射到国外 ④为上海市民提供行政管理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上海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影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
C.交通运输 D.科技水平
3.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聚焦实体经济发展,聚焦最强光、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七大产业,发展这些产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廉价的交通成本 B.雄厚的科研力量
C.巨大的消费市场 D.丰富的劳动力
解析:1.B 2.D 3.B 第1题,南京、 杭州分别是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其主要为这两个省份提供行政管理服务,上海只为上海市的管辖范围提供行政管理服务,①错误;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为全国提供金融服务;濒临海洋,交通便利,其交通运输服务职能可辐射到国外;可以为上海市民提供行政管理服务,②③④正确。第2题,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要涉及高新技术产业,而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核心影响因素为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而土地资源、交通运输属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设施方面,不是主要的区位因素;影响科技创新方面的劳动力应为高素质的劳动力即高科技人才。第3题,最强光、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七大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教育对其影响较大。上海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科研院校较多,科研力量雄厚是吸引这些产业落户的主要因素。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区域城市带中地位最高的城市是( )
A.中卫 B.石嘴山
C.银川 D.青铜峡市
5.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
A.高新技术产业 B.重化工业
C.旅游休闲业 D.交通等基础设施
解析:4.C 5.D 第4题,图中银川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省级行政中心,等级最高,C正确。第5题,沿黄城市带深入内陆,对外联系少,优先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扩大其对外联系,促进资源开发及经济建设,是提升其辐射带动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非选择题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早期经济发展较慢。在伊利运河修建之前,内陆地区的货物需沿密西西比河南下运至新奥尔良港口转运。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后,密西西比河上游的船只可以通过五大湖进入伊利运河,进而进入哈得孙河驶入大西洋,大大增加了纽约货物吞吐量,促进了纽约经济腾飞。同时无数的工厂和商业资本从大西洋沿岸转入内陆,促进内陆经济快速发展,五大湖区开始向现代工业化挺进。下图示意纽约地理位置。
(1)分析早期纽约发展的地理位置优势。
(2)早期纽约发展较慢,指出限制其发展的因素。
(3)说出伊利运河的开通对纽约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第(2)题,由材料“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后,密西西比河上游的船只可以通过五大湖进入伊利运河,进而进入哈得孙河驶入大西洋,大大增加了纽约货物吞吐量,促进了纽约经济腾飞”可知,早期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导致内陆经济腹地较小;开通运河之后,内陆经济腹地广阔,城市快速发展。第(3)题,伊利运河的修建,沟通了纽约与五大湖地区,直接改善了交通条件,联系了更多的地区,扩大了纽约的经济腹地,方便了五大湖地区货物的出海运输,增加了纽约港口货物运输量,促进了纽约及五大湖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1)位于中纬度地区,气候适宜;位于沿海地区,地势平坦;位于港湾沿岸,且有河流连接,便于发展河海联运。
(2)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腹地较小。
(3)伊利运河连通伊利湖,能改善交通条件,扩大纽约经济腹地;增加纽约港口货物运输量,促进经济发展。
三、优选题
7.上海和武汉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世纪90年代,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五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分析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上海比武汉更突出的优势条件。
(2)请提出增强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的具体对策。
解析:第(1)题,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上海比武汉更突出的优势可从自然条件(河流、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第(2)题,增强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可以从提高武汉市的经济实力,加强对外联系,培育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分析。
答案:(1)武汉沿江,为内河港口;上海既沿江又沿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海陆交通更加便捷,更有利于对外联系。武汉是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辐射范围更大,国内外市场更广阔。上海比武汉开放时间早,更早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加快了经济发展进程,聚集着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科技力量更雄厚。
(2)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合作;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等。
[基础达标]
苏州一带曾流传着“金太仓,银嘉定,铜常熟,铁崇明,豆腐吴江,叫化昆山”的说法。昆山在改革开放前发展较差。如今,昆山“成功逆袭”,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昆山“成功逆袭”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昆山通过承接上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工业基础
B.上海的资金、技术、人才对昆山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C.昆山依托邻近上海的优势,承接上海的辐射
D.昆山的轨道交通连接上海,为昆山产业转入上海提供助力
2.上海市对长三角众多受辐射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①有利于解决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②有利于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③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④有利于城市规模扩大、等级提高,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D 2.C 第1题,昆山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而不是昆山的产业转入上海,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第2题,上海市对外辐射有利于解决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是对上海市本身的影响,而不是对长三角受辐射城市的影响,①错误;受上海辐射的影响,长三角众多城市有利于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②正确;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③正确;有利于城市规模扩大、等级提高,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④正确。故选C。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在没有开通铁路之前,郑州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县城。清朝末期,京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会,郑州城市地位逐渐提高。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的行政中心。目前,郑州已成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读中原城市群分布图(图1),回答3~4题。
图1
3.1954年之后,郑州作为省级行政中心,其城市辐射功能增强,表现在( )
①城市腹地范围扩大 ②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 ③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 ④城市综合性功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关于中原城市群建设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动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 ②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 ③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④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支撑中部崛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3.D 4.C 第3题,郑州是河南省的行政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腹地范围扩大,城市综合性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功能增强,①④正确;郑州的辐射功能可能造成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减少,②错误;不能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③错误。故选D。第4题,目前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城市群的条件尚不成熟,③错误;中原城市群建设推动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支撑中部崛起,①②④正确。故选C。
国家节点战略是以试点改革为特色,依托重要节点推进区域开发的战略,是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依据之一,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其作用程度会受到空间位置的影响。据此回答5~6题。
图2
5.不能在区域开发中承担“重要节点”的是( )
A.上海自贸区 B.天津滨海新区
C.深圳 D.合肥
6.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
B.改变城镇的地域形态
C.提高城镇人口比重
D.改善周围城镇群的环境质量
解析:5.D 6.A 第5题,据材料可知,重要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应该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自贸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都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而合肥经济相对落后,不能作为重要节点。第6题,由材料可知,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A正确。重要节点主要是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不能改变周边城镇的地域形态,对城镇人口的变化没有影响,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纽约州北部的伊利运河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工程之一(图3)。19世纪初,美国煤、铁工业等重工业开始起步,迫切需要在东海岸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原料产地之间开设一条捷径。伊利运河启动修建,它连接布法罗到奥尔巴尼,使伊利湖的船舶可直接经运河进入哈得孙河,从纽约进入大西洋。1825年10月,伊利运河全线开通,将沿岸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减少了95%。此后,五大湖沿岸和中西部地区快速工业化,形成五大湖工业区和城市带。纽约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门户。伊利运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纽约成为美国经济和金融中心。此前北美第一大港新奥尔良,在运河开通后地位下降。一条运河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
图3
(1)简述伊利运河施工的有利条件。
(2)有学者认为“伊利运河的开凿就注定纽约要不同于别的城市,给纽约与其他城市竞争的绝对优势”,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伊利运河对美国工业分布、城市发展格局的影响。
解析:第(1)题,伊利运河施工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利用沿线湖泊,减少工程量;运河沿线地势较低。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可从水运需求上分析,具体是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东部与中西部间陆上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水运价格低廉,经济活动对水运需求量大。第(2)题,伊利运河沟通了美国五大湖水运和东部沿海的纽约港口,对纽约的具体影响有使纽约成为进入中部大平原的捷径,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这是美国其他主要港口城市所没有的优势;伊利运河使纽约港口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纽约利用天然良港的优势,使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也使外来商品通过纽约港进入美国的比例大幅跃升。第(3)题,伊利运河使五大湖沿岸丰富的煤炭、铁等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形成了五大湖工业区和城市带;伊利运河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人口和城市快速增长;相对于纽约州北部及五大湖沿岸的港口和城镇,新奥尔良等老港口城市地位下降。
答案:(1)自然条件:利用沿线湖泊,减少工程量;运河沿线地势较低。社会经济条件: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东部与中西部间陆上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水运价格低廉,经济活动对水运需求量大。
(2)伊利运河使五大湖水运与纽约港连通,纽约成为进入中部大平原的捷径,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伊利运河使纽约港口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纽约利用天然良港的优势,使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也使外来商品通过纽约港进入美国的比例大幅跃升。
(3)伊利运河使纽约州北部及五大湖沿岸的港口和城镇地位提高,新奥尔良等老港口城市地位下降;伊利运河使五大湖沿岸丰富的煤炭、铁等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形成了五大湖工业区和城市带;伊利运河对中西部发展影响显著,促进当地资源开发、人口和城市快速增长;伊利运河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能力提升]
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新纳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城市空间格局规划为“一核五圈四带”。图4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图。读图,回答8~9题。
图4
8.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区位优势是( )
①沿海发展带的中心 ②五个都市圈的几何中心
③沿江发展带的龙头 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的行政中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扩展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
①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生产要素合理分配 ④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8.C 9.C 第8题,据图可知,上海为沿海发展带的中心,沿江发展带的龙头。第9题,城市群扩展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不确定,①错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扩展可能使部分劳动人口向周边地区流动,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④错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扩展,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间合作联系,生产要素合理分配,②③正确,C正确。
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批复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协同联动、共建共享,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据此回答10~12题。
10.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 )
A.信息、交通通畅 B.矿产、能源丰富
C.第三产业比重高 D.地理位置优越
11.武汉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且辐射半径最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城市面积 B.气候条件
C.交通运输 D.资源储量
12.为提升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 )
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
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D.在周边地区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解析:10.B 11.C 12.C 第10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相比,经济更为发达,信息、交通更通畅,第三产业比重更高,A、C错误;长江中游城市群有色金属、水能等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矿产、能源缺乏,B正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滨江沿海,地理位置更为优越,D错误。第11题,城市面积、资源储量与辐射半径没有必然联系,A、D错误;该地区城市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武汉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辐射地区较广,C正确。第12题,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不切实际,A错误;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不一定增强辐射作用,B错误;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和经济联系,增强武汉市的经济实力,提升其辐射带动作用,C正确;新建多个卫星城市是缓解武汉城镇化问题的措施,D错误。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G60科创走廊始于上海松江区,是指沿G60高速公路沿线的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即“产城融合”)的科技走廊,该区域有多个高科技产业园区。上海松江区被称为G60科创走廊的桥头堡,未来开通沪苏湖合高铁后,沿线将联结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9个城市,覆盖面积约7.62万km2,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引擎”。图5为G60科创走廊交通区位图,图6为上海市松江区产业布局示意图。
图5
图6
(1)分析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发展的主要优势。
(2)简述芜湖、宣城、金华等城市从G60科创走廊中获得的益处。
(3)推测上海至合肥高铁开通后,对安徽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第(1)题,临港松江科技城发展的主要优势从科技、交通、环境、政策等方面分析。由图示和材料可知,G60科创走廊的发源地为上海松江区,该区域有多个高科技产业园区,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发展的主要优势是距松江大学城较近,人才聚集;距高速公路和虹桥机场近,交通便利;高科技产业园区,有政策支持;周边多风景区,环境优美。第(2)题,芜湖、宣城、金华等城市从G60科创走廊中获得的益处可以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交通、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G60科创走廊的建设可以提高芜湖、宣城、金华等城市的开放程度和科技水平,未来开通沪苏湖合高铁后,将沿线9个城市联结,不仅完善基础设施,而且会加强对外联系,增加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3)题,由于安徽的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较长三角低,且离长三角近,故上海至合肥的高铁开通后,会使更多的产业向安徽转移,安徽人口迁出数量逐渐减少。
答案:(1)距松江大学城较近,人才聚集;距高速公路、虹桥机场近,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周边多风景区,环境优美。
(2)提高区域开放程度,提高科技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对外联系,增加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更多的产业向安徽转移;人口迁出数量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