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课标要求分析:了解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特点,真正理解和体会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意义;知道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口号下,实现两党第二次合作对于推动全国各界走向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意义,这是抗日战争能坚持14年之久并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方针对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深远意义,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中流砥柱作用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
(一)子目间的逻辑关系 本课设置四个子目: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在战争形态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费穿整个抗战时期。 (二)各子目内容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起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第一子目“正面战场的抗战”,从记述的时间段看,主要涵盖抗战的防御和相持阶段。抗战前期,国民觉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大会战,在付出较大伤亡的同时,牵制了日军主力,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大意义。尽管国民政府曾经实行消极抗战,但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杀敌,流血牺牲,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第二子目“敌后战场的抗战”介绍了敌后战场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抗日根据地。抗战进人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承受了更大的压力,逐步成为主要战场,粉碎日军多次“扫荡”。敌后战场的抗日军民同样什出了巨大牺牲,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子目“东方主战场”讲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以一己之力单独抗击日本法西斯的疯狂入侵。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国是重要成员。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联合召开重大国际会议,共同商讨对日作战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抗击大量日军,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四子目“抗日战争的胜利”指出,中共七大为抗日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美国和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合作,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就中国国内而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就国际而言,中国的抗日战争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让学生以时间轴形式梳理1937年至1945年中国和世界重要事件时序,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通过史料阅读、教师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抗战下中国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党派人士、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和普通民众等不同群体的支持和贡献,理解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通过图片、材料分析解读和教师讲述,使学生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中国战场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能力。进而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通过对谢晋元、左权和戴安澜三封家书的解读,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感悟中国人民抗战的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
(一)已知 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已经介绍过相关史事,学生已基本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史实。 (二)未知 国共两党以外的抗战力量:高校内迁和国际友人为代表,高校内迁是初中教科书中未涉及的内容。 (三)想知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的贡献及两党关系。 (四)能知 学生能够通过文字史料并结合地图提取有效提取信息,可以认识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与总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史实及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难点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学案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板书设计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面战场 抗战家书背后的民族精神 二、敌后战场 三、东方主战场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春望》 唐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教师:以诗人杜甫在《春望》中所写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及对“家书价值”的解读以及引出今天的授课主题“抗战家书背后的民族精神” 教师阐述:古往今来,家书是人们通讯的重要工具,每一封家书都有他的时代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三封家书来重温抗日战争时期那段筚路蓝缕的往事,感受那个时期人们的家国情怀和背后的民族气节。 学生回答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曾经写到的关于家书的内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通过对家书的解读及对诗歌的回忆,引发学生对家书的兴趣和理解
壹·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通过解读谢晋元家书了解正面战场 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 弟十年来饱尝忧患。一般社会人情事故,英雄于个人人生观,认识极为清楚。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 ——谢晋元致连襟兄弟张萍周 教师:给学生半分钟时间仔细阅读家书,向学生提出问题 1.这封家书写于何时?(具体到年和月) 2.是否能从家书中看出战争是否激烈?哪些数字可以看出? 3.猜一猜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如何?从哪一句可以看出? 4.日军的侵略意图是什么?是否实现? 5.日军还发动了哪些战争?(过渡问题) (二)表格梳理正面战场的战争 教师:向学生展示表格内应填写的内容,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与自己所填写的内容进行核对 (三)探究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 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国民政府告全体上海同胞书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性的进攻,逐渐地将其主要军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区战场。从这时起,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它采取了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保存军事实力,而把作战的重担放在解放区战场上,让日寇大举进攻解放区,它自己则“坐山观虎斗”。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教师: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 学生阅读家书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 此封家书写于1938年10月(沪战两月) 战争非常激烈;“五万以上”“廿万以上” 积极抗战;“现尚源源增援中” 三个月灭亡中国;没有 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教材148-149页,梳理正面战场上在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爆发的战争,并完成导学案相关表格内容的填写 学生根据材料自主思考并谈看法 参考答案:看待国民政府的抗战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积极抗战,后期消极作战,一方面要肯定国民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指出他的消极作用 通过家书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正面战场 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认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作用,辩证地看待
贰·敌后战场—中流砥柱 (一)过渡到敌后战场 教师:请学生看教材150页“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向学生讲解战争形式的变化,解释何为“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打击日军的相关史实 (二)通过解读左权的家书认识敌后战场 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 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左权致夫人刘志兰 教师:给学生半分钟时间仔细阅读家书,向学生提出问题 1.“左权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2.“生存条件为什么会这么艰难?(是谁造成的)” 3.“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 4.“这封家书体现了左权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学生回答并给出答案。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探究活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被称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毛泽东《论持久战》 在这几年内,国民党战场实际上没有严重的战争。日本侵略者的刀锋,主要地向着解放区。到一九四三年,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为解放区军民所抗击;国民党战场所担负的,不过日军的百分之三十六和伪军的百分之五而已。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师:梳理第二子目时间线;带领学生回顾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向学生展示上述材料,以历史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论证这一观点 学生:阅读教材,尝试理解“敌后战场”、“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 学生:学生阅读家书思考问题并回答 生存环境十分艰难 日军的围剿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实行民主选举 思乡、爱国、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通过小组讨论思考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并根据史实谈谈看法 中国共产党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获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论持久战》为抗战提供科学的理论纲领 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走的是人民战争、全民抗战的路线 共产党抗击了大部分的侵华日军 从正面战场过渡到敌后战场,引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概念 通过家书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正面战场,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体会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英勇不屈、顽强抵抗的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锻炼学生从史料中寻找论据来论证观点的能力
叁·东方主战场-同仇敌忾 通过解读戴安澜家书来了解东方战场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望勿以我为念。 ——戴安澜致夫人王荷馨 教师:给学生半分钟时间仔细阅读家书,向学生提出问题 戴安澜将军此封家书写于怎样的背景下(地点?作战情况?)? 中国远征军为何要入缅作战?(超链接跳转第10页,通过时间轴了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背景) 如何评价中国远征军的抗战? 探究: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正是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才把日本军队的大部分拖住在中国,使它既不能迅速灭亡中国,也不能把更多兵力投放到太平洋战场,投放到亚洲其他地区。这是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 ——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师:向学生逐一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材料分析问题 学生:学生阅读家书思考问题并回答 固守同古(缅甸);孤军奋战中 中国参与的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势力,出兵入缅,帮助英国击退日军 牵制了亚洲的日军势力,援助了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是正义的战争 学生: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在教师引导下探究 1.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2.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的主要兵力,对侵略者的覆灭起了决定性作用 3.中国拖住了日本百余万大军,有力支援了其他盟国。中国军队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军人不畏牺牲的精神,忠于国家热爱祖国的高尚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肆·抗战胜利-凤凰涅槃 (一)中共七大 师:向学生展示中共七大召开的图片,请学生阅读教材153页,提取出有关中共七大会议内容的信息 (二)思考: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国家,而且跻身到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抗日战争最深远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觉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三是中国共产党抵抗外来侵略的高度民族自信和提出正确主张,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了解和接受。 ——金冲及《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师:向学生展示上述材料,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学生阅读教材,提取信息: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参考答案: 1.地位: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古老中国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2.中国成为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为民族复兴提供良好环境; 3.中华民族民族自觉、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4.国际地位提高,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5.赢得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尊重,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重要影响。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模式”被更多人了解和接受
课后探究 课后探究: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师:抗战家书是在抗日战争特定背景中形成的,其中所体现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请学生回到抗战家书和抗战场景中去追寻,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任意种或整体)的相关史实,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锻炼撰写历史论文的能力,与高考要求接轨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学习回答问题和讨论,教师起到引导和纠正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来看,本课的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所选取的史料是否能真实反映历史问题和从中分析并得到结论,是否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以及由于时间原因而对内容进行的取舍是否合理等等。今后如果有机会能去高中试讲这节课,将会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调整知识点讲授比重分配,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