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学案(无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学案(无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9 20:0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康乾盛世何以成为烈日余晖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清代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清朝前中期经略边疆的措施,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
认识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的新发展。
学习难点:从横向与纵向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清朝前中期鼎盛背后潜在的危机。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地图,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列举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举措,明确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时空观念)
2.学生结合清朝的疆域范围,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解读文字材料,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树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3.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奏折、军机处等图文材料,概括其特点及影响,认识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的新发展,并说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从而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康乾盛世面临的统治危机。(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4.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在全球变局中探析盛世,反思历史,汲取教训,并为当今中国大国治理建言献策,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问题探究】
环节一:残阳如血呈辉煌·盛世之治
探究1:清朝疆域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任务1.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和地图,归纳清朝面临的边疆问题,并列举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认识其特点。
问题1:阅读教材83-84页内容,归纳清朝面临的边疆问题有哪些?(小组合作)
问题2:清政府针对这些边疆问题采取什么措施?其措施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
问题3:对比上面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中期加强边疆治理的意义。
任务1.2:通过阅读图文材料,认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
材料1:
材料2:清朝在继承历代中央王朝边疆治理和民族、宗教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武力征伐、平定叛乱…等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制度,既巩固了边疆,又对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材料3: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后来列强入侵,中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侵略,应该说是康乾盛世奠定了这一根基。——戴逸
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意义。
探究2:认识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的新发展。
任务2.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和多种形式史料,知道清朝前中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并结合材料认识其新发展。
问题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奏折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问题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特点,并分析军机处带来的影响?
环节二:落日余晖显苍凉 盛世之危
探究3:清朝盛世下隐藏的危机是什么?
任务3.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和材料,从内外两方面分析清朝前中期出现的危机。
材料1: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教材p82)
天理教攻打皇宫被镇压后,嘉庆帝下《罪已诏》通告全国,其中说:
材料2:猝于九月十五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突遭此变,实不可解。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诚,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予唯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竭力尽心,匡朕之咎,移民之俗;若自甘卑鄙,则当挂冠致仕,了此一身,切勿尸禄保位,益增联罪。笔随泪酒,通谕知之!
——《清仁宗实录》卷274嘉庆十八年九月庚辰(教材p86)
材料3:
“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其余十之七八, “皆绅衿商贾之产”。
——引自方苞《望溪先生文集》
材料4:世宗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 ——《清稗类抄·狱讼类八》
问题1:阅读教材内容和上面材料,分析清朝前中期出现的内部危机有哪些?(提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
材料1:
材料2: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教材p86
问题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面临的外部危机有哪些?
环节三:盛衰转换引思量 盛世之辨
探究4:清朝由盛转衰的深层次原因。
任务4.1: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材料:清前期治国者并未顺应工业文明萌动的趋向,积极调动有利资源革新进取,而是立足于承袭两千多年农耕文明运势的惯习“持盈保泰”。为维护贵族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专制集权体制极度膨胀,厉行文字狱更导致“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政治层面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因素难以发育,在遏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闭关自守的消极防御对策使清朝进一步闭塞、停滞、倒退,更加远离世界潮流。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方面进行中西对比,分析百年盛世衰落的原因,反思其原因并对当今中国大国治理建言献策。
【课堂小结】
【课后探究】
请同学们课后小组合作查找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古代封建盛世的认识?
清朝形势图(1820年)
清·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部东归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