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无问西东-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无问西东-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9 21:0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无问西东-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为纲要上第八单元,从历史阶段上来看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分析课标与教材的基础上可见该阶段主要为对外解决民族矛盾进而实现民族独立,对内解决阶级矛盾实现人民自由。因此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民族复兴的奠基”,立足于文明救援的视野,以“故宫文物大救援”为明线、“民族独立、人民自由”为暗线,通过明暗交织及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后引导学生完成本单元教学。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单元的第二课,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本课立足于大单元文明救援的视野将课魂确立为“民族独立,大国重立”,以“故宫文物大救援”为明线,“民族独立、大国重立”为暗线,将故宫文物救援与抗战紧密联系,通过明暗交织实现整合后的课时教学。从课题的设计来看,具体设计来看,通过1937战争环境下故宫文物“因战西迁!迁往何处?”透视文物西迁背后“全民族抗战史”与以文物西迁为代表的“战时建设史”,从国内视野感悟全民族抗战中人民的力量、中共的作用,落实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通过故宫文物抗战中的出国展出到抗战胜利后的东归,透视20C40以来世界战争形势的新变化——从西方绥靖政策到世界同盟抗敌。从世界视野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是东方主战场。最后通过故宫文物大救援与全面抗战的小结,升华本课,引导学生认识故宫文物的顺利东归不止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更是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大壮举。它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与大国重立。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课在纲要上中加上课后“探究与拓展”共计8页的内容。知识点主要包含“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支持抗战的建设;从中国抗战到世界反法西斯抗战;中国东方主战场的胜利”。整体上内容容量大且繁杂,因此笔者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取舍及整合,具体来看:在对比新旧课标+教材单元内容与课时内容+初中教材抗战史的基础上,将本课教学所在单元置于大单元的建构中,将本课内容进行有效的解构与重构。将第一子目的“正面战场的抗战”与第二子目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整合为篇一“共赴国难——全民族的抗战(国内战场) ”,重构为“全民族抗战”与“抗战下的建设”两部分。将第三子目的“东方主战场”与第四子目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整合为篇二“同盟抗敌—东方主战场的胜利(国际战场)”,重构为世界视野下的中国抗战。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解构到重构,将本课1937-1945的全面抗战置于纵、横之下来进行知识的建构。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学习的主体为高一的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常识、初中历史学习、本单元结构的建构和上一节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学习,学生对于本课全面抗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共情能力,然而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历史思维与逻辑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对于如何突破战争本身的学习,去深入体会战争史背后的历史与现实价值,高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时更多着力于此,通过故宫文物的西迁与东归的情境创设及战争过程中的历史细节挖掘,引导学生在历史基础知识的建构上,从纵向民族独立视野及横向国际视野去体会战争背后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从纵向及横向认识抗战胜利的意义及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地位。能通过教材阅读及历史大事件梳理,了解正面战场和正面战场的抗战(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通过视频、文字等资料,了解中国抗战与战时建设面临的困境及故宫文物西迁的艰难,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能通过史料阅读对抗日战争胜利进行纵向及横向评价,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国际视野(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能通过史料阅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民族抗战及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中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中中流砥柱的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故宫文物视频及故宫文物播迁示意图引入新课 观看视频及图片,温故知新 激趣,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从旧知故宫文物南渡到到西迁,自然过渡到全面抗战。
一、共赴国难——全民族的抗战(国内战场) (一)全民族的抗战播放视频:“淞沪会战”学习任务一:1.视频中出现了爱国官兵、日寇、普通民众、欧美代表,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其对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态度。2.其对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不同态度,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抗战面临着怎样困境?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二)全民族抗战下的建设补充全民族抗战的内涵,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 全民族抗战结合视频及补充材料,完成学习任务一。结合学案上完成的第一部分表格及填空,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全民族抗战下的建设结合学案上完成的第一部分表格及填空,了解以文物西迁为代表的国民党的战时建设代表事件,理解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初步体会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二 同盟抗敌—东方主战场的胜利(国际战场) “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的世界性的抗战”——毛泽东1.抗战胜利的过程根据世界反法西斯中外大事件时间轴,归纳20C世纪40S世界战争形势的新变化。2.学习任务二:小组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宣告正式成立,中、美、苏、英、法五国担任常任理事国。然而,在此之前对于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却遭到了英、苏的反对。苏联的斯大林更是说“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中国都够不上大国的标准”。 请你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苏联等反对国加以反驳。(注:常任理事国名单只能从参与过反法西斯战役,对反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且最后获得重大胜利国家中选举中来。)学习任务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向东望,看我们的百万雄师,配合英勇的盟军,浩浩荡荡,扫残敌,如猛虎驱羊踏破那小扶桑。河山再造,日月重光。胜利的大旗,拥护着蒋委员长!我们一同去祭告国父,在紫金山旁。八年血战,千万忠魂,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不负我们血染沙场。——1945年罗家伦《凯歌》(注:罗家伦原中央大学校长)(1)作者对抗战胜利原因的归纳是否全面?为什么?(2)若要全面了解抗战胜利的原因,还需补充哪些史实作为支撑?请结合教材及所学列举,并说明理由。(3)根据上述列举的史实及所学,请你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1.根据学案第二部分的时间轴中外大事件梳理,归纳20C世纪40S世界战争形势的新变化。2.根据情境,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完成学习任务二。3.分析、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三。 1.掌握必备基础知识,落实时空观念。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及家国情怀。3.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对于战火中的文物多有两种结局,一是被战火毁灭,一是被抢掠,而故宫文物播迁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历经战火中的南渡、西迁、东归,无一被毁或被劫掠。文物的艰难西迁与顺利东归,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护宝人员以其书生意气延续了中华民族的文脉,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长城。故宫文物南迁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14年抗战抗日战争从全面意义上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过程。民族,带着鞭痕,悲壮的生存着国家,带着创伤,骄傲的屹立着人民,带着鲜血,顽强地站立着正义,带着它的庄严、神圣和人道,光荣地战胜了邪恶、侵略和野蛮。 ——老舍《四世同堂》 根据板书回顾本课所学知识,齐读老舍《四世同堂》。 再构知识结构,从故宫文物的西迁到东归,掌握其背后的全民族抗战的史实,感悟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感悟中华民族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意义,培养家国情怀。
课后探究 你如何理解“河山再造,日月重光”中的“再”“重”?请结合史实具体说明。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向东望,看我们的百万雄师,配合英勇的盟军,浩浩荡荡,扫残敌,如猛虎驱羊踏破那小扶桑。河山再造,日月重光。胜利的大旗,拥护着蒋委员长!我们一同去祭告国父,在紫金山旁。八年血战,千万忠魂,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不负我们血染沙场。——1945年罗家伦《凯歌》(注:罗家伦原中央大学校长) 结合所学近代史知识,归纳答案,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反思
本课在对比新旧课标、教材单元内容、课时内容、初中教材抗战史的基础上,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围绕课魂“民族独立,大国重立”开展以故宫文物的西迁与东归为情境的教学。在对课时教学内容解构与重构之上,深度挖掘故宫文物播迁的历史细节与抗战军民的历史细节,充分运用视频、图片、图标、文字等多样史料,深度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本课教学设计包含了课前任务、课中任务、课后探究三部分,教学设计结构性、生动性、活动性及可操作性较强,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与调动,教学下来学生反馈较好。然而,因为本课教学内容及重要历史概念较多,因此本课课前学案的设计及学生的落实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达成度。因而本课课时设计为一课,然而真正有效达成本课教学的课时则远超一课时。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