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9 21:0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1.代表: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至20万年)
2.生产与生活:(1)从事渔猎和采集;(2)群居;(3)元谋人与北京人已学会 ;
(二)新石器时代(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
1.概况
(1)生产与生活:①陶器的制作;②开始从事原始农业;③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及聚落的产生。
(2)遗址分布特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奠定了 的发展基础。
2.代表
时期 代表 分布 特征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典型器物是 ,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5000年前 龙山文化 黄河中、下游 (1)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蛋壳陶”) (2)出土精美玉器,并且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红山文化 北方辽河上游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注:参考教材“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一)部落与部落联盟——三皇五帝
1.概况
(1)三皇时代神话色彩浓厚;(一般认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出自《尚书大传》)
(2)五帝时代(一般认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2.禅让制
我国古代氏族公社部落联盟最高首领更替与继承的一种制度。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度。尧虽有子朱丹,却不把联盟首领之位传子,而是在民间选择继承人。舜因德行杰出受到推举。长期考察后,尧将首领之位禅让于舜。舜到晚年也同样禅位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禅让时都要经过“四岳十二牧”的同意,即联盟议事会成员,他们有权推举军事首领。
(二)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
1.建立:禹于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
2.统治概况
(1)王位继承:世袭制
(2)机构: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3)管理: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3.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三、商和西周
(一)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汤灭夏建商。
2.统治概况
(1)王位继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1)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2)管理: 制度。 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3.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部族首领武王率众伐纣,商朝灭亡。
(二)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统治概况
(1)分封制(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
①受封者:一为周王的同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王、功、贵)
②权利:所封诸侯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封国内的层层分封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
③义务:诸侯隶属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
④作用
a.
b.
c,
(2)宗法制(以嫡庶划分宗族系统的制度)
①核心内容: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继承中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统治
阶级内部的稳定,为后世王朝所遵循)
②内部关系:在一夫一妻多妾下,正妻为“嫡”,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次子为“嫡子”;妾所生之子为庶子。同一始祖的嫡长子为宗族的“大宗”,余为“小宗”。从天子到士,其爵位只能由嫡长子来继承,其余嫡子及庶子只能分得部分土地和财产,不能承袭权位。如果正妻无子,则立贵妾之子,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③政治表现: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即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对于周天子而言,诸侯是“小宗”;对于卿大夫而言,诸侯又为“大宗”(依此类推)。
④作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家国同构-家庭、宗族(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宗法关系来统领]
(3)周朝礼乐制度(西周初期,在周公主持下所制定的“周礼”)
①核心内容:
②作用:周朝礼乐制度对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中诸多内容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
共同行政。
4.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
(三)商和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1.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1)土地:①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② 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2)农业生产工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3)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2.文化
(1)文字: 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
注1:古代早期国家的特征[早期国家已经具有国家的基本特征,但是它仍明显带有原始社会的残余色彩]
注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注3: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多源性”与“统一性”(多元一体)
注4: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历史启示
(1)多元融合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
(2)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动力。
(3)文化软实力是增强中华文明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保障。
(4)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与世界其他三大原生文明基本同步,辉煌的文明成就毫不逊色。
(5)国家一统是民心所向、强盛之基。
(6)中华文明经历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独特的文明基因,文明应该各美其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