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神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神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1 11:2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木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泅水(qiú) 泠然(lěnɡ) 出岫(xiù) 决起而飞(xuè)
B、央浼(miǎn) 纤尘(xiān ) 盘桓(huán) 叨陪鲤对(dāo)
C、埋怨(mán) 潦水(lǎo) 迤逦(yǐ) 茕茕孑立(jié)
D、遄飞(chuán) 怔住(zhēnɡ) 流憩(qì) 战战兢兢(jīnɡ)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辖制 榆枋 挖墙脚 舸舰迷津
B、迤逦 蘸酒 汗涔涔 逸兴遄飞
C、囹圄 慈祥 面黄饥瘦 见风使舵
D、熹微 亲睐 命途多舛 皇天后土
3、下列句子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高质量对任何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人民的利益休戚相关。
B、汶川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日,当地政府和民间纷纷举行了悼念仪式,但见哀鸿遍野,整个汶川地区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C、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主持人朱军与赵本山、张艺谋等名人坐而论道两个小时,让广大观众欣赏到一场丰富的艺术大餐。
D、传承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对出身下层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最大的缺陷是过分重视读经而忽视经世致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7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浙江省部分地区的温度甚至达到42℃。气象专家预计,未来晴热高温天气还将持续,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B、作为史上投资最大的一届冬奥会,索契冬奥会不仅是大国间“斗法”的舞台,更是各国体育健儿展示实力的竞技场。
C、经过多年的连锁品牌经营,美味的许府牛杂已享誉国内外。在美味之外,它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断的创新推动其发展。
D、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根据群众大量举报,查处了新浪网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一案,决定依法停止其从事互联网出版和网络传播视听节目。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是沈从文创作小说《边城》的动机,从小说表现的质朴的人物性格、古老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可以印证这句话。
B、曹操发兵南下,先后攻击刘备、孙权,孙刘只好联手抗击,共商破曹大计。孔明草船借箭,借来东南大风,周瑜杖刑黄忠让其诈降曹操,以火攻之。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逃至华容道,被关羽放走。
C、“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对硬汉桑地亚哥的概括 。海明威代表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D、堂吉诃德模仿骑士行侠冒险是可笑的,但他同情弱者、疾恶如仇、追求真理、不畏艰难的品格,却是十分崇高伟大的。
6、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7、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乐夫天命复奚 B、此小大之辩也
C、莫之夭阏者 D、复驾言兮焉求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9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 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世以是高之??????? 高:崇敬
B、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 善:友好
C、以旌直臣???????? 旌:表彰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 ? ? 仕:做官
9、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 )(3分)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云少时尚武,后又修文。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
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罪。
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生。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对所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的盛情挽留。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0分)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2、(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这首诗歌也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5分)
四、名句填空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0分)
(1)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 (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
(2)_________________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5)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 ,晚有儿息。 (李密 《陈情表》)
(6)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 《陈情表》)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4分)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幻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
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
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问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
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问,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
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B、“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的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15、文中的“老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16、“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6分)
17、对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陈述观点并作分析。(8分)
六、语言表达
18、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不同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6分)
翻开《三国演义》,诸葛亮说:“英雄要有信念,虽然我事必躬亲,但当我守着先帝遗命,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喋血五丈原时,我就是英雄。” (1)翻开《水浒传》,林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开《史记》,项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
另一个小孩回答说:“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你可以做几乎所有想做的事,也可以不停地玩耍。”
一个少年说:“18岁,因为你高中毕业了,你可以开车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一个45岁的男人回答说:“25岁,因为你有较多的活力。”他说自己现在越来越没有体力走上坡路了。他15岁时,通常午夜才上床睡觉,但现在晚上9点一到便昏昏欲睡了。
某人认为40岁是最好的年龄,因为这时是生活与精力的最高峰。
一个女士回答说50岁,因为你已经尽完了抚养子女的义务,可以享受含饴弄孙之乐了。
一个男人说60岁,因为可以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最后一个接受访问的是一位70岁的老太太,她说:“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请享受你现在的年龄。”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