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上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上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20:4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6分)
传说《月光曲》是这样pǔ xiě(    )而成的: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lái yīn(   )河畔的茅屋里,为máng gū niɑng(     )和她的哥哥弹奏乐曲,优美的旋律让兄妹俩táo zuì(    )其中。贝多芬被兄妹俩热爱音乐的情感打动了,于是,贝多芬借着qīng yōu (    )的月光即兴创作了一首gāng qín(   )曲——《月光曲》。
二、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驰骋(chěng) 谬矣(miù) 曝晒(bào)
B. 少选(shào) 拊掌(fǔ) 恬静(tián)
C. 压轴(zhòu) 琴弦(xián) 善哉(zāi)
D. 蜡烛(zhú) 锦缎(jǐng) 入场券(quàn)
三、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技高一筹  科班出身 
孤芳自赏  处士笑而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B. 全神贯注 约定俗成
惟妙惟肖 今乃掉尾而斗(垂下)
C. 曲终人散 巧夺天功
水天相接 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四、面词语中,搭配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波涛汹涌的大海   美丽的琴声
B. 皎洁的月光 优美的成绩
C. 微波粼粼的海面 清秀的脸庞
D. 小小的马鞭 宏大的马匹
五、先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10分)
①(  )歌(  )舞    ②余音(  )(  )
③(  )(  )如生 ④(  )云(  )水
⑤妙笔(  )(  ) ⑥(  )(  )之音
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________,时而如瀑布飞泻之壮丽,时而如小溪潺潺之悠闲,听后有“________,三日不绝”之感!(4分)
六、选词填空,在最恰当的词语下打“√”。(8分)
京剧是非常(独特 独到)的剧种。
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神驰 驰骋)的。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十分(激动 鼓动)。
双方正在对打,(激烈 热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
七、课文精彩回顾。(10分)
1.伯牙、锺子期相传为________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书戴嵩画牛》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引起了皮鞋匠的联想,出现的三幅画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12分)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1.选文的第1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描写。从“随便说说”一词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这句话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对选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2分)
A.这是一对穷兄妹,但是他们能相互理解,相互安慰。
B.盲姑娘善解人意,让人感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能让人感受到盲姑娘因为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C.哥哥认为他们兄妹俩太穷了,没资格追求音乐,更没有必要去听贝多芬的音乐会。
3.用“  ”画出选文第2自然段中描写贝多芬动作的词语,从中你读懂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15分)
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他曾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踩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的,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基本功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了一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非常光滑,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踩着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定地说:“不行。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这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1. 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 读第一自然段,吴先生是怎样教梅兰芳练功的?请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梅兰芳又是怎样刻苦练功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3分)
3.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得到了什么益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的意思是(  )(3分)
A. 一日不练功,三日就空闲。   
B. 一日不练功,好几天不长进。
5. “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可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十、习作百花园(30分)
以“我的艺术家之梦”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550。
一、谱写 莱茵 盲姑娘 陶醉 清幽 钢琴
二、1. C 
三、 A 
四、C
五、 ①轻 曼 ②绕 梁 ③栩 栩 ④行 流 ⑤生 花 ⑥天 籁⑥ ②
六、1.  2.  3.  4.
七、1.春秋 知音 高山流水 2.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3.月光照耀、海波粼粼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八、1.语言 妹妹能体谅哥哥的难处 兄妹俩的家境贫困,无法满足盲姑娘的要求 2.AB 3.听 推 走 读懂了贝多芬被兄妹俩热爱音乐的热情和兄妹俩互相体谅的真情感动了,他十分同情劳动人民,尤其是热爱音乐的穷苦人。
九、1. 京剧表演 吴菱仙 跷功
2. 他搬来一条板凳, 上面放一块砖头, 让梅兰芳脚踩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 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
起初, 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的, 不到三分钟, 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 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
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 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3. 冰上踩跷的功夫, 使梅兰芳的腰腿力量倍增, 使他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
4. B
5.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 思路点拨: 先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艺术是什么, 再结合该艺术的特点, 联系自己学习该艺术的经历, 谈谈自己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