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美 术
年级:八年级
学科:美术(人美版上册)
中国画的形式美
▲太白行吟图 梁楷 ▲捣练图 张萱
以上两幅作品,两位画家分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笔墨、丰富色彩和灵活的章法等手段,表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美感。
形神之美
绘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中国画表现物象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这种造型追求神韵,提倡“形神兼备”的传统,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
▲《韩熙载夜宴图》(全景图)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
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局部)★ 五代 顾闳中
画中人物乌黑的头发高绾发髻,白皙的面孔眉目清秀,衣裙刻画舒展自然,姿态优雅得体,使观赏者充分感受到形神之美。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欣赏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因为他有对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世人称之为“三绝” :画绝、文绝和痴绝。
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洛神赋图 (中国画,局部)东晋 顾恺之
▲泼墨仙人图(中国画)梁楷
旨趣全在传神,因而抛弃了形象的真实性,可谓“遗貌取神”。
《泼墨仙人图》,容貌刻画十分概略,潇洒不羁的气质却跃然纸上。
总之,中国人物画重传神,即强调对人物精神特质的表现,正所谓“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笔墨之美
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画家凭借深厚的功力驾驭笔、墨、水等,使笔法不但能有中锋、侧锋、顿挫、提按等,还有畅、涩、疾、徐、顺、逆、拖等诸多变化,其墨法更能产生焦、浓、重、淡、清、枯、润等万千气象。“笔为墨骨,墨为笔充”,表现天地万物,抒发画家情感,给观者以审美享受。
▲露气(中国画) 1958 潘天寿
运笔收放自如、大气磅礴,墨色浓淡变化丰富。花茎与水草用笔纤细而不柔弱,荷叶的结构则用大笔触表现。笔墨虚实相生,线条聚散疏密,运筹奇巧,耐人寻味,充分体现笔墨之美。
▲漓江山水图(中国画) 李可染 山水画
色彩之美
中国画的用色追求“随类赋彩”,使墨与色相映成趣。
白描和水墨画净素别致,恬淡的浅绛清丽雅秀,工笔重彩富丽凝重,泼墨泼彩奇幻绮丽,勾填法装饰意味浓郁。
▲春山积翠(中国画) 1987 谢稚柳
▲千里江山图(中国画 局部) 北宋 王希孟
形制之美
中国画的装裱形式众多,经装裱后的作品不但挺括平整,而且美感倍增,气质超凡,彰显出中国画的形制之美。
画家在画作上题诗、用印,使得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于一体,体现书画家文人情怀和艺术造诣,凸显中国画的文化品位。
▲碧桃图(中国画,团扇扇面) 宋代 佚名
▲花鸟(中国画,折扇扇面) 汪慎生
▲精品牡丹(中国画,折扇扇面) 陆抑非
扇面:我国民族传统艺术品之一的扇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宋元起历代都有扇面佳品流传下来。宋元时期多为圆形团扇,从明代起才有折扇。扇面上是名家书法和绘画,扇骨多是竹或骨制品,雕刻着山水、人物,构成一件极具精美完整的艺术品,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遗产之一。
小提示:
屏条是中国画装裱形式之 一。四幅并排悬挂的称“堂屏”,因表现四季景致也称“四季屏”,俗称“四条屏”。
▲梅兰竹菊四条屏(中国画 四条屏) 清 蒲华
▲书画合璧四条屏(中国画)郑板桥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说中国画的造型追求“形神兼备”?试举例说明。
2.试分析前课中《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笔墨之美。
▲山色空蒙雨亦奇(中国画)1991 白雪石
小结: 中国画的形式美
形神之美
笔墨之美
色彩之美
形制之美
试分析课本中《春山积翠》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课后作业
从学过的中国画作品中选择一幅,分析它最凸显的形式美,写一篇200字的评述短文,并在小组内交流。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画的形式美 课时 第6课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6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学习中国画鉴赏基本知识,突出中国画的形式之美。主要从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四个方面介绍与分析中国画在形式上的特点,系统地引领学生欣赏与分析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初步解决学生不了解与不会欣赏中国画的难题。引导学生走近中国画,了解和学习中国画独特的形式之美,探究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学会从多方面欣赏祖国传统绘画,以提升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民族文化修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转折点,这时候的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心强,有自己的见解,具备一定程度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所以可塑性强,但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意志薄弱,不能持之以恒的学习。所以我会侧重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兴趣,主动思考探究,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把握。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目标:感悟中国画的形式美感,理解中国画的形式之美,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2.艺术表现目标:了解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几方面内容,对中国画的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式有基本的了解。3.创意实践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4.文化理解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在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独特美感。
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以上两幅作品,两位画家分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笔墨、丰富色彩和灵活的章法等手段,表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美感。导出课题——《中国画的形式美》。探索新知1.形神之美绘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中国画表现物象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这种造型追求神韵,提倡“形神兼备”的传统,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2. 笔墨之美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画家凭借深厚的功力驾驭笔、墨、水等,使笔法不但能有中锋、侧锋、顿挫、提按等,还有畅、涩、疾、徐、顺、逆、拖等诸多变化,其墨法更能产生焦、浓、重、淡、清、枯、润等万千气象。“笔为墨骨,墨为笔充”,表现天地万物,抒发画家情感,给观者以审美享受。3.色彩之美中国画的用色追求“随类赋彩”,使墨与色相映成趣。白描和水墨画净素别致,恬淡的浅绛清丽雅秀,工笔重彩富丽凝重,泼墨泼彩奇幻绮丽,勾填法装饰意味浓郁。4.形制之美中国画的装裱形式众多,经装裱后的作品不但挺括平整,而且美感倍增,气质超凡,彰显出中国画的形制之美。画家在画作上题诗、用印,使得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于一体,体现书画家文人情怀和艺术造诣,凸显中国画的文化品位。
课堂小结 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极具独特的关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感,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板书 中国画的形式美形神之美笔墨之美色彩之美形制之美
课后作业 1. 试分析课本中《春山积翠》的色彩有什么特点。2. 从学过的中国画作品中选择一幅,分析它最凸显的形式美,写一篇200字的评述短文,并在小组内交流。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后反思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结合性,对中国画有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学生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