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共38页)+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共38页)+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8-31 15:18:08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美 术
年级:八年级
学科:美术(人美版上册)
三位中国美术家
你认识这幅画吗?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现为故宫博物馆藏
该画是描绘北宋京都汴梁市井的鸿篇巨制,表现的是汴河两岸“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长卷从右侧开始,描绘郊外农村树梢吐绿春意盎然,进而描绘汴河两岸的情景。画的中部画有巨大的跨河虹桥,桥上行人众多,摊贩密布,桥下有一大船正在放倒桅杆过桥。围绕虹桥与大船过桥的紧张情节,成为该画表现的高潮,进而是城门及城门内外的市井活动,进城后更显都市的繁华。
该画以各种商业、手工业与运输业为主的描绘,仅人物就有各种行业500多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貌,使其成为研究宋代社会与市井生活的形象的百科全书。
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徽宗时任宫廷画家。仅存的《清明上河图》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历史价值。从画中人物、树木、建筑、车船来看,张择端是宋代非常全面的杰出画家。
想一想
1.请你对照画面讲述画家是怎样表现大船过桥的情形及人们的各种情绪状态的。
2.请你描述虹桥上的人物活动。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 张择端
练一练
1.你能分出画中人物的职业身份有哪些吗?
2.你能找到商铺的招幌吗?你看出了画中店铺经营的
是什么吗?铺面有什么特点?
3.找找宋代的交通工具。
经商(茶馆、饭馆、卖祭品、酒肆、肉铺),小贩,脚夫,纤夫,船夫,火车修理,看相算命,各种各样,应有尽有。
描述: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画中有五百余人、此外各种牲畜八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树木一百八十余棵、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分析: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
解析:《清明上河图》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评价: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且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在艺术上主张现实主义,对中国画和西方传统的写实绘画都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他具有坚实的用明暗法来表现的西方素描功底,使中西绘画很好地融合。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自画像》,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群马》和《风雨鸡鸣》等。
▲ 泰戈尔像 徐悲鸿
▲ 奔马 徐悲鸿
画中的四匹马方向不同,姿态各异。其中三骏傲骨轩昂,挺颈观察、竖耳倾听,神情警觉,好似遇有敌情便快速奔腾,于静态中内蕴一种不可阻挡的强大动势。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观此画令人获得一种振奋的精神力量。画中的笔法变化与墨色浓淡干湿,准确而有力地表现了马的形体结构,显示了画家对马的研究深透和画马技法的娴熟。
▲群马(中国画) 1940 徐悲鸿
想一想
认真赏析《群马》,想想为什么说画家的用笔用墨都很好地结合了马的形体结构?
▲田横五百士(油画)1928—1930 徐悲鸿
▲ 九方皋 徐悲鸿
《愚公移山》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借这个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愚公移山》极具现实意义。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耙,挖掘不止。
▲愚公移山 徐悲鸿
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宁海人。
潘天寿的艺术,诗书画印俱佳。他的绘画既继承传统,又大胆创新,追求壮美的表现。作画用笔苍劲、挺拔,构图奇峻、雄阔,具有雄强、豪壮的气势,折射出当时国人欲以强力振兴中华的时代精神,是现代传统中国画的杰出代表。
▲ 记写雁荡山花 潘天寿(局部)
潘天寿绘画的构图以奇险取胜,一块巨石占据画面的五分之四,被称为“潘公石”。布局上善于“造险”和“破险”。
想一想
《记写雁荡山花》这幅画有哪些突出特点?
▲ 雁荡山花 潘天寿 1963年
▲猫石芭蕉图(中国画)潘天寿
▲梅雨初晴(中国画)潘天寿
▲朝霞(中国画) 潘天寿
▲荷花蜻蜓(中国画) 潘天寿
▲朱荷(中国画) 1961 潘天寿
画面下部是大块墨色的荷叶,右侧以浓墨渴笔画荷梗直挑上端,艳丽的荷花如凌空仙子与题款相接,使画面上下呼应构成有机的整体。其用笔苍劲、挺拔,体现苍浑、博大的艺术风貌。
▲露气(中国画)[现代] 潘天寿
画家非常注重画面的疏密、虚实对比与布局。如果我们用横、竖黄金分割线来分割画面,就会发现,其左下部是密,右上部是疏;这两部分如果是实,右下和左上两部分则是虚。完美的分割法则令作品具有了清爽、舒适的形式美感。
▲映日荷花别样红(中国画)潘天寿
思考与讨论:
1.在小组中谈谈对《清明上河图》最深的印象。
2.分析画家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和《群马》中对马的表现有何不同。
3.对照学过的写意花卉,分析潘天寿的《朱荷》有何明显特点。
布局严整,笔墨传神 融合中西,豪气勃发 大气磅礴,雄浑刚健
说说三位美术家作品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请你选一件作品,描述看到的内容,分析它的艺术特色,并通过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它的意义。
课后作业
清晰评述三位美术家作品的主要风格特点。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
课题 三位中国美术家 课时 第7课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当中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著名中国美术家。这三位中国美术家的作品都以鲜明的风格和宏达的气势著称于世,意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并对画家及其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了解民族艺术、热爱民族艺术的公民美术素养。另一方面也是为如何欣赏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部分学生的美术特长有所发展,但每个班学生的美术知识与能力都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浓,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关键。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目标: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艺术表现目标: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3.创意实践目标:通过观察、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法去学习欣赏艺术作品。掌握从色彩、造型、构图、艺术风格等方面去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4.文化理解目标: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难点 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并提问:你们认识这幅画吗?学生回答,教师直接导出课题——《三位中国美术家》。探索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该画是描绘北宋京都汴梁市井的鸿篇巨制,表现的是汴河两岸“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长卷从右侧开始,描绘郊外农村树梢吐绿春意盎然,进而描绘汴河两岸的情景。画的中部画有巨大的跨河虹桥,桥上行人众多,摊贩密布,桥下有一大船正在放倒桅杆过桥。围绕虹桥与大船过桥的紧张情节,成为该画表现的高潮,进而是城门及城门内外的市井活动,进城后更显都市的繁华。该画以各种商业、手工业与运输业为主的描绘,仅人物就有各种行业500多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貌,使其成为研究宋代社会与市井生活的形象的百科全书。2.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徽宗时任宫廷画家。仅存的《清明上河图》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历史价值。从画中人物、树木、建筑、车船来看,张择端是宋代非常全面的杰出画家。教师提问:你能分出画中人物的职业身份有哪些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经商(茶馆、饭馆、卖祭品、酒肆、肉铺),小贩,脚夫,纤夫,船夫,火车修理,看相算命,各种各样,应有尽有。3.徐悲鸿(1895—1953),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在艺术上主张现实主义,对中国画和西方传统的写实绘画都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他具有坚实的用明暗法来表现的西方素描功底,使中西绘画很好地融合。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自画像》,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群马》和《风雨鸡鸣》等。教师提问:认真赏析《群马》,想想为什么说画家的用笔用墨都很好地结合了马的形体结构?画中的四匹马方向不同,姿态各异。其中三骏傲骨轩昂,挺颈观察、竖耳倾听,神情警觉,好似遇有敌情便快速奔腾,于静态中内蕴一种不可阻挡的强大动势。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观此画令人获得一种振奋的精神力量。画中的笔法变化与墨色浓淡干湿,准确而有力地表现了马的形体结构,显示了画家对马的研究深透和画马技法的娴熟。4.潘天寿(1897—1971),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宁海人。潘天寿的艺术,诗书画印俱佳。他的绘画既继承传统,又大胆创新,追求壮美的表现。作画用笔苍劲、挺拔,构图奇峻、雄阔,具有雄强、豪壮的气势,折射出当时国人欲以强力振兴中华的时代精神,是现代传统中国画的杰出代表。《记写雁荡山花》这幅画有哪些突出特点?教师展示作品细节图片并分析。5. 说说三位美术家作品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张择端:布局严整,笔墨传神徐悲鸿:融合中西,豪气勃发潘天寿:大气磅礴,雄浑刚健
课堂小结 美术欣赏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美术作品由结合为有机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进而整体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既体验审美感动又获得思想认识,既把握艺术价值,又理解社会价值。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即内容)。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是美术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形式无疑具有先行性, 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释读、体验,才能把握到作品的内在意蕴(即内容),这里的“内容”不是狭义上指一些主题性绘画中的故事、历史人物或情节,而是指所有美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的精神内涵。
板书 三位中国美术家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群马》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
课后作业 1. 请你选一件作品,描述看到的内容,分析它的艺术特色,并通过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它的意义。2.清晰评述三位美术家作品的主要风格特点。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