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
一、基础达标
1.给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搁下(liào gē) 出岔(chà pén) 吆喝(mò yāo)
丘陵(qiū qīu) 塌陷(xiàn xuàn) 拐弯(guǎi lìng)
【答案】gē;chà;yāo;qiū;xiàn;guǎi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gē、chà、yāo、qiū、xiàn、guǎi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qīn lüè xiū zhù fěn suì
lǐnɡ dǎo dǎ jī bǎo lěi
【答案】侵略;修筑;粉碎;领导;打击;堡垒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侵、略、筑、堡、垒”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侵略、修筑、粉碎、领导、打击、堡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比一比,再组词。
侵 筑 党 妨 丘
浸 巩 常 仿 兵
【答案】侵略;建筑;党员;妨碍;小丘;浸泡;巩固;经常;仿佛;当兵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侵略、建筑、党员、妨碍、小丘、浸泡、巩固、经常、仿佛、当兵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还…… 即使……也…… 既……又…… 如果……就……
(1) 敌人来了,我们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
(3) 进了活道,敌人 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 有警戒洞, 有迷惑洞。
【答案】(1)如果;就
(2)既;又
(3)即使;也
(4)不仅;还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1)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
(2)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故选“既……又……”;
(3)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
(4)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仅……还……”;
故答案为:(1)如果、就;(2)既、又;(3)即使、也;(4)不仅、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 、 、 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 、 、 、 、 。
(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 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 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3)地道的作用一是 ;二是 。
(4)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 的一个奇迹。
【答案】(1)地道;洞;气孔;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生活设备全。
(2)洞口准备土和沙;孑口上装吊板;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3)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4)略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地道、洞、气孔、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生活设备全。
(2)洞口准备土和沙;孑口上装吊板;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3)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4)抗日战争史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6.按要求写句子。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3)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答案】(1)人民挖地道
(2)《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把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深深地感动了。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
(3)“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把“被”改成“把”。即成为“把字句”。
故答案为:(1)冀中人民在平原的地底下挖了地道。
(2)《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把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深深地感动了。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语段以 为例,按 、 、 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2)说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填在横线上:
①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②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3)这段文字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4)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什么?
(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 。
【答案】(1)任丘;尺寸;材料;用途
(2)举例子;列数字
(3)这段文字先讲地道的结构、后讲地道的用途。
(4)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非常大、不气闷、不暗。
(5)说明了洞里光线亮。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理解句子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短文内容来理解。“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结合上句“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说明了洞里光线亮。
故答案为:(1)任丘、尺寸、材料、用途
(2)举例子、列数字
(3)这段文字先讲地道的结构、后讲地道的用途。
(4)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非常大、不气闷、不暗。
(5)说明了洞里光线亮。
【点评】(1)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8.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人体内的江河
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镇”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不同。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血管只要受伤,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将伤口封起来。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构成了人体血液。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本文第2段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 的说明顺序。
(3)为什么说“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在文中找出来。
(4)本文第4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下划线词“它们”指代的是 。
(5)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将它们分别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血液中的铁被封闭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
所用的词:
②说明血细胞在血浆中不沉下去,而是以运动状态存在。
所用的词:
(6)阅读全文可以了解到,人体的血液由 和 组成,说得再具体些,血液中含有 、 、 、 四种成分。
【答案】(1)人体血液的构成。
(2)从结果到原因。
(3)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4)作比较;血小板
(5)锁;悬浮
(6)血细胞;血浆;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浆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对第2段说明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第2段内容,找主关键语句,由“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可知,作者是按结果到原因叙述的。
(3)、(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第一空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第二空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6)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人体血液的构成。
(2)从结果到原因。
(3)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4)作比较、血小板
(5)锁、悬浮
(6)血细胞;血浆;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浆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把握能力。
(3)、(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第一空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第二空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5)(6)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9.阅读题。
白洋淀里荷花香
我的家乡——白洋淀,是个风景秀美的好地方。那一望无际的湖水,浩瀚无垠、碧波粼粼。
七月间,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满淀的荷叶挨挨挤挤,宛如一块拼成的巨大的碧玉,与天相接。你看那荷花秆多像青竹,笔直细长,上面长满了小刺儿,从茂密的荷叶中钻出来。那含苞欲放的荷花,形同大青桃。一枝枝,一排排,数也数不清,仿佛她们要“饱蘸(zhàn)白洋万顷水,写满蓝天十里云”。
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那娇艳无比的野荷花。人工培育的荷花,花瓣多是白色,而野荷花却是五颜六色,白如玉,红如火,粉如霞,黄如金。有的野荷花把她们那娇美的脸盘紧贴着水面,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荷叶间捉迷藏,随着荷叶摇曳,时隐时现。仔细一看,她们那金黄色的花蕊上还有蜜蜂在飞舞,花瓣上有粒粒水珠滚来滚去,在阳光下就像颗颗珍珠在闪耀。有的野荷花,高高地伸出水面,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身穿粉红色的纱裙在翩翩起舞。
微风吹来,满淀的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我爱风景如画的白洋淀,它是冀中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照样子,写词语。
亭亭玉立(AABC式) 、
(2)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在这句话中,作者把 比作 。
(3)白洋淀的湖水有什么特点?
(4)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人工培育的荷花,花瓣多是 ,而野荷花却是 , , , , 。
(5)短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答案】(1)楚楚动人;恋恋不舍
(2)仔细一看,她们那金黄色的花蕊上还有蜜蜂在飞舞,花瓣上有粒粒水珠滚来滚去,在阳光下就像颗颗珍珠在闪耀。水珠;珍珠
(3)一望无际,浩瀚无垠,碧波粼粼。
(4)白色;五颜六色;白如玉;红如火;粉如霞;黄如金
(5)B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亭亭玉立”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楚楚动人、恋恋不舍
(2)仔细一看,她们那金黄色的花蕊上还有蜜蜂在飞舞,花瓣上有粒粒水珠滚来滚去,在阳光下就像颗颗珍珠在闪耀。水珠;珍珠
(3)一望无际,浩瀚无垠,碧波粼粼。
(4)白色、五颜六色、白如玉、红如火、粉如霞、黄如金
(5)B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词语,为写作奠定基础。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
一、基础达标
1.给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搁下(liào gē) 出岔(chà pén) 吆喝(mò yāo)
丘陵(qiū qīu) 塌陷(xiàn xuàn) 拐弯(guǎi lìng)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qīn lüè xiū zhù fěn suì
lǐnɡ dǎo dǎ jī bǎo lěi
3.比一比,再组词。
侵 筑 党 妨 丘
浸 巩 常 仿 兵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还…… 即使……也…… 既……又…… 如果……就……
(1) 敌人来了,我们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
(3) 进了活道,敌人 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 有警戒洞, 有迷惑洞。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 、 、 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 、 、 、 、 。
(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 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 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3)地道的作用一是 ;二是 。
(4)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 的一个奇迹。
6.按要求写句子。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3)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二、现代文阅读
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语段以 为例,按 、 、 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2)说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填在横线上:
①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②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3)这段文字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4)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什么?
(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 。
8.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人体内的江河
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镇”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不同。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血管只要受伤,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将伤口封起来。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构成了人体血液。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本文第2段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 的说明顺序。
(3)为什么说“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在文中找出来。
(4)本文第4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下划线词“它们”指代的是 。
(5)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将它们分别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血液中的铁被封闭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
所用的词:
②说明血细胞在血浆中不沉下去,而是以运动状态存在。
所用的词:
(6)阅读全文可以了解到,人体的血液由 和 组成,说得再具体些,血液中含有 、 、 、 四种成分。
9.阅读题。
白洋淀里荷花香
我的家乡——白洋淀,是个风景秀美的好地方。那一望无际的湖水,浩瀚无垠、碧波粼粼。
七月间,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满淀的荷叶挨挨挤挤,宛如一块拼成的巨大的碧玉,与天相接。你看那荷花秆多像青竹,笔直细长,上面长满了小刺儿,从茂密的荷叶中钻出来。那含苞欲放的荷花,形同大青桃。一枝枝,一排排,数也数不清,仿佛她们要“饱蘸(zhàn)白洋万顷水,写满蓝天十里云”。
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那娇艳无比的野荷花。人工培育的荷花,花瓣多是白色,而野荷花却是五颜六色,白如玉,红如火,粉如霞,黄如金。有的野荷花把她们那娇美的脸盘紧贴着水面,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荷叶间捉迷藏,随着荷叶摇曳,时隐时现。仔细一看,她们那金黄色的花蕊上还有蜜蜂在飞舞,花瓣上有粒粒水珠滚来滚去,在阳光下就像颗颗珍珠在闪耀。有的野荷花,高高地伸出水面,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身穿粉红色的纱裙在翩翩起舞。
微风吹来,满淀的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我爱风景如画的白洋淀,它是冀中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照样子,写词语。
亭亭玉立(AABC式) 、
(2)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在这句话中,作者把 比作 。
(3)白洋淀的湖水有什么特点?
(4)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人工培育的荷花,花瓣多是 ,而野荷花却是 , , , , 。
(5)短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gē;chà;yāo;qiū;xiàn;guǎi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gē、chà、yāo、qiū、xiàn、guǎi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侵略;修筑;粉碎;领导;打击;堡垒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侵、略、筑、堡、垒”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侵略、修筑、粉碎、领导、打击、堡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侵略;建筑;党员;妨碍;小丘;浸泡;巩固;经常;仿佛;当兵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侵略、建筑、党员、妨碍、小丘、浸泡、巩固、经常、仿佛、当兵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答案】(1)如果;就
(2)既;又
(3)即使;也
(4)不仅;还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1)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
(2)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故选“既……又……”;
(3)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
(4)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仅……还……”;
故答案为:(1)如果、就;(2)既、又;(3)即使、也;(4)不仅、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5.【答案】(1)地道;洞;气孔;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生活设备全。
(2)洞口准备土和沙;孑口上装吊板;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3)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4)略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地道、洞、气孔、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生活设备全。
(2)洞口准备土和沙;孑口上装吊板;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3)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4)抗日战争史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6.【答案】(1)人民挖地道
(2)《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把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深深地感动了。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
(3)“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把“被”改成“把”。即成为“把字句”。
故答案为:(1)冀中人民在平原的地底下挖了地道。
(2)《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把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深深地感动了。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7.【答案】(1)任丘;尺寸;材料;用途
(2)举例子;列数字
(3)这段文字先讲地道的结构、后讲地道的用途。
(4)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非常大、不气闷、不暗。
(5)说明了洞里光线亮。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理解句子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短文内容来理解。“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结合上句“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说明了洞里光线亮。
故答案为:(1)任丘、尺寸、材料、用途
(2)举例子、列数字
(3)这段文字先讲地道的结构、后讲地道的用途。
(4)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非常大、不气闷、不暗。
(5)说明了洞里光线亮。
【点评】(1)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8.【答案】(1)人体血液的构成。
(2)从结果到原因。
(3)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4)作比较;血小板
(5)锁;悬浮
(6)血细胞;血浆;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浆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对第2段说明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第2段内容,找主关键语句,由“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可知,作者是按结果到原因叙述的。
(3)、(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第一空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第二空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6)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人体血液的构成。
(2)从结果到原因。
(3)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4)作比较、血小板
(5)锁、悬浮
(6)血细胞;血浆;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浆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把握能力。
(3)、(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第一空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第二空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5)(6)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9.【答案】(1)楚楚动人;恋恋不舍
(2)仔细一看,她们那金黄色的花蕊上还有蜜蜂在飞舞,花瓣上有粒粒水珠滚来滚去,在阳光下就像颗颗珍珠在闪耀。水珠;珍珠
(3)一望无际,浩瀚无垠,碧波粼粼。
(4)白色;五颜六色;白如玉;红如火;粉如霞;黄如金
(5)B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亭亭玉立”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楚楚动人、恋恋不舍
(2)仔细一看,她们那金黄色的花蕊上还有蜜蜂在飞舞,花瓣上有粒粒水珠滚来滚去,在阳光下就像颗颗珍珠在闪耀。水珠;珍珠
(3)一望无际,浩瀚无垠,碧波粼粼。
(4)白色、五颜六色、白如玉、红如火、粉如霞、黄如金
(5)B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词语,为写作奠定基础。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