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茹志娟
百 合 花
小仲马与大仲马
王安忆和茹志鹃
《百合花》
课前小故事
01
02
03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杭州市,1925年出生于上海一个贫民家庭,小时候进过孤儿院。1942年在浙江武康县初中毕业。次年参加新四军,后在部队文工团当演员和创作干部。1955年从部队转业,任上海《文艺月报》编辑。她在文工团时即已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写过一些获得好评的歌词,话剧。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好些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
作者介绍
1946年中秋节,总攻海岸之战打响,茹志鹃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锁所做战勤工作。她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借被子。战斗开始后,她负责记录那些牺牲的战士的姓名,单位。在这过程中,她不禁设想着他们的家庭亲友,他们生前的愿望,以及他们心中的秘密。当时的情景和想法她一直没有忘记。
后来,茹志鹃决定要写一个普通的战士、一个年轻的通讯员的故事,首先设想的便是他的性格:质朴羞涩;其次是要有一个新娘子的构思。《百合花》就是这样创作的。
《百合花》受到茅盾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01
整体感知
在从文学体裁上说,这是一篇什么?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人物
小说三要素
情节
环境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蒙太奇手法)(一波三折)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欧亨利结局)
A、自然环境: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
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
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02
基础梳理--字音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nè
niǔ ní
①讷讷( ) ②忸怩( )③着恼( ) ④执拗( )⑤髻( ) ⑥尴尬( )⑦讪讪( ) ⑧躇踌( )
niù
jì
gān gà
shàn
zháo
chóu chú
小说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展开情节。
01
按照小说的情节布置,划分文本层次。
02
03
02
基础梳理--人物情节
我
小通讯员
新媳妇
本文线索,年轻的女文工团员,大战前夕,被派到前线包扎所帮忙。在与通讯员同行和借被子的过程中,对这个憨厚质朴的小同乡产生了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
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 。
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所以她十分珍惜这条被子。小通讯员来借被子时,她没好意思说出不借的原因,让本来就拙于与女性打交道的小战士很为难。经过女文工团员做工作,她终于同意借被子,同时心里对小通讯员充满了歉意
02
基础梳理--人物情节
1-23
通讯员带我前往包扎所
44-57
通讯员救人牺牲
概括情节最重要的是突出小说中与主题紧密相连的主要情节、典型事件,以及主要人物:而对于与小说主题关系没那么紧密的次要情节.次要人物,以及相关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都可以从略。这背后的原则就是:“留主干、去枝叶”,
24-43
通讯员随“我”借被子。
58-59
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
02
基础梳理--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情节
人物
主旨
“我”是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展开情节。“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人物,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通过“我”和小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02
基础梳理--人物--“我”的作用
03
反掌观纹--分析细节
小说梗概和原文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这些被我们忽视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到底感人在哪里 请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环境描写4段: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睛,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作用:假设关系中虽透着遗憾,却也饱含了哪怕是在战争年间,人们也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战争是残酷的,但诗意的美却从未逃离。
风景美
03
反掌观纹--分析细节
这些被我们忽视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到底感人在哪里 请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环境描写47段: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作用:插叙(蒙太奇手法)宏达的战争场面切换到温馨的中秋之夜,就是这么一个童真童趣的小伙却在后文为了更多人的生命而牺牲自己。
风俗美
03
反掌观纹--分析细节
这些被我们忽视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到底感人在哪里 请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场景描写42段: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
作用:在物资极其紧缺的情况他把这饭留给“我”反映了通讯员是真诚善良,为别人着想的的小战士,可是大家在这还不曾预料,同样因为真诚善良,这个小小的战士在沙场上舍己救人,为了自己的战友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于是在后文中又有了对这两个馒头的呼应。
人性美
03
反掌观纹--分析细节
这些被我们忽视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到底感人在哪里 请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场景描写34段: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挟了被子就走.
56段: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作用:有对当初小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饱含着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浓浓军民鱼水情。
人情美
04
诗情画意--诗化小说
这些被我们忽视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到底感人在哪里 请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体现出了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和人性美,展示了残酷的战争也没有泯灭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主题。这篇小说主题的营造,绝不仅仅依靠故事情节,更依赖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
风景美
人性美
风俗美
人情美
诗化小说
对比 情节 人物 环境 语言
诗化小说 淡化情节,不以情节取胜,选材以小见大 弱化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人物,甚至连姓名都没有;凸显人性美、人情美 强化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自然美与人性美融为一体 充满诗意美,重视营造气氛,有诗的象征和意境,抒情性强。
传统小说 曲折复杂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
05
画龙点睛--思考意象
这些被我们忽视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到底感人在哪里 请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有一个细节一直都参与在小说的主干情节中,就是那条撒满百合花的被子,从开始通讯员借被子,到后来新媳妇献被子,最后新媳妇为死去的通讯员盖被子,都是以这条被子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道具,但是为什么小说的题目不叫《百合花被》,却叫《百合花》呢
主题
人物
文采
情节
象征新媳妇的纯真、善良与友善,也能够象征小通讯员的淳朴、真诚和高尚
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纯洁美好的军民鱼水情,也可以象征舍己为人的人性美。
借助新被子串起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借被子和献被子,把两个主要人物联系起来
小说题目一语双关,使表达文雅、含蓄,体现出小说“清新、俊逸”的风格,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06
课堂小结
这些被我们忽视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到底感人在哪里 请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本文通过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刻画,通过对小通讯员借被,新媳妇献出自己心爱的嫁妆——一条印有百合花的被子,这样一个人民战争生活中的小插曲,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人民战士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热爱和崇高,以及普通人的善良、淳朴的人性美。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