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7《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7《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1 15:05:12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7《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7开国大典)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开国大典时。毛主席xuān gào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sù jìng   的天安门广场响起了pái shān dǎo hǎi   的掌声,接着,毛主席jiǎn yuè   了部队。
2.(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练习)词语理解与运用。
(1)“瞻仰”指   地看,如“瞻仰   ”。请用表示“看”的词语填空。
李老师走进教室,   四周,大概   了我们的作业后,才开始上课。她先让我们快速   一遍课文,接着又让我们   了与课文有关的视频,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2)“排山倒海”,形容   。我们可以说排山倒海的   、排山倒海的   。
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7.开国大典)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开”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在字典中“开”的解释有:①扩大,发展;②发动,操纵;③举行;④起始。“开”在“开会”中的意思是   ,在“开国大典”中的意思是   。
4.(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7.开国大典)形近字组词。
爆    宣    帜    射   
瀑    官    织    躲   
5.(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7.开国大典)选词填空。
(1)宣布 宣告 宣读
①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
②毛主席庄严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③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2)陆续 持续 连续
①开国大典阅兵式   进行两个半钟头。
②步兵、炮兵、骑兵   不断地经过主席台。
③天安门广场一万只礼花   射入天空。
6.( 开国大典)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随着风飘扬。   
②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气势猛,力量强。   
③怀着敬意观看。   
④首长通过一定仪式检验视察部队或群众队伍。   
二、课文理解
7.(部编版六语上标准化试题7.开国大典)熟读课文《开国大典》,回答问题。
课文记叙了   年   月   日,在   举行   的盛况。
8.(部编版六语上标准化试题7.开国大典)课文《开国大典》是按   和   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写了群众进场、    、    、   等场面。表达了   。
9.(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7开国大典)读课文第二部分,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  )乐队奏国歌。
(  )升国旗,鸣礼炮。
(  )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  )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10.(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从会前、典礼、   、   这四个方面描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重点写的是大典开始的场面和   的场面。
(2)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   年   月   日,地点:   ,总人数   人,中国的国歌是   ,升国旗时礼炮每一响都是   门大炮齐发,一共   响。
三、语言表达
11.( 开国大典)口语交际。
“开国大典”就是创建国家的重大的典礼,从1949年至今,已过去50多年。在这期间,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啊!请你以“变化”为题,回忆一下你所知道的事,也可以问问你的长辈,了解更多的事情,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四、阅读理解
12.(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7.开国大典)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 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 尉)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 副)庄严绚丽的画图。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钮 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浊 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隆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liú)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至 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4)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5)文章介绍万人大礼堂采用了(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13.(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________的人已从________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的举行。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军乐声划破长空,在广场的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________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36名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他们身后是60人的军乐队。________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________。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穆、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________,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1)选择合适的词填到文中横线上。
英姿勃发 冉冉上升 心潮澎湃 万头攒动 四面八方 成千上万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    迫切——   
注视——    威严——   
(3)解释下列词语。
人头攒动:   
心潮澎湃:   
(4)本文描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依次记叙的是   、升旗盛况、   、升旗后人们的心情。
(5)写出最能表现人们激动心情的句子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宣告;肃静;排山倒海;检阅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宣、肃、倒、检”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宣告、肃静、排山倒海、检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1)恭敬;遗容;环视;翻阅;浏览;观看
(2)力量强,声势大;巨浪;大潮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词语理解的考查,在与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1)表示“看”的的词语有很多:惊奇、奇异、神奇、奇迹、奇观等。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故答案为:(1)恭敬、遗容、环视、翻阅、浏览、观看
(2)力量强,声势大;巨浪;大潮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词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3.【答案】K;kai;③;④
【知识点】拼音;字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K、kai、③、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会的写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4.【答案】爆发;宣布;旗帜;射击;瀑布;长官;织布;躲藏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爆发、宣布、旗帜、射击、瀑布、长官、织布、躲藏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5.【答案】(1)宣告;宣布;宣读
(2)持续;连续;陆续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宣布:指向听众宣读某个决定、信息,古代指在一定位置张贴告示,将一定的信息公之于众。 宣读:就是当众朗读的意思。 宣告:宣布告知。持续:保持了一段时间。连续:一次过完成的。陆续:一个一个地。
故答案为:(1)宣告、宣布、宣读;(2)持续、连续、陆续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6.【答案】迎风招展;排山倒海;瞻仰;检阅
【知识点】词形;词义;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①迎风招展:随着风飘扬。
②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气势猛,力量强。
③瞻仰:怀着敬意观看。
④检阅:首长通过一定仪式检验视察部队或群众队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7.【答案】1949;10;1;首都北京;开国大典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949、10、1、首都北京、开国大典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8.【答案】时间;开国大典进行;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时间;开国大典进行; 、举行典礼 ;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 ;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9.【答案】3 5 1 2 6 4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按先后顺序排列。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3 5 1 2 6 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10.【答案】(1)阅兵式;群众游行;阅兵式
(2)1949;10;1;北京天安门;30万;《义勇军进行曲》;54;28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阅兵式、群众游行、阅兵式
(2)1949、10、1、北京天安门、30万、《义勇军进行曲》、54、28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11.【答案】略
【知识点】语言表达;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先写以前的样子,再写现在的样了。可以是景,也可以是物,可以用上语言去描述,也可以用眼睛去体会。用二三件事来写就可以了,抓住一方面,将过去和现在写得具体、生动;结尾还可以谈谈现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设想未来什么样?
【点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尽情的畅说了自己身边的巨大变化,抒发了自己对现在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12.【答案】(1)耸;蔚;幅;纽;浑;致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穿过;指着四周;朝西;往北;向南
(5)B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对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到关键词语在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故答案为:(1)耸;蔚;幅;纽;浑;致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穿过;指着四周;朝西;往北;向南
(5)B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13.【答案】(1)成千上万|四面八方|英姿勃发|万头攒动|冉冉上升|心潮澎湃
(2)瞬间;急切;凝视;威武
(3)许多人拥挤着移动。;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
(4)人们等待;众人行礼
(5)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成千上万、四面八方、英姿勃发、万头攒动、冉冉上升、心潮澎湃
(2)瞬间、急切、凝视、威武
(3)许多人拥挤着移动;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
(4)人们等待、众人行礼
(5)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7《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7开国大典)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开国大典时。毛主席xuān gào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sù jìng   的天安门广场响起了pái shān dǎo hǎi   的掌声,接着,毛主席jiǎn yuè   了部队。
【答案】宣告;肃静;排山倒海;检阅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宣、肃、倒、检”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宣告、肃静、排山倒海、检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练习)词语理解与运用。
(1)“瞻仰”指   地看,如“瞻仰   ”。请用表示“看”的词语填空。
李老师走进教室,   四周,大概   了我们的作业后,才开始上课。她先让我们快速   一遍课文,接着又让我们   了与课文有关的视频,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2)“排山倒海”,形容   。我们可以说排山倒海的   、排山倒海的   。
【答案】(1)恭敬;遗容;环视;翻阅;浏览;观看
(2)力量强,声势大;巨浪;大潮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词语理解的考查,在与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1)表示“看”的的词语有很多:惊奇、奇异、神奇、奇迹、奇观等。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故答案为:(1)恭敬、遗容、环视、翻阅、浏览、观看
(2)力量强,声势大;巨浪;大潮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词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7.开国大典)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开”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在字典中“开”的解释有:①扩大,发展;②发动,操纵;③举行;④起始。“开”在“开会”中的意思是   ,在“开国大典”中的意思是   。
【答案】K;kai;③;④
【知识点】拼音;字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故答案为:K、kai、③、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会的写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4.(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7.开国大典)形近字组词。
爆    宣    帜    射   
瀑    官    织    躲   
【答案】爆发;宣布;旗帜;射击;瀑布;长官;织布;躲藏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爆发、宣布、旗帜、射击、瀑布、长官、织布、躲藏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5.(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7.开国大典)选词填空。
(1)宣布 宣告 宣读
①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
②毛主席庄严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③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2)陆续 持续 连续
①开国大典阅兵式   进行两个半钟头。
②步兵、炮兵、骑兵   不断地经过主席台。
③天安门广场一万只礼花   射入天空。
【答案】(1)宣告;宣布;宣读
(2)持续;连续;陆续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宣布:指向听众宣读某个决定、信息,古代指在一定位置张贴告示,将一定的信息公之于众。 宣读:就是当众朗读的意思。 宣告:宣布告知。持续:保持了一段时间。连续:一次过完成的。陆续:一个一个地。
故答案为:(1)宣告、宣布、宣读;(2)持续、连续、陆续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6.( 开国大典)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随着风飘扬。   
②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气势猛,力量强。   
③怀着敬意观看。   
④首长通过一定仪式检验视察部队或群众队伍。   
【答案】迎风招展;排山倒海;瞻仰;检阅
【知识点】词形;词义;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①迎风招展:随着风飘扬。
②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气势猛,力量强。
③瞻仰:怀着敬意观看。
④检阅:首长通过一定仪式检验视察部队或群众队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二、课文理解
7.(部编版六语上标准化试题7.开国大典)熟读课文《开国大典》,回答问题。
课文记叙了   年   月   日,在   举行   的盛况。
【答案】1949;10;1;首都北京;开国大典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949、10、1、首都北京、开国大典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8.(部编版六语上标准化试题7.开国大典)课文《开国大典》是按   和   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写了群众进场、    、    、   等场面。表达了   。
【答案】时间;开国大典进行;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时间;开国大典进行; 、举行典礼 ;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 ;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9.(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7开国大典)读课文第二部分,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  )乐队奏国歌。
(  )升国旗,鸣礼炮。
(  )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  )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答案】3 5 1 2 6 4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按先后顺序排列。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3 5 1 2 6 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10.(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从会前、典礼、   、   这四个方面描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重点写的是大典开始的场面和   的场面。
(2)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   年   月   日,地点:   ,总人数   人,中国的国歌是   ,升国旗时礼炮每一响都是   门大炮齐发,一共   响。
【答案】(1)阅兵式;群众游行;阅兵式
(2)1949;10;1;北京天安门;30万;《义勇军进行曲》;54;28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阅兵式、群众游行、阅兵式
(2)1949、10、1、北京天安门、30万、《义勇军进行曲》、54、28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三、语言表达
11.( 开国大典)口语交际。
“开国大典”就是创建国家的重大的典礼,从1949年至今,已过去50多年。在这期间,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啊!请你以“变化”为题,回忆一下你所知道的事,也可以问问你的长辈,了解更多的事情,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答案】略
【知识点】语言表达;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先写以前的样子,再写现在的样了。可以是景,也可以是物,可以用上语言去描述,也可以用眼睛去体会。用二三件事来写就可以了,抓住一方面,将过去和现在写得具体、生动;结尾还可以谈谈现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设想未来什么样?
【点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尽情的畅说了自己身边的巨大变化,抒发了自己对现在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四、阅读理解
12.(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7.开国大典)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 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 尉)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 副)庄严绚丽的画图。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钮 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浊 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隆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liú)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至 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4)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5)文章介绍万人大礼堂采用了(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答案】(1)耸;蔚;幅;纽;浑;致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穿过;指着四周;朝西;往北;向南
(5)B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对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到关键词语在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故答案为:(1)耸;蔚;幅;纽;浑;致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穿过;指着四周;朝西;往北;向南
(5)B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13.(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________的人已从________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的举行。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军乐声划破长空,在广场的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________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36名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他们身后是60人的军乐队。________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________。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穆、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________,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1)选择合适的词填到文中横线上。
英姿勃发 冉冉上升 心潮澎湃 万头攒动 四面八方 成千上万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    迫切——   
注视——    威严——   
(3)解释下列词语。
人头攒动:   
心潮澎湃:   
(4)本文描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依次记叙的是   、升旗盛况、   、升旗后人们的心情。
(5)写出最能表现人们激动心情的句子   。
【答案】(1)成千上万|四面八方|英姿勃发|万头攒动|冉冉上升|心潮澎湃
(2)瞬间;急切;凝视;威武
(3)许多人拥挤着移动。;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
(4)人们等待;众人行礼
(5)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成千上万、四面八方、英姿勃发、万头攒动、冉冉上升、心潮澎湃
(2)瞬间、急切、凝视、威武
(3)许多人拥挤着移动;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
(4)人们等待、众人行礼
(5)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