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9 22:0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麦哲伦带领的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 S附近海域时十分困难?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教 学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1.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2.运用示意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运用示意图,掌握气压带的分布特征。
2.运用示意图掌握海陆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影响。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1
热力环流
1015
1010
1005
1000(百帕)


等压面
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假设地面各点受热情况相同,在不同高度气压呈现什么变化规律?
1
气压降低
气压降低
气压升高
冷却
冷却
受热
气压升高
气压降低
气压升高
热力环流
1


近地面
高空




高低压都是对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而言
热力环流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低压
高压
地面受冷,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两地之间产生气压梯度
促使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风)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近地面的风向
1010
1008
1006
1004
(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摩擦力
(1)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影响。
(2)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30°~45°)。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的风向
(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500
498
496
494
492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1)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
(2)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垂直,与等压线平行。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之
间热量差异
大气的
垂直运动
水平气
压差异
大气环流
空气水
平运动
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既有小尺度范围的,也有全球大尺度范围的。如果仅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引起的冷热差异,赤道与两极之间的大气运动形式是怎样的呢?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
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热量差异。
意义: 促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特点: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
北极
南极
赤道
假设条件: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①地球不自转(不产生地转偏向力)
②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
③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
单圈环流
受冷
受热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低压
高压
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最多 什么地方受热最少
赤道地区受热多
两极地区受热少
赤道

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为什么?
垂直
方向
水平
方向
赤道地区:上升气流
两极地区:下沉气流
北半球:北风
南半球:南风
单圈环流
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赤道
南极
北极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30 N
60 N
0
30 S
90
90
60 S
三圈环流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假设条件: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②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
③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
30°N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被迫下沉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
参照刚才我们所分析的北半球低纬环流圈,画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圈
北风
近地面偏转成东南风
赤道上空
被迫下沉
300S高空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气压带
300S
高空南上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成西北风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左偏转成东南风,称为东南信风。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30 N
60 N
0
30 S
90
90
60 S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纬环流
冷却下沉
极地高压带
600N
900N
北极及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
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南半球向左偏转成东南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被迫爬升
极锋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中纬环流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被迫下沉
600N
300N
600N高空
300N高空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冷气团南下
盛行西风带
被迫爬升
极锋: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之间的半永久性的锋
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在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30 N
60 N
0
30 S
60 S
气压带的形成
成因:
热力因素:使大气热胀冷缩而引起上升和下沉的因素。
动力因素:使大气被动产生上升和下沉的因素。
极锋
90°N
90°S
受热膨胀上升
重力堆积下沉
相互碰撞抬升
寒冷堆积下沉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30 N
60 N
0
30 S
60 S
风带的形成
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带指向低压带,接着受地转偏向力(与纬度成正比)影响,地球上高低压带间隔分布,最终形成了风带。
极锋
90°N
90°S
受热膨胀上升
重力堆积下沉
相互碰撞抬升
寒冷堆积下沉
3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
①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②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③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一样,
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每个气压带约占10个纬度,每个风带约占20个纬度
3
气压带和风带性质
气压带名称 位置 气流 成因 特征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 90°附近 下沉 热力原因 冷干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 60 °附近 上升 动力原因 温湿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 30 °附近 下沉 动力原因 干热
赤道低压带 0 °附近 上升 热力原因 湿热
3
气压带和风带性质
风带名称 位置 风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和 极地高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
中纬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和 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主要是对大陆西岸)
低纬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和 赤道低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主要看风向,从内陆吹来的性质干热,从海洋吹来的性质较湿
3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
00
300N
600N
900N
300S
600S
900S
3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4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假设条件: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②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移动)
③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
4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23°26 N
23°26 S
66°34 S
66°34 N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
气压带、风带会跟随太阳直射点随季
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原因:
规律:
现象: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气压带、风带移动幅度约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
由此可以知道,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
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
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若下列选项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A     B     C     D
C
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图中c地风带的风向为(  )
A     B     C     D
3.下列关于b地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力因素  ②动力因素  ③受热上升  ④受冷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A
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 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可能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
A. 甲图与丙图 B. 乙图与丙图 C. 丙图与丁图 D. 甲图与丁图
5. 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一年
D
B
地表不均匀
5
假设条件: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②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移动)
③地表不均匀(有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知识回顾—热力环流
1.根据左图说出冬季陆地和海洋的气压状况(用高低压表示),运用已学原理解释形成高低气压的原因。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答案: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海洋反之。
2. 从纬度位置上看空气柱处于哪个气压带上 所形成的气压中心对气压带有何影响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答案:副极地低气压带
陆地形成的高压中心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3. 根据左图说出夏季陆地和海洋的气压状况(用高低压表示),运用已学原理解释形成高低气压的原因。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答案:陆地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夏季,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海洋反之。
4. 从纬度位置看空气柱处于哪个气压带上 所形成的气压中心对气压带有何影响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答案:副热带高气压带。陆地形成的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的冷高压以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海洋形成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海洋上则形成夏威夷高压。
印度(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亚 欧 大 陆


西



60°N
30°N
1月
7月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1)理想气压带被切断成多个高低气压中心。
(3)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的形状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观察南半球40°到60°的气压带呈什么分布?为什么?
南半球40°S到60°S,气压带呈带状分布,因海洋面积比重大,海陆热力差异较小。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S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所以该区域海洋和陆地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相对比其他地区显著,盛行的风向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产生较为明显的季风气候。
(1)根据图分析东亚和南亚冬季各盛行的风向以及形成的原因?
答案:冬季,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形成高压,其东侧的海洋形成低压,气流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寒冷干燥。(南亚一样)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S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所以该区域海洋和陆地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相对比其他地区显著,盛行的风向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产生较为明显的季风气候。
(2)根据图分析东亚和南亚夏季各盛行的风向以及形成的原因
夏季,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素的影响,夏季,海洋上形成高压,亚洲大陆形成低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东亚形成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S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所以该区域海洋和陆地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相对比其他地区显著,盛行的风向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产生较为明显的季风气候。
(2)根据图分析东亚和南亚夏季各盛行的风向以及形成的原因
夏季,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
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发生偏转,南亚形成西南季风。
东亚季风 风向 性质 成因
夏季风 东南风 炎热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风 西北风 寒冷干燥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
南亚季风 风向 性质 成因
夏季风 西南风 炎热湿润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冬季风 东北风 温暖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半球有没有形成明显的季风环流?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2021年6月27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利顿村最高气温46.6℃,一举突破尘封80年的加拿大记录。6月28日,利顿村最高气温47.9℃,再创新高。利顿村位于温哥华东北方向265公里,纬度超过50°,和我国黑河市相当。
思考:除了夏威夷高压的因素,立利顿市高温影响因素还有什么因素?
(地形因素)
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北风、西南风 B.东南风、西北风 C.东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2.上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所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C.南极圈内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极昼现象 D.北京正午屋内阳光面积比春分日更大
A
C
B
下图为夏季某日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高压中心( )
A.被陆地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B.被陆地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C.被海洋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D.被海洋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5.图中高压中心夏季异常偏强的年份,我国易出现( )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旱北旱 D.南涝北涝
A
B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6.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B.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
C.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 D.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C
7.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B
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C
D
8. 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 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 地势起伏状况
9. 该季节( )
A. 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 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 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 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
C
成因
规律
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