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采用“情景—探究—感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景,将教材中的课程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走进历史,得出历史启发。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上承抗日战争,下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总共包括四个子目: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中国共产党如何顺应民心,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历史。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学生,现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对于运用史料印证历史事实和对于解释历史现象有了一定的经验,能够初步把握高中历史学习的特点与方法。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大致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 但学生的思维上缺乏整体性和思辨性,还未完全具备科学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方法探究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型。 2.能够利用时序和地图等方式描述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能够把握当时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间的时空联系。3.能够从不同的方面解读两党建国方针,论证国民党失去民心,中国共产党得到民心的原因;能够运用史料理解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4.通过史料对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进行解释,挖掘与“毛泽东三句话”的相关史料对所学历史内容进行联系,能够客观描述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相关史实。 5.通过了解毛泽东与中共顾全大局、不顾个人安危前往重庆谈判,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事迹,认识到先辈们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所做的努力和牺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进程。 难点:国民党大陆政权覆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板书设计
第25课从毛泽东的三句话看——人民解放战争 一、人民选择:“大后方的人民都希望和平,需要民主” 二、人民力量: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三、人民利益:谁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全中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新华日报》4版副刊《抗战胜利万岁!》专版图片中鲁藜的诗歌《黎明的信号》 设问:从鲁藜的诗歌中能够反映当时人们怎样的心理? 阅读诗歌思考问题 导入新课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人民选择:“大后方的人民都希望和平,需要民主” (一)两党建国方针 材料: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 ——《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 “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在于团结本党,建立对中共斗争之体系,即创造斗争的优势条件与环境。故须从政治上、军事上强固党的力量。当前对中共之论争,应集中于反驳联合政府,反驳抗日战争中有两条路线的论调,反驳中共具体纲领,与反对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 ——国民党六大《关于中共问题的报告》 设问: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谈一谈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抗战胜利后的建国方针。 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材料,归纳出答案。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展示丰子恺漫画《炮弹做花瓶》 材料: “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已经觉悟,保障中国前途的唯一途径,是消灭国外国内一切束缚他们自由自主的势力,亦唯有顺着中国人民自己的愿望,中国方可由衰败转为兴盛,软弱变为强有力。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 ——《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 设问:阅读材料,思考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 带问题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争取和平的斗争 1.重庆谈判 材料: (8月14日)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 (8月20日)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8月23日)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国家前途实利赖之……特再驰电速驾!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 过渡: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材料: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胜利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为第一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平之新中国,实行三民主义。 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作,为达成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设问:阅读材料,思考《双十协定》中有什么主张? 2.政治协商会议 设计:展示政协会议相关图片,讲解相关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人民力量: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设计:展示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图,讲述1946年6月26日,停战协定刚过有效期,蒋介石就违背双十协定和政协会议决议,以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发动全面内战的基本史实。 材料:“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梁漱溟 让学生了解蒋介石发动内战的蓄谋已久。
材料: “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 设问:面对实力上如此大的悬殊,中国共产党该何去何从? 材料: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毛泽东选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
(一)战略防御——纸老虎威 设计:利用时间轴梳理战略防御阶段的各类战役 材料: “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毛泽东 (二)战略反攻——纸老虎假 材料: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中原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当敌人的大门,其中大别山是大门边。大别山敌人必争,我也必争。” ——邓小平 学生结合教材阅读史料,了解基本史实。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时空观念。
(三)战略决战——纸老虎破 设计:展示三大战役地图、作战方针 1.辽沈战役 材料: “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因为锦、榆、唐三点及其附近之敌互相孤立,攻歼取胜比较确实可靠,攻锦打援亦较有希望。” ——毛泽东《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2.淮海战役 材料: “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第二阶段,以大约五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 ——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 设问:阅读材料结合地图猜一猜解放军运用了什么样的战术。 3.平津战役 材料: “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 ——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 设问:阅读材料结合地图猜一猜解放军运用了什么样的战术。 设问:三大战役在战士们的激战下取得胜利,那么这对于当时的局势有着怎样的意义? 材料: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PPT图文,得出答案。 让学生认识到三大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三大战役在全国战争局势中的重要部署,培养时空观念。
(四)战略谈判——纸老虎慌 材料: “个人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蒋介石“求和”声明 “南京的和谈要求是一个骗局。” ——毛泽东 设问:既然和谈破裂,那么接下来共产党采取了什么行动呢? 分析和解读材料。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五)战争结束——纸老虎倒 设计:展示渡江战役地图 材料: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进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朗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感悟、思考。 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六)胜利原因 材料: “准海战役中,广大群众踊跃捐献粮食、担架、独轮车,帮助解放军筑路、修桥、转运伤员、运送物资。许多解放区的农民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这场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 “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机关及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毛泽东说:“人有失地,地终可得。有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此后,毛泽东指示人民解放军采用灵活机动的“蘑菇”战术,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 ——华师大版 八上历史 设问:共产党胜利的原因? 设问:解放战争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人民利益:谁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全中国! 材料: “国民党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背叛了人民,共产党的胜利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属于人民和人民在一起。” ——宋庆龄 设问:国民党是怎样背叛人民的? 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一)失道者寡助:国民党统治危机 1.经济危机 材料: “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法币的发行量,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蒋介石感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是忧虑。”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设问:材料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材料: 接收大员们个个都疯狂地抢洋房、汽车,抓黄金、美钞。沦陷区人民称他们是“三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五子登科”(房子、车子、条子、票子、女子)。……弄得收复区物价飞涨,民怨沸腾。京沪平津一带流传的民谣说:“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这是对国民党“劫收”的生动写照。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设问:材料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2.政治危机 材料: “1947年,全国共发生150余次学潮。全国大学几乎罢课示威,成无政府状态...于是。许多地方实行宵禁,军警在深夜任意闯入校园搜捕学生...说了一些公道话的《文汇报》《新民晚报》《联合晚报》被封禁...在新政府的宪法中,规定人民有请愿自由,可他们却被压迫而丧失这种自由。” ——全冲及《第二条战线》 设问:分析材料,思考《中华民国宪法》的实质。 材料: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毛泽东 设问:思考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得民心的? 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通过分析材料,让学生了解国民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失去民心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得道者: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 设计:展示解放区土地改革相关照片,讲述《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等相关史实。 材料: “你们吃饱了面包,睡足了觉,要骂人,要撑蒋介石的腰, 这是你们美国人的事,我不干涉。现在我们有的是小米加步枪,你们有的是面包加大炮。你们爱撑蒋介石的腰就撑,愿撑多久就撑多久。不过要记住一条,中国是什么人的中国?” ——毛泽东 梳理教材知识 了解基本史实,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总结升华 材料: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理解、感悟 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