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依据《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设计,以课堂为依托,利用史料、图片等丰富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教学思路为:第一部分“局部抗战”,通过阅读与比较材料,探究日本自九一八事变起在中国引发的一系列事端及其原因,包括伪满洲国、华北自治运动等,介绍面对危机的中华民族采取的一系列抗争,包括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以及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通过西安事变后态度,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力和认知力,进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以及探究兴趣。第二部分“全面抗战的开始”,讲述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第三部分“日军的侵华暴行”,讲述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种种罪行,并升华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学定教,渗透核心素养。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本课教学重点,但因初中系统学习过,不是难点,采取运用地图展示、简要讲解。为什么张学良由不抵抗到联共抗日的态度转变,是学生的兴趣点和难点。采取从论文中查找相应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的方式。贯穿历史,体悟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针对单元):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课标分析:重视认识整体中国战场的地位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贡献、中华民族的英勇不屈,意味着教师的讲解要始终贯穿着上述主线内容,做到“神散而型不散”。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第23课,主要包括三目:“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暴行”。可以整合成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两条线索。本节内容是理解十四年抗战的提出、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重要作用的重要载体。 单元上分析,第23、24课是一个整体,可以进行主线整合。时间上分析,隶属于中国近代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相对完整的学习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和日本诸多暴行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等史实,本学段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和影响,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给中国人民的巨大伤害,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识记日本局部侵华的原因、史实,中国社会的应对以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深远影响。(二)运用时空定位,联系课本内容及史料,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日本侵华的背景,强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强化日本侵华的时空观念。(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梳理时间轴、辅以史料分析,了解日本局部侵华的种种罪行、中国社会做出的应对措施与影响。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及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张学良心路历程变化史料与他实际作为互证,帮助学生提升史料实证意识;辩证思考解读史料,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二)教学难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以PPT展示教学为主,板书为辅。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图等图片史料、文字史料,帮助学生探究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背景、经过等教学重、难点。通过板书梳理教学脉络和知识框架。(二)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历史图示教学法、历史课堂讨论教学法、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石牌抗战遗址、纪念碑以及胡琏致亲人的诀别信。【教师活动】在今天的湖北省石牌,仍然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石牌要塞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期间,一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的重要战役——石牌保卫战。图1 中国湖北石牌抗战要塞遗址 图2 石牌抗战纪念碑这场战役的中国指挥官胡琏,曾在开战之前给自己的妻子留下了一封令人感怀至深的诀别信:“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军人以死报国,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效忠为宜…… 接读此信,毋悲亦毋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胡琏《与妻书》胡琏和无数战士英勇奋战良久,终于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那么这场战争为什么如此凶险,其重要性为何如此之大呢?这是因为石牌位于我国湖北省,在战略意义上处于西南门户的地位,若石牌失守,则西南门户大开,中华危矣。在抗日战争期间有多少类似的战役,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保卫家乡、祖国浴血奋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这一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本课一共分为三个子目: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日军的侵华暴行,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一子目——局部抗战。 学生观看图片、听老师讲述,思考相关问题。 贴近生活,以历史名胜、诀别信导入。创设情境,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一、局部抗战 局部侵华战争1、原因抛出问题链: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的原因。【教师活动】要学习抗日战争就要先搞清楚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的原因,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第133页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一会老师将给大家呈现一些史料,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多媒体呈现】材料一: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工业总产值、批发物价下降了30%以上。进口额下降44%。——大岛清 《日本经济危机史论》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材料三:“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材料四: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罗家伦 《革命文献》材料五: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2、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八事变 【教师活动】在初中时我们便学习过九一八事变,日本与1931年9月18日,在柳条湖附近炸毁一段铁路,并诬告称这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北大营、沈阳发动进攻,随后沈阳沦陷,很快东三省也置于日本的魔爪之下,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然而日本并不满足于仅在东北挑起事端,他们又将目标标准了上海,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然而这场事变却遭到了中国国民第十九军的奋起抵抗以及中国民众的积极支援。3、建立伪满州国通过多媒体投放溥仪照片、伪满洲国的行政区划图,叙述日军建立伪满州国的经过及日军的蓬勃野心。【教师活动】日本在占领东三省之后,就希望可以加深对它的控制。于是他们建立了满州国(现称伪满州国),大家可以看到这一副图就是伪满洲国的行政区划图。既然建立了国家,日本就需要一个令人信服的统治者,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清废帝溥仪。他们将溥仪当作傀儡皇帝,进一步蚕食中国。4、华北事变【教师活动】日本的野心可称之为“人心不足、蛇吞象”,为进一步蚕食中国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华北,在华北挑起了一系列事端,统称为“华北事变”。大家可以看到这一副图——华北五省自治图。在图中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日本的实际占领区、策划自治区。为了使自己的野心能够得逞,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并在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此外还加紧策动“华北自治运动”。老师相信有同学就想问了,“华北自治运动”是什么呢,不急,我们接着往下看。通过多媒体呈现有关华北自治的史料:1935年4月,“在内蒙和内蒙以外的华北地区制造自治政权……在华北是要使这五省脱离南京政府,建立一个在日本领导下同‘满洲国’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区域。” ——《东京审判法庭证据》【教师活动】请同学们依据材料,结合教材87页的内容,分析日军发动华北自治运动的实质性目的是什么、有可能会对国内造成怎样的影响。【过渡设计】【教师活动】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华北的种种行径,中国人民是看在眼中的,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屈服呢?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就此掀起。(二)抗日救亡运动1、背景【教师活动】要学习抗日救亡运动,我们就要搞清楚,当时国内外的声音是怎样的。呈现史料,请同学们思考后与同桌讨论分析,各方的态度是如何的。材料一: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之对外,……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为功。——蒋介石讲话(1931年11月30日)材料二:中国政府正式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但此后数月内,国联并未采取任何实质的行动。……日本趁机扩大侵略,攻占全东北。——张宪文,庞绍堂等:《中国抗日战争史》材料三:共产党:“全中国的被压迫群众,你们要联合起来……参加国内战争与扩大民族革命运动的战线。”——《中共当时参考资料(三)》材料四: 在社会舆论和全国民众的支持下,……民众和东北义勇军开始自发地起来抵抗侵略……——张宪文,庞绍堂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一卷》2、从东北革命军到东北抗日联军【教师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受日本侵略者控制的东北人民率先站了起来。东北人民和未撤东北军将士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而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在此期间,也涌现出了一批令人可歌可泣的中国共产党员。呈现图片、材料。 【教师活动】赵一曼:在抗击敌寇的过程中,不幸被捕,从被捕到走上刑场,她经历长达九个月令人难以想象的折磨,她就义时,年仅31岁,在英勇就义前,她给自己的儿子写了一封遗书:“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杨靖宇: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建立者和领导人之一,他曾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军周旋了几个昼夜,最终牺牲。在他牺牲后,有敌军发现了他的尸体,并进行了解剖,却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3、一·二九运动【教师活动】不仅东北人民站了出来,学生们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在上文讲到的华北自治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了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难,于是发出了《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呈现图片:受到宣言感召的北平学生们也选择了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上街游行示威。一·二九运动有力的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救国主张,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意识觉醒。(三)西安事变【过渡设计】【教师活动】事实上,受到中国民众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浪潮的影响,在国民党内部,也有一些人对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非常不满,就这样,一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悄然孕育着。1、背景呈现史料组织学生分析史料教材134页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西安事变爆发前中共和蒋介石的态度。【教师活动】在西安事变前夕,有一个西安事变的主人公,他的思想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就是张学良,让我们一起看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吧。请同学们分析,并回答问题。 呈 呈现史料。材料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致电张学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扩大事态……”张学良完全接受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企图依靠中央政府和国际联盟出面“和平解决”。——应德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材料二:绥东局势,日趋严重,……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已早拼此一腔热血……为国家尽一分之天职……调派东北军全部或一部,克日北上助战,则不独私愿得偿,而自良以下十余万人…… ——1936年11月27日张学良《请缨抗敌书》2、经过及结果【教师活动】红军抵达陕北后,蒋介石下达了围攻陕北的命令,而张学良、杨虎城由于感怀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抗日的主张,在西北实行的是联共抗日,引发蒋介石不满,三人之间爆发矛盾。蒋介石再次下达“剿共”命令,张、杨两人试图劝说蒋介石,却没有结果。最后,只得发动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听闻消息的中共中央秉持着和平解决的方针,排周恩来同志前去谈判。最终,蒋介石只能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至此,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3、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教师活动】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阅读教科书、史料,思考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在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结论: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②日本为进一步发展经济。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既定已久。④国共内战,日本有机可乘。⑤西方大国采取绥靖主义政策。学生阅读教材、史料,分析有关材料,归纳华北自治运动的实质: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学生代表分享结论,归纳国联、中国社会以及中国共产党应对日本侵略的态度:①国联:不作为②中国社会:抵抗③中国共产党:宣战。学生感悟中国人民为保卫家乡、祖国的无畏精神。学生经过分析、思考简述:中共态度:“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学生分析后回答:由完全奉行不抵抗政策转向主动抗日。 1.问题驱动,明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及时深入学生讨论,适时点拨,发现问题,形成聚焦点。2.学会提取材料信息,通过阅读材料锻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逻辑线培养学生透过史料探究历史本质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特定的时空范围,引导学生思考日本侵略者的实质性目的。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感染力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明晰中国共产党员为求救亡图存做出的巨大牺牲。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一·二九运动学生们身为学生也不忘爱国的深沉情感。1.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和史论结合的能力,感悟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形成中的中流砥柱作用。2.培养家国情怀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一)七七事变【教师活动】呈现七七事变示意图、第29军向日本还击的照片。讲述七七事变发生的时间、过程,以及中国军队的态度。点明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教师活动】呈现史料,师生共同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2、经过【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相关部分,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国共第二次合作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做了哪些努力。3、实现合作【教师活动】讲述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具体经过: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国共合作抗战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意义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给学生限定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前途与未来、中国共产党 阅读书上相关材料,做出总结:洛川会议、《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军队改编:红军主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小组讨论后,经过师生互动得出结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流砥柱;革命力量空前壮大,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中华民族前途与未来:民族大团结、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赢得了近代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中共领导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壮大;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速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历史进程 1.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和史论结合的能力,感悟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形成中的中流砥柱作用。2.培养家国情怀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一)南京大屠杀【教师活动】呈现史料,帮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材料一: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德]拉贝《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材料二: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材料三:“南京所有的池塘里都堆满了死尸。……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竹林里面、马路旁边,遍地死尸。” ——郭歧:《陷都血泪录》【教师活动】总结史料,对南京大屠杀进行总结:日本侵略者在六个星期内,造成了三十万以上的死难者,19万以上的集体屠杀、毁尸,使得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化为灰烬。(二)殖民统治1、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教师活动】呈现表格,总结日本在华扶植的傀儡政权。经济:“以战养战”【教师活动】讲解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为①占领区:经济掠夺;“粮食统制”,强行“征购”、“配给”;搜刮劳动力。②敌后抗日根据地:“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疯狂“扫荡”。【教师活动】通过表格讲解“治安强化运动”。(三)重庆大轰炸【教师活动】呈现史料,帮助学生学习重庆大轰炸制造的惨痛史事实。材料: 1938年10月4日,日本正式轰炸重庆市区,从1939年1月开始,日机空袭迅速升级,对重庆的轰炸愈来愈猛烈。重庆大轰炸被认为是与南京大屠杀同等性质的事件。从1938年2月18日到1944年12月19日,日军飞机持续轰炸造成重庆32829人直接伤亡、6651人间接伤亡,财产损失约100亿元法币,平民居住区、学校、医院、外国使领馆等均遭轰。 ——《重庆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四)细菌战【教师活动】通过影片、材料揭露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的举动对中国人民造成的惨痛现实。材料:东北地区:第731部队和第100部队散播细菌……至少致病者达5.4万余人,其中死亡约4.3万余人。华北和西北地区:北支(甲)1855部队散播细菌,……致病者达约100万人,其中死亡约30万人。华中和华东地区:荣字第1644部队与第731部队配合进行细菌战,……至少致病达32万人,其中死亡约7万人。华南和西南地区:波字8604部队和第731部队配合散播细菌,……致病达100万余人,其中死亡24万人。合计:日军实施细菌攻击作战,造成290多个市县旗鼠疫、霍乱、伤寒等疫病爆发,致使中国237万余人患病,其中死亡约65万人。——《日本侵华细菌战研究报告》,转引自《细菌战:沉重但必须面对的话题》,《中国文化报》2015年9月1日(四)慰安妇制度【教师活动】讲解慰安妇制度,向学生介绍电影《二十二》,帮助学生领悟家破人亡的痛。 分析,阅读材料填写表格 了解日军侵华期间制造出的如此惨绝人寰、泯灭人性的历史惨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啦。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面对随后日军变本加厉的侵略形势,全面抗战的帷幕逐渐被拉开。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后续的课程,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条红色旅游路线。在课堂之初我们提及了位于湖北省宜昌的石牌要塞,相信有同学一定对此充满兴趣,在去石牌要塞学习时,我们不妨扩充线路:从荆州市湘鄂西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宜昌市石牌要塞旅游区→恩施州鹤峰县满山红烈士陵园,相信这一条线路既能使同学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更能进一步加深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 认识到日本侵略行径对中华民族造成的沉重灾难,了解中华民族做出的正义反击,感悟中华民族卫国战士的爱国热情。从宏观视野构建历史观,涵养家国情怀,传承爱国精神。
教学反思
就教学资源来看,本子目选取史料、图片等多种材料相互印证,力求给学生还原历史情景,帮助学生深入历史情境。针对本课教学重难点,以史料方式突破,深化理解。设置一定的学生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从表象感知到深度析因;从疑惑态度转变到民族利益至上、民族精神感召;从抽象理论到细节体悟,内化民族的血性,传承爱国精神。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