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0 15:09:14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发生于(  )
A.1872年 B.1885年 C.1895年 D.1898年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第一子目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中的内容:“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可知,“公车上书”发生于1895年,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和影响。
2.(2019八上·昭通期末)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万国公报》的创办 B.公车上书
C.维新团体的形成 D.强学会的成立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与洋务运动之间的关系。
3.(2015八上·仙游期末)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发起“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有(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选择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公车上书的相关史实。
4.(2018八上·云安期中)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A.强学会成立 B.《万国公报》创办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895年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A项成立于1894年,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万国公报》创办于1868年9月5日,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不符合题意;
D项百日维新开始与1898年,与题干材料无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5.下列对“公车上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运动进入高潮
B.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议
C.他们联合各省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D.由于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顽固派阻挠,公车上书没有成功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选A
【点评】考查对维新变法运动的理解
6.(2018八上·东莞期中)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广仁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是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的说的,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本题难度适中。
7.(2019·东光模拟)如表是梁启超的人生履历(部分)。由此可知,梁启超(  )
时间 活动
1890年 开始看到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1895年 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
1896年 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1902年 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A.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 B.是维新变法的最高领导
C.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 D.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由材料“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可知,梁启超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他和康有为等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后失败了。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二、百日维新
8.(2019八上·梅江月考)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并推行“百日维新”的是(  )
A.咸丰帝 B.慈禧太后 C.道光帝 D.光绪帝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绪皇帝推行了百日维新,D选项符合题意。
A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慈禧太后是变法的破坏者,B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对戊戌变法过程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9.(2019·德阳)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变法维新,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是林则徐的做法,排除。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进行的,C选项排除。
D选项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0.(2019·宜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百日维新。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但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巩固的阻挠。1898年9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杀害了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就是其中一位,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
B项百日维新失败后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1.(2019八上·奈曼旗期末)下列选项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公车上书”,揭开戊戌变法的序幕,①是正确的;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③是正确的;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百日维新”。②是正确的。A符合题意;这次清政府也没有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④是不正确的。BC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错误的,有 ④ 的排除,故答案为A。
12.(2018八上·昌平期末)有人说,这场变革既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又得罪了军队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也没有顾及广大农民的利益,仅仅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所以短短三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这场变革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这场变革既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仅仅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所以短短三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变革是戊戌变法,B项符合题意。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成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为记忆类题目,记住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较容易。
13.(2018八上·紫金期中)由于戊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最后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的下列措施中,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
A.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B.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其中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要考查的重难点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理解记忆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
14.(2018八上·茂名月考)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诏书中的内容不包括(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创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创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不是“明定国是”诏书内容,因此D项符合题意;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诏书规定: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因此ABC三项是诏书内容,所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15.(2018八上·佳木斯期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自(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康广仁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历史知识可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的名言,康有为、梁启超、康广仁也是维新变法代表人物。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教材内容,掌握谭嗣同的事迹,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临刑前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三、材料探究
16.(2018九下·镇江模拟)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书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答案】(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的签订);关键:变革官制(或变革政治制度)。
(2)阶级:资产阶级;内容:发展农工商业。
(3)原因:不符合中国国情;没有学到关键;没有掌握实权。
(4)贡献: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或变革中国政治制度;或主张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的信息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依据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结合课本所学,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其中发展农工商业是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的信息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不符合中国国情、没有学到关键、没有掌握实权。
(4)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可知,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古建立君主立宪制,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客观上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中国传统的思想和制度起到了冲击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从中国近代探索的历史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不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选择合适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本题难度适中。
17.(2017八上·睢宁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什么人?
(2)他为什么感到无力回天?
(3)这个遗言表达了谭嗣同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2)因为维新派没有掌握军队,无力反抗,戊戌变法已经失败。
(3)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诗句是由于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向慈禧太后告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捕杀维新派,谭嗣同在就义前写下的诗句,表达了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死,也就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献身,为理想而献身,自然是死得其所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维新派要杀的“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反对变法的顽固派。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由于戊戌变法力量薄弱,皇帝无实权,顽固派阳奉阴违,阻挠破坏,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袁世凯告密,慈禧、荣禄发动政变等因素,维新变法“无力回天”。
(3)谭嗣同认为革命必须流血牺牲,且愿意自己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品格高尚,所以认为自己“死得其所”。
【点评】注意识记戊戌变法的经过、内容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18.(2019·东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成成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据材料,概括史学界对戊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观点: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同意第二种观点;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由材料“长时间来,关于戊成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成成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成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成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可知,史学界对戊变法的评价先后有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和激进三种观点。如我同意第二种观点,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所以是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故答案为:观点: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同意第二种观点;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点评】本题要紧贴材料信息,从中找出几种不同的观点,同意那一观点,要说明理由。解答时要紧贴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找到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理由。
1 / 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发生于(  )
A.1872年 B.1885年 C.1895年 D.1898年
2.(2019八上·昭通期末)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万国公报》的创办 B.公车上书
C.维新团体的形成 D.强学会的成立
3.(2015八上·仙游期末)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发起“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有(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2018八上·云安期中)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A.强学会成立 B.《万国公报》创办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5.下列对“公车上书”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运动进入高潮
B.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议
C.他们联合各省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D.由于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顽固派阻挠,公车上书没有成功
6.(2018八上·东莞期中)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广仁
7.(2019·东光模拟)如表是梁启超的人生履历(部分)。由此可知,梁启超(  )
时间 活动
1890年 开始看到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1895年 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
1896年 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1902年 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A.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 B.是维新变法的最高领导
C.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 D.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二、百日维新
8.(2019八上·梅江月考)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并推行“百日维新”的是(  )
A.咸丰帝 B.慈禧太后 C.道光帝 D.光绪帝
9.(2019·德阳)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10.(2019·宜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2019八上·奈曼旗期末)下列选项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18八上·昌平期末)有人说,这场变革既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又得罪了军队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也没有顾及广大农民的利益,仅仅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所以短短三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这场变革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13.(2018八上·紫金期中)由于戊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最后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的下列措施中,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
A.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B.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14.(2018八上·茂名月考)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诏书中的内容不包括(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创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5.(2018八上·佳木斯期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自(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康广仁
三、材料探究
16.(2018九下·镇江模拟)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书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17.(2017八上·睢宁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什么人?
(2)他为什么感到无力回天?
(3)这个遗言表达了谭嗣同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8.(2019·东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成成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据材料,概括史学界对戊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第一子目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中的内容:“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可知,“公车上书”发生于1895年,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和影响。
2.【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与洋务运动之间的关系。
3.【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选择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公车上书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895年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A项成立于1894年,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万国公报》创办于1868年9月5日,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不符合题意;
D项百日维新开始与1898年,与题干材料无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选A
【点评】考查对维新变法运动的理解
6.【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是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的说的,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由材料“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可知,梁启超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他和康有为等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后失败了。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8.【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绪皇帝推行了百日维新,D选项符合题意。
A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慈禧太后是变法的破坏者,B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对戊戌变法过程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9.【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变法维新,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是林则徐的做法,排除。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进行的,C选项排除。
D选项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0.【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与了百日维新。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但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巩固的阻挠。1898年9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杀害了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就是其中一位,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
B项百日维新失败后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11.【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公车上书”,揭开戊戌变法的序幕,①是正确的;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③是正确的;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百日维新”。②是正确的。A符合题意;这次清政府也没有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④是不正确的。BC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错误的,有 ④ 的排除,故答案为A。
12.【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这场变革既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仅仅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所以短短三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变革是戊戌变法,B项符合题意。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成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为记忆类题目,记住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较容易。
13.【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其中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要考查的重难点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理解记忆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
14.【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创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不是“明定国是”诏书内容,因此D项符合题意;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诏书规定: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因此ABC三项是诏书内容,所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15.【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历史知识可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的名言,康有为、梁启超、康广仁也是维新变法代表人物。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教材内容,掌握谭嗣同的事迹,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临刑前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6.【答案】(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的签订);关键:变革官制(或变革政治制度)。
(2)阶级:资产阶级;内容:发展农工商业。
(3)原因:不符合中国国情;没有学到关键;没有掌握实权。
(4)贡献: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或变革中国政治制度;或主张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的信息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依据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结合课本所学,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其中发展农工商业是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的信息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不符合中国国情、没有学到关键、没有掌握实权。
(4)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可知,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古建立君主立宪制,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客观上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中国传统的思想和制度起到了冲击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从中国近代探索的历史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不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选择合适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2)因为维新派没有掌握军队,无力反抗,戊戌变法已经失败。
(3)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诗句是由于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向慈禧太后告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捕杀维新派,谭嗣同在就义前写下的诗句,表达了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死,也就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献身,为理想而献身,自然是死得其所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维新派要杀的“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反对变法的顽固派。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由于戊戌变法力量薄弱,皇帝无实权,顽固派阳奉阴违,阻挠破坏,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袁世凯告密,慈禧、荣禄发动政变等因素,维新变法“无力回天”。
(3)谭嗣同认为革命必须流血牺牲,且愿意自己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品格高尚,所以认为自己“死得其所”。
【点评】注意识记戊戌变法的经过、内容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观点: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同意第二种观点;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由材料“长时间来,关于戊成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成成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成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成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可知,史学界对戊变法的评价先后有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和激进三种观点。如我同意第二种观点,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所以是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故答案为:观点: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同意第二种观点;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点评】本题要紧贴材料信息,从中找出几种不同的观点,同意那一观点,要说明理由。解答时要紧贴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找到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理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