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4课时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一、填空题。
1.在车辆的车轮与轴之间都安装了 轴承。
2.车轮滚动时摩擦力 ,滑动时摩擦力 。(填“大”或“小”)
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 和 两种运动方式。
4.观察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立方体块、小六棱柱是 ,小球是 。
5.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升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 。
6.古时候,人们搬运很重的物体时,往往在物体下面放上 。
7.用 代替 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判断题。
8.物体静止时,受到一定的力才能运动起来。( )
9.钢笔写字是一种滚动摩擦。( )
10.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和滚珠轴承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
11.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泛。( )
三、选择题。
12.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 )。滑动的摩擦力( )。
A.小大 B.大小 C.大大 D.小小
13.当一辆汽车行驶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是( );急刹车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是( )。
A.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 B.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C.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 D.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
14.要想使滚珠轴承转动得更灵活.可以( )。
A.加点水 B.加点润滑油 C.减少滚珠 D.少放点滚珠
四、综合题。
15.连线题。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鲁班上山的时候,无意中抓了一下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
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有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捉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细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
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细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
于是他和徒弟们立即下山,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细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验。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拉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出来了。
鲁班根据叶子两边的 和蝗虫 的结构特点,引发思考,他决定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 状,通过反复实验,最终发明了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滚珠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 在车辆的车轮与轴之间都安装了滚珠轴承的用处是:减小摩擦力。
2.【答案】小;大
【知识点】运动形式;摩擦力
【解析】【分析】考查物体摩擦力的大小, 车轮滚动时摩擦力大, 滑动时摩擦力小。
3.【答案】滚动;滑动
【解析】【解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滚动和滑动两种运动方式,一般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分析】本题考查运动方式。
4.【答案】滑动;滚动
【解析】【分析】滑动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上的运动;转动体(指圆形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
5.【答案】加快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物体与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斜面的高度有很大关系,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升高,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加快。
6.【答案】滚木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 放滚木可以减少物体与地面的摩擦,使搬运更加轻松省力 。
7.【答案】滚动;滑动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摩擦力
【解析】【分析】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很大关系,圆形的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小,更容易向下滚动;方形的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大,更容易滑动。所以滚动的形势比滑动摩擦力小。
8.【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
9.【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钢笔写字是一种滑动摩擦。
10.【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和滚珠轴承可以使接触面更光滑,因此是减小摩擦力的操作。
11.【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滚珠轴承是滚动轴承的一种,将球形合金钢珠安装在内钢圈和外钢圈的中间,以滚动方式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和提高机械动力的传递效率。滚珠轴承不能承受较大的重载荷,在轻工业机械中较常见。
12.【答案】A
【解析】【分析】对于同一物体来说,在相同的条件下,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滚动摩擦力,是物体滚动时,接触面一直在变化着,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13.【答案】A
【解析】【分析】滚动摩擦力,是物体滚动时,接触面一直在变化着,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它实质上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两个有相对滑动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
14.【答案】B
【解析】【分析】如果使滚珠轴承加快,需要减小其滚动摩擦力,加润滑油可以实现。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
【知识点】月相
【解析】【解答】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分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16.【答案】小细齿;牙齿;细齿
【解析】【分析】像鲁班这种仿照生物的生命特征创造工具的原理叫做仿生学,仿生学的利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
1 / 1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4课时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一、填空题。
1.在车辆的车轮与轴之间都安装了 轴承。
【答案】滚珠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 在车辆的车轮与轴之间都安装了滚珠轴承的用处是:减小摩擦力。
2.车轮滚动时摩擦力 ,滑动时摩擦力 。(填“大”或“小”)
【答案】小;大
【知识点】运动形式;摩擦力
【解析】【分析】考查物体摩擦力的大小, 车轮滚动时摩擦力大, 滑动时摩擦力小。
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 和 两种运动方式。
【答案】滚动;滑动
【解析】【解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滚动和滑动两种运动方式,一般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分析】本题考查运动方式。
4.观察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立方体块、小六棱柱是 ,小球是 。
【答案】滑动;滚动
【解析】【分析】滑动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上的运动;转动体(指圆形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
5.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升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 。
【答案】加快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物体与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斜面的高度有很大关系,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升高,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加快。
6.古时候,人们搬运很重的物体时,往往在物体下面放上 。
【答案】滚木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 放滚木可以减少物体与地面的摩擦,使搬运更加轻松省力 。
7.用 代替 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
【答案】滚动;滑动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摩擦力
【解析】【分析】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很大关系,圆形的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小,更容易向下滚动;方形的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大,更容易滑动。所以滚动的形势比滑动摩擦力小。
二、判断题。
8.物体静止时,受到一定的力才能运动起来。( )
【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
9.钢笔写字是一种滚动摩擦。( )
【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钢笔写字是一种滑动摩擦。
10.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和滚珠轴承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
【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和滚珠轴承可以使接触面更光滑,因此是减小摩擦力的操作。
11.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泛。( )
【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滚珠轴承是滚动轴承的一种,将球形合金钢珠安装在内钢圈和外钢圈的中间,以滚动方式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和提高机械动力的传递效率。滚珠轴承不能承受较大的重载荷,在轻工业机械中较常见。
三、选择题。
12.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 )。滑动的摩擦力( )。
A.小大 B.大小 C.大大 D.小小
【答案】A
【解析】【分析】对于同一物体来说,在相同的条件下,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滚动摩擦力,是物体滚动时,接触面一直在变化着,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13.当一辆汽车行驶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是( );急刹车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是( )。
A.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 B.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C.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 D.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
【答案】A
【解析】【分析】滚动摩擦力,是物体滚动时,接触面一直在变化着,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它实质上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两个有相对滑动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
14.要想使滚珠轴承转动得更灵活.可以( )。
A.加点水 B.加点润滑油 C.减少滚珠 D.少放点滚珠
【答案】B
【解析】【分析】如果使滚珠轴承加快,需要减小其滚动摩擦力,加润滑油可以实现。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四、综合题。
15.连线题。
【答案】
【知识点】月相
【解析】【解答】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分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鲁班上山的时候,无意中抓了一下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
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有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捉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细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
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细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
于是他和徒弟们立即下山,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细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验。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拉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出来了。
鲁班根据叶子两边的 和蝗虫 的结构特点,引发思考,他决定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 状,通过反复实验,最终发明了锯。
【答案】小细齿;牙齿;细齿
【解析】【分析】像鲁班这种仿照生物的生命特征创造工具的原理叫做仿生学,仿生学的利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