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八单元练习试卷(基础篇)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望。
B.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 堪:忍受。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堪:可以、能够。译文:如今还有谁可来采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 B.乍暖还寒时候
C.一尊还酹江月 D.赢得仓皇北顾
【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 A.无通假。译文: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
B.无通假。译文:一时觉暖一时觉凉。
C.“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D.无通假。译文: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市政规划,到2020年,北京的地铁线路总长将达到
561.5公里,有望超过美国纽约,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
B.从以往强调普及义务教育,到今天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现教育平等正成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方向。
C.新闻中心负责接待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并为他们提供采访所需的传输通讯和资料,答复有关“文化创意博览会”采访的相关问题。
D.医生说,只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就可以给他做手术。这次手术的成功关系到他受损的关节能否得到修复,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
【答案】B
【知识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搭配不当。“北京的地铁线路……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中“北京的地铁线路”和“成为……城市”搭配不当,可在“成为”前面加上“北京”。B.正确。C.重复赘余。“有关”与“相关”重复,可删去“相关”。D.搭配不当。“成功”和“是否”属于一面对两面的问题,可把“的成功”改成“是否成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沮丧(jǔ) 诅咒(zǔ) 龃龉(jǔ) 狙击(zǔ)
B.犄角(jī) 畸形(jī) 绮丽(qǐ) 涟漪(yī)
C.呐喊(nà) 口讷(nè) 纳闷(nà)蚊蚋(ruì)
D.谦虚(qiān) 歉收(qiàn) 嫌弃(xián) 赚取(zhuàn)
【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狙击”中的“狙”应读作“jū”;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辞,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D.李煜当属婉约派词人,且应为南唐后主,并非宋代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6.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大江”三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铺垫。
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答案】B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分析】B.“人道是”说明只是传说如此,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所在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注,凭轩涕泗流。
注:关山北,北方边境。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登楼抒怀之作,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感慨万千。
B.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洋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C.“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对应,用写实的手法,引发联想。
D.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答案】C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分析】C.“用写实的手法”错误,尾联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故并不都是实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答案】D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分析】D.“直抒胸臆”错,本诗上阕描绘晚秋之景,渲染了天气初肃的环境氛围,属于借景抒情;下阕运用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典故,委婉的表达诗人的情感,属于间接抒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9.(2020高一下·滕州月考)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 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C.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D.但/寒烟衰草/凝绿
【答案】C
【知识点】断句
【解析】【分析】C项,“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朗读节奏应该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朗读诗歌停顿节奏的能力。诗歌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10.(2020高一下·滕州月考)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D.熊咆龙吟殷岩泉
【答案】B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例句和B项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南,在空中;A、C、D三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为登、电光闪闪、震动。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八单元练习试卷(基础篇)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望。
B.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 堪:忍受。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 B.乍暖还寒时候
C.一尊还酹江月 D.赢得仓皇北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市政规划,到2020年,北京的地铁线路总长将达到
561.5公里,有望超过美国纽约,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
B.从以往强调普及义务教育,到今天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现教育平等正成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方向。
C.新闻中心负责接待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并为他们提供采访所需的传输通讯和资料,答复有关“文化创意博览会”采访的相关问题。
D.医生说,只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就可以给他做手术。这次手术的成功关系到他受损的关节能否得到修复,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沮丧(jǔ) 诅咒(zǔ) 龃龉(jǔ) 狙击(zǔ)
B.犄角(jī) 畸形(jī) 绮丽(qǐ) 涟漪(yī)
C.呐喊(nà) 口讷(nè) 纳闷(nà)蚊蚋(ruì)
D.谦虚(qiān) 歉收(qiàn) 嫌弃(xián) 赚取(zhuàn)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辞,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6.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大江”三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铺垫。
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注,凭轩涕泗流。
注:关山北,北方边境。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登楼抒怀之作,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感慨万千。
B.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洋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C.“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对应,用写实的手法,引发联想。
D.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9.(2020高一下·滕州月考)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 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C.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D.但/寒烟衰草/凝绿
10.(2020高一下·滕州月考)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D.熊咆龙吟殷岩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堪:可以、能够。译文:如今还有谁可来采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2.【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 A.无通假。译文: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
B.无通假。译文:一时觉暖一时觉凉。
C.“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D.无通假。译文: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3.【答案】B
【知识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搭配不当。“北京的地铁线路……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中“北京的地铁线路”和“成为……城市”搭配不当,可在“成为”前面加上“北京”。B.正确。C.重复赘余。“有关”与“相关”重复,可删去“相关”。D.搭配不当。“成功”和“是否”属于一面对两面的问题,可把“的成功”改成“是否成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4.【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狙击”中的“狙”应读作“jū”;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5.【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D.李煜当属婉约派词人,且应为南唐后主,并非宋代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6.【答案】B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分析】B.“人道是”说明只是传说如此,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所在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7.【答案】C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分析】C.“用写实的手法”错误,尾联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故并不都是实写。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8.【答案】D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分析】D.“直抒胸臆”错,本诗上阕描绘晚秋之景,渲染了天气初肃的环境氛围,属于借景抒情;下阕运用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典故,委婉的表达诗人的情感,属于间接抒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9.【答案】C
【知识点】断句
【解析】【分析】C项,“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朗读节奏应该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朗读诗歌停顿节奏的能力。诗歌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10.【答案】B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例句和B项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南,在空中;A、C、D三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为登、电光闪闪、震动。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