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rǔ) 清谈(tán) 实践(jiàn) 格物致知(zhì)
B.埋没(mò) 检讨(tǎo) 彷徨(fáng) 一帆风顺(fān)
C.探讨(tàn) 哲理(zhé) 遵照(zūn) 袖手旁观(xiǜ)
D.领悟(wù) 测量(cè) 恐慌(huāng) 不知所措(cuò)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C.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D.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3.对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我们不但要能辨析其不同意义,还要会运用它们。请你辨析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 (探寻 探讨 探询 探问)自己。
(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 (探索 探察 探究 探求),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 (实验 实践 实习 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4)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 (领会 领略 领悟 领取)的。
4.文学常识填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作者 是美籍华裔 家, 奖获得者。“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 》中的《 》篇。宋代朱熹抽取《 》中的《 》《中庸》两篇,和《 》《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5.课文的标题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是 的意思。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 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要培养 精神。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大学问真学问
王子墨
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②司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成《史记》。支撑他矢志不渝的动力,便是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
③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
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
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
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
(2)
第②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学校文学社团征集关于宣传读书的广告,某同学设计的下面这幅图画获得一等奖,请品析其妙处。
(5)现在,很多学生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做好本题需要熟悉常用词语成语的读音。 A错在 儒家 ,应为第二声;B错在 彷徨,正确应读(páng) ;C项错在 袖手旁观 的“袖”的拼音书写,正确应为 [xiù]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字音是初中阶段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要做好这类题,在平时要养成朗读、诵读和多做拼音练习的学习习惯,坚持“多朗读、多练习、多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还可以注意将形近字、音近字放在一起辨析记忆,加强思维刺激。
2.【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A “查”应为“察”。
故答案为:A
【点评】 “探查”和“探察”,都是动词,都指试图发现某种隐蔽的事物或情况,但进行的方式各有侧重。 “探查”指通过各种调查手段深人检查或暗中查看。“探察”,指探听侦察,着重在仔细观察,涉及对象多为具体可见的事物。”
3.【答案】(1)探讨
(2)探察
(3)实验
(4)领悟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探寻侧重于寻找,探讨侧重于讨论,探问是问明情况,多指情况底细、动机意图以及消息来源等,如探问真相,探问目的,探问原因等。探询指征求意见,多指征求处理问题的意见,如探询起因,探询消息,探询意图等。探察侧重于观察,探求的意义范围更大,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真理、知识等。实验名词指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用为动词。 实践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实际去做;履行。实习是专门名词,在实践中学习。 领会指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 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通常指认识到了某个经验道理,领取指拿取某物。
故答案为:⑴ 探讨 ⑵ 探察 ⑶ 实验 ⑷ 领悟
【点评】近义词辨析要坚持“求同存异”的法则,一是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二是范围大小不同:词义涵盖范围大小不同。三是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不同。四是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严或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五是情感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义附带情感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六是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关系不同,不能混用。七是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八是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九是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和受事者不同。十是整体概念和个体概念有别。
4.【答案】丁肇中;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礼记;大学;礼记;大学;论语;孟子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文化典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丁肇中先生的文章,也是课内必学课文。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故答案为:丁肇中;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礼记;大学;礼记;大学;论语;孟子
【点评】要做到“知人论世”,通过学习文章了解其人,领悟和感受名人的成就、精神和风骨。此外“四书五经”是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需要牢记其基本内容,包括主要内容、作者、历史地位和相关评价。
5.【答案】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实验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丁肇中先生的文章,也是课内必学课文。应该好好掌握课内基础知识。
故答案为: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实验
【点评】学好课文需要下功夫。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复习,都是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对于丁肇中这样的伟大科学家,我们应该深刻领悟和感受名人的成就、精神和风骨,以此作为激励我们进步的动力。
6.【答案】(事例一)王阳明“格”竹子。
作用:作为论据直接证明前文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能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一观点,同时又从反面证明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事例二)“我”(作者)到美国学习的“遭遇”(经历)。
作用:论证文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实验”的观点,突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首先了解什么样子的论据可以称为事实论据,它的判断标志为论据举了具体事例。事实论据常见的作用为:论证了……观点、提出了……观点。
【点评】注意辨析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7.【答案】(1)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
(2)举例论证。举司马迁矢志不渝创作《史记》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首先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然后从反面举当今学术界存在乱象的事例进行论证,再从正面进行道理论证(或“然后从反正两方面分别举例和讲道理”);最后得出“专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的结论。
(4)运用对比,形象地表现了读书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这一道理。(意近即可)
(5)示例: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因为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因此考试能得高分,一旦搞研究或者需要动手时,就不知所措了。我们要转变观念,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知识点】论证过程;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能力。论点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从题目或开头提取: 知识分子 要 做大学问、真学问。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而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地论证了……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论证的内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该段的中心句。第②段画线句子以 ”司马迁成就《史记》的过程为例, 运用了“举例论证 ”的方法, 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⑶此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需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答题思路是:先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然后概括各部分大意,最后用文章先……然后……再……最后……的格式将大意串联起来。第⑤段 开头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 从“不可否认的是……著作等“心”者不多 “,从反面举当今学术界存在乱象的事例进行论证,从“ 清除乱象……立德立言中 “,从正面进行道理论证(或“然后从反正两方面分别举例和讲道理”);最后从“ 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不坠的关键所在 “得出“专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的结论。
⑷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漫画的能力。漫画的寓意,需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画面中的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图片将两个人的不同视野进行了比较,读书多的人,站得高,能够看的更远,而读书少的人,站得低,视野狭小。据此分析运用的手法及读书的作用即可。
⑸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此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⑴ 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
⑵ 举例论证。举司马迁矢志不渝创作《史记》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⑶ 首先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然后从反面举当今学术界存在乱象的事例进行论证,再从正面进行道理论证(或“然后从反正两方面分别举例和讲道理”);最后得出“专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的结论。 ⑷ 运用对比,形象地表现了读书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这一道理。(意近即可)
⑸ 示例: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因为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因此考试能得高分,一旦搞研究或者需要动手时,就不知所措了。我们要转变观念,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点评】⑴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往往以完整的句子呈现于文章中。论点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有的比较鲜明,如全文的中心论点有时就是文章的标题,也有时出现在文章开头与结尾,或独立成段,处于比较醒目的位置。而有的中心论点却比较隐蔽,蕴藏于论述之中,需要考生通读全文后作综合分析、筛选提取、归纳概括、论证推理。此外,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与议论文的题目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作者拟定题目时总是要想方设法使它为突出中心论点服务。
⑵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几类,都有明显的标志,较容易辨别:举出某事例证明观点即为举例论证;运用科学的道理、名言、警句、格言等是论证更有权威性即为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以事喻理使论证浅显易懂即为比喻论证。
⑶此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需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答题思路是:先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然后概括各部分大意,最后用文章先……然后……再……最后……的格式将大意串联起来。
⑷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漫画的能力。概括画面内容,要做到语言简明,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进行想象虚构,只需把漫画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揭示漫画寓意,要注意揭示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要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语言简明讲究,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等词语作为概括主题的谓语中心词。
⑸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rǔ) 清谈(tán) 实践(jiàn) 格物致知(zhì)
B.埋没(mò) 检讨(tǎo) 彷徨(fáng) 一帆风顺(fān)
C.探讨(tàn) 哲理(zhé) 遵照(zūn) 袖手旁观(xiǜ)
D.领悟(wù) 测量(cè) 恐慌(huāng) 不知所措(cuò)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做好本题需要熟悉常用词语成语的读音。 A错在 儒家 ,应为第二声;B错在 彷徨,正确应读(páng) ;C项错在 袖手旁观 的“袖”的拼音书写,正确应为 [xiù]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字音是初中阶段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要做好这类题,在平时要养成朗读、诵读和多做拼音练习的学习习惯,坚持“多朗读、多练习、多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还可以注意将形近字、音近字放在一起辨析记忆,加强思维刺激。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C.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D.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A “查”应为“察”。
故答案为:A
【点评】 “探查”和“探察”,都是动词,都指试图发现某种隐蔽的事物或情况,但进行的方式各有侧重。 “探查”指通过各种调查手段深人检查或暗中查看。“探察”,指探听侦察,着重在仔细观察,涉及对象多为具体可见的事物。”
3.对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我们不但要能辨析其不同意义,还要会运用它们。请你辨析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 (探寻 探讨 探询 探问)自己。
(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 (探索 探察 探究 探求),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 (实验 实践 实习 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4)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 (领会 领略 领悟 领取)的。
【答案】(1)探讨
(2)探察
(3)实验
(4)领悟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探寻侧重于寻找,探讨侧重于讨论,探问是问明情况,多指情况底细、动机意图以及消息来源等,如探问真相,探问目的,探问原因等。探询指征求意见,多指征求处理问题的意见,如探询起因,探询消息,探询意图等。探察侧重于观察,探求的意义范围更大,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真理、知识等。实验名词指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用为动词。 实践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实际去做;履行。实习是专门名词,在实践中学习。 领会指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 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通常指认识到了某个经验道理,领取指拿取某物。
故答案为:⑴ 探讨 ⑵ 探察 ⑶ 实验 ⑷ 领悟
【点评】近义词辨析要坚持“求同存异”的法则,一是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二是范围大小不同:词义涵盖范围大小不同。三是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不同。四是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严或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五是情感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义附带情感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六是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关系不同,不能混用。七是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八是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九是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和受事者不同。十是整体概念和个体概念有别。
4.文学常识填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作者 是美籍华裔 家, 奖获得者。“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 》中的《 》篇。宋代朱熹抽取《 》中的《 》《中庸》两篇,和《 》《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答案】丁肇中;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礼记;大学;礼记;大学;论语;孟子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文化典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丁肇中先生的文章,也是课内必学课文。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故答案为:丁肇中;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礼记;大学;礼记;大学;论语;孟子
【点评】要做到“知人论世”,通过学习文章了解其人,领悟和感受名人的成就、精神和风骨。此外“四书五经”是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需要牢记其基本内容,包括主要内容、作者、历史地位和相关评价。
5.课文的标题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是 的意思。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 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要培养 精神。
【答案】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实验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丁肇中先生的文章,也是课内必学课文。应该好好掌握课内基础知识。
故答案为: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实验
【点评】学好课文需要下功夫。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复习,都是基本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对于丁肇中这样的伟大科学家,我们应该深刻领悟和感受名人的成就、精神和风骨,以此作为激励我们进步的动力。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答案】(事例一)王阳明“格”竹子。
作用:作为论据直接证明前文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能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一观点,同时又从反面证明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事例二)“我”(作者)到美国学习的“遭遇”(经历)。
作用:论证文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实验”的观点,突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分析】首先了解什么样子的论据可以称为事实论据,它的判断标志为论据举了具体事例。事实论据常见的作用为:论证了……观点、提出了……观点。
【点评】注意辨析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大学问真学问
王子墨
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②司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成《史记》。支撑他矢志不渝的动力,便是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
③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
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
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
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
(2)
第②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学校文学社团征集关于宣传读书的广告,某同学设计的下面这幅图画获得一等奖,请品析其妙处。
(5)现在,很多学生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答案】(1)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
(2)举例论证。举司马迁矢志不渝创作《史记》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首先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然后从反面举当今学术界存在乱象的事例进行论证,再从正面进行道理论证(或“然后从反正两方面分别举例和讲道理”);最后得出“专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的结论。
(4)运用对比,形象地表现了读书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这一道理。(意近即可)
(5)示例: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因为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因此考试能得高分,一旦搞研究或者需要动手时,就不知所措了。我们要转变观念,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知识点】论证过程;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能力。论点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从题目或开头提取: 知识分子 要 做大学问、真学问。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而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地论证了……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论证的内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该段的中心句。第②段画线句子以 ”司马迁成就《史记》的过程为例, 运用了“举例论证 ”的方法, 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⑶此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需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答题思路是:先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然后概括各部分大意,最后用文章先……然后……再……最后……的格式将大意串联起来。第⑤段 开头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 从“不可否认的是……著作等“心”者不多 “,从反面举当今学术界存在乱象的事例进行论证,从“ 清除乱象……立德立言中 “,从正面进行道理论证(或“然后从反正两方面分别举例和讲道理”);最后从“ 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不坠的关键所在 “得出“专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的结论。
⑷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漫画的能力。漫画的寓意,需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画面中的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图片将两个人的不同视野进行了比较,读书多的人,站得高,能够看的更远,而读书少的人,站得低,视野狭小。据此分析运用的手法及读书的作用即可。
⑸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此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⑴ 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
⑵ 举例论证。举司马迁矢志不渝创作《史记》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⑶ 首先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然后从反面举当今学术界存在乱象的事例进行论证,再从正面进行道理论证(或“然后从反正两方面分别举例和讲道理”);最后得出“专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的结论。 ⑷ 运用对比,形象地表现了读书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这一道理。(意近即可)
⑸ 示例: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因为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因此考试能得高分,一旦搞研究或者需要动手时,就不知所措了。我们要转变观念,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点评】⑴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往往以完整的句子呈现于文章中。论点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有的比较鲜明,如全文的中心论点有时就是文章的标题,也有时出现在文章开头与结尾,或独立成段,处于比较醒目的位置。而有的中心论点却比较隐蔽,蕴藏于论述之中,需要考生通读全文后作综合分析、筛选提取、归纳概括、论证推理。此外,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与议论文的题目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作者拟定题目时总是要想方设法使它为突出中心论点服务。
⑵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几类,都有明显的标志,较容易辨别:举出某事例证明观点即为举例论证;运用科学的道理、名言、警句、格言等是论证更有权威性即为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以事喻理使论证浅显易懂即为比喻论证。
⑶此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需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答题思路是:先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然后概括各部分大意,最后用文章先……然后……再……最后……的格式将大意串联起来。
⑷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漫画的能力。概括画面内容,要做到语言简明,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进行想象虚构,只需把漫画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揭示漫画寓意,要注意揭示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要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语言简明讲究,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等词语作为概括主题的谓语中心词。
⑸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