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2 11:00:4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诬蔑(miè) 蛮横(hèng) 埋没(mò) 出类拔萃(cuì)
B.剥削(bō) 祈祷(qǐ) 拙劣(zhuō) 不知所措(cuò)
C.彷徨(páng) 抉择(jué) 崭新(zhǎn) 强词夺理(qiáng)
D.逸事(yì) 堕落(duò) 挚爱(zhì) 挑拨离间(j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萦绕 湎怀 招摇撞骗 自圆其说
B.恐怖 屠杀 平易进人 孺子可教
C.奠定 绚丽 光明正大 阳奉阴纬
D.湛蓝 污蔑 卑鄙无耻 风口浪尖
3.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也许他的这种讥讽的、不修边幅的气派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他那堂堂仪表和魁伟身材的特殊魅力。
B.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掌握的技艺多多益善。
C.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D.班主任挑拨离间,他批评了犯错误的吕航同学,表扬了敢讲真话的冯宇博同学。
4.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B.“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C.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就是发现电子的人)。
D.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5.(2018·桂林)下面语句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
②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④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⑤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
⑥一些人在立志时则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A.③⑤①⑥④② B.③⑥④②⑤①
C.⑤④①⑥②③ D.⑤①④⑥②③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次讲演》中“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开头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中心论点: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C.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D.《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关于太阳的比喻、关于名人和凡人的区别等说法都非常幽默,有效地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7.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对演讲有了深入的了解,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应邀在北大发表演讲。在回答一名学生的提问时,麦克风突然出现了故障,场面十分尴尬。这时,这位74岁的老人像孩子般做了个顽皮的鬼脸,耸了耸肩说:“    。”一句话引来全场的笑声和掌声,尴尬气氛顿时消散。
想象一下,这位74岁的老人会说些什么。请补写在横线上。
(2)下面是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①~③题。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__;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a.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c.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段文意,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②【乙】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
③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从选文看,作者要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2)选文主要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3)从选文内容看,作者强调对于格物和致知要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主要指什么
(4)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跑得快”不如“跑得久”
俞敏洪
同济大学的同学们,晚上好!
①没想到把我如此“高大”的形象放在大屏幕上,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失望。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普通的,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跟我们未来的幸福和成功其实没有多大的联系。比如,有人认为相貌、学历、成绩、家庭背景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但大部分基本无关,比如说相貌: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因为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还有像我这样,相貌没有什么特点的人也创办了新东方。所以不管是男是女,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自己风度、气质的培养,自己胸怀的扩展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会慢慢变成你的智慧,所有这一切才是构成你成功的真正的本质。
②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大学为你奠定了基础,但不能决定你的一生。有一份统计数据,将大学成绩前10名和后10名的同学做过一个调研,以20年一个阶段来说,大学最后10名的同学财富总量以及获得的社会地位,居然比前10名还要高。所以,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人生总要有份期待,哪怕是没有希望的期待。
③我们的人生就像连绵不绝的山脉一样,总是有无数险峰需要我们去征服,而一旦我们登上险峰后,生命中无限的风光就会展现出来,整个世界都尽收眼底。当然,攀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爬到一座山头,如果要去另外一座山头,必须从底下开始重新攀爬。你必须付出很多代价,但这种代价都是值得的。
④如果没有坚持读书的话,也许我现在仍然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当时想着一定要考进大学,所以就拼命读书。我走到今天没有一天懒惰过,我现在每天依然要工作近16个小时,从高考那天开始每天如此。有的时候,你低着头一直往前走,你会发现目标就在你后面。所以我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人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要跑得快,但是要跑得久;二是不能停下来,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
⑤我发现,跑得快的人往往会停下来,而跑得慢的只要跑,早晚会达到你所向往的终点。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远,我觉得一定是马。他说您错了,骆驼走的路要远远比马多,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是不会停的。所以,一个聪明的人一辈子所创造的成就不一定比一个笨的人所创造的多,因为笨的人每天都在创造,而聪明的人可能创造一段时间会停下。
⑥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去判断你的未来,关键是要坚持。只要坚持走得比别人久,就能走出别人所不能的距离,走得比别人更远,你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只要坚持,你就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东西,就会拥有未来,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1)这篇演讲稿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文章开头从自己的相貌说起,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这篇演讲稿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三、写作
10.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别能力。
A:正确;
B:“祈祷”应读作“qí”;
C:"强词夺理"应读作"qiǎng";
D:“挑拨离间”应读作“jiàn”。
故选: 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2.【答案】D
【知识点】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
A.“湎怀”写作“缅怀”;
B.“ 平易进人 ”写作“平易近人”;
C.“ 阳奉阴纬 ”写作“阳奉阴违”;
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
3.【答案】D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BC:正确;
D.错误。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和语境。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而感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4.【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正确;
B:错误。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所以“致知”需加双引号;
C:错误。应把“(就是发现电子的人) ”移到 “ 汤姆孙 ”德比后面,应为: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D:错误。应为: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故答案为:A.
【点评】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5.【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按照议论文总分的论证方法排序,A项正确,③提出问题,⑤①介绍错误的立志方法,⑥④②介绍正确的立志方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话题、句式、意思是否同一;整体语段、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整体情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注意⑤①两句之间先后顺序,⑥④②三句的顺序。
6.【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学习把握作者、作品及文章的主要内容等。
ACD:正确;
B:错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开头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中心论点: 中国学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7.【答案】(1)我没碰它,这不关我的事
(2)示例:课堂交流时,邀汉字热情舞蹈;a;在“优秀文化”后面加“是否”;示例:【甲】段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明“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乙】段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乙】段用了借代的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比喻;拟人;句子仿写;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了解具体的语境,最后要明确要表达的内容,根据希拉克曾当时的情景,然后根据上下文推测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
(2)①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据此可仿写为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
②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句话有前后两个分句,前一个分句中有一个双面词“是否“,但后一个分句中却没有一个双面词与其对应,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即可。
③语句赏析的最常见的角度是修辞,常考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等。我们不仅要知道常见修辞的分类,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甲段中的“为我擦泪、为我鼓掌”把汉字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乙段中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把汉字比作“根、血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语境可知,甲段写出了我与汉字密不可分的关系,乙段写出了汉字的重要
故答案为:⑴我没碰它,这不关我的事;
⑵示例:课堂交流时,邀汉字热情舞蹈;a;在“优秀文化”后面加“是否”;示例:【甲】段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明“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乙】段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乙】段用了借代的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用语得体的能力.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题目要求;接着就要分析祝福词的写法,明确祝福的内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不明确故事的寓意,造成失分现象;
⑵本题考查了语句的仿写、病句的修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熟悉各类题目是答题的关键。
8.【答案】(1)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2)道理论证。
(3)培养实验的精神,要有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4)①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②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道理论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从“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中可知,只有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文段阐述了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运用道理论证;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提炼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的理解,根据最后一段“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可以提取关键信息组成“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故答案为:⑴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⑵道理论证;
⑶培养实验的精神,要有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⑷①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②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点评】⑴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⑵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判断。熟练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⑶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第一问,代词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即可。
9.【答案】(1)“跑得快”不如“跑得久”
(2)①现身说法,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引起听众的兴趣;②证明自己的论点———相貌跟未来的成功没有太大联系。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通过比较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证明了跑得快不如跑得久。(或:一个聪明的人一辈子所创造的成就不一定比一个笨的人所创造的多)
(4)①生动形象,如第③段把人生比作攀登山峰,非常生动形象;②口语化,如: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失望(或: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还有像我这样,相貌没有什么特点的人也创办了新东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分析】(1)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从文章内容来看本文的标题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理解段落的作用。议论文的首段常有引出论题划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结合第一段的内容可知,从自己的相貌说起,这种现身说法拉近了与听众的兴趣;再者证明了本段的论点--------相貌跟未来的成功没有太大联系。
(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第五段内容可知,列举了马和骆驼谁走的远近的问题的示例,属于举例论证;把通过比较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属于对比论证;通过举例和对比论证,通过比较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证明了跑得快不如跑得久。(或:一个聪明的人一辈子所创造的成就不一定比一个笨的人所创造的多);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语言艺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
细读第③段“我们的人生就像连绵不绝的山脉一样,总是有无数险峰需要我们去征服,而一旦我们登上险峰后,生命中无限的风光就会展现出来,整个世界都尽收眼底”,把人生比作攀登山峰,可以看出本文的语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通过细读第①段“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失望(或: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还有像我这样,相貌没有什么特点的人也创办了新东方)。”开以看出本文的另一个特点-----口语化。
故答案为:⑴“跑得快”不如“跑得久”;
⑵①现身说法,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引起听众的兴趣;②证明自己的论点———相貌跟未来的成功没有太大联系;
⑶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通过比较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证明了跑得快不如跑得久。(或:一个聪明的人一辈子所创造的成就不一定比一个笨的人所创造的多);
⑷①生动形象,如第③段把人生比作攀登山峰,非常生动形象;②口语化,如: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失望(或: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还有像我这样,相貌没有什么特点的人也创办了新东方)。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
⑵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这段论证了什么内容,然后结合全文的行文思路进行分析,可以从结构严谨的角度解答;
⑶解答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题目,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还有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
⑷本题考查分析语言风格,可结合关键语句即可作答。
10.【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则命题作文,但是难度并不大,给学生提供的思维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应该打开思路,选取自己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并没有太多限制,甚至可以写成诗歌。本文要求以“这才是青春”为题,要写出自己对青春的看法和感悟,也可以记叙自己青春中的片段,但材料已经给出,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也就是要写青春中充满正能量的话题,不能写消极颓废的内容。青春贴近学生实际,可以选取自己生活中的深刻感受,也可以从自己积累的素材中汲取写作源泉。素材可以是自己青春期生活中的亲身感受,也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青春经典事例。选材构思时,一定要遵循“熟”的原则。从众多的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写出来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诬蔑(miè) 蛮横(hèng) 埋没(mò) 出类拔萃(cuì)
B.剥削(bō) 祈祷(qǐ) 拙劣(zhuō) 不知所措(cuò)
C.彷徨(páng) 抉择(jué) 崭新(zhǎn) 强词夺理(qiáng)
D.逸事(yì) 堕落(duò) 挚爱(zhì) 挑拨离间(jiān)
【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别能力。
A:正确;
B:“祈祷”应读作“qí”;
C:"强词夺理"应读作"qiǎng";
D:“挑拨离间”应读作“jiàn”。
故选: 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萦绕 湎怀 招摇撞骗 自圆其说
B.恐怖 屠杀 平易进人 孺子可教
C.奠定 绚丽 光明正大 阳奉阴纬
D.湛蓝 污蔑 卑鄙无耻 风口浪尖
【答案】D
【知识点】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
A.“湎怀”写作“缅怀”;
B.“ 平易进人 ”写作“平易近人”;
C.“ 阳奉阴纬 ”写作“阳奉阴违”;
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
3.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也许他的这种讥讽的、不修边幅的气派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他那堂堂仪表和魁伟身材的特殊魅力。
B.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掌握的技艺多多益善。
C.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D.班主任挑拨离间,他批评了犯错误的吕航同学,表扬了敢讲真话的冯宇博同学。
【答案】D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BC:正确;
D.错误。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和语境。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而感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4.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B.“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C.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就是发现电子的人)。
D.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正确;
B:错误。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所以“致知”需加双引号;
C:错误。应把“(就是发现电子的人) ”移到 “ 汤姆孙 ”德比后面,应为: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D:错误。应为: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故答案为:A.
【点评】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5.(2018·桂林)下面语句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
②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④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⑤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
⑥一些人在立志时则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A.③⑤①⑥④② B.③⑥④②⑤①
C.⑤④①⑥②③ D.⑤①④⑥②③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按照议论文总分的论证方法排序,A项正确,③提出问题,⑤①介绍错误的立志方法,⑥④②介绍正确的立志方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话题、句式、意思是否同一;整体语段、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整体情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注意⑤①两句之间先后顺序,⑥④②三句的顺序。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次讲演》中“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开头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中心论点: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C.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D.《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关于太阳的比喻、关于名人和凡人的区别等说法都非常幽默,有效地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学习把握作者、作品及文章的主要内容等。
ACD:正确;
B:错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开头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中心论点: 中国学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7.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对演讲有了深入的了解,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应邀在北大发表演讲。在回答一名学生的提问时,麦克风突然出现了故障,场面十分尴尬。这时,这位74岁的老人像孩子般做了个顽皮的鬼脸,耸了耸肩说:“    。”一句话引来全场的笑声和掌声,尴尬气氛顿时消散。
想象一下,这位74岁的老人会说些什么。请补写在横线上。
(2)下面是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①~③题。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__;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a.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c.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段文意,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②【乙】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
③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我没碰它,这不关我的事
(2)示例:课堂交流时,邀汉字热情舞蹈;a;在“优秀文化”后面加“是否”;示例:【甲】段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明“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乙】段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乙】段用了借代的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比喻;拟人;句子仿写;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了解具体的语境,最后要明确要表达的内容,根据希拉克曾当时的情景,然后根据上下文推测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
(2)①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据此可仿写为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
②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句话有前后两个分句,前一个分句中有一个双面词“是否“,但后一个分句中却没有一个双面词与其对应,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即可。
③语句赏析的最常见的角度是修辞,常考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等。我们不仅要知道常见修辞的分类,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甲段中的“为我擦泪、为我鼓掌”把汉字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乙段中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把汉字比作“根、血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语境可知,甲段写出了我与汉字密不可分的关系,乙段写出了汉字的重要
故答案为:⑴我没碰它,这不关我的事;
⑵示例:课堂交流时,邀汉字热情舞蹈;a;在“优秀文化”后面加“是否”;示例:【甲】段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明“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乙】段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乙】段用了借代的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用语得体的能力.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题目要求;接着就要分析祝福词的写法,明确祝福的内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不明确故事的寓意,造成失分现象;
⑵本题考查了语句的仿写、病句的修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熟悉各类题目是答题的关键。
二、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从选文看,作者要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2)选文主要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3)从选文内容看,作者强调对于格物和致知要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主要指什么
(4)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2)道理论证。
(3)培养实验的精神,要有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4)①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②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道理论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从“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中可知,只有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文段阐述了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运用道理论证;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提炼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的理解,根据最后一段“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可以提取关键信息组成“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故答案为:⑴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⑵道理论证;
⑶培养实验的精神,要有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⑷①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②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点评】⑴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⑵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判断。熟练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⑶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第一问,代词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即可。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跑得快”不如“跑得久”
俞敏洪
同济大学的同学们,晚上好!
①没想到把我如此“高大”的形象放在大屏幕上,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失望。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普通的,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跟我们未来的幸福和成功其实没有多大的联系。比如,有人认为相貌、学历、成绩、家庭背景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但大部分基本无关,比如说相貌: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因为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还有像我这样,相貌没有什么特点的人也创办了新东方。所以不管是男是女,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自己风度、气质的培养,自己胸怀的扩展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会慢慢变成你的智慧,所有这一切才是构成你成功的真正的本质。
②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大学为你奠定了基础,但不能决定你的一生。有一份统计数据,将大学成绩前10名和后10名的同学做过一个调研,以20年一个阶段来说,大学最后10名的同学财富总量以及获得的社会地位,居然比前10名还要高。所以,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人生总要有份期待,哪怕是没有希望的期待。
③我们的人生就像连绵不绝的山脉一样,总是有无数险峰需要我们去征服,而一旦我们登上险峰后,生命中无限的风光就会展现出来,整个世界都尽收眼底。当然,攀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爬到一座山头,如果要去另外一座山头,必须从底下开始重新攀爬。你必须付出很多代价,但这种代价都是值得的。
④如果没有坚持读书的话,也许我现在仍然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当时想着一定要考进大学,所以就拼命读书。我走到今天没有一天懒惰过,我现在每天依然要工作近16个小时,从高考那天开始每天如此。有的时候,你低着头一直往前走,你会发现目标就在你后面。所以我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人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要跑得快,但是要跑得久;二是不能停下来,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
⑤我发现,跑得快的人往往会停下来,而跑得慢的只要跑,早晚会达到你所向往的终点。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远,我觉得一定是马。他说您错了,骆驼走的路要远远比马多,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是不会停的。所以,一个聪明的人一辈子所创造的成就不一定比一个笨的人所创造的多,因为笨的人每天都在创造,而聪明的人可能创造一段时间会停下。
⑥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去判断你的未来,关键是要坚持。只要坚持走得比别人久,就能走出别人所不能的距离,走得比别人更远,你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只要坚持,你就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东西,就会拥有未来,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1)这篇演讲稿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文章开头从自己的相貌说起,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这篇演讲稿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答案】(1)“跑得快”不如“跑得久”
(2)①现身说法,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引起听众的兴趣;②证明自己的论点———相貌跟未来的成功没有太大联系。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通过比较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证明了跑得快不如跑得久。(或:一个聪明的人一辈子所创造的成就不一定比一个笨的人所创造的多)
(4)①生动形象,如第③段把人生比作攀登山峰,非常生动形象;②口语化,如: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失望(或: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还有像我这样,相貌没有什么特点的人也创办了新东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分析】(1)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从文章内容来看本文的标题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理解段落的作用。议论文的首段常有引出论题划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结合第一段的内容可知,从自己的相貌说起,这种现身说法拉近了与听众的兴趣;再者证明了本段的论点--------相貌跟未来的成功没有太大联系。
(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第五段内容可知,列举了马和骆驼谁走的远近的问题的示例,属于举例论证;把通过比较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属于对比论证;通过举例和对比论证,通过比较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证明了跑得快不如跑得久。(或:一个聪明的人一辈子所创造的成就不一定比一个笨的人所创造的多);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语言艺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
细读第③段“我们的人生就像连绵不绝的山脉一样,总是有无数险峰需要我们去征服,而一旦我们登上险峰后,生命中无限的风光就会展现出来,整个世界都尽收眼底”,把人生比作攀登山峰,可以看出本文的语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通过细读第①段“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失望(或: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还有像我这样,相貌没有什么特点的人也创办了新东方)。”开以看出本文的另一个特点-----口语化。
故答案为:⑴“跑得快”不如“跑得久”;
⑵①现身说法,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引起听众的兴趣;②证明自己的论点———相貌跟未来的成功没有太大联系;
⑶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通过比较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证明了跑得快不如跑得久。(或:一个聪明的人一辈子所创造的成就不一定比一个笨的人所创造的多);
⑷①生动形象,如第③段把人生比作攀登山峰,非常生动形象;②口语化,如: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失望(或: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还有像我这样,相貌没有什么特点的人也创办了新东方)。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
⑵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这段论证了什么内容,然后结合全文的行文思路进行分析,可以从结构严谨的角度解答;
⑶解答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题目,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还有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
⑷本题考查分析语言风格,可结合关键语句即可作答。
三、写作
10.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则命题作文,但是难度并不大,给学生提供的思维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应该打开思路,选取自己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并没有太多限制,甚至可以写成诗歌。本文要求以“这才是青春”为题,要写出自己对青春的看法和感悟,也可以记叙自己青春中的片段,但材料已经给出,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也就是要写青春中充满正能量的话题,不能写消极颓废的内容。青春贴近学生实际,可以选取自己生活中的深刻感受,也可以从自己积累的素材中汲取写作源泉。素材可以是自己青春期生活中的亲身感受,也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青春经典事例。选材构思时,一定要遵循“熟”的原则。从众多的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写出来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