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求是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求是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1 18:1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知识 (共18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徘徊(huái) 埋怨(mái) 圜墙(yuán) 悄(qiāo)无声息 B.粗糙(cāo) 蛮横(héng) 妊娠(chén) 呱呱(gū)坠地
C.渣滓(zǐ) 拔擢(zhuó) 慰藉(jí) 长歌当哭(dàng) D.汲取(jí) 谂知(shěn) 俯瞰(kàn) 殒身不恤( yǔn)
2.下列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荒谬 黯然失色??? ?功亏一匮 真知灼见
B.文身??? 莫衷一是?? 门衰祚薄??? 形容枯槁 C.噩耗??? 蜗角虚名??? 食不裹腹 声名雀起???
D.修茸?? 耸人听闻??? 费尽心机??? 偃仰啸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C.就个人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名诗人,然而他考取的却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D.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心不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青年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我们的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B.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C.我们经过顽强的奋战,非典终于被战胜了,在我们欢庆胜利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总结经验教训。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转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做3题)
(1) ▲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 ▲ 。(庄子《逍遥游》)
(3) ▲ , ▲ ,是以见放。(《渔父》)
(4)四围山色中,___▲_ 。 ▲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5)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 , ▲ 。(《报任安书》)
二、阅读理解(共37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6--9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料之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找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6.在第②段中加点的“之”字指代的内容是(3分)( )
A.中国女子办事
B.少数中国女子办事
C.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D.中国女子办事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7.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分析正确的选项是(3分)( )
A.主语是“这一回”,谓语是“互相救助”,宾语是“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B.主语是“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谓语是“压抑至数千年”,宾语是“明证”。
C.主语是“事实”,谓语是“为”,宾语是“明证”。
D.是二重复句,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8.对文中第③段理解正确的是(3分)( )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9.作者结尾写道:“呜呼,我说不出话来。”这样写的用意是(3分)( )
A.心情过于激动、忧伤,实在写不下去。
B.表示还有许多话要说,但故意虚设,让人们共同抨击反动当局。
C.与第一部分照应,作者深感“言不尽意”,还有许多话要说,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
D.表示作者该说的话已说完,是以此来记念刘和珍君。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0--12题( 共13分)
(一)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二)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三)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候,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贾谊作品),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0.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 4分 )
(1)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文采不表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见贾生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生死,轻去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司马迁“隐忍苟活”、屈原“宁赴湘流”的原因是什么?从文段(一)、(二)中找出原句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3--16题,共13分。
在西域读李白
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以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鲁仲连功成却拒绝平原君赏赐给他的富贵功名,因而取得了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资格。李白大呼要功名、要富贵、要酒、要女人、要朋友,却仍然要求权贵与他平交,不得小看他。这个李白呀,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
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13.“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3分)


1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分条表述。(不超过16个字)(3分)


15.文章在第三自然段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1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有开篇从李白独特的性格特点着笔,以抒情的笔调,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孤独的人生之路。
B、李白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从“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及“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三句来看,分别体现了儒、道、侠对李白的影响。
C、文章通过脱靴的力士、捧墨的杨妃、不仰视权贵的鲁仲连与李白的对比,充分渲染了李白洒脱不羁、蔑视权贵的个性。
D、作者重走西域之路,目的不止于欣赏地方性的人文地理风貌,其用心更多的是探寻当年的西域文化给李白带来的影响。
E、文章的结尾形象而生动,含蓄点明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以及他在唐代诗歌史中的地位。
三、语言运用(4分)
17.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并说明推荐的理由,要求语言简明连贯(5分)
示例:古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推荐理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凡有所成解的人,往往都善于以别人之长补自己所短.所以我们要谦虚好学,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更利于自己的发展。
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是 。(1分)
推荐理由:(不少于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作文(40分)
西方有一个牧师被派到新教区,发现前人种了数百株郁金香。但附近学童上学走过花园,见花便摘。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路过的学童问:“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说:“你要那一朵?”那孩子选择了开的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打会儿也不会凋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想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说:“我要把它留在这里,过一会再来看它。”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自己的花留在花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里的花,但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牧师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从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构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求是高中2014学年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11):
10、解释(4分)
(1)犹___尚且_________ (2)表___显露___________
(3)吊_____凭吊______ (4)同_____以……为同____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有所不同,那是有不得已之处。(2分)
(2)我到长沙,寻访屈原投江的地方,不禁黯然垂泪,追怀屈原高尚的为人。(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