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C )
A.花草是种废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
B.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震,生存于永恒之中。
C.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D.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B)
①可是想 享受江南的冬季的人,在这一种的冬天,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
②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 ,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和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③但单靠报纸和 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
A.恣意 清静 偶尔 B.恣意 僻静 偶然
C.随意 僻静 偶尔 D.随意 清静 偶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句是( C )
A. 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B..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C.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D.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寻的,要有一股韧劲。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功败垂成,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B.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C.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禁使用类似兴奋剂类药物,坚决打击隐瞒实际年龄现象”,要求各国奥委会带头执行,严格遵守。D.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6.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
B.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C.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法逃遁。
D.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
7.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A.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法家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州眉山人,他在散文方面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赤壁赋》是苏轼散文的代表作,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C.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时期,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作家。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建国之后,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8.对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沁园春·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表现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问题。
B.《获得教养的途径》认为,真正的教养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C.《始得西山宴游记》从游众山的抑郁心情写起,然后一转,写出宴游西山的乐趣,开始真正体会到“与万物冥合”的境界,从而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归隐山林的美好愿望。
D.《我心归去》:“你对吊灯作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这里是被夸张了的细节,写出了自己的寂寞孤独与空虚。
9.阅读《相信未来》前三节,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A.第1、2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执着的信念。
B.第3节句式稍有改变:“我要……”,“我要……”体现了一种年轻的豪情和锐气,也强调了诗人永不泯灭的理想。
C.第1、2两节选择的意象,如“蜘蛛网”、“灰烬”、“雪花”、“紫葡萄”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突出自己的困窘和无奈。
D.以上三节,每节都以“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这样反复出现与强调,逐层深化了诗歌表达的主题。
10.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
A.①是故无贵无贱 (因此) ②万类霜天竞自由(竟然)
B.①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需要) ②而卒莫消长也(最后)
C.①苏子愀然 (忧愁凄怆的样子) ②施施而行 (缓慢行走的样子)
D.①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这) ②纵一苇之所如(纵使)
11.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舞幽壑之潜蛟
C.顺流而东也 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12.下列各组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13.下列句子中的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二、语言运用(共11分)
14..把下面六个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在法治框架内表达诉求、谋取共识,民主才有可能枝繁叶茂,法治才有可能昌明有道。②民主与法治密不可分。
③近几天来,香港少数激进团体打着要求“真普选”的旗号,发动“占中”运动,导致交通堵塞、学校停课、商店关门、游客减少、股市下跌,种种乱象已引起广大香港市民的担忧和愤慨。
④不讲法治的民主,带来的只能是祸乱。
⑤法治是香港社会珍视的核心价值之一。
⑥一直以来,香港和香港市民身上所体现的守法精神、护法意识被很多人奉为楷模,这一形象不能被少数人玷污。
A.②③④⑤①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③④⑤⑥①② D. ②①④③⑥⑤
15. 下面是舒婷《这也是一切》的诗句,请依照诗句另选两个意象仿写。(4分)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16.针对下面材料,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陈述理由。(4分)
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飞上太空的飞行员后,其女儿的幼儿园在学校里拉出了这样的横幅:祝贺我校的学生家长杨利伟同志成为中国首位成功飞向太空的宇航员。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之一,其妻吉娜中学时就读于安徽蚌埠一中。于是,蚌埠一中近日打出电子屏告示,内容为: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10月15日人民网)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3分)
消失的故乡
谢冕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我认不出我们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边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山坡道。我记得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17.别人对家乡“变化真大”暗含着一份欢喜,而“我”只有失望和遗憾,为什么?(3分)
答:
18.请赏析第4自然段(“为了不迷路,那天……漫长中午的寂静”)的写作手法。(4分)
答:
19.请指出结尾处“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一句的深刻含义。(2分)
答:
20.你如何看待“消失的故乡”这种现象?(4分)
答:
四.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19题。(14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选自苏轼《赤壁赋》)
2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高
B.举匏尊以相属 劝酒
C.知不可乎骤得 骤:突然,引申为轻易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以:停止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①托遗响于悲风 ②游于是乎始
B.①其声呜呜然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用法的一句是( A )
A.哀吾生之须臾 B.凌万顷之茫然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引“月明星稀”句,是因为由眼前的明月自然引起的联想,表现曹操当年建功立业的雄心,又为后文写曹操失败伏笔,先扬后抑。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景物描写,采用铺陈排比手法,作者描写的情景不在眼前,而是写想象,写古战场情景。
C.客人关于英雄不再、生命短暂以及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的议论,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另一个方面。
D.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因此,他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分)
2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一小题1分,必须两空格全对才能得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 ▲ 。(《沁园春·长沙》)
(2) ▲ , ▲ ,用心躁也 。(《劝学》)
(3)故木受绳则直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劝学》)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 ▲ ,其可怪也欤!(《师说》)
(5)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 ▲ 。(《赤壁赋》)
(6) ▲ ,而不知其所止; ▲ ,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五.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40分)
我们看山看水看风景,是与自然对话;我们阅读名著,是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人与人之间需要对话,文化之间需要对话,国家之间需要对话。青春洋溢的我们,希望与同龄人对话,与长辈对话,与世界对话……
请以“对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了。然后从第一、二、三、四段可以概括出已消逝的内容。
18.4分。运用虚写(虚实结合)、排比、拟人的手法(2分,答出两种即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对这种熟悉的诗意般的生活消失的失望。(2分)
19.2分
20.4分
21.A
22.D
23.A
24.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景物描写,是实写,“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是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