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2《玩偶之家(节选)》拓展阅读练习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2021高二下·肥城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 拉 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 拉 (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 拉 (穿外套)我不能再在陌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 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我知道现在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 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 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约束,我也不受你约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 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 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家里的事,佣人都知道——她们比我更熟悉。明天我动身之后,克里斯蒂纳会来给我收拾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我会叫她把东西寄给我。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吧?
娜 拉 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 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 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 拉 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陌生人?
娜 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 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喔,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 拉 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
——剧终
链接:(前情回放)
娜 拉 我马上就走。克里斯蒂纳一定会留我过夜。
海尔茂 你疯了!我不让你走!你不许走!
娜 拉 你不许我走也没用。我只带自己的东西。你的东西我一件都不要,现在不要, 以后也不要。
海尔茂 你怎么疯到这步田地!
娜 拉 明天我要回家去——回到从前的老家去。在那儿找点事情做也许不大难。
海尔茂 喔,像你这么没经验——
娜 拉 我会努力去吸取。
文本二
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鲁迅《娜拉出走后》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泥娃娃”指娜拉,“陌生人”指海尔茂,娜拉认为,在丈夫眼中她没有独立人格、自由和沟通,得不到尊重,丈夫就像陌生人。
B.娜拉出走坚决,她不去看孩子、解除丈夫义务、归还婚戒、搁下钥匙、让人收拾东西、拒绝丈夫给她写信与帮助,最后摔门而去。
C.“奇迹中的奇迹”指娜拉夫妇共同期盼的结果,即: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婚姻美好,建立起真正夫妻关系。
D.在舞台上呈现的是娜拉与丈夫的日常生活,二人的矛盾冲突反映的是当时社会重要问题,因此《玩偶之家》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2.下列对本文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舞台说明表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表明出走决心坚定。
B.“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这句台词,表现了娜拉对丈夫、对孩子、对家的爱与留恋,又显示其两难心理。
C.文本画线部分,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的描写,刻画了海尔茂对妻子出走的痛苦、绝望、失落,同时又对娜拉回归心存幻想。
D.《玩偶之家》剧情几次“突转”,而娜拉愤然离家出走,则是更大的“突转”,剧情高潮叠起,波澜起伏,能紧紧地抓住读者。
3.“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肖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对这个结尾的理解和看法。
4.文本二鲁迅对娜拉出走后所推想的结局,你认可吗?请阐述理由。
【答案】1.C
2.B
3.①这一舞台说明表明娜拉出走已成事实,昭示剧情在高潮中结束;②萧伯纳的评价,是对其社会意义的肯定,“砰的一响”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力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
4.认可。因为鲁迅认为外部环境险恶;娜拉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技能;娜拉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饿死。不认可。因为娜拉性格倔强,关键是思想已经觉醒,想明白了人生;有独立的人格,她是追求自由和理想;从前面的剧情也看出,娜拉不会拒绝朋友的帮助,还有从前的老家。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戏剧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可结合对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主旨的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1.C.“指娜拉夫妇共同期盼的结果”错误,这只是娜拉的希望。故答案选C。
2.B.“又显示其两难心理”,错误,娜拉出走非常坚决,并未有两难心理。故答案选B。
3.从情节上看,节选部分是娜拉与丈夫海尔茂决裂的最后的过程。两人的矛盾冲突无法得到缓解,因为海尔茂根本不理解娜拉,不理解她的选择,他还期待两人能够复合,“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我可以跟你写信吗?”“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而娜拉出走最后的关门声标志着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和结局,宣告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后,夫妻彻底决裂。而这“砰”的一声,被萧伯纳评价为“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是因为这巨大的声音也是向那个时代,那些人们敲响的警钟,连娜拉这样的家庭妇女都已经开始觉醒,开始反抗,人们应该反思,如何对待家庭中妇女的地位,处理好夫妻关系。这声巨响告诫人们,摆正夫妻关系是维护美满家庭的重要条件。
4.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认为娜拉出走后的结局是有两个,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考生在对这一结局的认识上可以认可鲁迅先生的观点,也可以不认可鲁迅先生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认可:“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说明娜拉缺少了独立的人格,不了解外界的险恶;“我不去看孩子了。我知道现在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说明娜拉的生活技能比较短缺,对于孩子她也没有什么用处;“喔,像你这么没经验——”,说明丈夫知道娜拉没有经验去赚钱,而赚不到钱,没有了经济来源的结果就只有饿死。不认可:“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说明娜拉在思想上已经觉醒,想明白自己已经不想和丈夫再过下去;“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约束,我也不受你约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说明娜拉渴望追求自由,摆脱丈夫对她的约束;“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言外之意,娜拉可以接受朋友的帮助,以免自己饿死;“明天我要回家去——回到从前的老家去。在那儿找点事情做也许不大难”,说明娜拉要回到从前的老家,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赚钱养活自己。综上所述,整理答案即可。
阅读(哈姆莱特》选段,完成各题。
【节选一】
(注:哈姆莱特去见母后,途中巧遇正在祈祷上帝宽恕的国王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 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满心俗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相抵,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孽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残酷的机会吧;当他在酒醉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乱伦纵欲的时候,有赌博、咒骂或是其他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我就要叫他颠题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我的母亲在等我。这一服续命的药剂不过延长了你临死的痛苦。(下)
【节选二】
国王、王后、雷欧提斯、众贵族、奥斯里克及侍从等持钝剑等上。
……
哈姆莱特 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把钝剑给我们。来。
雷欧提斯 来,给我一柄。
……
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 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钝剑都是同样长短的吗?
奥斯里克 是,殿下。(二人准备比剑)
……
雷欧提斯 受我这一剑!
雷欧提斯 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 王 分开他们!他们动起火来了。
……
哈姆莱特 王后怎么啦?
国 王 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 后 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菜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死)
哈姆莱特 啊,奸恶的阴谋!喂!把门锁上!阴谋!查出来是哪一个人干的。(雷欧提斯倒地)
雷欧提斯 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哈姆莱特 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好,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刺国王)
众 人 反了!反了!
国 王 啊!帮帮我,朋友们;我不过受了点伤。
哈姆莱特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国王死)
雷欧提斯 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尊贵的哈姆菜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哈姆莱特 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我也跟着你来了。我死了,霍拉旭。不幸的王后,别了!你们这些看见这一幕意外的惨变而战栗失色的无言的观众,倘不是因为死神的拘捕不给人片刻的停留,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可是随它去吧。霍拉旭,我死了,你还活在世上;请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解除他们的疑惑。
霍 拉 旭 不,我虽然是个丹麦人,可是在精神上我却更是个古代的罗马人;这儿还留剩着一些毒药。
哈姆莱特 你是个汉子,把那杯子给我;放手,凭着上天起誓,你必须把它给我。啊,上帝!霍拉旭,我一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5.以下对台词动作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哈姆莱特本想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人们,但死神在召唤,他已经没有力气讲述复仇的始末根由了。
B.“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王后揭露了国王的谎言,怀着对儿子的不舍死去,剧情由此急转直下。
C.哈姆莱特虽然表面上对雷欧提斯说“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但心里对雷欧提斯并不信任。
D.“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残酷的机会吧”表明哈姆莱特在经历了激烈的内心冲突之后,理智最终战胜了复仇的冲动。
6.在这一次“友谊的比赛”中,哪几件事及后果让哈姆莱特完全没有想到?
7.王子哈姆莱特为什么非要等到国王阴谋被彻底揭穿之后才断然复仇?完成复仇使命的哈姆莱特还有什么遗憾托付好友霍拉旭?请结合两部分节选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5.C
6.第一,“友谊的比赛”应当使用钝剑,没想到雷欧提斯竟然用利剑伤人。第二,没想到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不仅自己将很快死去,雷欧提斯也为此送了性命。第三,没想到国王在酒里下毒,原想毒死王子却害死了王后。
7.哈姆莱特贵为王子,具有高贵善良的品格(怀抱人文主义理想、具有高度的理性),他不能不择手段杀死国王夺回王位,而是要在奸王犯罪的时候以正义之名复仇。悲剧接连发生,国王的阴谋被彻底揭穿,此刻复仇正当其时。哈姆莱特临终时,遗憾自己没有机会向不了解真相的世人解释这幕宫廷惨剧的来龙去脉。担心自己蒙受弑君的罪名(名誉被玷污),所以托付好友向世人说明真相。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戏剧;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语言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情节的把握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文章的主旨的把握能力。答这道题要在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去筛选,后一问已经说了要从写法上解答,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结构的作用的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语言的理解能力。C项,“心里对雷欧提斯并不信任”是错误的。从剧情来看,雷欧提斯按照事先与克劳狄斯设计的阴谋,私自换剑,裁判奥斯里克竟然大开绿灯,哈姆莱特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可见哈姆莱特毫无防备之心,对雷欧提斯也是信任的,并将比剑称为“友谊的比赛”。
故答案为:C。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情节的把握能力。在比赛之前,国王、王后、雷欧提斯等人持钝剑上场,因为是一场“友谊的比赛”,但是雷欧提斯却换了一把剑,并且用这把剑伤了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没想到雷欧提斯惊人用利剑伤人。在比剑的过程中,王后喝了毒酒,中毒身亡,而最后由雷欧提斯之口告诉读者这杯毒酒是国王亲手调下的,本来想毒死哈姆雷特,却毒死了王后。在这场“友谊的比赛”中,哈姆雷特没想到雷欧提斯用的是利剑,并且利剑上还有毒药,自己受伤不到半个小时将要死去,就连雷欧提斯也躺在那里终将死去。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文章的主旨的把握能力。《哈姆雷特》写于文艺复兴时期,剧中的王子哈姆雷特虽然出身王室,却就读于当时新文化的中心德国威登堡大学,因此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人类持有美好的理想,具有高度的理性。他不能在克劳狄斯祈祷上帝时杀死他,而是要在他发生邪恶的行为时杀了他进行复仇。各种悲剧接连发生,由雷欧提斯之口揭露了克劳狄斯的罪恶,于是哈姆雷特复了仇。在悲剧接连发生之后,哈姆雷特委托自己的朋友霍拉旭向世人阐明这一切的真相,不要让自己的名誉受损。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_____________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谐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_________),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_____________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在戏曲表演过程中,_____________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_____________的审美效应。
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淹没 揣测 五光十色 荡气回肠
B.湮没 揣测 五颜六色 荡气回肠
C.湮没 揣摩 五颜六色 勾魂摄魄
D.淹没 揣摩 五光十色 勾魂摄魄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
B.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的这一特点
C.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D.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B.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C.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D.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答案】8.D
9.C
10.B
【知识点】语句连贯;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或浸没,也比喻声音等的“盖过”。“湮没”则主要用来表示人的名声或事迹的埋没或者事物的埋没。从常见用例看,用来指文化领域的人或事多些。根据语境“喧嚣”,这里应该用“淹没”。
第二空,“揣测”和“揣摩”是近义词,都有猜想的意思。“揣测”根据不足的证据推测。“揣摩”反复思考推求,仔细推想探求。根据语境,是说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推求思考,应选用“揣摩”。
第三空,“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前者强调颜色多,而后者指颜色鲜艳,式样繁多。联系下文“人间生活”,这里用“五光十色”来指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好。
第四空,“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人心神摇荡,不能自制。“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此处强调戏曲的吸引力,用“勾魂摄魄”更恰当。
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后文“矫情镇物,装腔作势”可知,其前文应具体说明特点,而这八字对应的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从衔接的紧密度上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本句的病因有两处,一处是“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二者只能留其一,排除AD。第二处是语序不当,应先“勤于观察”,然后 “精于提炼”,排除CD两项。
故答案为:B。
11.(2020高三上·渭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简单的舞台、 的道具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木偶戏发展初期,木偶造型讲究“三雕七画”,说的是“三分雕刻,七分绘画”,而在这一阶段,艺人们认为( ),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木偶最传神的部分是偶头,想要制作出一个完美的偶头,艺人们要 许多心力,精心雕刻,不能错过每一个细节。后来,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绘画色彩方面得到了凸显,还出现了“南江北徐”两位有名的匠师,他们在雕刻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深刻影响了木偶造型艺术的发展。第三阶段是“创造性发挥”阶段,这时雕刻、绘画仍占 地位,但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木偶偶头的制作改用更加阶段,这时
的纸张、塑料等材料,服装的材料也改用更加飘逸的丝绸、聚酯纤维等材料,整体艺术风格开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惟妙惟肖 耗费 主要 轻便
B.有声有色 损耗 紧要 便利
C.有声有色 耗费 主要 便利
D.惟妙惟肖 损耗 紧要 轻便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点睛之笔则是绘画
B.点睛之笔是绘画,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C.绘画是点睛之笔,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D.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绘画则是点睛之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B.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C.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D.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答案】(1)A
(2)C
(3)C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1)第一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有声有色”,指有意义;精彩;也形容说话、表演等生动形象的样子;语境说的是道具的特点,应用“惟妙惟肖”。第二处,“耗费”,消耗;“损耗”,消耗损失;货物由自然原因或运输而造成的消耗损失;语境说的是心力方面,应用“耗费”。第三处,“主要”,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紧要”,紧急重要,形容情况危急;语境说的是雕刻、绘画的地位,应用“主要”。第四处,“轻便”,简便,容易;重量较小,使用方便;“便利”,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使容易些或困难少些;语境说的是纸张、塑料等材料的特点,应用“轻便”。故选A。
(2)括号后是“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这就可以判断出括号内的两句话是强调雕刻,后句应该说的是雕刻和木偶,与“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衔接紧密一些,故排除掉A项和D项;从句式的角度看,前后两句话的句式应该是一致的,由此排除掉B项。故选C。
(3) “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错误,语序不当,应该是“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排除A项和B项;原句中“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是句式杂糅,应该是“目的是……”和“为了……”两种句式,结合语境,用“为了……”更恰当,故排除B项。故选C。
故答案为:(1)A;(2)C;(3)C;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三、语言表达
1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西方的莎翁名剧、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概莫能外的。②但是,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必须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③在当代社会,最常见的名著改编行为是影视剧创作。④以《西游记》为例,20世纪以来它多次被推向影视屏幕。⑤孙悟空在造反英雄、儿童偶像等形象之间穿梭变化着。⑥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但他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以及疾恶如仇、积极乐观的英雄气概没有变。⑦名著改编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而随之不断呈现出新风貌,⑧但是“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应当是墨守不变的。
【答案】语句①:删去“是概莫能外的”;
语句②:将“传达”与“把握”互调;
语句⑦:删去“随之”;
语句⑧:将“墨守不变”改为“始终如一”、“一直未变”、“一以贯之”等其他适当词语。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①句,“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概莫能外的”句式杂糅,应删去“是概莫能外的”。
第②句,语序不当,错在“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先“把握”,后“传达”,这是顺承关系。所以要将“传达”与“把握”互调。
第④句,成分残缺,“被推向影视屏幕”缺少主语,要在“曾多次”前加“它(该书)”或者删去“以”和“为例”,让《西游记》作句子的主语。
第⑨句,用词不当,错在“一成不变”。“一成不变”是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语境要表达的是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始终都不会改变。所以最好将“一成不变”改为“一直未变”,“始终如一”、“一以贯之”或其他适当词语。
故答案为: 语句①:删去“是概莫能外的”;语句②:将“传达”与“把握”互调;语句⑦:删去“随之”;语句⑧:将“墨守不变”改为“始终如一”、“一直未变”、“一以贯之”等其他适当词语。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2《玩偶之家(节选)》拓展阅读练习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2021高二下·肥城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 拉 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 拉 (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 拉 (穿外套)我不能再在陌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 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我知道现在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 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 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约束,我也不受你约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 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 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家里的事,佣人都知道——她们比我更熟悉。明天我动身之后,克里斯蒂纳会来给我收拾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我会叫她把东西寄给我。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吧?
娜 拉 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 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 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 拉 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陌生人?
娜 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 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喔,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 拉 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
——剧终
链接:(前情回放)
娜 拉 我马上就走。克里斯蒂纳一定会留我过夜。
海尔茂 你疯了!我不让你走!你不许走!
娜 拉 你不许我走也没用。我只带自己的东西。你的东西我一件都不要,现在不要, 以后也不要。
海尔茂 你怎么疯到这步田地!
娜 拉 明天我要回家去——回到从前的老家去。在那儿找点事情做也许不大难。
海尔茂 喔,像你这么没经验——
娜 拉 我会努力去吸取。
文本二
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鲁迅《娜拉出走后》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泥娃娃”指娜拉,“陌生人”指海尔茂,娜拉认为,在丈夫眼中她没有独立人格、自由和沟通,得不到尊重,丈夫就像陌生人。
B.娜拉出走坚决,她不去看孩子、解除丈夫义务、归还婚戒、搁下钥匙、让人收拾东西、拒绝丈夫给她写信与帮助,最后摔门而去。
C.“奇迹中的奇迹”指娜拉夫妇共同期盼的结果,即: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婚姻美好,建立起真正夫妻关系。
D.在舞台上呈现的是娜拉与丈夫的日常生活,二人的矛盾冲突反映的是当时社会重要问题,因此《玩偶之家》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2.下列对本文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舞台说明表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表明出走决心坚定。
B.“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这句台词,表现了娜拉对丈夫、对孩子、对家的爱与留恋,又显示其两难心理。
C.文本画线部分,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的描写,刻画了海尔茂对妻子出走的痛苦、绝望、失落,同时又对娜拉回归心存幻想。
D.《玩偶之家》剧情几次“突转”,而娜拉愤然离家出走,则是更大的“突转”,剧情高潮叠起,波澜起伏,能紧紧地抓住读者。
3.“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肖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对这个结尾的理解和看法。
4.文本二鲁迅对娜拉出走后所推想的结局,你认可吗?请阐述理由。
阅读(哈姆莱特》选段,完成各题。
【节选一】
(注:哈姆莱特去见母后,途中巧遇正在祈祷上帝宽恕的国王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 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满心俗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相抵,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孽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残酷的机会吧;当他在酒醉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乱伦纵欲的时候,有赌博、咒骂或是其他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我就要叫他颠题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我的母亲在等我。这一服续命的药剂不过延长了你临死的痛苦。(下)
【节选二】
国王、王后、雷欧提斯、众贵族、奥斯里克及侍从等持钝剑等上。
……
哈姆莱特 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把钝剑给我们。来。
雷欧提斯 来,给我一柄。
……
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 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钝剑都是同样长短的吗?
奥斯里克 是,殿下。(二人准备比剑)
……
雷欧提斯 受我这一剑!
雷欧提斯 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 王 分开他们!他们动起火来了。
……
哈姆莱特 王后怎么啦?
国 王 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 后 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菜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死)
哈姆莱特 啊,奸恶的阴谋!喂!把门锁上!阴谋!查出来是哪一个人干的。(雷欧提斯倒地)
雷欧提斯 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哈姆莱特 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好,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刺国王)
众 人 反了!反了!
国 王 啊!帮帮我,朋友们;我不过受了点伤。
哈姆莱特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国王死)
雷欧提斯 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尊贵的哈姆菜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哈姆莱特 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我也跟着你来了。我死了,霍拉旭。不幸的王后,别了!你们这些看见这一幕意外的惨变而战栗失色的无言的观众,倘不是因为死神的拘捕不给人片刻的停留,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可是随它去吧。霍拉旭,我死了,你还活在世上;请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解除他们的疑惑。
霍 拉 旭 不,我虽然是个丹麦人,可是在精神上我却更是个古代的罗马人;这儿还留剩着一些毒药。
哈姆莱特 你是个汉子,把那杯子给我;放手,凭着上天起誓,你必须把它给我。啊,上帝!霍拉旭,我一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5.以下对台词动作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哈姆莱特本想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人们,但死神在召唤,他已经没有力气讲述复仇的始末根由了。
B.“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王后揭露了国王的谎言,怀着对儿子的不舍死去,剧情由此急转直下。
C.哈姆莱特虽然表面上对雷欧提斯说“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但心里对雷欧提斯并不信任。
D.“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残酷的机会吧”表明哈姆莱特在经历了激烈的内心冲突之后,理智最终战胜了复仇的冲动。
6.在这一次“友谊的比赛”中,哪几件事及后果让哈姆莱特完全没有想到?
7.王子哈姆莱特为什么非要等到国王阴谋被彻底揭穿之后才断然复仇?完成复仇使命的哈姆莱特还有什么遗憾托付好友霍拉旭?请结合两部分节选内容简要说明。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_____________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谐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_________),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_____________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在戏曲表演过程中,_____________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_____________的审美效应。
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淹没 揣测 五光十色 荡气回肠
B.湮没 揣测 五颜六色 荡气回肠
C.湮没 揣摩 五颜六色 勾魂摄魄
D.淹没 揣摩 五光十色 勾魂摄魄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
B.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的这一特点
C.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D.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B.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C.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D.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11.(2020高三上·渭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简单的舞台、 的道具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木偶戏发展初期,木偶造型讲究“三雕七画”,说的是“三分雕刻,七分绘画”,而在这一阶段,艺人们认为( ),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木偶最传神的部分是偶头,想要制作出一个完美的偶头,艺人们要 许多心力,精心雕刻,不能错过每一个细节。后来,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绘画色彩方面得到了凸显,还出现了“南江北徐”两位有名的匠师,他们在雕刻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深刻影响了木偶造型艺术的发展。第三阶段是“创造性发挥”阶段,这时雕刻、绘画仍占 地位,但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木偶偶头的制作改用更加阶段,这时
的纸张、塑料等材料,服装的材料也改用更加飘逸的丝绸、聚酯纤维等材料,整体艺术风格开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惟妙惟肖 耗费 主要 轻便
B.有声有色 损耗 紧要 便利
C.有声有色 耗费 主要 便利
D.惟妙惟肖 损耗 紧要 轻便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点睛之笔则是绘画
B.点睛之笔是绘画,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C.绘画是点睛之笔,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D.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绘画则是点睛之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B.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C.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D.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三、语言表达
1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西方的莎翁名剧、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概莫能外的。②但是,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必须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③在当代社会,最常见的名著改编行为是影视剧创作。④以《西游记》为例,20世纪以来它多次被推向影视屏幕。⑤孙悟空在造反英雄、儿童偶像等形象之间穿梭变化着。⑥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但他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以及疾恶如仇、积极乐观的英雄气概没有变。⑦名著改编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而随之不断呈现出新风貌,⑧但是“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应当是墨守不变的。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①这一舞台说明表明娜拉出走已成事实,昭示剧情在高潮中结束;②萧伯纳的评价,是对其社会意义的肯定,“砰的一响”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力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
4.认可。因为鲁迅认为外部环境险恶;娜拉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技能;娜拉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饿死。不认可。因为娜拉性格倔强,关键是思想已经觉醒,想明白了人生;有独立的人格,她是追求自由和理想;从前面的剧情也看出,娜拉不会拒绝朋友的帮助,还有从前的老家。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戏剧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可结合对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主旨的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1.C.“指娜拉夫妇共同期盼的结果”错误,这只是娜拉的希望。故答案选C。
2.B.“又显示其两难心理”,错误,娜拉出走非常坚决,并未有两难心理。故答案选B。
3.从情节上看,节选部分是娜拉与丈夫海尔茂决裂的最后的过程。两人的矛盾冲突无法得到缓解,因为海尔茂根本不理解娜拉,不理解她的选择,他还期待两人能够复合,“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我可以跟你写信吗?”“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而娜拉出走最后的关门声标志着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和结局,宣告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后,夫妻彻底决裂。而这“砰”的一声,被萧伯纳评价为“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是因为这巨大的声音也是向那个时代,那些人们敲响的警钟,连娜拉这样的家庭妇女都已经开始觉醒,开始反抗,人们应该反思,如何对待家庭中妇女的地位,处理好夫妻关系。这声巨响告诫人们,摆正夫妻关系是维护美满家庭的重要条件。
4.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认为娜拉出走后的结局是有两个,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考生在对这一结局的认识上可以认可鲁迅先生的观点,也可以不认可鲁迅先生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认可:“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说明娜拉缺少了独立的人格,不了解外界的险恶;“我不去看孩子了。我知道现在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说明娜拉的生活技能比较短缺,对于孩子她也没有什么用处;“喔,像你这么没经验——”,说明丈夫知道娜拉没有经验去赚钱,而赚不到钱,没有了经济来源的结果就只有饿死。不认可:“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说明娜拉在思想上已经觉醒,想明白自己已经不想和丈夫再过下去;“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约束,我也不受你约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说明娜拉渴望追求自由,摆脱丈夫对她的约束;“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言外之意,娜拉可以接受朋友的帮助,以免自己饿死;“明天我要回家去——回到从前的老家去。在那儿找点事情做也许不大难”,说明娜拉要回到从前的老家,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赚钱养活自己。综上所述,整理答案即可。
【答案】5.C
6.第一,“友谊的比赛”应当使用钝剑,没想到雷欧提斯竟然用利剑伤人。第二,没想到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不仅自己将很快死去,雷欧提斯也为此送了性命。第三,没想到国王在酒里下毒,原想毒死王子却害死了王后。
7.哈姆莱特贵为王子,具有高贵善良的品格(怀抱人文主义理想、具有高度的理性),他不能不择手段杀死国王夺回王位,而是要在奸王犯罪的时候以正义之名复仇。悲剧接连发生,国王的阴谋被彻底揭穿,此刻复仇正当其时。哈姆莱特临终时,遗憾自己没有机会向不了解真相的世人解释这幕宫廷惨剧的来龙去脉。担心自己蒙受弑君的罪名(名誉被玷污),所以托付好友向世人说明真相。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戏剧;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语言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情节的把握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文章的主旨的把握能力。答这道题要在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去筛选,后一问已经说了要从写法上解答,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结构的作用的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语言的理解能力。C项,“心里对雷欧提斯并不信任”是错误的。从剧情来看,雷欧提斯按照事先与克劳狄斯设计的阴谋,私自换剑,裁判奥斯里克竟然大开绿灯,哈姆莱特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可见哈姆莱特毫无防备之心,对雷欧提斯也是信任的,并将比剑称为“友谊的比赛”。
故答案为:C。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情节的把握能力。在比赛之前,国王、王后、雷欧提斯等人持钝剑上场,因为是一场“友谊的比赛”,但是雷欧提斯却换了一把剑,并且用这把剑伤了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没想到雷欧提斯惊人用利剑伤人。在比剑的过程中,王后喝了毒酒,中毒身亡,而最后由雷欧提斯之口告诉读者这杯毒酒是国王亲手调下的,本来想毒死哈姆雷特,却毒死了王后。在这场“友谊的比赛”中,哈姆雷特没想到雷欧提斯用的是利剑,并且利剑上还有毒药,自己受伤不到半个小时将要死去,就连雷欧提斯也躺在那里终将死去。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文章的主旨的把握能力。《哈姆雷特》写于文艺复兴时期,剧中的王子哈姆雷特虽然出身王室,却就读于当时新文化的中心德国威登堡大学,因此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人类持有美好的理想,具有高度的理性。他不能在克劳狄斯祈祷上帝时杀死他,而是要在他发生邪恶的行为时杀了他进行复仇。各种悲剧接连发生,由雷欧提斯之口揭露了克劳狄斯的罪恶,于是哈姆雷特复了仇。在悲剧接连发生之后,哈姆雷特委托自己的朋友霍拉旭向世人阐明这一切的真相,不要让自己的名誉受损。
【答案】8.D
9.C
10.B
【知识点】语句连贯;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或浸没,也比喻声音等的“盖过”。“湮没”则主要用来表示人的名声或事迹的埋没或者事物的埋没。从常见用例看,用来指文化领域的人或事多些。根据语境“喧嚣”,这里应该用“淹没”。
第二空,“揣测”和“揣摩”是近义词,都有猜想的意思。“揣测”根据不足的证据推测。“揣摩”反复思考推求,仔细推想探求。根据语境,是说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推求思考,应选用“揣摩”。
第三空,“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前者强调颜色多,而后者指颜色鲜艳,式样繁多。联系下文“人间生活”,这里用“五光十色”来指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好。
第四空,“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人心神摇荡,不能自制。“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此处强调戏曲的吸引力,用“勾魂摄魄”更恰当。
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后文“矫情镇物,装腔作势”可知,其前文应具体说明特点,而这八字对应的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从衔接的紧密度上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本句的病因有两处,一处是“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二者只能留其一,排除AD。第二处是语序不当,应先“勤于观察”,然后 “精于提炼”,排除CD两项。
故答案为:B。
11.【答案】(1)A
(2)C
(3)C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1)第一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有声有色”,指有意义;精彩;也形容说话、表演等生动形象的样子;语境说的是道具的特点,应用“惟妙惟肖”。第二处,“耗费”,消耗;“损耗”,消耗损失;货物由自然原因或运输而造成的消耗损失;语境说的是心力方面,应用“耗费”。第三处,“主要”,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紧要”,紧急重要,形容情况危急;语境说的是雕刻、绘画的地位,应用“主要”。第四处,“轻便”,简便,容易;重量较小,使用方便;“便利”,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使容易些或困难少些;语境说的是纸张、塑料等材料的特点,应用“轻便”。故选A。
(2)括号后是“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这就可以判断出括号内的两句话是强调雕刻,后句应该说的是雕刻和木偶,与“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衔接紧密一些,故排除掉A项和D项;从句式的角度看,前后两句话的句式应该是一致的,由此排除掉B项。故选C。
(3) “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错误,语序不当,应该是“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排除A项和B项;原句中“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是句式杂糅,应该是“目的是……”和“为了……”两种句式,结合语境,用“为了……”更恰当,故排除B项。故选C。
故答案为:(1)A;(2)C;(3)C;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12.【答案】语句①:删去“是概莫能外的”;
语句②:将“传达”与“把握”互调;
语句⑦:删去“随之”;
语句⑧:将“墨守不变”改为“始终如一”、“一直未变”、“一以贯之”等其他适当词语。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①句,“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概莫能外的”句式杂糅,应删去“是概莫能外的”。
第②句,语序不当,错在“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先“把握”,后“传达”,这是顺承关系。所以要将“传达”与“把握”互调。
第④句,成分残缺,“被推向影视屏幕”缺少主语,要在“曾多次”前加“它(该书)”或者删去“以”和“为例”,让《西游记》作句子的主语。
第⑨句,用词不当,错在“一成不变”。“一成不变”是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语境要表达的是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始终都不会改变。所以最好将“一成不变”改为“一直未变”,“始终如一”、“一以贯之”或其他适当词语。
故答案为: 语句①:删去“是概莫能外的”;语句②:将“传达”与“把握”互调;语句⑦:删去“随之”;语句⑧:将“墨守不变”改为“始终如一”、“一直未变”、“一以贯之”等其他适当词语。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