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后练习:17 屈 原(节选)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后练习:17 屈 原(节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9 11:00:52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后练习:17 屈 原(节选)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伫立(zhù) 贮存(zhù) 睥睨(bì) 裨益(bì)
B.诡谲(yù) 橘子(jú) 驰骋(chěnɡ) 招聘(pìn)
C.瘦削(xuē) 刀削(xiāo) 虐待(nüè) 戏谑(xuè)
D.稽首(qǐ) 滑稽(jī) 脚镣(liáo) 缭绕(liáo)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国殇 污晦 收览 婵娟 土偶木梗
景抑 鞠躬 犀利 雷霆 指天划地
    ;   ;   ;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同学写文章喜欢拖泥带水,总以为越长越好。
B.小明有点感冒,老师叫他去校医务室拿点药,可他竟然要求住院治疗,真是小题大做。
C.联欢晚会上,他一会儿是妙语连珠的主持人,一会儿是才艺精湛的表演者,他哗众取宠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D.身为执法人员你应该大义灭亲,如果不能公平公正,法律还有什么约束力呢?
4.填入下列语段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________的一瞬的________,哦,那多么________的、多么________的光明呀!
A.短暂 出现 绚烂 耀眼
B.暂时 出现 灿烂 耀眼
C.短暂 显现 绚烂 炫目
D.暂时 显现 灿烂 炫目
5.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下几千年,浪漫主义诗人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屈原不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屈原清晨漫步橘园,吟诵《橘颂》,抒发爱国忧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C.由于受靳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的“疯了”。
D.假如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7.请你参与到“走近屈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
(1)【讲故事,析对联】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
①“三闾大夫”指   。
②请你从这副对联的字形上分析其特点。
   
(2)【思传统,话屈原】
我国法定的四大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人们为此举行了哪些活动?
(3)把下面屈原的名句补充完整,并写出你所了解的屈原的其他作品。
(4)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的屈原的主要事迹,谈谈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二、课外品读
8.阅读选文
橘 颂
郭沫若
清晨的橘园,暮春,尚有若干残橘,剩在枝头。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左前方有园门一道通内室。园中右侧有凉亭一,离园地可高
数段。亭中有琴桌石凳之类。亭之阶段正向左,阶上 各陈兰草一盆。阶下置一竹帚。园中除橘树外,可任
意配置其他竹木。
屈原年四十左右,着白色便衣,巾帻,亦由左首
出场。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时复攀弄残橘,闻其香韵。最后于不经意之间摘其一枚置于右手掌上把玩。徐徐步上亭阶,坐在阶之最上段。一时闻橘香韵,一时复举首四望。有间置橘于阶上,展开帛书,乃用古体篆字所写之《橘颂》。字系红色。用朱写成。
屈原:(徐徐地放声朗诵。读时两手须一舒一卷)
辉煌的橘树呵,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呵,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雾霏。
赋性贞坚,类似仁人志士。
你看那些橘子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不怕霜雪。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这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又清白呀。(随手将劈开了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实,任随你什么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它们不是那样的。你先看它们的周身,那周身不都是有刺的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它们生长在这南方,也就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选自《屈原》第一幕,有删改)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写橘树的?
(2)作者笔下的橘树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文章借橘树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睥(pì);B.谲(jué);C读音正确;D.镣(liào)。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平时学习时要读准每个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多音字的读音要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2.【答案】“晦”改为“秽”;“览”改为“揽”;“抑”改为“仰”;“划”改为“画”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晦”改为“秽”;“览”改为“揽”;“抑”改为“仰”;“划”改为“画”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准确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
3.【答案】C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拖泥带水:形容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B小题大做: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D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这三个成语使用正确。
C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这是一个贬义词,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4.【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屈原(节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采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范围,减轻判断难度。通读句子,读懂句意,分析服给的四个词语,发现解答此题从句子的语境入手最好。得到光明是“暂时”的;一瞬的光明是灿烂的而非绚丽,所以选择“D”项最为准确。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一: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二: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三: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5.【答案】A
【知识点】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A.否定不当,应删去“不是”中的“不”。BC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病因即语感审读法,通过读来判断病句的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即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其次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6.【答案】(1)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呼唤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2)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屈原对光明的狂热呼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知识点】拟人;排比;反复;反问
【解析】【分析】(1)这句话是屈原对风的呼唤,属于呼告的修辞手法,“咆哮”一词连着用了三次,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强调作用,在《屈原》这个剧本中,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屈原在这里呼唤风, 强烈地表达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呼唤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2) 这句话是屈原对火的呼唤,属于呼告的修辞手法;“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属于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火无处不在;“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火能迸射出光明。火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屈原在这里呼唤火,表达出屈原对光明的狂热呼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故答案为:⑴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呼唤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⑵ 运用呼告、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屈原对光明的狂热呼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点评】⑴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⑵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联系全文进行赏析。
7.【答案】(1)屈原;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4)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一般性默写;名人事迹;称谓;礼俗;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根据“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 ”可知“三闾大夫”指屈原。可以看出上联“泪滴湘江流满海”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嗟叹嚎啕哽咽喉”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据此答题即可。
(3)根据平时对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早年屈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其后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据此分析屈原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故答案为:⑴1、屈原;2、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⑵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⑶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⑷ 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及分析对联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从词语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对词语进行记忆和理解。此题分析对联特点要从字形着手。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⑶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⑷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积累。积累历史人物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任务,要积累历史人物的事迹、作品、精神品质等。
8.【答案】(1)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2)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象征。
(3)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4)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 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写橘树的叶子;“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写橘树的花;“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写橘树的果实;“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是写橘树的精神,因此作者是从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2)从“ 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 ”“ 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可以总结出橘树具有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的精神品质。结合文章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内容分析,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赞美屈原的高尚品质,但却不直接赞美他,而是借助赞美橘树来赞美他,这种写法叫做象征或托意于物。
(3)“骄矜,怯懦,懈怠,迁就”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运用形容橘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 这句话还把四个句式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了排比。赞美橘树朴实、勇敢、勤奋、坚持自己的理想这些品质,可以说是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4)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橘树就是屈原的象征,对橘树的赞美就是对屈原的赞美,橘树身上的精神品质就是屈原的精神品质,根据橘树“ 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的精神品质可以概括出这篇文章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⑴ 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⑵ 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象征。
⑶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⑷ 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及分析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语句理解并概括写作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写作内容辨析使用的写作顺序。
⑵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写作对象形象及写作手法的能力。写作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但概括形象的方法是一样的,也就是抓住从人或物的描写分析概括。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⑶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能力。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表达作用都不一样,平时要掌握每种修辞的表达作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及主旨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精神品质的能力。这篇文章比较特殊,答题时根据本文的写作手法的特点进行答题。
1 /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后练习:17 屈 原(节选)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伫立(zhù) 贮存(zhù) 睥睨(bì) 裨益(bì)
B.诡谲(yù) 橘子(jú) 驰骋(chěnɡ) 招聘(pìn)
C.瘦削(xuē) 刀削(xiāo) 虐待(nüè) 戏谑(xuè)
D.稽首(qǐ) 滑稽(jī) 脚镣(liáo) 缭绕(liáo)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睥(pì);B.谲(jué);C读音正确;D.镣(liào)。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平时学习时要读准每个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多音字的读音要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国殇 污晦 收览 婵娟 土偶木梗
景抑 鞠躬 犀利 雷霆 指天划地
    ;   ;   ;   
【答案】“晦”改为“秽”;“览”改为“揽”;“抑”改为“仰”;“划”改为“画”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晦”改为“秽”;“览”改为“揽”;“抑”改为“仰”;“划”改为“画”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准确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同学写文章喜欢拖泥带水,总以为越长越好。
B.小明有点感冒,老师叫他去校医务室拿点药,可他竟然要求住院治疗,真是小题大做。
C.联欢晚会上,他一会儿是妙语连珠的主持人,一会儿是才艺精湛的表演者,他哗众取宠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D.身为执法人员你应该大义灭亲,如果不能公平公正,法律还有什么约束力呢?
【答案】C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拖泥带水:形容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B小题大做: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D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这三个成语使用正确。
C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这是一个贬义词,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4.填入下列语段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________的一瞬的________,哦,那多么________的、多么________的光明呀!
A.短暂 出现 绚烂 耀眼
B.暂时 出现 灿烂 耀眼
C.短暂 显现 绚烂 炫目
D.暂时 显现 灿烂 炫目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屈原(节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采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范围,减轻判断难度。通读句子,读懂句意,分析服给的四个词语,发现解答此题从句子的语境入手最好。得到光明是“暂时”的;一瞬的光明是灿烂的而非绚丽,所以选择“D”项最为准确。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一: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二: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三: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5.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下几千年,浪漫主义诗人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屈原不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屈原清晨漫步橘园,吟诵《橘颂》,抒发爱国忧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C.由于受靳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的“疯了”。
D.假如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答案】A
【知识点】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A.否定不当,应删去“不是”中的“不”。BC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病因即语感审读法,通过读来判断病句的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即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其次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答案】(1)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呼唤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2)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屈原对光明的狂热呼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知识点】拟人;排比;反复;反问
【解析】【分析】(1)这句话是屈原对风的呼唤,属于呼告的修辞手法,“咆哮”一词连着用了三次,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强调作用,在《屈原》这个剧本中,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屈原在这里呼唤风, 强烈地表达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呼唤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2) 这句话是屈原对火的呼唤,属于呼告的修辞手法;“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属于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火无处不在;“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火能迸射出光明。火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屈原在这里呼唤火,表达出屈原对光明的狂热呼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故答案为:⑴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呼唤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⑵ 运用呼告、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屈原对光明的狂热呼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点评】⑴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⑵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联系全文进行赏析。
7.请你参与到“走近屈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
(1)【讲故事,析对联】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
①“三闾大夫”指   。
②请你从这副对联的字形上分析其特点。
   
(2)【思传统,话屈原】
我国法定的四大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是纪念屈原的?人们为此举行了哪些活动?
(3)把下面屈原的名句补充完整,并写出你所了解的屈原的其他作品。
(4)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的屈原的主要事迹,谈谈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屈原;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4)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一般性默写;名人事迹;称谓;礼俗;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根据“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 ”可知“三闾大夫”指屈原。可以看出上联“泪滴湘江流满海”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嗟叹嚎啕哽咽喉”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据此答题即可。
(3)根据平时对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早年屈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其后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据此分析屈原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故答案为:⑴1、屈原;2、示例:上联各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各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⑵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⑶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了解的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⑷ 示例: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及分析对联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从词语的音形义几个方面对词语进行记忆和理解。此题分析对联特点要从字形着手。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⑶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⑷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积累。积累历史人物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任务,要积累历史人物的事迹、作品、精神品质等。
二、课外品读
8.阅读选文
橘 颂
郭沫若
清晨的橘园,暮春,尚有若干残橘,剩在枝头。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左前方有园门一道通内室。园中右侧有凉亭一,离园地可高
数段。亭中有琴桌石凳之类。亭之阶段正向左,阶上 各陈兰草一盆。阶下置一竹帚。园中除橘树外,可任
意配置其他竹木。
屈原年四十左右,着白色便衣,巾帻,亦由左首
出场。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时复攀弄残橘,闻其香韵。最后于不经意之间摘其一枚置于右手掌上把玩。徐徐步上亭阶,坐在阶之最上段。一时闻橘香韵,一时复举首四望。有间置橘于阶上,展开帛书,乃用古体篆字所写之《橘颂》。字系红色。用朱写成。
屈原:(徐徐地放声朗诵。读时两手须一舒一卷)
辉煌的橘树呵,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呵,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雾霏。
赋性贞坚,类似仁人志士。
你看那些橘子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不怕霜雪。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这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又清白呀。(随手将劈开了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实,任随你什么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它们不是那样的。你先看它们的周身,那周身不都是有刺的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它们生长在这南方,也就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选自《屈原》第一幕,有删改)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写橘树的?
(2)作者笔下的橘树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文章借橘树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1)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2)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象征。
(3)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4)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 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写橘树的叶子;“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写橘树的花;“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写橘树的果实;“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是写橘树的精神,因此作者是从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2)从“ 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 ”“ 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可以总结出橘树具有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的精神品质。结合文章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内容分析,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赞美屈原的高尚品质,但却不直接赞美他,而是借助赞美橘树来赞美他,这种写法叫做象征或托意于物。
(3)“骄矜,怯懦,懈怠,迁就”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运用形容橘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 这句话还把四个句式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了排比。赞美橘树朴实、勇敢、勤奋、坚持自己的理想这些品质,可以说是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4)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橘树就是屈原的象征,对橘树的赞美就是对屈原的赞美,橘树身上的精神品质就是屈原的精神品质,根据橘树“ 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的精神品质可以概括出这篇文章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⑴ 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⑵ 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象征。
⑶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多方位强烈地表达了对橘树精神品质的赞美。
⑷ 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及分析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语句理解并概括写作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写作内容辨析使用的写作顺序。
⑵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写作对象形象及写作手法的能力。写作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但概括形象的方法是一样的,也就是抓住从人或物的描写分析概括。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⑶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能力。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表达作用都不一样,平时要掌握每种修辞的表达作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及主旨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精神品质的能力。这篇文章比较特殊,答题时根据本文的写作手法的特点进行答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