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后练习:4 海 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后练习:4 海 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2 11:00:3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后练习:4 海 燕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yàn,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xī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延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1)给语段中的划线字注音。
深渊(   )    一晃(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火yàn(   ) xī(   )灭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答案】(1)yuān;huǎnɡ
(2)焰;熄
(3)“剑”改为“箭”;“延”改为“蜒”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的积累,要养成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对课文中出现的字,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此题考查学生查找错字并修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语段,逐字逐句分析,重点关注同音字和形近字,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⑴ yuān;huǎnɡ ⑵焰;熄 ⑶ “剑”改为“箭”;“延”改为“蜒”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2.下列划线词属于贬词褒用的一项是(  )
A.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答案】B
【知识点】褒义词
【解析】【分析】“高傲”本义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极其骄傲。此处形容海燕非常自信,表达其意气风发,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3.下列句中对破折号的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意思的转折)
B.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解释说明)
C.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意思的转折)
D.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起强调作用)
【答案】A
【知识点】破折号
【解析】【分析】A.破折号应表示“意思的反复”。
故答案为:A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多有精粹之作。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刮目相看/情有独钟),__①__,惟妙惟肖。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洁/简捷)流畅,脍炙人口。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像,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即便歇脚在电线上,__②__,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吝惜  角(jiǎo)色  不胜(shènɡ)枚举
B.寥寥  精粹(cuì)  跃(yuè)然纸上
C.景像  翩跹(qiān)  脍炙(zhì)人口
D.嘹亮  即(jí)便  惟妙惟肖(xiāo)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刮目相看 简洁 B.情有独钟 简捷
C.情有独钟 简洁 D.刮目相看 简捷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B.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C.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D.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衔接仿写;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1) A 角色- jué 景 C :景像--景象 翩跹-- xiān D惟妙惟肖-- xiào
(2) 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情有独钟 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简洁 意思是(说话、行为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意味直截了当。也作简截。结合句子的内容进行判断,答案为C。
(3) 考查语句的衔接能力。 ① 处上句主语是“现代作家”,是主动句,因此运用上使用“把”字句式。 ②处运用的是暗喻,所以答案为D。
故答案为:⑴B⑵C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衔接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语段,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主语意思上的理解和连贯。
5.为了更好地了解鸟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鸟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你也乐在其中。
(1)【活动一:我对对联】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里准备张贴一些对联,请以“破风雨海燕迎胜利”为上联,从你读过的关于鸟的古诗词中,任选一种鸟类写出下联。
(2)【活动二:口语交际】学校打算在最近一期的校刊中设置一个“鸟专题”栏目,你周末将平时搜集到的图片、文章等资料带回家整理,妈妈却泼你的冷水,认为这是耗时、费力的差事,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你该如何说服妈妈呢?
【答案】(1)示例一:传书信大雁寄乡愁 示例二:立鸡群池鹤展风采 示例三:衔泥土燕子筑爱巢
(2)示例: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知识点】见解表述;补写对联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一般要求补写的内容要贴切、语意要连贯,并且不能照抄材料。考生要认真分析划线处的上下文,通过诗句内容和情感的了解,确定补写句子的内容,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设定的语境的把握,注意从积极的坟墓进行表达自己的意见,语言要委婉、得体,注意称呼。如: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传书信大雁寄乡愁 示例二:立鸡群池鹤展风采 示例三:衔泥土燕子筑爱巢
⑵ 示例: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仿写能力和对联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平时对诗句的积累和理解,对意象的掌握,在作答时要结合对联的知识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结合给定的语境,表达要清楚,用语要得体,注意称呼的运用。
二、课外品读
6.阅读选文
故乡的密码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粱,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侵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作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蔺丽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19期,有删改)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④段的内容。(16个字以内)
(2)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②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两个划线词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
(3)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
(5)本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答案】(1)盐湖下,乡亲们在辛勤劳作(或父辈们在盐湖里打捞生活)。
(2)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故乡果子色彩鲜丽的特征,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
②不相同,第一个“发白”是描写雨靴被盐浸渍后的颜色,是实写;而第二个“发白”用来形容“头发”和“皱纹”,表现了乡亲们劳作岁月的漫长和辛苦。
(3) “故乡的密码”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把故乡的“情结”比作“故乡的密码”,“密码”一词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通过描绘故乡几处不同地点的“密码图”,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4)运用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故乡林间鸟儿的快乐,为下文写游子的沧桑与无奈埋下伏笔。
(5) “我”解读了故乡的“密码”,但现实中,“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因此,“黯然神伤”。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考生要细读指读段落,根据第二段的首句"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 "可知这几段介绍的是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的故乡密码,注意括号内的字数限制。
⑵ ① 本题考查赏析修辞。细读句子可知,这句话把夕阳人格化,把它写得有情有义,富于人的情态与思维,所以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句子内容可知,这处拟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夕阳下苹果、梨子、杏子上镀满了金光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②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第一个“发白”形容的是雨靴,侧重于颜色本身的变化。第二的“发白”形容的是黑发和额角的皱纹的变化,侧重于辨析人的苍老,所以两者含义不同。
⑶本题考查对题目的赏析。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题目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家乡的风物喻为密码,辨析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表达方式的理解,细读文段,感悟文字生动形象 ,运用拟人修辞,极富艺术感染力,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家乡的鸟雀充满活力的情态,突出家乡的美好,表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⑸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根据语句前面的“ 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 ”一句可知,虽然在远游的心中都有一个心心念念的家乡,但却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不能回返,所以就只能黯然神伤了。
故答案为:⑴ 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
⑵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故乡果子色彩鲜丽的特征,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
②不相同,第一个“发白”是描写雨靴被盐浸渍后的颜色,是实写;而第二个“发白”用来形容“头发”和“皱纹”,表现了乡亲们劳作岁月的漫长和辛苦。
⑶ “故乡的密码”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把故乡的“情结”比作“故乡的密码”,“密码”一词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通过描绘故乡几处不同地点的“密码图”,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⑷ 运用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故乡林间鸟儿的快乐,为下文写游子的沧桑与无奈埋下伏笔。
⑸ “我”解读了故乡的“密码”,但现实中,“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因此,“黯然神伤”。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段落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抓关键语句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⑶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使文章叙事脉络更加清楚用疑问句作标题,制造悬念,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也提示了故事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理解,注意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⑸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结合题干的要求,确定答题的区域,抓关键语进行理解和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后练习:4 海 燕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yàn,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xī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延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1)给语段中的划线字注音。
深渊(   )    一晃(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火yàn(   ) xī(   )灭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下列划线词属于贬词褒用的一项是(  )
A.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3.下列句中对破折号的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意思的转折)
B.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解释说明)
C.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意思的转折)
D.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起强调作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多有精粹之作。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刮目相看/情有独钟),__①__,惟妙惟肖。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洁/简捷)流畅,脍炙人口。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像,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即便歇脚在电线上,__②__,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吝惜  角(jiǎo)色  不胜(shènɡ)枚举
B.寥寥  精粹(cuì)  跃(yuè)然纸上
C.景像  翩跹(qiān)  脍炙(zhì)人口
D.嘹亮  即(jí)便  惟妙惟肖(xiāo)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刮目相看 简洁 B.情有独钟 简捷
C.情有独钟 简洁 D.刮目相看 简捷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B.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C.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D.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5.为了更好地了解鸟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鸟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你也乐在其中。
(1)【活动一:我对对联】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里准备张贴一些对联,请以“破风雨海燕迎胜利”为上联,从你读过的关于鸟的古诗词中,任选一种鸟类写出下联。
(2)【活动二:口语交际】学校打算在最近一期的校刊中设置一个“鸟专题”栏目,你周末将平时搜集到的图片、文章等资料带回家整理,妈妈却泼你的冷水,认为这是耗时、费力的差事,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你该如何说服妈妈呢?
二、课外品读
6.阅读选文
故乡的密码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粱,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侵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作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蔺丽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19期,有删改)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④段的内容。(16个字以内)
(2)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②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两个划线词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
(3)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
(5)本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yuān;huǎnɡ
(2)焰;熄
(3)“剑”改为“箭”;“延”改为“蜒”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的积累,要养成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对课文中出现的字,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此题考查学生查找错字并修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语段,逐字逐句分析,重点关注同音字和形近字,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⑴ yuān;huǎnɡ ⑵焰;熄 ⑶ “剑”改为“箭”;“延”改为“蜒”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2.【答案】B
【知识点】褒义词
【解析】【分析】“高傲”本义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极其骄傲。此处形容海燕非常自信,表达其意气风发,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3.【答案】A
【知识点】破折号
【解析】【分析】A.破折号应表示“意思的反复”。
故答案为:A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4.【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衔接仿写;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 (1) A 角色- jué 景 C :景像--景象 翩跹-- xiān D惟妙惟肖-- xiào
(2) 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情有独钟 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简洁 意思是(说话、行为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意味直截了当。也作简截。结合句子的内容进行判断,答案为C。
(3) 考查语句的衔接能力。 ① 处上句主语是“现代作家”,是主动句,因此运用上使用“把”字句式。 ②处运用的是暗喻,所以答案为D。
故答案为:⑴B⑵C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衔接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语段,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主语意思上的理解和连贯。
5.【答案】(1)示例一:传书信大雁寄乡愁 示例二:立鸡群池鹤展风采 示例三:衔泥土燕子筑爱巢
(2)示例: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知识点】见解表述;补写对联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一般要求补写的内容要贴切、语意要连贯,并且不能照抄材料。考生要认真分析划线处的上下文,通过诗句内容和情感的了解,确定补写句子的内容,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设定的语境的把握,注意从积极的坟墓进行表达自己的意见,语言要委婉、得体,注意称呼。如: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传书信大雁寄乡愁 示例二:立鸡群池鹤展风采 示例三:衔泥土燕子筑爱巢
⑵ 示例: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仿写能力和对联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平时对诗句的积累和理解,对意象的掌握,在作答时要结合对联的知识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结合给定的语境,表达要清楚,用语要得体,注意称呼的运用。
6.【答案】(1)盐湖下,乡亲们在辛勤劳作(或父辈们在盐湖里打捞生活)。
(2)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故乡果子色彩鲜丽的特征,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
②不相同,第一个“发白”是描写雨靴被盐浸渍后的颜色,是实写;而第二个“发白”用来形容“头发”和“皱纹”,表现了乡亲们劳作岁月的漫长和辛苦。
(3) “故乡的密码”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把故乡的“情结”比作“故乡的密码”,“密码”一词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通过描绘故乡几处不同地点的“密码图”,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4)运用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故乡林间鸟儿的快乐,为下文写游子的沧桑与无奈埋下伏笔。
(5) “我”解读了故乡的“密码”,但现实中,“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因此,“黯然神伤”。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考生要细读指读段落,根据第二段的首句"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 "可知这几段介绍的是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的故乡密码,注意括号内的字数限制。
⑵ ① 本题考查赏析修辞。细读句子可知,这句话把夕阳人格化,把它写得有情有义,富于人的情态与思维,所以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句子内容可知,这处拟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夕阳下苹果、梨子、杏子上镀满了金光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②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第一个“发白”形容的是雨靴,侧重于颜色本身的变化。第二的“发白”形容的是黑发和额角的皱纹的变化,侧重于辨析人的苍老,所以两者含义不同。
⑶本题考查对题目的赏析。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题目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家乡的风物喻为密码,辨析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表达方式的理解,细读文段,感悟文字生动形象 ,运用拟人修辞,极富艺术感染力,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家乡的鸟雀充满活力的情态,突出家乡的美好,表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⑸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根据语句前面的“ 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 ”一句可知,虽然在远游的心中都有一个心心念念的家乡,但却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不能回返,所以就只能黯然神伤了。
故答案为:⑴ 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
⑵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故乡果子色彩鲜丽的特征,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
②不相同,第一个“发白”是描写雨靴被盐浸渍后的颜色,是实写;而第二个“发白”用来形容“头发”和“皱纹”,表现了乡亲们劳作岁月的漫长和辛苦。
⑶ “故乡的密码”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把故乡的“情结”比作“故乡的密码”,“密码”一词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通过描绘故乡几处不同地点的“密码图”,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⑷ 运用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故乡林间鸟儿的快乐,为下文写游子的沧桑与无奈埋下伏笔。
⑸ “我”解读了故乡的“密码”,但现实中,“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因此,“黯然神伤”。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段落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抓关键语句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⑶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使文章叙事脉络更加清楚用疑问句作标题,制造悬念,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也提示了故事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理解,注意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⑸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结合题干的要求,确定答题的区域,抓关键语进行理解和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