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卖火柴的小女孩 共2课时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8.卖火柴的小女孩 共2课时 教案+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0 15:2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8~32内容。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说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次数,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
能熟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图片,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关注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继续引导:是啊,这还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小女孩为什么会孤零零一个人流落街头呢?让我们一起到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
1.听课文朗读录音,标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出示生字,让一个学生当小老师教读。
4.辨析形近字。(投影,让学生边读边组词)
冷( ) 裙( ) 饿( )
怜( ) 群( ) 鹅( )
4.辨析形近字。(投影,让学生边读边组词)
jī ( ) huǎng ( ) pèn( ) zhèng( )
几 晃 喷 挣
jǐ ( ) huàng( ) pēn( ) zhēng( )
三、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用序号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说一说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四、检查自读
1.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一年的最后一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3.小女孩一共擦燃了5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会见到一些幻象。
五、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
2.指名火车接龙朗读课文。
3.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六、梳理脉络
1.学生再读课文,试着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2.指名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3.师生共同指正。
全文一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一年的最后一夜,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不敢回家。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美丽的幻象。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小女孩冻死在一年的最后一夜的街头。
七、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第1~4自然段,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 )的小女孩。
2.教师引导:再读课文,用上文中的词句具体描述你对这个小女孩的感觉。学生交流讨论。
3.指导朗读:请找出这一部分中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4.教师分层指导: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1)教师提问:想象这里的“谁”,会是哪些人?学生想象说话。
(2)教师引导:我把你们想象的这些“谁”去掉,看看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这一整天,没有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硬币。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学生对比朗读、交流。
(3)教师小结:看似简单的两个“谁”,强调了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一个人给过她一个硬币。小女孩的寒冷,不仅仅来自天气,更来自人们的冷漠无情。这寒冷,不仅是从头冷到脚,还是从外冷到里,从身体冷到内心。
5.师生小结学习方法。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2.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苦难的现实生活,请你根据句式,再次描述下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式:可怜的小女孩!
3.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借助表格梳理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画出相关的句子。
3.学生思考: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赶紧擦着”,是很干脆,毫不犹豫。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第五次,她擦燃了一大把。)
4.出示表格,再读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独立填写后,师生共同交流、完善。
第几次擦燃火柴 幻象 愿望 现实
1 大火炉 渴望温暖 寒冷
2 烤鹅 渴望食物 饥饿
3 圣诞树 渴望欢乐 孤独
4 奶奶 渴望疼爱 痛苦
5 飞走 渴望幸福 冻死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第10~11自然段,说说小女孩的结局。
2.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问。
3.小组讨论思考
(1)为什么小女孩冻死了,却“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2)女孩是冻死的,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第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因此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了,就再也没有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四、交流认识,升华情感
1.读完本课,你有哪些认识?(本文通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一年的最后一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体现了旧社会的不公平。)
2.议一议,如果你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五、教师总结
旧社会的不公平导致了小女孩的死亡,成长在幸福的新社会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愿望 现实
大火炉 得到温暖 寒冷
烤鹅 得到食物 饥饿
圣诞树 得到快乐 孤独
奶奶 得到疼爱 痛苦
飞走 得到幸福 冻死)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文中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刻理解文末的两个“幸福”含义。通过对本课文的学生,从童话引入现实,以深化学生的主题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