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5高考】全国2015届高中地理试题汇编(11月份):A1地球和地球仪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15高考】全国2015届高中地理试题汇编(11月份):A1地球和地球仪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11 17: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A1 地球和地球仪
【文综地理卷·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201411)】A1 E2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回答5~6题。
5.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6.该地质构造( ▲ )
A.上部岩层较老 B.便于储油 C.便于储水 D.两侧岩层较新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判读、地质构造。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5.D 6.C
解析:5题,根据等温线分布可知,该地中间气温低,海拔高,为山地;根据岩层弯曲状况可知,该地为向斜,D正确。
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其岩层年龄为中间新,两侧老。C正确。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地质构造是常考的热点,对其要及时总结和结合题目灵活分析,本题难度较小。
【文综地理卷·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A1 C49.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向为先向北后向西北 B.补给类型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C.汛期出现在冬季 D.图中河段长度约为200km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判读、气候类型、河流水文特征。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9.C
解析:9题,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规律及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流向为先向东南后向南;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和指向标可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气温较高,地势较低,补给类型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冬季降水较多,所以汛期出现在冬季;根据比例尺可知,图中河段长度小于200km,C正确。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和熟悉等高线判读规律及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文综地理卷·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201410)1】 A1 G3美国脐橙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现被世界各国引进栽培,大多被栽种在丘陵地区山谷中。但北半球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出现的近地面逆温现象经常使脐橙遭受冻害。图2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图3为美国西部某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读图,完成4--6题。
4.春季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美国佛罗里达洲大量种植脐橙,其遭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图3中,若按逆温垂直递增率1℃/10米计算,则该山谷种植脐橙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A. 6米 B.24米 C.40米 D.60米
6.在我国赣南山区引进脐橙种植,为预防遭受冻害,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条件种植?
A.南坡中部   B.南坡谷底   C.北坡谷底 D.北坡中部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判读。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4.D 5.B 6.D
解析:4题,春季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应该是气温较高的地区,
由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知丁地气温最高,位于c、d之间,而其他三地的气温均小于d, D正确。
5题,由图可知,谷底部的最低气温大约是-11℃,而柑橘受冻害的最低临界值是-9℃,根据逆温垂直递减率计算,相对高度至少要超过20米,B正确。
6题,柑橘种植在气温较高的地方,阳坡的气温较高,我国赣南山区的谷地的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结合图3可知,坡中部气温最高,所以在我国赣南山区引进脐橙种植,为预防遭受冻害,应该选择北坡中部的地形条件种植,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本题对图中信息提取能力要求较高,整体难度中等。
【地理卷·2015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 A1 K1 L4 M2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区域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产生深刻影响。下图为我国汉中地区及周边地形图。
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
指出影响图中铁路线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2分)
“石坎梯地”(下图)是本地区山区坡耕地整治常采用的一种模式。
(3)推断石坎梯地在保持水土方面所起的作用。(6分)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形特征描述、铁路建设区位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1)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山地、谷地东西延伸,相间分布;地势起伏大。(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描述,其一般方法是先总体宏观把握,即以什么地形为主、延伸方向、地势起伏大小,然后微观突出极值点分布区域。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山地、谷地东西延伸,相间分布;地势起伏大。图中无明显最高或者最低值,可以忽略不写。
(2)地形、城市(2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铁路线走向主要沿着城市分布点及山谷。靠近城市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沿着山谷走向,可以节省建设成本。
(3)有效拦截雨水;滞缓径流(或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提高土壤肥力(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要主要结合设问来分析,从“水”和“土”两个方面来分析。石坎梯地减小了坡度,可以有效拦截雨水,同时滞缓径流,进而增加下渗;石坎梯地减小了坡度,减少了土壤及肥料的流失,因而提高土壤肥力。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熟悉地形描述的一般规律、铁路建设区位分析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 龙泉中学高三年级十月联考(201410)】A1 M1 28.甲国面积 110 万 km2,人口约 8 千万,经济上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资源开发程度非常低。目前,甲国全面改革开放,是非洲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有投资潜力的国家之一。(18 分)
(1)结合上图,判断甲国中部纵贯南北的地形区并说明理由。(6 分)
(2)评价甲国发展水电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2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形区的判读和开发条件分析。
【答案解析】(1)东非大裂谷(2分) 裂谷边缘等高线绝对值大、密集,坡度大;2000m(1000m)等高线以南北走向为主;地形呈南北狭长的凹陷带延伸。(任意两点得4分)
解析:地形区的判读需要判读出具体的名称,从经纬网位置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该区域位于非洲东部,且从等高线的数值判定是高原,再从变化特点可以判定是东非大裂谷。
(2)有利:(径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适宜建水电站;能源需求量大,且在高速增长,市场广阔。(任意三点得6分)
不利:经济落后,资金贫乏;技术水平低;径流不稳定。(任意三点得6分
解析:从经纬网判定区域是东非高原,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所以结合材料,综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可以分析出发展水电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思路点拨】地形的判读只表达地形类型即可,而地形区的判读需要表达具体的名称,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地理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 龙泉中学高三年级十月联考(201410)】A1 E2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 18~19 题。
18.甲处地貌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
19.乙处
A.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
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
D.侵蚀作用明显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形和地质构造。
【答案解析】 18.A 19.D
解析:18题,甲处是山地,且岩层较新,所以是向斜成山,A正确。
19题,乙地比李家庄低,所以李家庄引水需要抽水,A错误,乙地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错误;背斜谷和甲地的向斜山是外力形成,C错误;而该地侵蚀作用明显 ,D正确。
【思路点拨】会判定向斜成山和背斜成谷,而向斜利于储水,背斜利于储油。
【地理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 龙泉中学高三年级十月联考(201410)】A1 B2 MON是晨昏圈的一半,O点位于中点,M位于南半球,地方时为 17:40,据此回答 3~4 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点始终位于低纬度地区
B. N点始终位于低纬度地区
C.此状况发生在“二至日”附近
D.M点和 N点的昼夜长短始终相反
4.下列时段内,M 点不断向南移动的是
A.1—2 月 B.3—4 月 C.7—8 月 D.10—11 月
【知识点】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
【答案解析】 3.D 4.C
解析:3题,M点位于南半球,随着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变小,M点位置南移,始终位于低纬说法错误,N点与M点纬度相同,所以M点和 N点的昼夜长短始终相反,D正确;所以始终位于低纬说法也错误,此状况发生无法判定日期,C错误。
4题,M 点不断向南移动,是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所以C正确。
【思路点拨】17:40在18:00附近,所以M点在昏线附近,然后根据动态的过程进行判定即可解出本题。
【地理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 龙泉中学高三年级十月联考(201410)】A1 B3下表是阿根廷潘帕斯某民居正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判断 1~2 题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面积(m2)
5
4.99
4.98
4.97
4.98
1.该段时期
A.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正处于 12月
C.海陆间等温线逐渐变平直 D.该地昼夜变幅逐渐减小
2.当该民居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
B.南极长城考察站出现极夜
C.这一天北京昼夜差值达最大
D.伦敦此时夜幕深沉
【知识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运动及季节现象。
【答案解析】 1.B 2.C
解析:1题,面积变小,再变大,第4天最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回归线,再北移,第4天是冬至,所以处于 12月,B正确;接近但还未到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变快,A错误;海陆间温差变大,等温线逐弯曲变大,C错误;该地昼夜变幅先变大,再变小,D错误。
2题,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这时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A错误,南极长城考察站未在极圈内,没有极夜现象 ,B错误;这一天是夏至,北京昼夜差值达最大,C正确;潘帕斯是正午时间,位于西四区,伦敦此时是16点,因为夏季日落较晚,所以不可能16点就夜幕深沉,D错误。
【思路点拨】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是夏至,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小值,是冬至是解题的关键。
【地理卷·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A1下图为世界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各地自然环境特征一致的是
A.A点和B点的纬度相同,气候特征相似
B.A和B点的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不同
C.从D到E地势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增加
D.从C到B自然带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差异
18.一架飞机从B点上空于地方时12:00出发向北飞行,3小时后到达C点上空,则
A.飞机始终看见太阳位于头顶位置,飞行距离约为3 330千米
B.若另一架飞机以相同的速度从D点上空沿纬线向E点飞行需要6小时
C.若另一架飞机以相同的速度从A点上空沿最近路线向E点上空飞行需要9小时
D.飞机从A点上空开始沿最近路线向E点上空飞行,其飞行方向为一直向北
【知识点】本题考查区位判定和区域特征,最近距离。
【答案解析】 17. 编写者编写本题时出现错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 18.C
解析:本题有错误,解析略。
18题,飞机向北飞行,始终看见太阳位于头顶位置,说法错误,排除A;飞机以相同的速度从D点上空沿纬线向E点飞行需要3小时,B错误; 从A点上空沿最近路线向E点上空飞行需要9小时 ,C正确。 飞机从A点上空开始沿最近路线向E点上空飞行,其飞行方向为向北,到极点再向南,D错误。
【思路点拨】大圆是最近的距离是飞机飞行常走的路线。
【地理卷·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A1 B3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大圆表示以极点为中心的50°N纬线圈,弧MN为晨昏线。理论上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读图回答15?16题。
15.此日,50°N某地日出的地方时是
A. 7 : 52 B. 4 : 04 C. 3 : 56 D. 8 : 04
16.此季节
A. 圣地亚哥炎热干燥
B. 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一个汛期
C. 华北平原正播种小麦
D. 中国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方时和季节现象。
【答案解析】 15.C 16.D
解析:15题,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说明0°经线是0点,如图弧MN左侧是黑夜,中位是0点,此时太阳在北半球,所以日出早于6点,夹角121°,则N点经度是59°E,是3 :56,C正确。
16题,此季节北半球是夏季,则圣地亚哥南半球,是地中海气候,正值多雨,A错误;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二个汛期,B错误; 华北平原一般夏季收割小麦,C错误 ;中国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D正确。
【思路点拨】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说明0°经线是0点,180°是12点,而晨昏线的中位是0点或12点,这两者结合才是解题的关键。
【地理卷·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A1 B2 B3 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别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完成第9~10题。
9.此时甲地地方时为
A.7日21时 B.6日9时
C.6日21时 D.7日9时
10.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AS线为晨线
B.BC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知识点】本题考查晨昏线、日界线和昼夜长短。
【答案解析】 9.C 10.D
解析:9题,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AS线为晨昏线,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期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所以该日期界线不可能是0时经线,即左侧日期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期界线即BC线为0时经线。甲地位于BC线以西45°,所以其地方时为21时。又因甲地位于0时经线以西,其所在日期应为旧的一天,即6日,所以甲地地方时为6日21时。
10题,BC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经线,B错;AS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BC线以西90°,D地是18点,AS线是昏线,A错;,赤道上西半球白昼的范围为160°E向东过180°再向东到135°W,共65°的范围,西半球黑夜是115°的范围,C错;西半球白昼的范围为160°E向东过180°再向东到135°W,共65°的范围,所以东半球白昼范围115°,之比是115:65即23:13,D正确。
【思路点拨】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是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是18点,是解本题的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