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 洋流
【文综地理卷·2015届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毕业班调研测试(201410)】 C4 D2 J1 J2 F2 M140.(28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8日至20日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6为阿根廷地理简图,图7为图6中方框区域的放大图
材料二 习主席在阿根延期间,品尝了该国生产的葡萄酒。阿根廷是南美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也是世界上第四大生产国及葡萄酒消费市场,而门萨多和圣胡安两个地区(图7阴影部分)是阿根廷葡萄酒的主产区.习主席此次访问,与阿根廷签署了加强双边合作的一系列协议。据统计,我国在阿根廷的投资额逐年上升。
(1)科罗拉多河流域B城市以上河段的地形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4分)
(2)习主席访问阿根廷期间,A城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6分)。
(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分析门萨多和圣胡安两个地区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5)分析我国积极投资阿根廷的原因。(6分)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形地势、气候类型及特征、洋流、农业地域类型、植被带、农业区位。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1)以山地为主,(2分)西北高、东南低(2分)
解析:该地靠近安第斯山脉,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河流走向可知,该地西北高、东南低。
(2)温和多雨(温和湿润) 巴西暖流 大牧场放牧业(6分)
解析:A为地中海气候,7月18日至20日为该地冬季,受盛行西风的控制,温和多雨;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及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该洋流为巴西暖流;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3)温带荒漠(2分) 地处西风带,西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气候干燥。(4分)
解析: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气候,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其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所以其植被带为温带沙漠。
(4)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气候干燥,光照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2分);河流众多(高山冰雪融水多),灌溉水源充足;(2分)河流沿岸,冲积土肥沃。(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
解析:本题主要从气候(热量、光照、温差、降水)、土壤、河流等方面来分析。
(5)国家之间协作较好(或国家政策优惠)(必答点,2分); 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海运廉价便利;市场潜力较大。(任答2点得4分)(满分6分,其它答案若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我国积极投资阿根廷的原因主要从自然资源、交通便利条件、市场、互惠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都是常考的核心骨干知识点,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点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本题难度不大。
【文综地理卷·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201410)word版】A2 D2图1中ZG海峡的最冷月平均水温北侧为-1.7℃,南侧为2.1℃。8月份水温北侧为5~8℃,南侧为15~20℃。读图回答1~2题。
1.ZG海峡最窄处宽约
A.110千米 B.65千米 C.43千米 D.20千米
2.导致ZG海峡南北两侧水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A.洋流 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图距离和洋流。
【答案解析】1.C 2.A
解析:1题,最窄处小于0.5°,所以距离约43千米。
2题,据经纬度判定这里是日本与俄罗斯交界,受千岛寒流影响,水温差别大,所以选A。
【思路点拨】地图上1°是111千米经常应用,应该熟练掌握。
【地理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C4 D2 E2 F233.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分)
(1)纬度接近的A 、B两地,B地自然带为 ,A为 ,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由B向E方向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4分)
(2)探险社团经过F(沿海)时,当地的气候特征为 ,成因是 。(2分)
(3)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时,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 。(双选)(2分)
A. 轮船顺风顺水 B. 轮船逆风逆水
C. 白昼越来越长 D. 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 ,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C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布及分异规律、气候特点、洋流运动、及地质作用。
【答案解析】33.(11分)(1)热带雨林带(1分) 热带草原带(1分) 地形 (1分)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1分
解析:A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带 、其形成属于地带性植被,B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带,其形成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2分)
解析: 地中海(F)沿岸此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3)B D(2分)(全对得分)
解析:夏季的北印度洋(D)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由东向西航行逆风逆水,暑期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白昼变短,因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日出方向东偏北。
(4)a(1分) 风力侵蚀作用(1分) 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破坏1分
解析:E地位于美国西部内陆盆地气候干旱,风蚀地貌分布广泛,C景观的属于黄土高原的地貌。
【思路点拨】根据示意图,确定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地理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B3 D2 1492年,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只要数据为28°,他就坚信自己航向正确。读哥伦布航海线路图和所使用的象限仪图,完成24--25题。
24. 哥伦布每天用象限仪观察北极星,保持28°,是为了
A.顺风航行 B.顺水航行 C.向西航行 D.向西南航行
25. 在航行途中,如果只考虑海水运动,船只行驶较快的是
A.甲航段 B.乙航段 C.丙航段 D.丁航段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 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及太阳高度知识的变迁。
【答案解析】24. C 25. D
解析:24题,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保持数据为28°,主要保持纬度不变,纬线指示东西,故是为了向西航行,选C
25题,结合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只有丁航段是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故选D
【思路点拨】在北半球观测北极星:正北方向,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地理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D2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完成20~21题。
20.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则下列洋流属于此环流的是
A.千岛寒流 B.加那利寒流
C.拉布拉多寒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21.如果a、d两地全年昼夜接近等长,则
A.③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① 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 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20.D 21. B
解析:20题, 该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如果位于北半球属于中高纬度地区,同时盛行风向也与北半球不一致,也不可能完全位于东半球,故该洋流系统不可能位于北半球,排除A、B、C;如果位于南半球应属于中低纬度地区,如果完全位于东半球则在南印度洋,故选D。
21题,接上题,该洋流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排除D,a、d两地全年昼夜接近等长,说明接近赤道,③是南赤道暖流,排除A,① 洋流是西风漂流沿途没有陆地,排除C,②洋流按成因属于上升流,有利于营养盐类上泛,促进渔场形成,该洋流按性质属于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促进沙漠的形成,故选B。
【思路点拨】在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顺时针大洋环流,中高纬海区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顺逆时针大洋环流。
【地理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201410)】D2 31.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与N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___ ____,
N处的自然带名称最有可能是___ _____。
(2)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两河流量存在差异,请分析其原因。(4分)
(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侧月均温大于0 ℃,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自然带等。
【答案解析】(1)甲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第(1)题,根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判断,甲、乙、丙、丁、N处的自然带名称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 y地受西风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短,降水比X地多,流量较大。
解析:y地靠近西风带,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较多。
(3)1月0 ℃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均温大于0 ℃;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较大,岛屿西侧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解析:M位于35°N附近,图中35°N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即1月0 ℃等温线经过,因此M西部在0 ℃左右,结合M处沿岸有暖流流经,因此M处气温在0 ℃以上。冬季该地受来自海洋上的西北风影响,受岛屿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思路点拨】把地形与气候图,洋流图结合到一起是解本题的关键。
【地理卷·2015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201411)】 C4 F2 D2 J1 M1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材料二 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
(1)写出图中海峡的名称,A为 ,B为 。(4分)
(2)B海峡附近区域所属自然带为 。(2分)
(3)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一艘由上海驶往伦敦的轮船,途经A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B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2分)并说明原因(4分)
(5)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4分)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带、气候、洋流、农业区位、世界地理。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1)直布罗陀海峡 马六甲海峡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为直布罗陀海峡,B为马六甲海峡。
?(2) 热带雨林带
解析:B为马六甲海峡,其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植被带为热带雨林带。
?(3)冬季A海峡受西风影响,B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解析: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即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地区此时受西风影响,风高浪急;而马六甲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风平浪静。
?(4)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解析:本题考查多条等值线分布规律描述,其一般方法是整体宏观把握,然后微观突出极值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其原因主要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时间长短不一造成的,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5)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解析: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所以冬季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日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对图中信息解读能力要求较高,但整体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201411)】D2 读“北印度洋水平及垂直方向洋流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上升流对印度洋西部海域的影响
①使得海水蒸发量增大 ②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③沿岸地区海洋生物增多 ④表层海水盐度下降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一货轮从红海经曼德海峡到印度洋,最终到达印度的孟买,一路都是昼短夜长,该货轮航行的情况(指顺水或逆水情况)是
A.始终顺航 B.先顺航,后逆航 C.始终逆航 D.先逆航,后顺航
【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 11.C 12.C
解析:11题,上升流是寒流,气温较低,所以使得海水蒸发量减少;寒流是减温减湿,所以沿岸地区降水量减少;上升流使底层营养物质上泛,所以沿岸地区海洋生物增多;寒流影响一般盐度低,暖流影响一般盐度高;所以判定C正确。
12题,曼德海峡表层海水是由印度洋流向红海的密度流,而此季节一路都是昼短夜长,所以北半球是冬季,北印度洋是洋流向西,货轮从红海经曼德海峡到印度洋,到孟买,所以始终逆流,C正确
【思路点拨】曼德海峡表层海水是由印度洋流向红海,下层是由红海流向印度洋,昼短夜长,北半球是冬季,考虑逆时针流向,即可做出正确的判定。
【地理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三)(201411)】C4 D227. 读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单位:X0.484W/㎡),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0°—40°N大洋向大气输入热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比较a、b两地海洋输送热量多少及其对沿岸地区的影响。(6分)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大洋向大气输入热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及成因分析、洋流影响。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1)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从赤道向北逐渐减少;副热带海区大洋东部少,西部多;20度附近大洋东部最少。(2分)
原因:纬度因素:海水温度从赤道向北逐渐降低(或太阳辐射因素: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洋流因素:0度到北纬40度大洋东岸有寒流经过,西岸有暖流经过。(2分)
解析:本题为多条等值线描述,此类题目一般是先从宏观把握数值变化趋势,然后再从微观找出极值点(最高或者最低值区域)。结合题目信息可知,图中0°—40°N大洋向大气输入热量的空间分布不均;从赤道向北逐渐减少;副热带海区大洋东部少,西部多;20度附近大洋东部最少。纬度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经度变化主要是受洋流的影响,0度到北纬40度大洋东岸有寒流经过,西岸有暖流经过。
(2)a地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比b多,a沿岸气温较高,降水增多;b沿岸气温较低,降水减少。(4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地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比b多,主要是a沿岸受日本暖流影响,气温较高,降水增多;b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气温较低,降水减少。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和熟悉洋流分布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
【地理卷·2015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 C4 D2 G3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如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3~24题。
23.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24.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森林锐减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23.A 24.B
解析:23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地区,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先顺着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然后进入北半球,再顺着东南风和日本暖流,到达上海,一路顺风顺水,A正确。
24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此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位于热带地区,降水较少,铁矿开采会破坏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程度,B正确。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熟悉洋流分布规律及澳大利亚西部区域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D2 30、(8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A、C两地区纬度相近,但自然植被差异明显,分别为极地苔原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依据图中信息,简述其原因。(4分)
(2)冬季若有一艘游轮从B地经过纽芬兰群岛附近航行至C地,简述自然条件对航行的影响。(2分)
(3)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分析其原因。(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知识的运用。
【答案解析】(1)A地受拉布拉多寒流(或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C地受北大西洋暖流(或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解析:洋流是影响气温差别的重要原因。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2)有利影响:顺风顺水,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料。
不利影响:可能遇到海冰、海雾,威胁航行安全。
解析:自然条件对航行的影响一般指有利和不利的。
(3)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或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解析:冰岛处在张裂地带,多火山地震,地壳运动活跃。
【思路点拨】会分析洋流的知识,了解寒流和暖流的特点,影响和板块学说。
【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D2 C4 26、(10分)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3分)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判断依据。(2分)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2分)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事物。
【答案解析】(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解析:判定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是关键。
(2)寒流。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高于24℃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解析:可以从水温和性质判定,除水温外还可以表达洋流远离海岸,下层海水上泛,水温较低,所以是寒流。
(3)较多。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解析:水上泛,海底营养物质增多,所以鱼类增多。
(4)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解析:西南风和东北风都不能带来降水,在因为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寒流作用,所以形成荒漠。
【思路点拨】判定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使洋流运动是关键。
【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C3 D2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与其形成的盛行风搭配正确的是( )
A.①——东北信风 B.②——盛行西风 C.③——西南季风 D.④——极地东风
7、图中P、Q、M、K四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M海域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 D.K海域因上升流而形成大渔场
8、若图中弧线EOF为晨昏线,则此时( )
A.EO为昏线 B.FO为晨线
C.北京昼短夜长 D.伦敦日影朝正北
【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与风带、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答案解析】6.C 7.C 8.D
解析:6题,①是北大西洋暖流与西风带有关,A错误;②是加利福尼亚寒流是补偿流,B错误;③是北印度洋流,受西南季风影响,C正确;④是日本暖流是与极地东风较远,所以D错误。
7题,Q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A错误;P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错误;M海域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C正确;K海域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大渔场,D错误。
8题,③洋流向西,说明是夏季,北极是极昼,所以EO为晨线,FO为昏线,所以A、B错误;夏季北京昼长夜短,所以C错误;因为是夏季,再据伦敦在0°,正好是12点,所以日影朝正北,D正确。
【思路点拨】6、7题是记忆性的知识点,记住即可,而第8判定出是夏季,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
【地理卷·2015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201410)】 B2 B3 D2下图是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甲地位于35°S的地区,读图回答37~38题。
37.关于甲、乙二地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年中甲、乙两地仅有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B.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比乙地小
C.乙地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南时间比朝北时间长
D.甲地较乙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38.若8小时后,乙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此刻太阳直射(? ?)
A.世界著名渔场 B.暖流流经地区 C.世界著名油田 D. 热带沙漠地区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37.D 38.B
解析:3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为35°S,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5°,所以太阳直射点在20°S;而该日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5°且昼短夜长,所以乙地纬度为5°N。一年中甲、乙两地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A错;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比乙地大,甲地变化幅度为46°52′,乙地变化幅度为28°26′,B错;乙地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南时间比朝北时间短,C错;甲地纬度高于乙地,甲地较乙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正确.
38题,再经过8小时乙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乙地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18点,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可得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50°E;结合37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0°S,150°E),应在澳大利亚东北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B正确.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地理卷·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 D2下图示意太平洋沿某一纬线的8月、2月表层水温变化,读图回答13~14问题。?
?13.该纬线为?
A.?60°N??????????B.?30°N??????????C.?30°S???????????D.?60°S
14.根据所给材料可以判定?
A.?a海域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B.?b海域深受暖流影响?
C.?c海域因受河川径流影响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
D.?因受洋流影响2、8月水温差异大
【知识点】本题考查海水温度和洋流。
【答案解析】 13.B 14.B
解析:13题,因为8月水温高于2月,所以是北半球,2月水温高于0摄氏度,说明纬度较低,所以B正确。
14题,?a海域有寒流,对沿岸气候有减温减湿作用,A错误;?b海域水温高于两侧,说明深受暖流影响?,B正确;?c海域因受大陆影响,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C错误;2、8月水温差异大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D错误。
【思路点拨】北半球夏季水温高于冬季,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而寒流减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是必须掌握的规律。
【地理卷·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E1 D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下图完成7—8题。
7.若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且④为变质作用,则
A.a为岩浆,b为沉积岩
B.②为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C.c为沉积岩,d为沉积岩
D.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8.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B.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C.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或大型渔场分布
D.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洋流。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7.D 8.C
解析:7题,根据所学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④为变质作用,则a为变质岩,b为岩浆,c为岩浆岩,d为沉积岩,①为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②为冷却凝固,③为重熔再生作用,D正确。
8题,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说明c、d位于赤道上,该洋流位于南半球,①为南赤道暖流;②为秘鲁寒流或者本格拉寒流,在秘鲁沿岸和非洲西海岸地区,有沙漠或大型渔场分布;④洋流为暖流,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雨林带,C正确。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熟悉岩石圈物质循环、洋流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地理卷·2015届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201410)】 C4 D2 M133、读区域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地区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4分)
(2)分析图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2分)
(3)图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年均温差异原因分析、气候类型判断及原因分析、渔业资源。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1)东岸比西岸气温高,(2分)是因为洋流的影响,东岸暖流,西岸寒流。 (2分)
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一般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地区东岸与西岸: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条件相似,所以影响其均温度的主要是洋流,东岸暖流,西岸寒流,所以东岸比西岸气温高。
(2)热带草原气候。(1分)夏季(1月)信风带来水汽;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 (1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和大气环流知识可知,M地1月份盛行东南信风,从印度洋带来充足的水汽,使其降水较多。7月份,副热带高压北移动,此地位于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为干季。所以其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3)北部:离岸风,上升流。(2分)南部:寒暖流交汇。(2分)
解析:西部渔场成因与秘鲁渔场成因一样,为上升补偿流形成的。南部为寒暖流交汇处。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气候类型判断及原因分析是常考的热点内容,要熟悉其一般方法,本题难度不大。
补充:
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典型渔场
形成类型
成因
洋流名称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①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②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③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 的沿岸冷水
秘鲁渔场
冷海水上泛处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
【地理卷·2015届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201410)】 C4 D2下图为太平洋沿30°纬线的表层水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有关图中a、b、c、d四处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西邻荒漠地带?????????? B.b—洋流由北向南
??? C.c—常年高压中心?????????? D.d—全年温和多雨
26.对于水循环来说,水汽贡献率最大的海域是
A. a??????? ?B. b? ?????C. c?????? D. d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冰层温度分析。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25.C 26.B
解析:2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8月份温度最高,应该为北半球海域,所以a附近我国东部季风区;b洋流为日本暖流由南向北;c为副热带高压—夏威夷高压,是常年高压中心;d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燥少雨,C正确。
26题,b洋流为日本暖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水汽贡献率最大,B正确。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本题对图中信息提取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整体难度中等。
【地理卷·2015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10)】 C4 D2 M1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洋流为加纳利寒流
B. ②处景观为荒漠
C. 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 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4.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澳大利亚正值牧羊忙季
B. 南亚受亚洲低压影响
C. 开普敦处于干旱季节
D.青海湖大量鸟类栖息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洋流、气候。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3.B 4.C
解析:3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和轮廓图可知,该地位于非洲西海岸,①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A错;②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景观为荒漠,B正确;③处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降水较少,其湿地为咸水沼泽,C错;④处位于亚热带地区,而且山顶海拔较低,所以没有终年积雪,D错。
4题,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为南半球夏季,而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C正确。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正确的区域定位和熟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WORD版】E2 D2 读“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区域图”(图3),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城市间距离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a、b间将缩小 ②a、b间将增大 ③c、d间将缩小 ④b、d间将增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某些年份,e沿海地区海面温度异常升高,这一现象对我国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北太平洋海域台风增多 B.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可能出现洪涝
C.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可能出现干旱 D.我国北方易出现暖冬
【知识点】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
【答案解析】4、B 5、D
解析:4题,a、b间受张裂作用影响,a、b间距离将增大,b、d间也受张裂作用影响,距离将增大,所以②④ 正确,选B。
5题,e沿海地区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就是一般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我国北方出现暖冬;而西北太平洋台风增多、北方夏季洪涝、南方夏季干旱都是反厄尔尼诺现象,即拉尼娜现象。
【思路点拨】注意区分板块碰撞和张裂,理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区别。
补充:板块边界:
①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
――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②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地理卷·2015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201410)】 C4 D2 J1 M134.据美联社2012年2月2日报道,连日来寒潮给欧洲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强降雪和极端严寒天气,白天气温降至零下10℃到20℃左右,到晚上气温可低至零下20℃至30℃欧洲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陷入停顿和瘫痪状态。(图8)(18分)
(1)有人说:“西欧似乎对冬季寒潮和冰雪完全准备不足”?试从气候的角度加以解释。(4分)
(2)导致图中甲处一月0℃?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两个主导因素是什么(4分)
(3)2011年12月底,一艘油轮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出发经苏伊士运河前往美国,这艘油轮预计航行一个月时间,试述当航行至地中海时常见的天气状况?以及当航行至丁海峡时航速较慢的理由是什么(6分)
(4)分析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形成原因分析、等温线走向、风带、洋流、农业区位分析。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1)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终年温和,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
( 2分),通常不会出现如此天气状况。
解析:西欧虽然纬度较高,但常年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所以通常不会出现如此天气状况。
(2)洋流(北大西洋暖流);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因素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一般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人类活动等。图中甲处一月0℃?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其温度较高,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同时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较大。
(3)大风、阴雨天气 ; 逆风逆水(逆风)盛行西风与航向相反;存在密度流,海流与航向相反(6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季节为1月份,地中海地区受盛行西风的可知,多大风和阴雨天气。因航向与盛行西风方向相反,所以逆风航行;同时丁地(及直布罗陀海峡)存在密度流,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所以油轮逆水航行。
(4)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发展乳畜业;多云雾,光照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4分)
解析: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条件:气候温和,降水均匀,适合适合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不利条件:降水日数较多,多云雾,光照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都是常考的基础知识点,要注意总结和积累,本题整体难度不大。
补充:
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3)地形地势。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4)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
(5)人类活动。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
(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地理卷·2015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201411)】 D2 C4 G3 M12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10分)
(1)图中显示的是 半球,并说明其判断理由 。(4分)
(2)正常年份, (填字母)洋流经过的海域渔船云集,渔获量巨大,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但是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温上升,海面常常漂浮着大量的死鱼,渔船减少,这最有可能是发生了 现象。(4分)
(3)非洲南端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有着世界分布纬度较高的热带雨林景观,该现象的形成与图中 (填字母)洋流密切相关。(2分)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气候、厄尔尼诺、世界地理。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1)南半球;只有中低纬环流 或者 赤道暖流自东向西(4分)
解析:根据图中洋流分布可知,图中只有中低纬环流,应该位于南半球,因为北半球同时具有中低纬环流和中高纬环流。
(2)A 厄尔尼诺(4分)
解析:A 地区位于秘鲁沿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但当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温上升,抑制了秘鲁寒流海水上泛,海面常常漂浮着大量的死鱼,渔船减少,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3)F(2分)
解析:非洲南端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景观的形成与马达加斯加暖流有关,即图中F洋流。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熟悉洋流分布规律、厄尔尼诺成因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地理卷·2015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201411)】B2 B3 C2 D2图中L表示洋流,a为最冷月等温线,M为此时的晨昏线。完成6-7题。
6.有关图中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17时45分
B.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寒流
C.此时甲地盛行东北风
D.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7.图示月份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此时俄罗斯的索契正在举办冬奥会
B.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
C.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海口
D.北京日出时刻早于6点
【21世纪教育网知识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点。
【21世纪教育网答案解析】6.A 7.D
解析: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而a为最冷月等温线,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日落时间要早于18点,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17时45分,A正确;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暖流,B错;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甲地盛行西北风,C错;甲地位于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D错。
7题,根据6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所以北京日出时刻早于6点,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思路点拨】根据等温线弯曲状况来正确判断南北半球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