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良渚申遗成功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曾两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当事人高蒙河对澎湃新闻表示,“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陈若茜:《恭喜!良渚申遗成功》,《澎湃新闻》2019-07-06
什么是文明?什么是国家 中华文明是怎样诞生的、早期国家又是怎样形成的?
新课导入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核心概念: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私有制、阶级、国家、甲骨文、青铜铭文、文明、早期国家
关键问题: 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哪些?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什么特征 ?从甲骨文、青铜铭文等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早期国家有什么特征?
龟甲兽骨
良渚玉琮
红山玉龙
何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本课时间轴
约170万年
约1万年
约5000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木石为主,少量青铜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时代: 炎黄部落 尧舜时期 夏 商 西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夏商西周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的产生 ——万邦时代 中华文明的发展
——青铜时代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对早期人类的历史分期。一般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始于二三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始于1万年前,止于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到来。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时间 古人类/文化遗存 生产力水平 生产生活状况 社会组织及特点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至2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1万多处
距今约7千至5千年 距今约5千年左右
活动: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哪些?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表。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渔猎、采集、用火
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彩陶、种粟
种水稻、养蚕缫丝
“蛋壳陶”、玉器、宫殿、天文建筑与大墓
玉器、祭坛、积石冢
玉器、祭坛、古城墙
母系氏族社会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会
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
原始人群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组织发生深刻的变化
仰韶文化(黄河)
大汶口文化(黄河)
河姆渡文化 (长江)
龙山文化(陶寺)(黄河)
红山文化(辽河)
良渚文化(长江)
元谋人(长江)
北京人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问题:观察以上图片并结合课本所述,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旧-分布特点
分布广,主要集中在江河流域
新-分布特点
分布广,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 红山牛河梁遗址(祭坛、积石冢、女神庙)
▲ 良渚古城遗址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墓葬数据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陶寺遗址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
问题:我们常说“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有五千年?根据文明的定义以及教材中的有关图文信息予以说明。
说明: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的祭坛、积石冢,良渚古城遗址和龙山文化中的山西襄汾陶寺墓地遗址都说明当时已出现了私有制,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并出现了大型公共建筑,有专家甚至认为已进入国家初始状态,标志着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
史料1:位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遗址里,130余座中、晚期的墓葬,按其墓坑大小,随葬品的多寡,也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
——摘编自《中国早期人类史研究》
史料2:阶级、阶层或等级之类的出现是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强制性的公共权力系统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机器的本质特征。国家及其强制性的权力机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最初的统治与管理机构,是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冲突而发展起来的,是统治阶级压制被统治阶级的机器。
——王震中《东夷民族的文明起源》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的关系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三皇五帝的传说:“万邦”时代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纲要上4页
三皇: 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带领人们结网打鱼、创造文字等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
炎帝
黄帝
华夏始祖
华夏族的传说
炎黄部落联盟
(一)夏朝的统治:王位世袭制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国家管理:聚族而居,直接与间接统治结合。
三、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二里头1号宫殿复原图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
三、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
(一)夏朝的统治:王位世袭制
(二)商朝的统治:内外服制
内外服制: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称为“内服”,王畿之外的诸侯或方国领地被称为“外服”。外服也是商王朝领土,但控制和管理比较松散,外服时叛时服。
材料1: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2: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史记·殷本纪》成为信史,而《史记·殷本纪》在帝王、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也因此而得到纠正。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三、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
(一)夏朝的统治:王位世袭制
(二)商朝的统治:内外服制
(三)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崇德重民
分封制:西周时期,周王(天子)将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的一种政治制度。它加强了周王的权力,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也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材料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2:“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左传》
三、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
(一)夏朝的统治:王位世袭制
(二)商朝的统治:内外服制
(三)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崇德重民
宗法制:西周时期通过血缘亲疏建立起来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它与分封制相结合,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实现家国一体。
材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公羊传·隐公元年》
三、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
(一)夏朝的统治:王位世袭制
(二)商朝的统治:内外服制
(三)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崇德重民
材料1: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礼记·曲礼》
材料2: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乐记正义》
礼的本质是“异”,那么“乐”的作用又是什么?
礼乐制: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和谐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镜鉴)。——《尚书﹒酒浩》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榇材》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尚书·蔡仲之命》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表记》
三、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
(一)夏朝的统治:王位世袭制
(二)商朝的统治:内外服制
(三)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崇德重民
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2.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3.礼乐制度维系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 。
探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宗法制
家庭生活政治化
权利继承制度
分封制
政治生活等级化
权力分配制度
礼乐制
等级观念生活化
是权利认同制度
血缘纽带
政治体现
互为表里
相辅相成
维护工具
维护工具
三、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
1、经济: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使用木、石、骨、蚌等工具,青铜农具少;实行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
2、文化:
甲骨文,有文字记载的信史;
青铜器与铭文
三、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
(一)夏朝的统治:王位世袭制
(二)商朝的统治:内外服制
(三)西周:宗法分封,礼乐辅助,天下共主,崇德重民
(四)商周的经济文化
“后母戊”青铜方鼎
思考:依据以上内容和有关知识,概括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①王位世袭
②神权与王权结合
③家国一体,保留宗法血缘残余
④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
三、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
课堂小结
中国是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她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己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在早期文明发展阶段形成的文化基因,如多元一体,包容成长,家国天下,重农重民,礼乐德教等,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文明发展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