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你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悦耳的琴声
声音的世界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活动一 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活动二 把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变化。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思考、讨论问题
(1)以上活动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不相同
(2)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一
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产生的条件)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一些动物如何发声的:
大多数鸟:腹部的鸣膜振动发出的。
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叫声”。
蟋蟀:也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叫声”。
一些乐器如何发声的:
二胡:靠弓与弦之间的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声。
笛子:靠管内的空气振动而发声。
你能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
实验二
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我们听铃声;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我们再听铃声有什么变化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音除了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通过什么传播?
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
固体可以传声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小结:大量的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真空中不能传声。
1.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2.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空气中传播最慢。
回声
2.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一种现象。
3.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试着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声源
×30m/s×0.1s
=
答案:
课堂小结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三、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3、15 C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速与介质和温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