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
新课导入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
急风暴雨
牛毛细雨
细雨绵绵
倾盆大雨
新课导入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花为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种类有金桂(金黄色)、丹桂(橙黄 )、银桂(较白)、四季桂(稍白)。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琦君,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师从词学家夏承焘。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琴心》《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新课导入
字词学习
箩 杭
luó háng
字词学习
箩
只要不来台风,我们就可以收几大箩。
luó
这块田里的萝卜长势真好。
萝
luó
字词学习
杭
杭州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háng
轮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
航
háng
不懂 木兰 箩筐 婆婆 米糕
饼干 浸透 纠缠 茶叶 捡起
dǒng lán luó pó gāo
bǐng jìn chán chá jiǎn
字词学习
上下 结构
左右 结构
生字归类
懂
捡
箩
婆
糕
饼
浸
馋
茶
兰
识字方法
加一加:米+羔=糕
饣+并=饼
字谜识字:
丝织厂里献丹心
缠
词语解释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或香气传得非常远、特别香,一般用于描写某物的香味很浓。
桂花开了,香飘十里,令人陶醉。
箩:是用竹子编的器具,大多方底圆口,制作比较细致,用来盛粮食或淘米等。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事情?哪一部分是主要讲的?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
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和桂花的香气。
第二部分(3-6)
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
(7、8)
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摇桂花
爱桂花
思桂花
中秋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课文赏析
点出桂花开放的时间
课文赏析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树和桂花的样子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课文赏析
对比
将桂花和梅花对比,虽然没有姿态,甚至说笨笨的,但依然喜欢它。
课文赏析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除了爱桂花的姿态,也爱它的香气。
感受“迷人”,可见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桂花的迷人香气让作者想起了什么呢?
课文赏析
摇桂花
课文赏析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摇桂花的原因①
摇桂花的月份
突出了母亲的善良、乐于分享。
课文赏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桂花的原因②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课文赏析
“我”对摇桂花的喜爱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
一直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课文赏析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我对摇桂花的喜爱
“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课文赏析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桂花花朵细小,量又极大。当满树的桂花下落的时候,就像小雨点纷纷飘落。而且桂花很有香气,所以作者才会说,是“好香的雨”。这个比喻,既形象生动,又能体现出作者的快乐及对桂花的喜爱。
想象当时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摇花 “乐”。
课文赏析
课文赏析
那无数片桂花像雨一样簌簌落下,“我”在下面快乐的收集着。“我”收集这么多的桂花能做什么呢?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看来桂花不仅好看,还很有本事呢!
课文赏析
桂花茶
桂花糕
课文赏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从“浸”中能感受到什么?
“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人们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这香气无处不在,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喜爱桂花的感情。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
课文赏析
“浸”说明桂花迷人的原因是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桂花使村子里的人的生活更加甜美和幸福。
从“浸”中能感受到什么?
课文赏析
说一说: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闻着花香,你想干什么?如果那时你在吃饭,你觉得——
示例:我觉得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啊!桂花真香啊,我都想摘一些来泡泡茶。如果我在吃饭,我觉得饭也香了。我觉得我的人也香了。我觉得琦君家桂花的香味让村里的人都分享到了。我也想去摇桂花了。
课文赏析
正是因为摇桂花带给“我”如此的乐趣,所以在“我”长大、远离家乡后,才会无比热爱和怀念“我”的家乡。
课文赏析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有
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香飘十
里。
桂花树多
香味浓郁
课文赏析
表示强调
如果不是杭州的桂花更香,“我”是不会捡的。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作者觉得杭州和故乡的桂花哪个更香?
课文赏析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
“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和邻居们分享着桂花。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已经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因为树多,杭州的桂花香味会更浓些。但,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作者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体现了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课文赏析
课文赏析
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课文赏析
母亲的这份情感、这种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
不止一次
结构梳理
桂花雨
爱桂花
貌不惊人,但香气迷人
摇桂花
摇落桂花,恰似雨下
一年四季,生活香甜
充满欢乐
思桂花
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再现桂花情
深埋心中
阵 绵
阵 绵
桂 思
花 乡
雨 情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拓展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后习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
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示例:桂花盛开时的香气、摇桂花、晒桂花、食桂花等。
课后习题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点拨:这是作者记忆里的桂花,香飘十里。这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香在“我”的记忆里。这香气蕴含着“我”对故乡桂花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课后习题
点拨:“抱”“摇”“喊”这些动词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忙碌与快乐,既表现了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也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课后习题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课后习题
……
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我相信,心灵如此敏感的,该不止我一个人吧!
点拨:其实无论是“这里的桂花”还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本身并没有根本的区别,母亲说这句话,是由这桂花响起家乡,母亲不是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体味桂花。母亲的话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故乡的芦苇
①多年来令我魂牵梦绕,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②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③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随堂阅读
④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⑤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随堂阅读
⑥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作舵(duò),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随堂阅读
⑦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随堂阅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朴素——( ) 沉静——( )
快乐——( ) 沉醉——( )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朴实
恬静
快活
陶醉
示例:
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
随堂阅读
3.文章用 的方式,描写了关于故乡芦苇的几
件往事。它们分别是( )。(多选)
A.摘芦叶做哨子吹
B.在芦苇丛中捉迷藏
C.用芦叶折成芦叶船
D.在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回忆
ACD
随堂阅读
4.文中的芦苇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这篇文章的题目改为“童年的欢乐”好吗?为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芦苇给村子平添了几分恬静和飘逸;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不好。因为文章以“故乡的芦苇”为线索,不仅写出了芦苇可爱的地方,还寄托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随堂阅读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