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地去构建知 识。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被动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 的情境下,通过自己的建构而获得的。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也强调要以生为本,在关注初中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会结合两者要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有趣的历史情境,在“趣境”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
二、教学内容分析
从地位上看,本课是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 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一课,在第三单元中处于 开篇引领的重要地位。而秦朝上承诸侯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却开启 了统一的新局面,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从内容上看,本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 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秦统一后,秦始 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 施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体现了“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主题。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对历史充满好奇,他们通过一些文 学或者影视作品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其往往获取的是“碎片 化”的知识,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认知。
其次,七年级的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仍以 感性思维为主,思维的深度不足,不易理解秦统一中国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 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根据课标和对教材 的整合,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通过识记历史地图,知道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的疆域四至, 在读懂秦朝疆域图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落实时空观念的培养。
通过创设情境、阅读材料,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与巩 固统一措施的与其所带来的影响,并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通过学习秦朝统一的相关史实,理解秦朝建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逐渐形成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落实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六、教学设计思路
《秦统一中国》其重点在“统一”,本课将以“统一”二字为暗线,在了解秦朝统一的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对秦朝统一的历史有客观的认识。在此过程中,通过创设“趣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情境中学习历史。此外,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获得对民族的认同感。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秦始皇像,以秦始皇与其历史功绩展开本课教学。
【设计意图】以秦始皇像以及李白的《古风》导入,并提问这个 人是谁,他又做了什么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第一环节 秦灭六国
师:秦王扫六合,实现了统一,但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PPT 展示材料一①】“秦国创业史”,引导学生总结秦国统一的原因。
师:秦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在不断地进步提升国力。而在经过商鞅 变法以后,实力更为强大,为其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展示秦灭六国的顺序图,提出问题:秦灭六国采用了什么策略?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远交近攻、先弱后强。
师:统一六国之后,嬴政建立起了秦朝,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 44 页,完成知识卡片:
【设计意图】基础问题回到课本,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巩固知识。 师: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
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大家观察地图,广 州地区在当时处于哪个郡的管辖?——南海郡。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历史地图,联系实际,知道广州在秦朝时 所属的管辖区域,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第二环节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师:但秦始皇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产生了忧虑。比如:打下来 的“天下”如此广阔,我应该如何治理?以及事情太多怎么办?
针对第一个忧虑,展示【排忧解难组“微信群聊”】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秦始皇”的忧虑引发学生 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郡县制的内容,突破难点。
师:面对秦始皇的第一个忧虑,大臣们给他提出了实行郡县制的 建议。
提出问题:郡县制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PPT 展示】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②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郡县制开创了此后 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的结论,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 材料的能力。
师:但秦始皇还有第二个忧虑,事情太多怎么办?设置丞相、太 尉、御史大夫。
【PPT 展示】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③——[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提出问题: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师:最终的大权还是掌握在秦始皇手中。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分析材料,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中央 集权制度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第三环节 巩固统一的措施
师:不止秦始皇有烦恼,当时的百姓也有烦恼。在秦统一六国之 前,当时的人民在旅途中总是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秦始皇的高祖母 芈月在一次出国旅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些困难。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当时的芈月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我们刚才观看了视频,我们总结一下秦统一六国之前,百姓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引出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上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文化上 统一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设计意图】通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老百姓的忧虑”与学 生感兴趣的影视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难为易,解决重点。
师:秦统一以后,秦始皇继续巩固疆土。在南方征百越,开灵渠。 在北方击匈奴,修长城。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提出问题:如何去评价秦朝的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评价秦的统一, 同时帮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是秦让中国第一次从分裂走向统一,它的“统一”影响深远。
师:秦则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实现了社会 安定,符合人民的愿望;秦的疆域,奠定了我国疆域版图的基础;秦 建立起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所推行的 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例如“文字的统一”对中华民族长期保持文 化认同和凝聚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疑环节
重难点解疑
本节课难点在“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学生的疑惑点在于“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在答疑环节将针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讲解。这节课的重点在“巩固统一的措施”,“巩固统一的措施”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它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因此在答疑环节也将进行讲解。
课后习题讲解
精选课后习题进行讲解,提醒学生选择题注意找关键词,并提供 问答题的解题思路指导。
八、教学评价
1.2002 年,38000 多枚秦简在湖南里耶小城出土,“复活”了秦朝历史。其中最能体现“一统之治”的是( )
A.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B.设置郡县、征调徭役C.开垦农田、制作农具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秦朝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这说 明( )
A.中医历史的悠久 B.分封制度的实行
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 3.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
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秦统一后,李斯等人制定文字,主要采用古文,力求笔画简 洁。制定出的文字是( )
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大篆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描述的是秦朝
( )
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 B.幅员辽阔的疆域
C.施行暴政 D.巩固统一的举措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李白歌颂秦始皇的诗句,诗中所肯定的秦始皇的功绩是( )
统一文字 B.设郡置县
C.修筑长城 D.统一中国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的中央官员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的原则。这反映 了秦朝的政治特点是( )
A.官员无能 B.施行仁政
C.法律至上 D.皇权集中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
教学既包含了教师的“教”,又包含了学生的“学”,这就要求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设计教学内容,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教师的“教”方面,教学设计力图贴近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根据课标与 学情,这节课的重点是巩固统一的措施,而学生较难理解的是秦建立 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影响。因此,本设计在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发 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有趣的情景、恰当的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视 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随后通过引导学生 分析材料,从而帮助学生得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同时培养学 生史论结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