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十课《游褒禅山记》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十课《游褒禅山记》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8 17:46:3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十课《游褒禅山记》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ɡ) 梵语(fàn) 退避三舍(shě) 懈怠(dài)
B.谨慎(shèn) 封禅(shàn) 大惑不解(huò) 胜任(shènɡ)
C.荒谬(miù) 窈然(yǎo) 咎由自取(jiù) 瑰怪(ɡuī)
D.讣告(fù) 褒奖(bāo) 春华秋实(huá) 渔父(fǔ)
【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退避三舍”中“舍”读“shè”。
故答案为:A
【点评】字音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学生平时要积累好关于同音字、形近字以及多音字等字的字音。
2.下列各句加线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答案】B
【知识点】词类活用;游褒禅山记
【解析】B项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其他为使动用法。A.生,动词使动用法;B侧,名词作状语;C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闻,动词使动用法。
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C
【知识点】词类活用;游褒禅山记
【解析】A中“所以”表原因;B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4.《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符合文意的一组是(  )
A.两个: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志,有力,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已不悔,人不讥
【答案】B
【知识点】课文理解;游褒禅山记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在仔细回忆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课文“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的说法,不难知道答案。
5.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
B.于是余有叹(叹息、哀叹)焉 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 何可胜(尽)道也哉
D.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 比好游者尚不能(不及)十一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词。
A项,明:照明。
B.叹:感慨。
C项,阳:山的南面。
故答案为:D
【点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文言文中是重点考查的题型。学生平时要把课内的内容积累好即可。
6.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此余之所得也
【答案】A
【知识点】文言句式;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式
B、C、D三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A
【点评】首先要熟练掌握几种特殊句式,做题时根据题目要求推断答案即可。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词
A项,古今都是“所说的”的意思
B项,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有专门学问的人”
C项,古义为“不平常”,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
D项,古义为“到达,达到……地步”,今义为“表示另提一事”。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平时把课内的古今异义词总结积累好即可。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孰能讥之乎
A.①和②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也相同
B.①和②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不同
C.①和②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相同
D.①和②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也不同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①②中的“观”都是名词,景象。③中的“其”是代词,自己。④中的“其”是副词,表反问,难道。
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平时要多积累课内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并牢记这些内容,做题就非常容易。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余之所得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盖音谬也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A项,①命名,②说出本名
B项,①能够,②得到
C项,①观察,②景象
D项均为发语词,大概。
故答案为:D
【点评】一词多义是文言文常考题型,学生要对课内文言文知识做好积累即可。
10.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A项,“所以”表原因;B项,“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至于”是“到……”的意思。
二、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①汉武得鼎,以名其年;②叔孙胜狄,以名其子。③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④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
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周公得禾,以名其书:周成王得到一种“异禾”,转送周公,周公遂作《嘉禾》一篇。②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汉武帝元狩七年(前116)得一宝鼎,于是改年号为元鼎元年。③叔孙胜狄,以名其子:鲁文公派叔孙得臣抵抗北狄入侵,叔孙得臣取胜并俘获北狄国君侨如,遂更其子名为“侨如”。④荐:频仍,屡次。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相互
C.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喜乐
D.以属客而告之 属:劝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②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①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②竞周容以为度
C.①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①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3)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建造的亭子也恰在此时完成,于是作者将此亭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D.《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结构谨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②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答案】(1)B
(2)D
(3)D
(4)①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②这年春天,在歧山之南空中落下麦子,占卜后是丰年之兆。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概括分析;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
(1)相:帮助。
(2)A项,①连词,表并列,而;②介词,把。B项,①动词,认为;②是两个词,相当于“把……作为”。C项,①副词,才;②表判断,为,是。D项,都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3)D项“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有误,开篇就已经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
(4)第①题要准确译出重点词语“谬”“传”“莫”“名”“胜”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第②题要准确译出重点词语“是”“于”“阳”“占”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译文语意通顺。
故答案为:(1)B(2)D(3)D
(4)①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②这年春天,在歧山之南空中落下麦子,占卜后是丰年之兆。
【点评】课内文言文首先要积累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做题熟练掌握这些内容即可。
【附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的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之南空中落下麦子,占卜后是丰年之兆。接着整月不下雨,百姓这才很着急。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四月初二)才下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下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一起在衙院庆贺,商人一起在市场歌唱,农民一起在田头喜乐。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然后跟他们说:“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呢?”(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我说:)“无麦无稻,年成就要连年饥荒。诉讼案件会增加,并且盗贼也会更加猖獗,这样,我跟诸位即使想在这座亭子里悠然自得地游乐,能够做到吗?如今上天不遗弃下民,干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
亭名既已题定,又进而作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玉石,挨饿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米饭。如今一场雨连下了三天,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并没有此力量。还是归功于天子,天子又说不对。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自以为有功。归结到太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D.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②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答案】(1)C
(2)D
(3)D
(4)①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赞誉,自从他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②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有希望!
【知识点】文学常识;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
(1)首先,要读懂文本的内容,尤其是要读懂需要画线处的语境意,大意是:领兵之道,无过于赏罚二字,当派兵对敌时必须让他有所思慕而乐于前进,有所畏惧而不敢后退,然后将士听从命令而功业可成。像讹可败退,就应当公开明确他的罪责,朝廷如果加以宽容,一点不追究,我担心领兵之道未能尽用了。然后依据试题要求,比照四个选项,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2)D项“相传为孔子所作”有误。
(3)原文为“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欠妥,张行信认为让王、贾“参预机务”毫无意义。
(4)第①题,译出重点词语“跋扈强梁”“图”“废黜”“忻悦”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第②题,译出重点词语“拘绳”“尽”“克复之功”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译文语意通顺。
故答案为:(1)C(2)C(3)C
(4)①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赞誉,自从他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②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有希望!
【点评】学生平时要积累好课内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来读懂文言文再做题,做翻译题时要注意把关键字翻译出来。
【附参考译文】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皇帝在泰和殿召见他。张行信便向皇帝进言两件事:一是依照旧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一是徐、邳一带土地适宜种麦,应当允许他们交纳麦子充作粮税。皇帝同意他的建议,让尚书省商议后实行。崇庆二年,任左谏议大夫。当时胡沙虎已免职为民,但他仍贿赂朝中权贵,想重新得到起用。满朝官员没人敢表态,张行信便上奏说:“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赞誉,自从他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今天如再任用他,只怕为害更超过往日。”他接连上书奏告,但没有回音。当胡沙虎弑君谋逆时,人们都替他担忧,而张行信坦然自若,不以为意。这年九月,宣宗开始做皇帝,改年号为贞祐。
胡沙虎被杀后,张行信上密封奏书主张严正刑赏之事,他又说:“自从战事兴起以来,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请陛下让重臣举荐所了解的人,如果确是可用之才,立即加以召见,公开褒奖,必定有舍命报国的人。以前李牧在当赵国将军时,军功爵位封赏都能自己做主,出兵进攻退守等不需听从朝中复议,因而能够大破北面强敌。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有希望!”皇帝赞许他的意见。这时刚刚提拔任用王守信、贾耐儿当将领,他们都是鄙俗不堪、不懂兵法律令的人,张行信担心他们贻误国家大事,便上疏说:“《易》中写道:‘开国和继承大业,小人不可任用。’这是圣人用以警戒后世的,话说得这样严厉。如今大兵纵横遍地,人心惶惶不安,抵抗敌军兴国理政如非贤能有智慧的人是难以胜任的。狂滥庸俗之辈,承蒙提拔,参预机要大事,实在是毫无意义。”于是,皇帝把他们都罢免了。代理元帅右都监皇族讹可率兵五千人到通州护粮,遇到敌军立即溃败。张行信上表奏道:“领兵之道,无过于赏罚二字,当派兵对敌时必须让他有所思慕而乐于前进,有所畏惧而不敢后退,然后将士听从命令而功业可成。像讹可败退,就应当公开明确他的罪责,朝廷如果加以宽容,一点不追究,我担心领兵之道未能尽用了。”朝廷下诏回报说:“你的意思已经清楚,讹可等人已经下狱治罪了。”
三、语言表达
13.根据上下文,补足句子,要求结构对称。
早在一千年前,改革家王安石被宋神宗拜为丞相,推行新法,但遭到保守派反对,被罢了官。不久再度出山,恢复相位。他虽身处官场,但常生退隐之念,对事态看得颇为透彻。有一次,宋神宗于元宵节赐宴相国寺,观看优伶演出,出席的宾客都甚为欢欣,王安石触景生情,当即吟了一首小诗:“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这首诗说的虽是看戏的感想,揭示的却是人生大舞台的真相。演员在戏剧中,可以扮演富贵者,也可以扮演贫贱者;在现实生活的戏台上,富贵者也可能落魄到变穷,贫贱者也可能转而变富。正因如此,   。这种超脱,这份情操,是值得世人学习的。(提示:可根据王安石人生经历进行补写)
【答案】王安石在位高权重之时,并不欣喜;在隐退山林之时,并不怨恨
【知识点】语句连贯;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立足上下文,根据文意进行分析,画线处的前句“正因如此”是答题的关键,为过渡句,前面是因,画线处为果。“如此”指代前句“演员在戏剧中,可以扮演富贵者,也可以扮演贫贱者;在现实生活的戏台上,富贵者也可能落魄到变穷,贫贱者也可能转而变富”,亦即王诗的前半句诗意所在。画线处所补写的内容可以参照诗句“所以无欣怨”的表意展开,再联系文段开头王安石的人生经历,概括作答即可。答题时还应注意题目要求结构对称。
故答案为:王安石在位高权重之时,并不欣喜;在隐退山林之时,并不怨恨
【点评】做语言连贯题要读懂所给语境,其次要抓住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来推断答案。
14.把下面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34岁。王安石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答案】《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34岁时,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的重要游记。
【知识点】选用、变换句式;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解答短句变长句类题目,首先选择一个短句作为句子的主干,其他句子作为这个短句的修饰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插入主干句即可。
故答案为:《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34岁时,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的重要游记。
【点评】短句变长句,首先要在短句中找到可以做长单句的主语的句子,然后其他短句作为修饰成分放在句子中。
15.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述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仿照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两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力”与“物”这两个条件的作用。
示例: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答案】(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
(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
【知识点】仿写句式;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这类题,应先明确仿写要求,然后分析例句特点。还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
(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
【点评】仿写句子首先要分析所给例句的内容、结构特点,其次是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十课《游褒禅山记》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ɡ) 梵语(fàn) 退避三舍(shě) 懈怠(dài)
B.谨慎(shèn) 封禅(shàn) 大惑不解(huò) 胜任(shènɡ)
C.荒谬(miù) 窈然(yǎo) 咎由自取(jiù) 瑰怪(ɡuī)
D.讣告(fù) 褒奖(bāo) 春华秋实(huá) 渔父(fǔ)
2.下列各句加线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符合文意的一组是(  )
A.两个: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志,有力,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已不悔,人不讥
5.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
B.于是余有叹(叹息、哀叹)焉 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 何可胜(尽)道也哉
D.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 比好游者尚不能(不及)十一
6.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此余之所得也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孰能讥之乎
A.①和②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也相同
B.①和②用法相同,③和④用法不同
C.①和②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相同
D.①和②用法不同,③和④用法也不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余之所得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盖音谬也
10.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二、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①汉武得鼎,以名其年;②叔孙胜狄,以名其子。③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④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
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周公得禾,以名其书:周成王得到一种“异禾”,转送周公,周公遂作《嘉禾》一篇。②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汉武帝元狩七年(前116)得一宝鼎,于是改年号为元鼎元年。③叔孙胜狄,以名其子:鲁文公派叔孙得臣抵抗北狄入侵,叔孙得臣取胜并俘获北狄国君侨如,遂更其子名为“侨如”。④荐:频仍,屡次。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的原因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相互
C.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喜乐
D.以属客而告之 属:劝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②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①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②竞周容以为度
C.①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①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3)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段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建造的亭子也恰在此时完成,于是作者将此亭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D.《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结构谨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②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D.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②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三、语言表达
13.根据上下文,补足句子,要求结构对称。
早在一千年前,改革家王安石被宋神宗拜为丞相,推行新法,但遭到保守派反对,被罢了官。不久再度出山,恢复相位。他虽身处官场,但常生退隐之念,对事态看得颇为透彻。有一次,宋神宗于元宵节赐宴相国寺,观看优伶演出,出席的宾客都甚为欢欣,王安石触景生情,当即吟了一首小诗:“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这首诗说的虽是看戏的感想,揭示的却是人生大舞台的真相。演员在戏剧中,可以扮演富贵者,也可以扮演贫贱者;在现实生活的戏台上,富贵者也可能落魄到变穷,贫贱者也可能转而变富。正因如此,   。这种超脱,这份情操,是值得世人学习的。(提示:可根据王安石人生经历进行补写)
14.把下面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34岁。王安石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15.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述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仿照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两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力”与“物”这两个条件的作用。
示例: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退避三舍”中“舍”读“shè”。
故答案为:A
【点评】字音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学生平时要积累好关于同音字、形近字以及多音字等字的字音。
2.【答案】B
【知识点】词类活用;游褒禅山记
【解析】B项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其他为使动用法。A.生,动词使动用法;B侧,名词作状语;C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闻,动词使动用法。
3.【答案】C
【知识点】词类活用;游褒禅山记
【解析】A中“所以”表原因;B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4.【答案】B
【知识点】课文理解;游褒禅山记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在仔细回忆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课文“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的说法,不难知道答案。
5.【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词。
A项,明:照明。
B.叹:感慨。
C项,阳:山的南面。
故答案为:D
【点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文言文中是重点考查的题型。学生平时要把课内的内容积累好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文言句式;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式
B、C、D三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A
【点评】首先要熟练掌握几种特殊句式,做题时根据题目要求推断答案即可。
7.【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词
A项,古今都是“所说的”的意思
B项,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有专门学问的人”
C项,古义为“不平常”,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
D项,古义为“到达,达到……地步”,今义为“表示另提一事”。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平时把课内的古今异义词总结积累好即可。
8.【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①②中的“观”都是名词,景象。③中的“其”是代词,自己。④中的“其”是副词,表反问,难道。
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平时要多积累课内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并牢记这些内容,做题就非常容易。
9.【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A项,①命名,②说出本名
B项,①能够,②得到
C项,①观察,②景象
D项均为发语词,大概。
故答案为:D
【点评】一词多义是文言文常考题型,学生要对课内文言文知识做好积累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A项,“所以”表原因;B项,“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至于”是“到……”的意思。
11.【答案】(1)B
(2)D
(3)D
(4)①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②这年春天,在歧山之南空中落下麦子,占卜后是丰年之兆。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概括分析;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
(1)相:帮助。
(2)A项,①连词,表并列,而;②介词,把。B项,①动词,认为;②是两个词,相当于“把……作为”。C项,①副词,才;②表判断,为,是。D项,都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3)D项“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有误,开篇就已经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
(4)第①题要准确译出重点词语“谬”“传”“莫”“名”“胜”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第②题要准确译出重点词语“是”“于”“阳”“占”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译文语意通顺。
故答案为:(1)B(2)D(3)D
(4)①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②这年春天,在歧山之南空中落下麦子,占卜后是丰年之兆。
【点评】课内文言文首先要积累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做题熟练掌握这些内容即可。
【附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的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之南空中落下麦子,占卜后是丰年之兆。接着整月不下雨,百姓这才很着急。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四月初二)才下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下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一起在衙院庆贺,商人一起在市场歌唱,农民一起在田头喜乐。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然后跟他们说:“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呢?”(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我说:)“无麦无稻,年成就要连年饥荒。诉讼案件会增加,并且盗贼也会更加猖獗,这样,我跟诸位即使想在这座亭子里悠然自得地游乐,能够做到吗?如今上天不遗弃下民,干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
亭名既已题定,又进而作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玉石,挨饿的人不能把它们当做米饭。如今一场雨连下了三天,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并没有此力量。还是归功于天子,天子又说不对。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自以为有功。归结到太
12.【答案】(1)C
(2)D
(3)D
(4)①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赞誉,自从他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②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有希望!
【知识点】文学常识;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
(1)首先,要读懂文本的内容,尤其是要读懂需要画线处的语境意,大意是:领兵之道,无过于赏罚二字,当派兵对敌时必须让他有所思慕而乐于前进,有所畏惧而不敢后退,然后将士听从命令而功业可成。像讹可败退,就应当公开明确他的罪责,朝廷如果加以宽容,一点不追究,我担心领兵之道未能尽用了。然后依据试题要求,比照四个选项,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2)D项“相传为孔子所作”有误。
(3)原文为“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欠妥,张行信认为让王、贾“参预机务”毫无意义。
(4)第①题,译出重点词语“跋扈强梁”“图”“废黜”“忻悦”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第②题,译出重点词语“拘绳”“尽”“克复之功”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译文语意通顺。
故答案为:(1)C(2)C(3)C
(4)①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赞誉,自从他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②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有希望!
【点评】学生平时要积累好课内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来读懂文言文再做题,做翻译题时要注意把关键字翻译出来。
【附参考译文】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皇帝在泰和殿召见他。张行信便向皇帝进言两件事:一是依照旧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一是徐、邳一带土地适宜种麦,应当允许他们交纳麦子充作粮税。皇帝同意他的建议,让尚书省商议后实行。崇庆二年,任左谏议大夫。当时胡沙虎已免职为民,但他仍贿赂朝中权贵,想重新得到起用。满朝官员没人敢表态,张行信便上奏说:“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赞誉,自从他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今天如再任用他,只怕为害更超过往日。”他接连上书奏告,但没有回音。当胡沙虎弑君谋逆时,人们都替他担忧,而张行信坦然自若,不以为意。这年九月,宣宗开始做皇帝,改年号为贞祐。
胡沙虎被杀后,张行信上密封奏书主张严正刑赏之事,他又说:“自从战事兴起以来,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请陛下让重臣举荐所了解的人,如果确是可用之才,立即加以召见,公开褒奖,必定有舍命报国的人。以前李牧在当赵国将军时,军功爵位封赏都能自己做主,出兵进攻退守等不需听从朝中复议,因而能够大破北面强敌。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有希望!”皇帝赞许他的意见。这时刚刚提拔任用王守信、贾耐儿当将领,他们都是鄙俗不堪、不懂兵法律令的人,张行信担心他们贻误国家大事,便上疏说:“《易》中写道:‘开国和继承大业,小人不可任用。’这是圣人用以警戒后世的,话说得这样严厉。如今大兵纵横遍地,人心惶惶不安,抵抗敌军兴国理政如非贤能有智慧的人是难以胜任的。狂滥庸俗之辈,承蒙提拔,参预机要大事,实在是毫无意义。”于是,皇帝把他们都罢免了。代理元帅右都监皇族讹可率兵五千人到通州护粮,遇到敌军立即溃败。张行信上表奏道:“领兵之道,无过于赏罚二字,当派兵对敌时必须让他有所思慕而乐于前进,有所畏惧而不敢后退,然后将士听从命令而功业可成。像讹可败退,就应当公开明确他的罪责,朝廷如果加以宽容,一点不追究,我担心领兵之道未能尽用了。”朝廷下诏回报说:“你的意思已经清楚,讹可等人已经下狱治罪了。”
13.【答案】王安石在位高权重之时,并不欣喜;在隐退山林之时,并不怨恨
【知识点】语句连贯;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立足上下文,根据文意进行分析,画线处的前句“正因如此”是答题的关键,为过渡句,前面是因,画线处为果。“如此”指代前句“演员在戏剧中,可以扮演富贵者,也可以扮演贫贱者;在现实生活的戏台上,富贵者也可能落魄到变穷,贫贱者也可能转而变富”,亦即王诗的前半句诗意所在。画线处所补写的内容可以参照诗句“所以无欣怨”的表意展开,再联系文段开头王安石的人生经历,概括作答即可。答题时还应注意题目要求结构对称。
故答案为:王安石在位高权重之时,并不欣喜;在隐退山林之时,并不怨恨
【点评】做语言连贯题要读懂所给语境,其次要抓住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来推断答案。
14.【答案】《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34岁时,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的重要游记。
【知识点】选用、变换句式;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解答短句变长句类题目,首先选择一个短句作为句子的主干,其他句子作为这个短句的修饰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插入主干句即可。
故答案为:《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34岁时,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的重要游记。
【点评】短句变长句,首先要在短句中找到可以做长单句的主语的句子,然后其他短句作为修饰成分放在句子中。
15.【答案】(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
(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
【知识点】仿写句式;游褒禅山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这类题,应先明确仿写要求,然后分析例句特点。还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
(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
【点评】仿写句子首先要分析所给例句的内容、结构特点,其次是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