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2 19:23:11

文档简介

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B卷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丰润期末)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一定是化合物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 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因为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Z一定是化合物;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N)/2;若ag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方程式可得出物质的微粒个数比
C、根据物质之间的质量与计量系数的关系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的质量=(19.7+8.7 +31.6 +0.4)-(17.4+3.6)=39.4由图中可知,C是反应物,A、B、D是生成物,生成了19.7克A、8.7克B、3.2克D.
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97:158,设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xC ═ yA + zB + Wd
158x 197y
31.6g 19.7g
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l:2时正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故选A
【分析】根据图中情况可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方面的问题.
3.(2019九上·龙华期末)我国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对于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物质类别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甲属于混合物 B.乙属于化合物
C.丙属于单质 D.丁属于氧化物
【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A. 甲属于氧化物 ;
B. 乙属于化合物;
C. 丙属于单质;
D. 丁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A。
【分析】此类题目应先根据图例书写四种物质所代表的物质,甲物质是N2O2,乙物质是N2H2,丙物质是N2,丁物质是H2O;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
4.(2019九上·宝鸡期末)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中只有甲烷
B.化学变化中原子数目变化
C.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H4+O2 CO2+H2O
D.反应前后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为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化学变化中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类题目要先根据图例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作答。此题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是混合物;
5.(2019九上·平舆期末)“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碳和氮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
D.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一氧化碳中碳元素为+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为+4价,即反应前后,碳和氮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微观图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原子个数不变确定出分子个数分析;
B、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都不变分析;
D、根据分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6.(2023九上·宜良期末)在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0.4g
B.丙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前后的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4:1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则:7.6g+2g+0.2g=3.2g+x+5.8g+0.4g,解得x=0.4g,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甲、乙质量减小,丙、丁质量增加,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则不能确定丙为单质还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由前面分析可知,甲和乙是反应物,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的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2g-0.4g):0.4g=4:1,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质量不断增加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判断反应类型,并根据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计算出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7.(2023九上·凤庆期末)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7.2 0.5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8g
B.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6.4g+3.2g+4g=2.6g+7.2g+待测,待测的质量为3.8g,则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8g,故A不符合题意;
B、d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改变,则d可能是催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a、b反应后的质量减少,c反应后的质量增加,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8.(2023九上·宣城期末)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10 1 22
A.未测值为13
B.丙不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5∶15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未测值为13,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丙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甲与乙反应生成丁,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2g:5g=12:5,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
9.(2023九上·防城期末)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石灰石
B. 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
D. 电解水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气体二氧化碳,故剩余固体质量因生成二氧化碳不断减少,到反应结束后有氧化钙生成,固体质量不会降至0,符合题意;
B、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二氧化锰时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应相同,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时,固体中的氧元素不断流失,锰元素质量不变,相应的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10.(2016九上·南京期中)如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能用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2CO+O2 2CO2 B.N2+3H2═2NH3
C.C+O2 CO2 D.H2+Cl2 2HCl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一致,故A正确;
B、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3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B不正确;
C、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原子与另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1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C不正确;
D、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D不正确;
11.(2023九上·铁锋期末)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盛有 100g 稀盐酸(含 HCl 7.3g),此时天平平衡。然后再向天平左、右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10g 碳酸钙粉末和 10g 铁粉,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平不平衡,左边烧杯中的现象是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
B.天平不平衡,右边烧杯中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产生气泡
C.若将碳酸钙粉末换成锌粉,其它条件不变,天平最终平衡
D.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可以向左盘继续加入 4.4g 碳酸钙粉末
【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开始两烧杯内物质总质量相同,反应后左侧烧杯内物质质量减少4.4g,右侧烧杯内物质质量减少0.2g,所以天平不平衡。左侧是碳酸钙,恰好和盐酸完全反应,则左边烧杯中的现象是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B、天平不平衡,右侧烧杯中有铁剩余,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则右边烧杯中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C、若将碳酸钙粉末换成锌粉,,100g稀盐酸只能消耗6.5g锌,同时生成0.2g氢气,生成的氢气量和铁相同,则天平平衡,不符合题意;
D、左盘继续加入 4.4g 碳酸钙粉末,则左盘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00g+10g-4.4g+4.4g=110g,右盘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00g+10g-0.2g=109.8g,质量不相等,天平不平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天平能否最终达到平衡,不仅要看加入的物质的质量,还要看生成的气体的质量,即看两边增重的质量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天平还会保持平衡。根据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Fe+2HCl=FeCl2+H2↑
100 73 44 56 73 2
10g 7.3g 4.4g 5.6g 7.3g 0.2g
则100g稀盐酸和10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烧杯内物质质量减少4.4g。100g稀盐酸只消耗5.6g铁,有10g-5.6g=4.4g铁粉剩余,生成0.2g氢气,烧杯内物质质量减少0.2g。
12.(2022九上·郑州期中)已知:。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13.2gCO2与一定质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M为x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4.8,气体M中含有CO2
B.若x=4.8,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15.9g
C.若x=7.6,Na2O2反应后可能有剩余
D.若x=7.6,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11:8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正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Na2O2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氧气的质量为z
,,
x=23.4g,y=31.8g,z=4.8g
A、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若x=4.8,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气体M中不含有CO2,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若x=4.8,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31.8g,故不符合题意;
C、设未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m=3.2g,n=8.8g
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剩余,则Na2O2已经完全反应,反应后没有剩余,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C质量关系计算可知,剩余气体的质量为7.6g时,有氧气的质量为3.2g,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6g-3.2g=4.4g,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4.4g:3.2g=11:8,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分析。
13.(2022九上·巴彦期中)一包生石灰打开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经测定固体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向其中加入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生成2.2g二氧化碳。则固体混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
A.10:1 B.5:1 C.10:3 D.20:3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碳酸钙质量为x,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2.2g
100:44=x:2.2g 73:44=y:2.2g
x=5g y=3.65g
则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盐酸质量为150g×7.3%-3.65g=7.3g
设氢氧化钙质量为z
Ca(OH)2+2HCl=CaCl2+2H2O
74 73
z 7.3g
74:73=z:7.3g
z=7.4g
固体混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0:1;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和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质量,再用总盐酸质量计算出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盐酸质量,然后利用盐酸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钙质量,最后计算钙和碳元素质量关系分析。
14.(2021九上·宛城期末)现有一定质量的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氢气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13.6g固体。则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A.Mg、Fe B.Al、Fe C.Zn、Mg D.Fe、Zn
【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中硫酸亚铁和氢气质量比为:152:2,假设金属全部是铁,生成氢气0.2g,则得到固体为15.2g,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反应中硫酸镁和氢气质量比为:120:2,假设金属全部是镁,生成氢气0.2g,则得到固体为12g,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反应中硫酸铝和氢气质量比为:342:6,假设金属全部是铝,生成氢气0.2g,则得到固体为11.4g,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反应中硫酸锌和氢气质量比为:161:2,假设金属全部是锌,生成氢气0.2g,则得到固体为16.1g,金属混合物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氢气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13.6g固体,说明混合物中这两种金属单独与酸反应在产生0.2g氢气时,一种反应后的到固体小于13.6g,一种大于13.6g,铁和锌与硫酸反应产生0.2g氢气时,得到固体都大于13.6g,故不可能。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各金属与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生成氢气质量,先假设氢气只由一种金属反应计算出生成盐的质量,再由题中所给固体质量利用平均值的方法判断组合分析。
15.(2021·防城期中)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B.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当温度达到高锰酸钾分解的温度时,氧气开始产生,质量增加,至高锰酸钾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 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二氧化锰的产生氧气速率加快,但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氧气需温度达到一定时才开始生成,质量增加,至高锰酸钾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 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当氯酸钾分解时产生氧气,固体质量减少,至氯酸力气活反应完全后再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16.(2021九上·左权月考)小明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是他总结的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的四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碳质量从零开始增加,反应结束后不再增加,符合题意;
B、反应产物锰酸钾、二氧化锰常温下为固态,剩余固体物质质量不会降到0,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质量,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17.(2021九上·重庆月考)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KMnO4和KClO3(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用KClO3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KMnO4相同
B.用KMnO4制取氧气时水槽中水变红,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C.若KClO3在加热前不加二氧化锰,则产生氧气的质量应和KMnO4相等
D.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KClO3为原料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实验室用KClO3或KMnO4制取氧气的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条件都是加热,发生装置相同,说法符合题意;
B、用KMnO4制取氧气时水槽中水变红,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高锰酸钾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说法符合题意;
C、根据 和 可知,等质量的KMnO4和KClO3完全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不相等,符合题意;
D、根据 和 可知,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KClO3为原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分析
18.(2023九上·防城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8 5 2 5
反应后质量/g 0 x 2 21
A.x的值为17 B.丙可能是催化剂或杂质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3:4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的质量,28+5+2+5=0+X+2+21,X=17,则X的值是17,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发生改变,丙可能是催化剂或杂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甲的质量减少,乙和丁的质量增加,则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C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增加17-5=12g,丁的质量增加21-5=16g,则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2:16=3:4,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
19.(2023九上·武侯期末)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乙、丙、丁三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容器中甲、乙、丙、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值为13
B.丁属于单质
C.丙一定作催化剂
D.当甲为2g时,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反应后丁质量由10g变成0,说明丁是反应物,反应了10g,甲质量由0变成8g,是生成物,生成了8g甲,乙质量增大,是生成物,生成了10g-8g=2g乙,a=10+2=12,A不符合题意;
B、丁分解生成甲和乙,是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是催化剂,C不符合题意;
D、丁和甲反应的质量比是10g:8g=5:4,当甲为2g时,反应的丁质量是2.5g,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g:2.5g=12:5,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
20.(2023九上·阜宁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对该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
A.M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可能是单质
B.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M和Q的质量比是13:12
D.M、Q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N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待测值:18g+1g+2g+32g﹣26g﹣2g﹣12g=13g,反应后M、Q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N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M、Q反应生成N,M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P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是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M和Q的质量比是(18g﹣13g):(32g﹣12g)=1:4,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M、Q反应生成N,因此M、Q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N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
二、填空题
21.(2022九上·潢川期中)在点燃条件下,3.2gCH4与一定质量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2O,同时得到7.2g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生成H2O的质量为   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O2与CO化学计量数之比   。
【答案】7.2;7:2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3.2gCH4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100%=0.8g,根据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守恒,则生成水的质量为0.8g÷(×100%)=7.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7.2g+7.2g-3.2g=11.2g,3.2gCH4中碳元素质量为3.2g-0.8g=2.4g,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x××100%+(7.2g-x) ××100%=2.4g,得x=2.8g,所以反应中O2与CO分子个数比为:=7:2;
故填:7.2g;7: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22.(2021九上·罗山月考)某有机物与N2O4反应释放能量,可以作高能能源。该机物6g与xgN2O4恰好完全反应,可以生成8.8gCO2气体,7.2gH2O和8.4gN2气体,则x=   ;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8.4g;C2H8N2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原则,反应物的质量为(6+x)g,等于生成物的质量(8.8+7.2+8.4)g=24.4g,故x=18.4g。故填18.4g。
根据质量守恒等量可知,参与反应的N2O4的质量为18.4g,则反应物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氧元素质量为(18.4-5.6)g=12.8g;
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氧元素质量为(8.8-2.4)g=6.4g;
生成物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氧元素质量为(7.2-0.8)g=6.4g;
生成物氮气中氮元素的质量为8.4g;
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物N2O4中氮元素质量为5.6g小于生成物N2的质量8.4g,说明有机物中含有氮元素质量为(8.4-5.6)g=2.8g;
同理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6.4+6.4)g=12.8g,说明该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
生成物中含有氢元素0.8g,反应物N2O4中不含氢元素,所以有机物中含有氢元素0.8g;
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2.4g,反应物N2O4中不含碳元素,所以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2.4g。
综上所述,6g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2.4g、氢元素0.8g、氮元素2.8g,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氮原子个数比为 ,又因为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60,可得该有机物化学式为C2H8N2,故填C2H8N2。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23.(2019九上·霞山月考)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在横线上)。
(1)   P+   O2   P2O5。
(2)   Fe2O3+   CO    Fe+   CO2。
(3)   S+   O2   SO2。
(4)   CH4+   O2   CO2+   H2O。
【答案】(1)4;5;2
(2)1;3;2;3
(3)1;1;1
(4)1;2;1;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O2、P2O5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5、2,最后调整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2)本题可从得失氧的角度配平,一个CO分子反应中获得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分子,由于一个Fe2O3分子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个,所以CO与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都为3,最后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Fe2O3、Fe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3)通过观察各原子的数目以相等,所以S、O2、SO2的计量数分别为1、1、1;(4)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H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氧气、二氧化碳、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即可。
24.(2021九上·社旗期中)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①KMnO4②KClO3③H2O2④H2O,完全分解后所制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序号)。相同质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含分子个数之比   。
【答案】④③②①;11:7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
当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 H2O< H2O2< KClO3< KMnO4,所以当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反应时,产生氧气的质量关系为:H2O> H2O2>KClO3>KMnO4. ;相同质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质量设为m,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含分子个数之比为
故填:④③②①;11:7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水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析。
三、综合题
25.(2023九上·江陵期末)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
(1)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x + y +x = 169 B.y + z = 168
C.(100-x):z = 32:64 D.(l00-x):(y-1) = 8:3
【答案】(1)-2
(2)H2O、SO2
(3)2H2S+3O22H2O+2SO2
(4)A;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可知其化学式为H2S,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图中,丙和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故是氧化物,化学式为H2O、SO2;
(3)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4)A、设参加反应的乙、丙、丁的质量分别为m、n、h,由质量守恒定律:
2H2S + 3O2 2H2O+ 2SO2
68 96 36 128
68g m n h
===
m=96g,n=36g,h=128g,故x=100-m=4,y=1+n=37,z=h=128,故x+y+z=4+37+128=169,正确;
B、由上可知y+z=165,不正确;
C、(100-x):z=96:128=3:4,不正确;
D、(100-x):(y-1)=96:36=8:3,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2)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3)根据微观图示中各粒子的构成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
(4)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6.(2022九上·潢川期中)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b   。
(2)用A装置还是B装置制气体时,都应在装药品前进行的操作是   ;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一套装置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用F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将装置装满水,再将气体   (填字母)口与发生装置连接。
(5)将30.9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 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集气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D;2KMnO4K2MnO4+MnO2+O2↑
(3)B或C;2H2O22H2O+O2↑
(4)a
(5)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30.9g-21.3g=9.6g;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x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24.5g。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装药品前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较纯净,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D;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或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B或C;2H2O22H2O+O2↑;
(4)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若用F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将装置装满水,再将气体a口与发生装置连接,故填:a;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选择反应装置,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分析。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氯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7.(2023九上·广州期末)查阅图表资料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祝融号”火星车热控材料——纳米气凝胶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读作   。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SiO2)可以制得硅,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X↑,X的化学式是    。
(4)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防火材料,请根据硅酸钠的化学式写出硅酸钙的化学式   。
【答案】(1)28.09;非金属
(2)二氧化硅
(3)CO
(4)CaSiO3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的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则S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单位为“1”;硅的偏旁为“石”,则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2)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X化X”,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读出粒子的个数,则SiO2,读作二氧化硅;
(3)物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发生变化,该反应中反应物中有1个Si、2个O、2个C,生成物中有1个Si、2个X,则X中含有1个C、1个O,为CO;
(4)硅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iO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其中Na为+1价,则为-2价,硅酸钙的中Ca的化合价为+2价,为-2价,则硅酸钙的化学式为CaSiO3。
【分析】(1)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X化X”,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读出粒子的个数;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4)硅酸钙的化学式为CaSiO3。
四、计算题
28.(2023九上·富县期末)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地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下图是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1)实验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9.6
(2)解: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 g+2.5 g-22.9 g=9.6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之差。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氯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9.(2023九上·扶风期末)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xx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 规格:50片/瓶,1g/片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天2次,一次一片
一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将25片“xx钙片”研磨成粉末放入烧杯中,再加入60g稀盐酸(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测得烧杯内物质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t4
总质量/g 85 82 77 76.2 76.2
请计算:
(1)该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2)“xx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0.1%)。
【答案】(1)8.8
(2)解:设“xx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80.0%
答:“xx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5g-76.2g=8.8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 计算。
1 / 1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B卷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丰润期末)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一定是化合物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 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
3.(2019九上·龙华期末)我国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对于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物质类别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甲属于混合物 B.乙属于化合物
C.丙属于单质 D.丁属于氧化物
4.(2019九上·宝鸡期末)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中只有甲烷
B.化学变化中原子数目变化
C.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H4+O2 CO2+H2O
D.反应前后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5.(2019九上·平舆期末)“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碳和氮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
D.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6.(2023九上·宜良期末)在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0.4g
B.丙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前后的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4:1
7.(2023九上·凤庆期末)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7.2 0.5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8g
B.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8.(2023九上·宣城期末)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10 1 22
A.未测值为13
B.丙不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5∶15
9.(2023九上·防城期末)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石灰石
B. 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
D. 电解水
10.(2016九上·南京期中)如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能用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2CO+O2 2CO2 B.N2+3H2═2NH3
C.C+O2 CO2 D.H2+Cl2 2HCl
11.(2023九上·铁锋期末)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盛有 100g 稀盐酸(含 HCl 7.3g),此时天平平衡。然后再向天平左、右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10g 碳酸钙粉末和 10g 铁粉,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平不平衡,左边烧杯中的现象是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
B.天平不平衡,右边烧杯中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产生气泡
C.若将碳酸钙粉末换成锌粉,其它条件不变,天平最终平衡
D.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可以向左盘继续加入 4.4g 碳酸钙粉末
12.(2022九上·郑州期中)已知:。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13.2gCO2与一定质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M为x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4.8,气体M中含有CO2
B.若x=4.8,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15.9g
C.若x=7.6,Na2O2反应后可能有剩余
D.若x=7.6,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11:8
13.(2022九上·巴彦期中)一包生石灰打开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经测定固体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向其中加入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生成2.2g二氧化碳。则固体混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
A.10:1 B.5:1 C.10:3 D.20:3
14.(2021九上·宛城期末)现有一定质量的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氢气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13.6g固体。则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A.Mg、Fe B.Al、Fe C.Zn、Mg D.Fe、Zn
15.(2021·防城期中)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B.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16.(2021九上·左权月考)小明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是他总结的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的四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7.(2021九上·重庆月考)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KMnO4和KClO3(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用KClO3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KMnO4相同
B.用KMnO4制取氧气时水槽中水变红,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C.若KClO3在加热前不加二氧化锰,则产生氧气的质量应和KMnO4相等
D.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KClO3为原料
18.(2023九上·防城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8 5 2 5
反应后质量/g 0 x 2 21
A.x的值为17 B.丙可能是催化剂或杂质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3:4
19.(2023九上·武侯期末)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乙、丙、丁三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容器中甲、乙、丙、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值为13
B.丁属于单质
C.丙一定作催化剂
D.当甲为2g时,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20.(2023九上·阜宁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对该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
A.M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可能是单质
B.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M和Q的质量比是13:12
D.M、Q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N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二、填空题
21.(2022九上·潢川期中)在点燃条件下,3.2gCH4与一定质量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2O,同时得到7.2g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生成H2O的质量为   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O2与CO化学计量数之比   。
22.(2021九上·罗山月考)某有机物与N2O4反应释放能量,可以作高能能源。该机物6g与xgN2O4恰好完全反应,可以生成8.8gCO2气体,7.2gH2O和8.4gN2气体,则x=   ;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
23.(2019九上·霞山月考)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在横线上)。
(1)   P+   O2   P2O5。
(2)   Fe2O3+   CO    Fe+   CO2。
(3)   S+   O2   SO2。
(4)   CH4+   O2   CO2+   H2O。
24.(2021九上·社旗期中)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①KMnO4②KClO3③H2O2④H2O,完全分解后所制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序号)。相同质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含分子个数之比   。
三、综合题
25.(2023九上·江陵期末)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
(1)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x + y +x = 169 B.y + z = 168
C.(100-x):z = 32:64 D.(l00-x):(y-1) = 8:3
26.(2022九上·潢川期中)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b   。
(2)用A装置还是B装置制气体时,都应在装药品前进行的操作是   ;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一套装置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用F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将装置装满水,再将气体   (填字母)口与发生装置连接。
(5)将30.9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 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7.(2023九上·广州期末)查阅图表资料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祝融号”火星车热控材料——纳米气凝胶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读作   。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SiO2)可以制得硅,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X↑,X的化学式是    。
(4)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防火材料,请根据硅酸钠的化学式写出硅酸钙的化学式   。
四、计算题
28.(2023九上·富县期末)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地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下图是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1)实验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29.(2023九上·扶风期末)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xx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 规格:50片/瓶,1g/片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天2次,一次一片
一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将25片“xx钙片”研磨成粉末放入烧杯中,再加入60g稀盐酸(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测得烧杯内物质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t4
总质量/g 85 82 77 76.2 76.2
请计算:
(1)该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2)“xx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因为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Z一定是化合物;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N)/2;若ag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方程式可得出物质的微粒个数比
C、根据物质之间的质量与计量系数的关系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的质量=(19.7+8.7 +31.6 +0.4)-(17.4+3.6)=39.4由图中可知,C是反应物,A、B、D是生成物,生成了19.7克A、8.7克B、3.2克D.
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97:158,设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xC ═ yA + zB + Wd
158x 197y
31.6g 19.7g
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l:2时正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故选A
【分析】根据图中情况可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方面的问题.
3.【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A. 甲属于氧化物 ;
B. 乙属于化合物;
C. 丙属于单质;
D. 丁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A。
【分析】此类题目应先根据图例书写四种物质所代表的物质,甲物质是N2O2,乙物质是N2H2,丙物质是N2,丁物质是H2O;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
4.【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为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化学变化中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类题目要先根据图例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作答。此题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是混合物;
5.【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一氧化碳中碳元素为+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为+4价,即反应前后,碳和氮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微观图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原子个数不变确定出分子个数分析;
B、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都不变分析;
D、根据分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则:7.6g+2g+0.2g=3.2g+x+5.8g+0.4g,解得x=0.4g,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甲、乙质量减小,丙、丁质量增加,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则不能确定丙为单质还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由前面分析可知,甲和乙是反应物,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的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2g-0.4g):0.4g=4:1,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质量不断增加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判断反应类型,并根据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计算出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7.【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6.4g+3.2g+4g=2.6g+7.2g+待测,待测的质量为3.8g,则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8g,故A不符合题意;
B、d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改变,则d可能是催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a、b反应后的质量减少,c反应后的质量增加,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8.【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未测值为13,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丙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甲与乙反应生成丁,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2g:5g=12:5,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
9.【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气体二氧化碳,故剩余固体质量因生成二氧化碳不断减少,到反应结束后有氧化钙生成,固体质量不会降至0,符合题意;
B、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二氧化锰时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应相同,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时,固体中的氧元素不断流失,锰元素质量不变,相应的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10.【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一致,故A正确;
B、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3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B不正确;
C、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原子与另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1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C不正确;
D、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D不正确;
11.【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开始两烧杯内物质总质量相同,反应后左侧烧杯内物质质量减少4.4g,右侧烧杯内物质质量减少0.2g,所以天平不平衡。左侧是碳酸钙,恰好和盐酸完全反应,则左边烧杯中的现象是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B、天平不平衡,右侧烧杯中有铁剩余,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则右边烧杯中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C、若将碳酸钙粉末换成锌粉,,100g稀盐酸只能消耗6.5g锌,同时生成0.2g氢气,生成的氢气量和铁相同,则天平平衡,不符合题意;
D、左盘继续加入 4.4g 碳酸钙粉末,则左盘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00g+10g-4.4g+4.4g=110g,右盘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00g+10g-0.2g=109.8g,质量不相等,天平不平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天平能否最终达到平衡,不仅要看加入的物质的质量,还要看生成的气体的质量,即看两边增重的质量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天平还会保持平衡。根据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Fe+2HCl=FeCl2+H2↑
100 73 44 56 73 2
10g 7.3g 4.4g 5.6g 7.3g 0.2g
则100g稀盐酸和10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烧杯内物质质量减少4.4g。100g稀盐酸只消耗5.6g铁,有10g-5.6g=4.4g铁粉剩余,生成0.2g氢气,烧杯内物质质量减少0.2g。
12.【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正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Na2O2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氧气的质量为z
,,
x=23.4g,y=31.8g,z=4.8g
A、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若x=4.8,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气体M中不含有CO2,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若x=4.8,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31.8g,故不符合题意;
C、设未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m=3.2g,n=8.8g
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剩余,则Na2O2已经完全反应,反应后没有剩余,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C质量关系计算可知,剩余气体的质量为7.6g时,有氧气的质量为3.2g,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6g-3.2g=4.4g,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4.4g:3.2g=11:8,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碳酸钙质量为x,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2.2g
100:44=x:2.2g 73:44=y:2.2g
x=5g y=3.65g
则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盐酸质量为150g×7.3%-3.65g=7.3g
设氢氧化钙质量为z
Ca(OH)2+2HCl=CaCl2+2H2O
74 73
z 7.3g
74:73=z:7.3g
z=7.4g
固体混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0:1;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和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质量,再用总盐酸质量计算出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盐酸质量,然后利用盐酸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钙质量,最后计算钙和碳元素质量关系分析。
14.【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中硫酸亚铁和氢气质量比为:152:2,假设金属全部是铁,生成氢气0.2g,则得到固体为15.2g,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反应中硫酸镁和氢气质量比为:120:2,假设金属全部是镁,生成氢气0.2g,则得到固体为12g,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反应中硫酸铝和氢气质量比为:342:6,假设金属全部是铝,生成氢气0.2g,则得到固体为11.4g,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反应中硫酸锌和氢气质量比为:161:2,假设金属全部是锌,生成氢气0.2g,则得到固体为16.1g,金属混合物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氢气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13.6g固体,说明混合物中这两种金属单独与酸反应在产生0.2g氢气时,一种反应后的到固体小于13.6g,一种大于13.6g,铁和锌与硫酸反应产生0.2g氢气时,得到固体都大于13.6g,故不可能。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各金属与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生成氢气质量,先假设氢气只由一种金属反应计算出生成盐的质量,再由题中所给固体质量利用平均值的方法判断组合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当温度达到高锰酸钾分解的温度时,氧气开始产生,质量增加,至高锰酸钾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 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二氧化锰的产生氧气速率加快,但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氧气需温度达到一定时才开始生成,质量增加,至高锰酸钾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 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当氯酸钾分解时产生氧气,固体质量减少,至氯酸力气活反应完全后再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16.【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碳质量从零开始增加,反应结束后不再增加,符合题意;
B、反应产物锰酸钾、二氧化锰常温下为固态,剩余固体物质质量不会降到0,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质量,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17.【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实验室用KClO3或KMnO4制取氧气的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条件都是加热,发生装置相同,说法符合题意;
B、用KMnO4制取氧气时水槽中水变红,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高锰酸钾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说法符合题意;
C、根据 和 可知,等质量的KMnO4和KClO3完全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不相等,符合题意;
D、根据 和 可知,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KClO3为原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分析
18.【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的质量,28+5+2+5=0+X+2+21,X=17,则X的值是17,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发生改变,丙可能是催化剂或杂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甲的质量减少,乙和丁的质量增加,则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C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增加17-5=12g,丁的质量增加21-5=16g,则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2:16=3:4,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
19.【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反应后丁质量由10g变成0,说明丁是反应物,反应了10g,甲质量由0变成8g,是生成物,生成了8g甲,乙质量增大,是生成物,生成了10g-8g=2g乙,a=10+2=12,A不符合题意;
B、丁分解生成甲和乙,是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是催化剂,C不符合题意;
D、丁和甲反应的质量比是10g:8g=5:4,当甲为2g时,反应的丁质量是2.5g,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g:2.5g=12:5,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
20.【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待测值:18g+1g+2g+32g﹣26g﹣2g﹣12g=13g,反应后M、Q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N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M、Q反应生成N,M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P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是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M和Q的质量比是(18g﹣13g):(32g﹣12g)=1:4,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M、Q反应生成N,因此M、Q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N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
21.【答案】7.2;7:2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3.2gCH4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100%=0.8g,根据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守恒,则生成水的质量为0.8g÷(×100%)=7.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7.2g+7.2g-3.2g=11.2g,3.2gCH4中碳元素质量为3.2g-0.8g=2.4g,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x××100%+(7.2g-x) ××100%=2.4g,得x=2.8g,所以反应中O2与CO分子个数比为:=7:2;
故填:7.2g;7: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22.【答案】18.4g;C2H8N2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原则,反应物的质量为(6+x)g,等于生成物的质量(8.8+7.2+8.4)g=24.4g,故x=18.4g。故填18.4g。
根据质量守恒等量可知,参与反应的N2O4的质量为18.4g,则反应物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氧元素质量为(18.4-5.6)g=12.8g;
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氧元素质量为(8.8-2.4)g=6.4g;
生成物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氧元素质量为(7.2-0.8)g=6.4g;
生成物氮气中氮元素的质量为8.4g;
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物N2O4中氮元素质量为5.6g小于生成物N2的质量8.4g,说明有机物中含有氮元素质量为(8.4-5.6)g=2.8g;
同理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6.4+6.4)g=12.8g,说明该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
生成物中含有氢元素0.8g,反应物N2O4中不含氢元素,所以有机物中含有氢元素0.8g;
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2.4g,反应物N2O4中不含碳元素,所以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2.4g。
综上所述,6g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2.4g、氢元素0.8g、氮元素2.8g,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氮原子个数比为 ,又因为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60,可得该有机物化学式为C2H8N2,故填C2H8N2。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23.【答案】(1)4;5;2
(2)1;3;2;3
(3)1;1;1
(4)1;2;1;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O2、P2O5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5、2,最后调整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2)本题可从得失氧的角度配平,一个CO分子反应中获得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分子,由于一个Fe2O3分子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个,所以CO与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都为3,最后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Fe2O3、Fe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3)通过观察各原子的数目以相等,所以S、O2、SO2的计量数分别为1、1、1;(4)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H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氧气、二氧化碳、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即可。
24.【答案】④③②①;11:7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
当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 H2O< H2O2< KClO3< KMnO4,所以当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反应时,产生氧气的质量关系为:H2O> H2O2>KClO3>KMnO4. ;相同质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质量设为m,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含分子个数之比为
故填:④③②①;11:7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水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析。
25.【答案】(1)-2
(2)H2O、SO2
(3)2H2S+3O22H2O+2SO2
(4)A;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可知其化学式为H2S,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图中,丙和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故是氧化物,化学式为H2O、SO2;
(3)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4)A、设参加反应的乙、丙、丁的质量分别为m、n、h,由质量守恒定律:
2H2S + 3O2 2H2O+ 2SO2
68 96 36 128
68g m n h
===
m=96g,n=36g,h=128g,故x=100-m=4,y=1+n=37,z=h=128,故x+y+z=4+37+128=169,正确;
B、由上可知y+z=165,不正确;
C、(100-x):z=96:128=3:4,不正确;
D、(100-x):(y-1)=96:36=8:3,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2)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3)根据微观图示中各粒子的构成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
(4)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6.【答案】(1)集气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D;2KMnO4K2MnO4+MnO2+O2↑
(3)B或C;2H2O22H2O+O2↑
(4)a
(5)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30.9g-21.3g=9.6g;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x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24.5g。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装药品前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较纯净,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D;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或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B或C;2H2O22H2O+O2↑;
(4)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若用F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将装置装满水,再将气体a口与发生装置连接,故填:a;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选择反应装置,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分析。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氯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7.【答案】(1)28.09;非金属
(2)二氧化硅
(3)CO
(4)CaSiO3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的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则S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单位为“1”;硅的偏旁为“石”,则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2)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X化X”,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读出粒子的个数,则SiO2,读作二氧化硅;
(3)物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发生变化,该反应中反应物中有1个Si、2个O、2个C,生成物中有1个Si、2个X,则X中含有1个C、1个O,为CO;
(4)硅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iO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其中Na为+1价,则为-2价,硅酸钙的中Ca的化合价为+2价,为-2价,则硅酸钙的化学式为CaSiO3。
【分析】(1)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X化X”,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读出粒子的个数;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4)硅酸钙的化学式为CaSiO3。
28.【答案】(1)9.6
(2)解: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 g+2.5 g-22.9 g=9.6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之差。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氯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9.【答案】(1)8.8
(2)解:设“xx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80.0%
答:“xx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5g-76.2g=8.8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 计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