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2 20:15:53

文档简介

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A卷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宁远期末)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干冰和冰 B.水银和汞
C.氧气和液氧 D.金刚石和石墨
【答案】D
【知识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解析】【解答】A.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冰是固态的水,二者组成元素不同且都是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 水银是液态的金属汞,是同种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C. 氧气和液氧属于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进行分析。
2.(2020九上·崇明模拟)不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C60 D.炭黑
【答案】D
【知识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解析】【解答】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B、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C、C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D、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3.(2021九上·中山期末)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
A.纯蓝墨水笔 B.铅笔 C.圆珠笔 D.碳素墨水笔
【答案】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档案需要长时间保存。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书写。纯蓝墨水笔、圆珠笔长时间保存字迹容易变得模糊。铅笔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位于纸张表面,较容易因纸张间的摩擦被带走而变得模糊。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4.(2020九上·普陀期末)中国有上千年的书法文物,书法中用到的墨主要含碳,这体现了“碳”的(  )
A.稳定性 B.可燃性 C.还原性 D.导电性
【答案】A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古代书写用的墨,还能保存至今,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字迹显示的黑色,都是碳保留下来的体现,因此说明常温下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温下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5.(2023九上·大荔期末)下列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构成相同
C.偏将军印是重庆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经测定该金质印章含金量约96%——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
D.1滴水中大约有6.02×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是碳原子的结构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液氧是液态的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即液氧与氧气由相同的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金质印章含金量约96%属于混合物,但金单质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1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B、分子构成相同,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根据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析。
6.(2020九上·福州期末)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如下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查漏 B. 装药
C. 收集 D. 验满
【答案】D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向里推注射器活塞,锥形瓶内气压增大,长颈漏斗内液柱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不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短导管进入,将水从长导管排出,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故水面要加一层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B、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根据验满气体在瓶口分析
7.(2023九上·万全期末)下列能收集氢气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 该装置无法排出空气,不能用来收集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B. 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从右边短导管进入,空气从左边长导管排出,可以用来收集氢气,故符合题意;
C. 该装置无法收集氢气,故不符合题意;
D. 该装置不适合收集氢气,因为氢气从导管口进入时,有一部分氢气会从另外的导管逸出,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分析。
8.(2021九上·兴化月考)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错误的是(  )
A.反应都不需加热 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所用的药品的状态相同 D.都能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双氧水常温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可以生成氧气,而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也是常温下进行的,不需要加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双氧水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双氧水为液体,而二氧化锰为固体,是固液反应;而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该反应也是固液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都大,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特点“一变多”。
9.(2021九上·香洲月考)在 a、b 两支试管里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氯酸钾,再向 b 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同时加热, 下列能符合题意表示两试管中产生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加热时间(横坐标)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解析】【解答】高锰酸钾受热极易分解,氯酸钾受热难分解,但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易分解。b试管内除了氯酸钾外,还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开始分解产生氧气。a试管内只有氯酸钾,加热较长时间,才缓慢发生分解产生氧气。因此b试管内的物质先反应完,并产生较多的氧气,a试管内的物质后反应完,产生较少的氧气。与此结果相吻合的图像为D图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可催化氯酸钾分解分析。
10.(2023九上·楚雄期末)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C. 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D. 高温加热一定量木炭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故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A图像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随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碳酸钙反应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B图像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能加快分解速率,并不能增加生成气体的质量,所以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终生成气体的质量是相等的,故C图像不符合题意;
D、高温加热一定量木炭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木炭与氧化铜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小,故D图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特点,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知识分析;
D、根据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知识分析。
11.(2018九上·黄梅期末)明代爱国诗人于谦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呤》)该诗体现了诗人的崇高情操和献身精神。诗中蕴含着石灰的来源、生产、性质、用途等多种化学事实。下列化学变化与诗意无关的是(  )
A.CaCO3高温CO2↑+CaO B.CaO+H2O=Ca(OH)2
C.CO2+Ca(OH)2=CaCO3↓+H2O D.CO2+H2O=H2CO3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解析】【解答】A、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高温煅烧石灰石,A化学方程式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粉身碎骨浑不怕,描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要留清白在人间,描述的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石灰呤》诗中不涉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石灰呤》诗中涉及到石灰石分解,氧化钙与水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不涉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2.(2023九上·鸡西期中)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
A.水 B.食盐水 C.酒精 D.澄清石灰水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13.(2021九上·江都月考)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取 B.收集
C.检验二氧化碳 D.验满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但是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符合题意;
C. 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收集的注意事项,验满方法,进行分析。
14.(2021九上·马关期末)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C.寒冷的冬天,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故A不符合题意;
B、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故B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无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三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三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碳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5.(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是因为地窖中哪种气体含量较高(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氧气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地窖中空气流动性差,蔬菜等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若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地窖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16.(2023九上·未央期末)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
C.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答案】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受日光照射或与氧气接触,也不易起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错误,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故正确 ,不符合题意;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故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分析。
17.(2023九上·顺义期末)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循环(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氧循环和碳循环分别是指O2和CO2的循环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碳循环和氧循环中的“碳”、“氧”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而不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不符合题意;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碳和氧气参与大气中的碳循环,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恒定。
18.(2023九上·楚雄期末)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固体,且硬度都很大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在煤炉旁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金刚石是无色固体,石墨是深灰色固体,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旁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分析;
B、根据碳单质在氧气充足和不足条件下燃烧知识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知识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不助燃化学性质分析。
19.(2023九上·密云期末)下列气体中有毒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 氮气常温性质稳定,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有毒性,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20.(2021九上·罗山期中)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收集氢气
C.闻气体气味 D.称固体质量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 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
B、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
D、使用托盘天平时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垫质量、大小相等的纸片,不能直接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二、填空题
21.(2021九上·广陵期中)物质世界丰富多彩。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从物质的分类角度说,金刚石与石墨都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金刚石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矿物质,可用于     ;而石墨则比较柔软,可用于     。由此可见,物质的性质决定于其     。
【答案】单质;切割玻璃;制铅笔芯;用途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
石墨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等;
由以上可以看出,物质的性质决定于其用途。
【分析】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物质的性质决定于其用途。
22.(2018九上·岐山期末)现有CO2、N2、O2三种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先鉴别出其中一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剩余两种气体可用   区分。
【答案】CO2+Ca(OH)2 =CaCO3↓+H2O;燃着的木条(或带火星的小木条)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2、O2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N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O2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故答案为:CO2+Ca(OH)2 =CaCO3↓+H2O;燃着的木条(或带火星的小木条)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及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答
23.目前,温室效应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发展   经济,提倡   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答案】低碳;低碳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目前,温室效应情况比较严重,所以要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24.(2017九上·崇明月考)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   法收集,此时导气管应伸在   ,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的性质,也可用   法收集,此时导气管应伸到   ,可用   的方法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集满。
【答案】排水集气;(集气)瓶口;大;向上排空气;(集气)瓶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解:气体的收集应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此时导气管应只需放在(集气)瓶口;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了能将瓶中的空气全部排出来,此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底;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的方法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集满,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满。
故答案为:排水集气;(集气)瓶口;大;向上排空气;(集气)瓶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分析】气体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来选择。
三、综合题
25.(2023九上·顺义期末)用下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B处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处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A处溶液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
【答案】(1)
(2)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3)没有验证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变红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B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处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3)A处溶液变红,但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因为没有验证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变红。
【分析】本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会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阶梯蜡烛,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
26.(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现有①氧气、②氮气、③石墨、④金刚石四种物质,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电极的是   ;
(2)常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
(3)能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   ;
(4)可用于玻璃刀刀头的是   。
【答案】(1)③
(2)①
(3)②
(4)④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做电极;
(2)氧气能供给呼吸,常用于医疗急救;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
(4)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玻璃刀刀头。
【分析】性质决定用途,由氧气,氮气,石墨,金刚石的性质可知其用途
27.(2023九上·顺义期末)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干冰常用做制冷剂,利用了干冰   的性质。
(2)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3)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是指 。
A.原子 B.离子 C.元素
【答案】(1)升华吸热
(2)水蒸气
(3)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1)干冰可做食品制冷剂,是因为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故填:升华吸热;
(2)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变软,故填:水蒸气;
(3)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点为干冰的性质以及空气的成分和元素的相关概念
四、计算题
28.(2018九上·荔湾期末)CO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现有1.6t 的氧化铜可以被CO 还原成多少
吨单质铜?(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设1.6t 氧化铜可以被还原成铜的质量为x
CO+ CuO Cu+CO2
80 64
1.6t x
答:生成铜的质量为1.28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生成的铜的质量。
【分析】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相对分子质量乘化学计量数之比。已知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16g,故可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生成铜的质量。
1 / 1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A卷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宁远期末)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干冰和冰 B.水银和汞
C.氧气和液氧 D.金刚石和石墨
2.(2020九上·崇明模拟)不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C60 D.炭黑
3.(2021九上·中山期末)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
A.纯蓝墨水笔 B.铅笔 C.圆珠笔 D.碳素墨水笔
4.(2020九上·普陀期末)中国有上千年的书法文物,书法中用到的墨主要含碳,这体现了“碳”的(  )
A.稳定性 B.可燃性 C.还原性 D.导电性
5.(2023九上·大荔期末)下列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构成相同
C.偏将军印是重庆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经测定该金质印章含金量约96%——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
D.1滴水中大约有6.02×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6.(2020九上·福州期末)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如下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查漏 B. 装药
C. 收集 D. 验满
7.(2023九上·万全期末)下列能收集氢气的装置是(  )
A. B. C. D.
8.(2021九上·兴化月考)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错误的是(  )
A.反应都不需加热 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所用的药品的状态相同 D.都能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9.(2021九上·香洲月考)在 a、b 两支试管里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氯酸钾,再向 b 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同时加热, 下列能符合题意表示两试管中产生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加热时间(横坐标)的图象是(  )
A. B.
C. D.
10.(2023九上·楚雄期末)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C. 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D. 高温加热一定量木炭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
11.(2018九上·黄梅期末)明代爱国诗人于谦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呤》)该诗体现了诗人的崇高情操和献身精神。诗中蕴含着石灰的来源、生产、性质、用途等多种化学事实。下列化学变化与诗意无关的是(  )
A.CaCO3高温CO2↑+CaO B.CaO+H2O=Ca(OH)2
C.CO2+Ca(OH)2=CaCO3↓+H2O D.CO2+H2O=H2CO3
12.(2023九上·鸡西期中)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
A.水 B.食盐水 C.酒精 D.澄清石灰水
13.(2021九上·江都月考)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取 B.收集
C.检验二氧化碳 D.验满
14.(2021九上·马关期末)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C.寒冷的冬天,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15.(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是因为地窖中哪种气体含量较高(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氧气
16.(2023九上·未央期末)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
C.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17.(2023九上·顺义期末)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循环(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氧循环和碳循环分别是指O2和CO2的循环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18.(2023九上·楚雄期末)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固体,且硬度都很大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在煤炉旁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9.(2023九上·密云期末)下列气体中有毒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0.(2021九上·罗山期中)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收集氢气
C.闻气体气味 D.称固体质量
二、填空题
21.(2021九上·广陵期中)物质世界丰富多彩。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从物质的分类角度说,金刚石与石墨都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金刚石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矿物质,可用于     ;而石墨则比较柔软,可用于     。由此可见,物质的性质决定于其     。
22.(2018九上·岐山期末)现有CO2、N2、O2三种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先鉴别出其中一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剩余两种气体可用   区分。
23.目前,温室效应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发展   经济,提倡   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4.(2017九上·崇明月考)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   法收集,此时导气管应伸在   ,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的性质,也可用   法收集,此时导气管应伸到   ,可用   的方法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集满。
三、综合题
25.(2023九上·顺义期末)用下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B处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处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A处溶液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
26.(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现有①氧气、②氮气、③石墨、④金刚石四种物质,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电极的是   ;
(2)常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
(3)能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   ;
(4)可用于玻璃刀刀头的是   。
27.(2023九上·顺义期末)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干冰常用做制冷剂,利用了干冰   的性质。
(2)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3)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是指 。
A.原子 B.离子 C.元素
四、计算题
28.(2018九上·荔湾期末)CO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现有1.6t 的氧化铜可以被CO 还原成多少
吨单质铜?(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解析】【解答】A.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冰是固态的水,二者组成元素不同且都是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 水银是液态的金属汞,是同种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C. 氧气和液氧属于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进行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解析】【解答】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B、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C、C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D、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3.【答案】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档案需要长时间保存。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书写。纯蓝墨水笔、圆珠笔长时间保存字迹容易变得模糊。铅笔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位于纸张表面,较容易因纸张间的摩擦被带走而变得模糊。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古代书写用的墨,还能保存至今,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字迹显示的黑色,都是碳保留下来的体现,因此说明常温下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温下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是碳原子的结构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液氧是液态的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即液氧与氧气由相同的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金质印章含金量约96%属于混合物,但金单质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1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B、分子构成相同,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根据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向里推注射器活塞,锥形瓶内气压增大,长颈漏斗内液柱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不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短导管进入,将水从长导管排出,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故水面要加一层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B、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根据验满气体在瓶口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 该装置无法排出空气,不能用来收集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B. 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从右边短导管进入,空气从左边长导管排出,可以用来收集氢气,故符合题意;
C. 该装置无法收集氢气,故不符合题意;
D. 该装置不适合收集氢气,因为氢气从导管口进入时,有一部分氢气会从另外的导管逸出,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双氧水常温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可以生成氧气,而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也是常温下进行的,不需要加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双氧水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双氧水为液体,而二氧化锰为固体,是固液反应;而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该反应也是固液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都大,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特点“一变多”。
9.【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解析】【解答】高锰酸钾受热极易分解,氯酸钾受热难分解,但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易分解。b试管内除了氯酸钾外,还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开始分解产生氧气。a试管内只有氯酸钾,加热较长时间,才缓慢发生分解产生氧气。因此b试管内的物质先反应完,并产生较多的氧气,a试管内的物质后反应完,产生较少的氧气。与此结果相吻合的图像为D图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可催化氯酸钾分解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故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A图像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随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碳酸钙反应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B图像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能加快分解速率,并不能增加生成气体的质量,所以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终生成气体的质量是相等的,故C图像不符合题意;
D、高温加热一定量木炭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木炭与氧化铜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小,故D图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特点,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知识分析;
D、根据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知识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解析】【解答】A、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高温煅烧石灰石,A化学方程式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粉身碎骨浑不怕,描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要留清白在人间,描述的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石灰呤》诗中不涉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石灰呤》诗中涉及到石灰石分解,氧化钙与水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不涉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2.【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但是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符合题意;
C. 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收集的注意事项,验满方法,进行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故A不符合题意;
B、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故B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无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三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三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碳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5.【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地窖中空气流动性差,蔬菜等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若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地窖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16.【答案】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受日光照射或与氧气接触,也不易起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错误,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故正确 ,不符合题意;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故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分析。
17.【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碳循环和氧循环中的“碳”、“氧”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而不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不符合题意;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碳和氧气参与大气中的碳循环,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恒定。
18.【答案】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金刚石是无色固体,石墨是深灰色固体,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旁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分析;
B、根据碳单质在氧气充足和不足条件下燃烧知识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知识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不助燃化学性质分析。
19.【答案】D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 氮气常温性质稳定,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有毒性,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20.【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 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
B、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
D、使用托盘天平时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垫质量、大小相等的纸片,不能直接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21.【答案】单质;切割玻璃;制铅笔芯;用途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
石墨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等;
由以上可以看出,物质的性质决定于其用途。
【分析】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物质的性质决定于其用途。
22.【答案】CO2+Ca(OH)2 =CaCO3↓+H2O;燃着的木条(或带火星的小木条)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2、O2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N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O2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故答案为:CO2+Ca(OH)2 =CaCO3↓+H2O;燃着的木条(或带火星的小木条)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及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答
23.【答案】低碳;低碳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目前,温室效应情况比较严重,所以要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24.【答案】排水集气;(集气)瓶口;大;向上排空气;(集气)瓶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解:气体的收集应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此时导气管应只需放在(集气)瓶口;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了能将瓶中的空气全部排出来,此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底;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的方法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集满,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满。
故答案为:排水集气;(集气)瓶口;大;向上排空气;(集气)瓶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分析】气体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来选择。
25.【答案】(1)
(2)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3)没有验证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变红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B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处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3)A处溶液变红,但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因为没有验证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变红。
【分析】本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会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阶梯蜡烛,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
26.【答案】(1)③
(2)①
(3)②
(4)④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做电极;
(2)氧气能供给呼吸,常用于医疗急救;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
(4)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玻璃刀刀头。
【分析】性质决定用途,由氧气,氮气,石墨,金刚石的性质可知其用途
27.【答案】(1)升华吸热
(2)水蒸气
(3)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1)干冰可做食品制冷剂,是因为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故填:升华吸热;
(2)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变软,故填:水蒸气;
(3)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点为干冰的性质以及空气的成分和元素的相关概念
28.【答案】解:设1.6t 氧化铜可以被还原成铜的质量为x
CO+ CuO Cu+CO2
80 64
1.6t x
答:生成铜的质量为1.28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生成的铜的质量。
【分析】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相对分子质量乘化学计量数之比。已知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16g,故可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生成铜的质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