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2 20:51:07

文档简介

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楚雄期末)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D.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以隔绝氧气(或空气),说法不符合题意;
B、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充分接触,说法符合题意;
D、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物质充分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2.(2023九上·富县期末)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及原理都正确的是(  )
A.吹灭蜡烛,原理是隔绝氧气
B.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辟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C符合题意;
D. 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3.(2023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室内起火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适宜的灭火器是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 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电器、图书档案等物质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从而避免电器、档案损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易燃易爆知识分析。
4.(2018九上·武安期末)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天然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燃烧和爆炸实验;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氮气不具有助燃性,也不具有可燃性,A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B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可能,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可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5.(2022九上·太和期中)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麦田里堆放的秸秆自燃
C.动植物的呼吸
D.夏天米饭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馊
【答案】B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钢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故不符合题意;
B. 麦田里堆放的秸秆自燃为剧烈氧化,不属于缓慢氧化,故符合题意;
C. 动植物的呼吸属于缓慢氧化,故不符合题意;
D. 夏天米饭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馊属于缓慢氧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分析。
6.(2021九上·永善期末)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电路等着火时,可以用水扑灭
B.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C.家中燃气泄漏,应该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镁可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电器、电路等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否则可能引起触电或损坏电器。不符合题意。
B、物质燃烧除了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要物质本身是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C、家中燃气泄漏,如打开排气扇通风可能因电打火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镁可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7.(2023九上·西安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C.扑灭图书、档案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会引起触电危险,所以应当首先切断电源,故A不符合题意;
B. 高层住房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否则空气流通会造成燃烧更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灭火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故扑灭图书、档案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故C符合题意;
D.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8.(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下列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木炭燃烧 B.生石灰和水反应
C.白磷缓慢氧化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C、白磷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的条件发生的,由此可知该反应需要吸收太阳能提供的热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几种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9.(2020九上·雅安期末)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太阳能
【答案】D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化石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太阳能属于新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
故答案为:D。
【分析】化石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10.(2021九上·东平期中)下列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B.利用潮汐发电
C.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海水中稀释
【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工业上采取晒海水使水分蒸发,最后制得食盐的方法,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动力资源,所以可利用潮汐发电,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工业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海水会引起海水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工业废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1.(2023九上·西乡县期末)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生态环境方面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答案】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有害物随水流入江河而污染水体,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有效提高对资源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和烟尘,不利于保护环境,做法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约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
12.(2023九上·楚雄期末)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2年中国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 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推广新能源汽车 D.工厂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会产生污染性物质,污染环境,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可以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粉尘等的含量,改善环境,不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D、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与保护,新能源利用,工厂废水处理方法知识分析。
13.(2015九上·中山期中)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
A.H2、N2 B.N2、O2 C.CO2、CO D.N2、Ar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解:A、氢气具可燃性,遇火燃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A不正确;
B、氧气具助燃性、氧化性,高温易和金属反应,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具可燃性,遇火会燃,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C不正确;
D、氮气、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很难和金属物质反应,常用作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氢气具可燃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氧气具助燃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一氧化碳具可燃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氮气、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
14.(2023九上·富县期末)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 天然气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气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故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15.(2021九上·房山期末)我国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已投产使用,每年可供应超30亿立方米优质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甲烷 C.甲醇 D.乙醇
【答案】B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料的利用和开发可得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16.(2023九上·桂平期末)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可燃冰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氢气燃烧只有水,且热值高,是最理想的燃料,
故答案为:D。
【分析】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环保无污染。
17.(2020九上·海淀期末)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
【答案】D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核能等。
电能、煤和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人类早已大范围使用,且技术也十分成熟,不属于新能源。
故答案为:D。
【分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核能等。
18.(2022九上·镇江月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甲:检查气密性 B.乙:加入锌粒
C.丙:产生氢气 D.丁:收集氢气
【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制取氢气是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块状固体药品:一横、二竖、三直立;
C、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19.(2021九上·九江期末)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0.(2018九上·李沧期末)下列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合理的是(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为240℃)(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C.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 A、铜粉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密闭容器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活塞向右移动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故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正确;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氯化氢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只能探究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C不符合题意;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一般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二、填空题
21.(2022九上·镇江月考)依据如图进行实验,通入O2,点燃酒精灯。
(1)红磷燃烧放热、发光,产生   (填现象)。
(2)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大量的白烟
(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放热、发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2)通入O2,点燃酒精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无明显现象,b中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红磷燃烧:冒白烟、放热;
(2)根据燃烧三要素综合分析。
22.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答案】氧气;发光;发热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分析】根据燃烧定义分析。
23.(2023九上·楚雄期末)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石墨 B.一氧化碳 C.干冰
①可用   进行人工降雨;
②可用   制作干电池电极;
③可用   冶炼金属。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从能源能否循环再生的角度划分,它们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过多CO2的排放会导致   加剧。
(3)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答案】(1)C;A;B
(2)天然气;不可再生;温室效应
(3)氢能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进行人工降雨,故答案为:C。
②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电极,故答案为:A。
③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答案为:B。
(2)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短时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过多CO2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3)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氢能(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石墨的导电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固体二氧化碳用途知识分析;
(2)根据化石燃料及其使用对环境影响知识分析;
(3)根据目前常见新能源知识分析。
24.(2023九上·内江期末)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 硫 KClO3 二氧化锰混合做成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促使KClO3 分解,然后是硫燃烧 其中KClO3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5;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着火点更低;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KClO3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由于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低,因此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 硫燃烧是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白磷着火点比硫低,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三、综合题
25.(2021九上·永善期末)回答:
(1)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   ,②有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2)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图示(左)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其中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3)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如图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4)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的原因是   。
(5)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1)可燃物
(2)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没有接触到空气(氧气)
(3)A
(4)水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5)清除可燃物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是可燃物,②有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2)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到空气。
(3)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如图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4)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的原因是水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5)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分析】(1)根据燃烧需可燃物、有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分析;
(2)根据燃烧条件分析;
(3)根据所给各图标名称分析;
(4)根据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分析;
(5)根据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26.(2021九上·房山期末)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1)现阶段的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碳中和是指通过一定途径实现CO2“零排放”。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填序号)。
A.氢气 B.一氧化碳 C.氨(NH3)
(3)为应对能源短缺问题,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潮汐能、生物质能、   (填1种)等。
【答案】(1)石油
(2)A;C
(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氨(NH3)中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C;
(3)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故答案为:(1)石油(2)AC(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进行分析
27.(2019九上·海淀期末)在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 心的温度。请从燃烧条件角度回答:
(1)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原因是   。
(2)吹灭蜡烛后,镁条开始燃烧,并重新引燃蜡烛。引燃蜡烛时,镁条所起的作用是   。
【答案】(1)镁条不能和氧气接触
(2)升高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蜡烛燃烧时消耗了焰心周围的氧气,镁条不能和氧气接触,不符合燃烧的条件,故填镁条不能和氧气接触;(2)引燃蜡烛时,镁条的作用是升高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故填升高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
【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得到的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四、计算题
28.(2023九上·凤凰期末)凤凰县家用化石燃料的使用,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过程,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指的是   
(2)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CH4),完全燃烧16kg的甲烷,可产生多少二氧化碳?(温馨提示:CH4+2O2CO2+2H2O)
【答案】(1)天然气
(2)解:设可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
答:可产生44kg二氧化碳。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指的是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分析】(1)根据“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指的是天然气分析;
(2)根据反应的甲烷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1 / 1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单元分层测试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A卷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楚雄期末)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D.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2.(2023九上·富县期末)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及原理都正确的是(  )
A.吹灭蜡烛,原理是隔绝氧气
B.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辟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2023九上·绵阳期末)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室内起火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适宜的灭火器是二氧化碳灭火器
4.(2018九上·武安期末)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天然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5.(2022九上·太和期中)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麦田里堆放的秸秆自燃
C.动植物的呼吸
D.夏天米饭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馊
6.(2021九上·永善期末)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电路等着火时,可以用水扑灭
B.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C.家中燃气泄漏,应该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镁可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7.(2023九上·西安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C.扑灭图书、档案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8.(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下列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木炭燃烧 B.生石灰和水反应
C.白磷缓慢氧化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9.(2020九上·雅安期末)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太阳能
10.(2021九上·东平期中)下列利用海洋资源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B.利用潮汐发电
C.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海水中稀释
11.(2023九上·西乡县期末)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生态环境方面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12.(2023九上·楚雄期末)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2年中国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 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推广新能源汽车 D.工厂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3.(2015九上·中山期中)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
A.H2、N2 B.N2、O2 C.CO2、CO D.N2、Ar
14.(2023九上·富县期末)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
15.(2021九上·房山期末)我国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已投产使用,每年可供应超30亿立方米优质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甲烷 C.甲醇 D.乙醇
16.(2023九上·桂平期末)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可燃冰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17.(2020九上·海淀期末)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
18.(2022九上·镇江月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甲:检查气密性 B.乙:加入锌粒
C.丙:产生氢气 D.丁:收集氢气
19.(2021九上·九江期末)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0.(2018九上·李沧期末)下列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合理的是(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为240℃)(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C.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题
21.(2022九上·镇江月考)依据如图进行实验,通入O2,点燃酒精灯。
(1)红磷燃烧放热、发光,产生   (填现象)。
(2)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2.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3.(2023九上·楚雄期末)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石墨 B.一氧化碳 C.干冰
①可用   进行人工降雨;
②可用   制作干电池电极;
③可用   冶炼金属。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从能源能否循环再生的角度划分,它们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过多CO2的排放会导致   加剧。
(3)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24.(2023九上·内江期末)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 硫 KClO3 二氧化锰混合做成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促使KClO3 分解,然后是硫燃烧 其中KClO3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三、综合题
25.(2021九上·永善期末)回答:
(1)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   ,②有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2)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图示(左)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其中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3)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如图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4)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的原因是   。
(5)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   。
26.(2021九上·房山期末)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1)现阶段的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碳中和是指通过一定途径实现CO2“零排放”。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填序号)。
A.氢气 B.一氧化碳 C.氨(NH3)
(3)为应对能源短缺问题,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潮汐能、生物质能、   (填1种)等。
27.(2019九上·海淀期末)在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 心的温度。请从燃烧条件角度回答:
(1)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原因是   。
(2)吹灭蜡烛后,镁条开始燃烧,并重新引燃蜡烛。引燃蜡烛时,镁条所起的作用是   。
四、计算题
28.(2023九上·凤凰期末)凤凰县家用化石燃料的使用,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过程,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指的是   
(2)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CH4),完全燃烧16kg的甲烷,可产生多少二氧化碳?(温馨提示:CH4+2O2CO2+2H2O)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以隔绝氧气(或空气),说法不符合题意;
B、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充分接触,说法符合题意;
D、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物质充分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C符合题意;
D. 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 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电器、图书档案等物质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从而避免电器、档案损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易燃易爆知识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燃烧和爆炸实验;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氮气不具有助燃性,也不具有可燃性,A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B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可能,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可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5.【答案】B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钢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故不符合题意;
B. 麦田里堆放的秸秆自燃为剧烈氧化,不属于缓慢氧化,故符合题意;
C. 动植物的呼吸属于缓慢氧化,故不符合题意;
D. 夏天米饭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馊属于缓慢氧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电器、电路等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否则可能引起触电或损坏电器。不符合题意。
B、物质燃烧除了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要物质本身是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C、家中燃气泄漏,如打开排气扇通风可能因电打火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镁可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7.【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会引起触电危险,所以应当首先切断电源,故A不符合题意;
B. 高层住房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否则空气流通会造成燃烧更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灭火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故扑灭图书、档案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故C符合题意;
D.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C、白磷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的条件发生的,由此可知该反应需要吸收太阳能提供的热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几种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化石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太阳能属于新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
故答案为:D。
【分析】化石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10.【答案】D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工业上采取晒海水使水分蒸发,最后制得食盐的方法,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动力资源,所以可利用潮汐发电,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物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故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工业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海水会引起海水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故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工业废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1.【答案】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有害物随水流入江河而污染水体,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有效提高对资源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和烟尘,不利于保护环境,做法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约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
12.【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会产生污染性物质,污染环境,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可以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粉尘等的含量,改善环境,不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D、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与保护,新能源利用,工厂废水处理方法知识分析。
13.【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解:A、氢气具可燃性,遇火燃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A不正确;
B、氧气具助燃性、氧化性,高温易和金属反应,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具可燃性,遇火会燃,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C不正确;
D、氮气、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很难和金属物质反应,常用作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氢气具可燃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氧气具助燃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一氧化碳具可燃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氮气、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
14.【答案】C
【知识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 天然气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气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故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15.【答案】B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料的利用和开发可得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16.【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氢气燃烧只有水,且热值高,是最理想的燃料,
故答案为:D。
【分析】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环保无污染。
17.【答案】D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核能等。
电能、煤和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人类早已大范围使用,且技术也十分成熟,不属于新能源。
故答案为:D。
【分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核能等。
18.【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制取氢气是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块状固体药品:一横、二竖、三直立;
C、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19.【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故错误,符合题意;
C. 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0.【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 A、铜粉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密闭容器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活塞向右移动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故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正确;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氯化氢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只能探究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C不符合题意;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一般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21.【答案】(1)大量的白烟
(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放热、发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2)通入O2,点燃酒精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无明显现象,b中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红磷燃烧:冒白烟、放热;
(2)根据燃烧三要素综合分析。
22.【答案】氧气;发光;发热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分析】根据燃烧定义分析。
23.【答案】(1)C;A;B
(2)天然气;不可再生;温室效应
(3)氢能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进行人工降雨,故答案为:C。
②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电极,故答案为:A。
③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答案为:B。
(2)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短时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过多CO2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3)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氢能(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石墨的导电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固体二氧化碳用途知识分析;
(2)根据化石燃料及其使用对环境影响知识分析;
(3)根据目前常见新能源知识分析。
24.【答案】+5;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着火点更低;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KClO3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由于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低,因此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 硫燃烧是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白磷着火点比硫低,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25.【答案】(1)可燃物
(2)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没有接触到空气(氧气)
(3)A
(4)水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5)清除可燃物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是可燃物,②有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2)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到空气。
(3)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如图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4)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的原因是水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5)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分析】(1)根据燃烧需可燃物、有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分析;
(2)根据燃烧条件分析;
(3)根据所给各图标名称分析;
(4)根据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分析;
(5)根据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26.【答案】(1)石油
(2)A;C
(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氨(NH3)中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C;
(3)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故答案为:(1)石油(2)AC(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进行分析
27.【答案】(1)镁条不能和氧气接触
(2)升高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蜡烛燃烧时消耗了焰心周围的氧气,镁条不能和氧气接触,不符合燃烧的条件,故填镁条不能和氧气接触;(2)引燃蜡烛时,镁条的作用是升高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故填升高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
【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得到的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28.【答案】(1)天然气
(2)解:设可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
答:可产生44kg二氧化碳。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指的是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分析】(1)根据“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指的是天然气分析;
(2)根据反应的甲烷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