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时测评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时测评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6 15:31: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时测评卷
一、字词模块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散入    (sàn sǎn) 机杼   (shū zhù)
【答案】sàn;zhù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散,读四声时是动词,指散开、分散的意思。而它读三声时,是形容词,指零碎的、不集中的。很明显,散入,是动词。杼,形声字,声旁是“予”,古时候这个“予”有一个读音为“zhù”,而“杼”恰恰就是用的这个读音。
故答案为:sàn、zhù
【点评】本题考查对多音字、形声字读音的辨析能力。多音字读音不同,语境义也不同,据此可以分辨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而形声字的读音虽然与声旁不无关系,但随着汉字读音的演变,有的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已经大相径庭,解答本题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回忆划线的形声字在课文里是怎么读的即可。
2.读拼音,写词语。
kū qì qī xī xiān
xì wū yā zhū hóu piān
zhānɡ
                       
【答案】哭泣;栖息;纤细;乌鸦;诸侯;篇章
【知识点】拼音;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kū qì,一个一声,一个四声,两个字表达的意思很容易想到都是“哭”,对应的词语就是“哭泣”。
qī xī ,可能会想到“七夕”和“栖息”两个词语,但结合本册课文,应该选择后者。据此方法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哭泣、栖息、纤细、乌鸦、诸侯、篇章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读、书写能力。首先读一读给出的音节,看能想到哪些在课文里出现过的词语。如果实在想不出,那就要仔细分析声调,确定到底是什么意思的词语,因义定词和因音定词要联合起来思考。
3.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
A.文章。 B.章法。 C.句子。 D.花纹。
(2)泣涕零如雨。(  )
A.零头。 B.同“淋”。 C.落下。 D.没有。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A.都。 B.极。 C.完。 D.最。
(4)纤纤擢素手。(  )
A.向来。 B.颜色单纯,不艳丽。
C.白皙。 D.与“荤”相对。
【答案】(1)D
(2)C
(3)A
(4)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1)句子大意是: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 。出自《迢迢牵牛星》,章,这里指布的花纹。
(2)句意是: 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零,落,动词。
(3)出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句意是: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尽,都。
(4)句意是: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素,白。
故答案为:(1)D;(2);C(3)A;(4)C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语境义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先读一读句子,看是什么意思,根据语境提取出划线字的意义,对照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即可。
4.看图完成练习。
读完《十五夜望月》,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我不由得联想起含“月”字的成语:   、   、   、   。
【答案】花好月圆;闭月羞花;月明星稀;冰壶秋月(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词形;成语
【解析】【分析】月,是文人墨客笔下常歌咏的对象,相关典故就有嫦娥奔月。还有古代的美女有闭花羞月之貌,据此联想作答即可。注意题目要求答案一定是成语。
故答案为:花好月圆、闭月羞花、月明星稀、冰壶秋月(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根据要求,带某个汉字的成语往往与这个汉字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可以通过这个汉字联想相关的文学典故、以及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成语。
二、句子模块
5.品析句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   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   ”。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描写了   。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借   写   ,表达了   。
【答案】(1)牛郎织女;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对偶;织女织布时的情景
(3)望月;离愁;诗人的思亲之情
【知识点】修辞手法;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诗
【解析】【分析】(1)牵牛,指牛郎;河汉女,指织女星,在银河北。与牵牛星隔河相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相关诗句有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 纤纤,对札札 ; 擢,动词,对动词弄 ; 素手,对机杼。句子描写了女主人公织布时的情景。
(3) 月明人尽望,描绘了月下人们尽在思念亲人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1)牛郎织女;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对偶;织女织布时的情景;
(3)望月;离愁;诗人的思亲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默写能力。《迢迢牵牛星》讲述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关于牛郎、织女星的诗句也是有的。
(2)本题考查对诗句修辞手法的赏析。古诗中用到的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等。其中,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3)本题考查对诗句抒情手法的赏析。抒情手法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四种。
三、读写模块
6.课内阅读。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   ,第三、四句写   ,   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答案】(1)白昼;夜晚;日暮
(2)不可以。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传”字用得妙。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4)禁火,只吃冷食,祭扫等。
【知识点】诗;寒食
【解析】【分析】(1) 飞花、御柳斜,属于白天看到的景象; 日暮,是时间上的提示,也是一个转折点。
(2) “无处不” 属于双重否定表强调,而“处处都”属于一般陈述,无强调效果。
(3)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句意是:皇帝特许重臣“五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一个“传”字, 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所以这个字用的比较精妙。
(4)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故答案为:(1)白昼、夜晚、日暮;
(2)不可以。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 “传”字用得妙。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4) 禁火,只吃冷食,祭扫等。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根据提问,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属于什么时间段。
(2)本题考查炼句、炼词的能力。 “无处不” 与 “处处都” 属于近义短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的差异是解答的关键。
(3)本题考查炼字能力。根据提问, 哪个字用得妙,这就需要用鉴赏的眼光,去发现表达效果奇妙的一个字来进行赏析。
(4)本题考查对文化知识中风俗习俗的理解能力。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7.课外阅读(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
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   
④牧童遥指杏花村。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   ,天气是   ,作用是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答案】(1)①多。;②几乎要,简直要。;③请问。;④远远地。
(2)清明节;下雨天;渲染烦闷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3)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4)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
【知识点】诗;清明
【解析】【分析】(1)纷纷,写出了雨丝细密;欲,将要,简直会;借问,客套礼貌用语,请问;遥,指远远的。
(2)诗句写作时间上并没有细分到一天的某个时辰,而是从节气上点名了是清明节那天;天气则是春雨绵绵;这样就渲染了一个凄美的意境,为下文的写作做了铺垫。
(3) 行人,既包括作者自己,也包括其他过路客人,身心两方面的疲惫是行人断魂的主要原因,这天主要是对逝去亲人的祭奠和怀念,离家的人则归心似箭,所以人们的情绪是比较低落的,结合天气的描写作答即可。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者使用了设问技巧,虽然询问的是牧童,但作者并没有让人物说话,而是含蓄地通过一个动作做了回答,这就由近及远,让读者联想到一片繁茂的杏花雨村,增点了意境的美感。
故答案为:(1)①多。②几乎要,简直要。③请问。④远远地。
(2)清明节;下雨天;渲染烦闷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3) 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4) 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既要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也要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使用的对象以及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对写作时间、背景的辨析以及对其表达效果的赏析。诗人往往选取花前月下、春雨绵绵等特殊境况,借以渲染气氛,更好地实现意境。情景、情感的表达。《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3)本题考查炼句、炼词能力。“欲断魂” 是抽象意义的外在描写,复杂的内心情感包括旅途的劳苦、内心的思念等,简短的三个字全包括了,分析时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甚至是一个字。
(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根据提问,找到后两句进行分析,再体会其表达技巧即可。
8.课外阅读(二)
鹊桥仙①
[宋]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③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④银汉:银河。⑤迢迢:遥远的样子。⑥暗度:悄悄渡过。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⑧忍顾:怎忍回视。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银汉迢迢暗度。(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②便胜却、人间无数。(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③忍顾鹊桥归路?(  )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①飞星/传恨。
②银汉/迢迢暗度。
③忍/顾鹊桥/归路。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   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   。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答案】(1)①B ②C ③A ④C
(2)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3)牛郎织女;坚贞、诚挚的感情
(4)感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知识点】词
【解析】【分析】(1)银汉迢迢暗度,意思是牛郎和织女悄然无言,各自横越过漫长的银汉来相会。暗,悄悄地,选B;便胜却人间无数,意思是,却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晚。胜,胜过、超过,选C,据此方法作答即可。
(2) ② 银汉迢迢,主谓短语,与后面的谓语断开。据此划分朗读节奏的正误即可。③正确断句应为:忍顾/鹊桥/归路。
(3)作者借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的却是人间的真情,人间酷似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很多很多,在当时的社会可能表现得更加强烈。牛郎织女之间的感情是坚贞、诚挚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词句最后两句是全文的总结,也是感情的升华,朝朝暮暮相守,是真情,但经得起分离的考验才是更加坚定的真情。这两句属于议论表达方式的运用。
故答案为:(1) ①B ②C ③A ④C ;
(2)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
(3)牛郎织女;坚贞、诚挚的感情;
(4) 感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点评】(1)本题考查对字义的理解。要从两方面分析作答。一是选项,另外是语境。两项结合起来找出一致的汉字意义即可。
(2)本题考查对朗读节奏的划分。可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划分,注意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3)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
(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包含了一种人生哲理,意思是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厮陪相伴!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时测评卷
一、字词模块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散入    (sàn sǎn) 机杼   (shū zhù)
2.读拼音,写词语。
kū qì qī xī xiān
xì wū yā zhū hóu piān
zhānɡ
                       
3.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
A.文章。 B.章法。 C.句子。 D.花纹。
(2)泣涕零如雨。(  )
A.零头。 B.同“淋”。 C.落下。 D.没有。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A.都。 B.极。 C.完。 D.最。
(4)纤纤擢素手。(  )
A.向来。 B.颜色单纯,不艳丽。
C.白皙。 D.与“荤”相对。
4.看图完成练习。
读完《十五夜望月》,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我不由得联想起含“月”字的成语:   、   、   、   。
二、句子模块
5.品析句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   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   ”。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描写了   。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借   写   ,表达了   。
三、读写模块
6.课内阅读。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   ,第三、四句写   ,   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7.课外阅读(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
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   
④牧童遥指杏花村。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   ,天气是   ,作用是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8.课外阅读(二)
鹊桥仙①
[宋]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③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④银汉:银河。⑤迢迢:遥远的样子。⑥暗度:悄悄渡过。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⑧忍顾:怎忍回视。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银汉迢迢暗度。(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②便胜却、人间无数。(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③忍顾鹊桥归路?(  )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①飞星/传恨。
②银汉/迢迢暗度。
③忍/顾鹊桥/归路。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   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   。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sàn;zhù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散,读四声时是动词,指散开、分散的意思。而它读三声时,是形容词,指零碎的、不集中的。很明显,散入,是动词。杼,形声字,声旁是“予”,古时候这个“予”有一个读音为“zhù”,而“杼”恰恰就是用的这个读音。
故答案为:sàn、zhù
【点评】本题考查对多音字、形声字读音的辨析能力。多音字读音不同,语境义也不同,据此可以分辨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而形声字的读音虽然与声旁不无关系,但随着汉字读音的演变,有的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已经大相径庭,解答本题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回忆划线的形声字在课文里是怎么读的即可。
2.【答案】哭泣;栖息;纤细;乌鸦;诸侯;篇章
【知识点】拼音;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kū qì,一个一声,一个四声,两个字表达的意思很容易想到都是“哭”,对应的词语就是“哭泣”。
qī xī ,可能会想到“七夕”和“栖息”两个词语,但结合本册课文,应该选择后者。据此方法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哭泣、栖息、纤细、乌鸦、诸侯、篇章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读、书写能力。首先读一读给出的音节,看能想到哪些在课文里出现过的词语。如果实在想不出,那就要仔细分析声调,确定到底是什么意思的词语,因义定词和因音定词要联合起来思考。
3.【答案】(1)D
(2)C
(3)A
(4)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1)句子大意是: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 。出自《迢迢牵牛星》,章,这里指布的花纹。
(2)句意是: 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零,落,动词。
(3)出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句意是: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尽,都。
(4)句意是: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素,白。
故答案为:(1)D;(2);C(3)A;(4)C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语境义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先读一读句子,看是什么意思,根据语境提取出划线字的意义,对照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即可。
4.【答案】花好月圆;闭月羞花;月明星稀;冰壶秋月(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词形;成语
【解析】【分析】月,是文人墨客笔下常歌咏的对象,相关典故就有嫦娥奔月。还有古代的美女有闭花羞月之貌,据此联想作答即可。注意题目要求答案一定是成语。
故答案为:花好月圆、闭月羞花、月明星稀、冰壶秋月(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根据要求,带某个汉字的成语往往与这个汉字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可以通过这个汉字联想相关的文学典故、以及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成语。
5.【答案】(1)牛郎织女;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对偶;织女织布时的情景
(3)望月;离愁;诗人的思亲之情
【知识点】修辞手法;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诗
【解析】【分析】(1)牵牛,指牛郎;河汉女,指织女星,在银河北。与牵牛星隔河相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相关诗句有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 纤纤,对札札 ; 擢,动词,对动词弄 ; 素手,对机杼。句子描写了女主人公织布时的情景。
(3) 月明人尽望,描绘了月下人们尽在思念亲人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1)牛郎织女;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对偶;织女织布时的情景;
(3)望月;离愁;诗人的思亲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默写能力。《迢迢牵牛星》讲述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关于牛郎、织女星的诗句也是有的。
(2)本题考查对诗句修辞手法的赏析。古诗中用到的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等。其中,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3)本题考查对诗句抒情手法的赏析。抒情手法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四种。
6.【答案】(1)白昼;夜晚;日暮
(2)不可以。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传”字用得妙。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4)禁火,只吃冷食,祭扫等。
【知识点】诗;寒食
【解析】【分析】(1) 飞花、御柳斜,属于白天看到的景象; 日暮,是时间上的提示,也是一个转折点。
(2) “无处不” 属于双重否定表强调,而“处处都”属于一般陈述,无强调效果。
(3)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句意是:皇帝特许重臣“五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一个“传”字, 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所以这个字用的比较精妙。
(4)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故答案为:(1)白昼、夜晚、日暮;
(2)不可以。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 “传”字用得妙。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4) 禁火,只吃冷食,祭扫等。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根据提问,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属于什么时间段。
(2)本题考查炼句、炼词的能力。 “无处不” 与 “处处都” 属于近义短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的差异是解答的关键。
(3)本题考查炼字能力。根据提问, 哪个字用得妙,这就需要用鉴赏的眼光,去发现表达效果奇妙的一个字来进行赏析。
(4)本题考查对文化知识中风俗习俗的理解能力。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7.【答案】(1)①多。;②几乎要,简直要。;③请问。;④远远地。
(2)清明节;下雨天;渲染烦闷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3)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4)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
【知识点】诗;清明
【解析】【分析】(1)纷纷,写出了雨丝细密;欲,将要,简直会;借问,客套礼貌用语,请问;遥,指远远的。
(2)诗句写作时间上并没有细分到一天的某个时辰,而是从节气上点名了是清明节那天;天气则是春雨绵绵;这样就渲染了一个凄美的意境,为下文的写作做了铺垫。
(3) 行人,既包括作者自己,也包括其他过路客人,身心两方面的疲惫是行人断魂的主要原因,这天主要是对逝去亲人的祭奠和怀念,离家的人则归心似箭,所以人们的情绪是比较低落的,结合天气的描写作答即可。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者使用了设问技巧,虽然询问的是牧童,但作者并没有让人物说话,而是含蓄地通过一个动作做了回答,这就由近及远,让读者联想到一片繁茂的杏花雨村,增点了意境的美感。
故答案为:(1)①多。②几乎要,简直要。③请问。④远远地。
(2)清明节;下雨天;渲染烦闷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3) 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4) 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既要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也要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使用的对象以及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对写作时间、背景的辨析以及对其表达效果的赏析。诗人往往选取花前月下、春雨绵绵等特殊境况,借以渲染气氛,更好地实现意境。情景、情感的表达。《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3)本题考查炼句、炼词能力。“欲断魂” 是抽象意义的外在描写,复杂的内心情感包括旅途的劳苦、内心的思念等,简短的三个字全包括了,分析时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甚至是一个字。
(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根据提问,找到后两句进行分析,再体会其表达技巧即可。
8.【答案】(1)①B ②C ③A ④C
(2)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3)牛郎织女;坚贞、诚挚的感情
(4)感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知识点】词
【解析】【分析】(1)银汉迢迢暗度,意思是牛郎和织女悄然无言,各自横越过漫长的银汉来相会。暗,悄悄地,选B;便胜却人间无数,意思是,却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晚。胜,胜过、超过,选C,据此方法作答即可。
(2) ② 银汉迢迢,主谓短语,与后面的谓语断开。据此划分朗读节奏的正误即可。③正确断句应为:忍顾/鹊桥/归路。
(3)作者借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的却是人间的真情,人间酷似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很多很多,在当时的社会可能表现得更加强烈。牛郎织女之间的感情是坚贞、诚挚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词句最后两句是全文的总结,也是感情的升华,朝朝暮暮相守,是真情,但经得起分离的考验才是更加坚定的真情。这两句属于议论表达方式的运用。
故答案为:(1) ①B ②C ③A ④C ;
(2)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
(3)牛郎织女;坚贞、诚挚的感情;
(4) 感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点评】(1)本题考查对字义的理解。要从两方面分析作答。一是选项,另外是语境。两项结合起来找出一致的汉字意义即可。
(2)本题考查对朗读节奏的划分。可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划分,注意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3)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
(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包含了一种人生哲理,意思是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厮陪相伴!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