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2《腊八粥》课时测评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2《腊八粥》课时测评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6 14:00:5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2《腊八粥》课时测评卷
一、字词模块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甜腻   (èr nì) 咽下   (yān yàn)
褐色   (hè kē) 染缸   (jāng gāng)
2.读拼音,写字词。
早餐,我喜欢hē zhōu   ,特别是用糯米、红豆、板栗、黑米等áo   的,很nóng chóu   ,需用tāng chí   边搅和边喝,热乎乎的。
3.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文中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1)凡是本校学生,都有竞选的   (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
(2)他因为生病,腿都   (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了。
4.看图写成语。
看着美食图,想象文中八儿全家吃腊八粥的情景,我的脑海中会禁不住出现   、   、   等成语。
二、句子模块
5.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①这段话中的“光”的意思是   
A.完了,一点儿不剩 B.露着 C.单,只
②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   
A.语意未尽 B.语言中断,欲言又止
C.引文的省略
③这段话表现了八儿   。
(2)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生动地写出了   ,从侧面表现了   。
三、读写模块
6.课内阅读。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1)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
提到——    益发——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个句子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3)八儿为什么“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7.课外阅读。
烧饼葛(节选)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要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来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哇,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1)解释词语。
①照例:   
②心急火燎:   
(2)选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3)用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4)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
A.点题。 B.过渡句,承上启下。
(5)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不仅辛苦,而且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烤箱烤制的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8.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美食,简单地说一说,与大家分享。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nì;yàn;hè;gāng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nì、yàn、hè、gāng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喝粥;熬;浓稠;汤匙
【知识点】拼音;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粥、熬、稠、匙”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喝粥、熬、浓稠、汤匙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含义写出对应的词语,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3.【答案】(1)资格
(2)肿胀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语境来分析,词语就锁定了。
故答案为:(1)资格(2)肿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答案】垂涎三尺;垂涎欲滴;馋涎欲滴(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成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垂涎三尺、垂涎欲滴、馋涎欲滴(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5.【答案】(1)C;B;想吃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比喻;八儿的肚子;小鼓;八儿吃得特别多;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①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②考查省略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③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2)把“八儿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这是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八儿吃得特别多,从侧面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
故答案为:(1)①C;②B;③想吃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比喻;八儿的肚子;小鼓;八儿吃得特别多 ;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点评】(1)①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②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③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答案】(1)说到;更加
(2)C
(3)因为今天他能吃到妈妈煮的腊八粥。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说到、更加
(2) C
(3)因为今天他能吃到妈妈煮的腊八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答案】(1)①按照惯例;按照常情。;②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2)①小葛每天早晨做烧饼的情形。②小葛技艺高超,烧饼深受欢迎,高峰时段须限购。③小葛对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④回忆小葛做烧饼前和决心跟父亲学做烧饼的经历。其中第(2)(3)两件事写得详细;第①④两件事写得简略。
(3)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
(4)B
(5)不同意。文中的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深受大家喜爱。他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①按照惯例;按照常情。②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2)①小葛每天早晨做烧饼的情形。②小葛技艺高超,烧饼深受欢迎,高峰时段须限购。③小葛对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④回忆小葛做烧饼前和决心跟父亲学做烧饼的经历。其中第(2)(3)两件事写得详细;第①④两件事写得简略。
(3)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
(4)B
(5)不同意。文中的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深受大家喜爱。他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答案】我的家乡的特色美食是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色泽好看。麻婆豆腐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接着,把肉切成肉丁,用植物油把肉丁炒熟。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温在八十度左右时放入豆腐,再翻炒几下,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这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一种美食。家乡美食众多,写之前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最有特色的来写。写的时候,可以从美食的材料准备、制作过程、色、香、味等方面来展开具体地写,还可以写一写跟美食有关的故事,注意抓住其中一两个重点,写出美食的特点,材料安排要做到详略得当,如果你对美食有什么感想和看法,也可以写出来。
故答案为:我的家乡的特色美食是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色泽好看。麻婆豆腐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接着,把肉切成肉丁,用植物油把肉丁炒熟。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温在八十度左右时放入豆腐,再翻炒几下,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2《腊八粥》课时测评卷
一、字词模块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甜腻   (èr nì) 咽下   (yān yàn)
褐色   (hè kē) 染缸   (jāng gāng)
【答案】nì;yàn;hè;gāng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nì、yàn、hè、gāng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读拼音,写字词。
早餐,我喜欢hē zhōu   ,特别是用糯米、红豆、板栗、黑米等áo   的,很nóng chóu   ,需用tāng chí   边搅和边喝,热乎乎的。
【答案】喝粥;熬;浓稠;汤匙
【知识点】拼音;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粥、熬、稠、匙”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喝粥、熬、浓稠、汤匙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含义写出对应的词语,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3.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文中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1)凡是本校学生,都有竞选的   (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
(2)他因为生病,腿都   (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了。
【答案】(1)资格
(2)肿胀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语境来分析,词语就锁定了。
故答案为:(1)资格(2)肿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看图写成语。
看着美食图,想象文中八儿全家吃腊八粥的情景,我的脑海中会禁不住出现   、   、   等成语。
【答案】垂涎三尺;垂涎欲滴;馋涎欲滴(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成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垂涎三尺、垂涎欲滴、馋涎欲滴(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二、句子模块
5.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①这段话中的“光”的意思是   
A.完了,一点儿不剩 B.露着 C.单,只
②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   
A.语意未尽 B.语言中断,欲言又止
C.引文的省略
③这段话表现了八儿   。
(2)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生动地写出了   ,从侧面表现了   。
【答案】(1)C;B;想吃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比喻;八儿的肚子;小鼓;八儿吃得特别多;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①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②考查省略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③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2)把“八儿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这是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八儿吃得特别多,从侧面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
故答案为:(1)①C;②B;③想吃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比喻;八儿的肚子;小鼓;八儿吃得特别多 ;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点评】(1)①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②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③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三、读写模块
6.课内阅读。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1)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
提到——    益发——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个句子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3)八儿为什么“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答案】(1)说到;更加
(2)C
(3)因为今天他能吃到妈妈煮的腊八粥。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说到、更加
(2) C
(3)因为今天他能吃到妈妈煮的腊八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课外阅读。
烧饼葛(节选)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要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来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哇,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1)解释词语。
①照例:   
②心急火燎:   
(2)选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3)用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4)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
A.点题。 B.过渡句,承上启下。
(5)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不仅辛苦,而且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烤箱烤制的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①按照惯例;按照常情。;②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2)①小葛每天早晨做烧饼的情形。②小葛技艺高超,烧饼深受欢迎,高峰时段须限购。③小葛对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④回忆小葛做烧饼前和决心跟父亲学做烧饼的经历。其中第(2)(3)两件事写得详细;第①④两件事写得简略。
(3)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
(4)B
(5)不同意。文中的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深受大家喜爱。他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①按照惯例;按照常情。②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2)①小葛每天早晨做烧饼的情形。②小葛技艺高超,烧饼深受欢迎,高峰时段须限购。③小葛对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④回忆小葛做烧饼前和决心跟父亲学做烧饼的经历。其中第(2)(3)两件事写得详细;第①④两件事写得简略。
(3)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
(4)B
(5)不同意。文中的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深受大家喜爱。他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美食,简单地说一说,与大家分享。
【答案】我的家乡的特色美食是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色泽好看。麻婆豆腐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接着,把肉切成肉丁,用植物油把肉丁炒熟。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温在八十度左右时放入豆腐,再翻炒几下,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这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一种美食。家乡美食众多,写之前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最有特色的来写。写的时候,可以从美食的材料准备、制作过程、色、香、味等方面来展开具体地写,还可以写一写跟美食有关的故事,注意抓住其中一两个重点,写出美食的特点,材料安排要做到详略得当,如果你对美食有什么感想和看法,也可以写出来。
故答案为:我的家乡的特色美食是麻婆豆腐。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色泽好看。麻婆豆腐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接着,把肉切成肉丁,用植物油把肉丁炒熟。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温在八十度左右时放入豆腐,再翻炒几下,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