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1 08:45:3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七下·永修期中)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坚 B.杨勇 C.杨业 D.杨广
2.(2017七下·佛冈期中)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3.(2017七下·佛冈期中)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 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4.(2017七下·佛冈期中)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北魏
5.(2016七下·张家港期末)“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6.(2016七下·麦积期中)隋朝大运河从北端到中心再到南端城市的次序依次是(  )
A.余杭----洛阳----涿郡 B.涿郡----洛阳----余杭
C.洛阳----涿郡----余杭 D.涿郡----余杭----洛阳
7.(2017七下·兴化期末)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追溯历史渊源,我国古代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 D.中央集权制
8.(2016·重庆B)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9.(2017七下·厦门期末)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10.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11.《三国演义》卷首语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12.(2016七下·宜昌期中)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13.(2016七下·张家港期末)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
A.征调大军攻打陈朝
B.发展经济,使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C.征发大量人民开凿大运河
D.从北朝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二、材料分析题
14.(2017七下·邹平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隋朝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3)这条“渠”是什么时候开凿的?它的规模如何?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
(4)请全面评价一下大运河。
三、问答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此河开通有什么目的?
(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4)开通此河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建立。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时间。
3.【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隋炀帝为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
4.【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隋朝结束了前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开创了一系列新制度,但由于暴政,二世而亡,与其相似的朝代应为秦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
5.【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可知A项错误。从材料中“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可以判断B项正确。大运河正式修建并修建成功是在隋朝,此前不可能存在统治者重视的现象发生,C项错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D项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6.【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朝大运河从北端到中心再到南端城市的次序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总北到南依次的顺序。所以答案选B。
7.【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隋朝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BCD都属于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关于科举制度,学生还要知道,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使科举制僵化,选拔的只是皇帝的忠实奴仆;戊戌变法废除了“八股取士”;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8.【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拨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科举制创立的时间.
9.【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灭亡是由于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隋朝政权瓦解,618年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而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与其过度的使用民力,每年都要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隋朝灭亡原因的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得出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和邗沟,从洛阳到杭州依次过通济渠,江南河和邗沟,所以不通过永济渠。故选D。
11.【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589年,隋军南下,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隋朝统一的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隋朝581年建立,618年灭亡,存在时间短暂;隋朝经济繁荣,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繁盛一时的隋朝,理解隋王朝的特点。
13.【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隋炀帝时期,为沟通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凿了大运河。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建立的知识点。
14.【答案】(1)特点:经济繁荣,国家储备的粮食很多.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2)隋朝大运河;肯定(或赞扬)。
(3)隋朝;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
(4)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它的开凿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可知隋朝经济发展的历史特点是:经济繁荣,国家储备的粮食很多。隋朝时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隋文帝统治时期,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这些原因导致了隋朝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2)由材料“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材料二评价的是隋朝大运河。由材料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因此说评价者对隋朝大运河持肯定的态度。(3)由材料“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材料二的这条“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4)评价历史事件应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一方面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它的开凿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故答案为:(1)特点:经济繁荣,国家储备的粮食很多。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2)隋朝大运河;肯定(或赞扬)。(3)隋朝;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4)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它的开凿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的有关知识。(4)本题考查的是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15.【答案】(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北京和扬州;
(4)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材料主要阐述了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隋朝的灭亡就是因为这大运河,但从京杭大运河开通至今,南北沟通还都要依靠它,据此可知材料中“河”指的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京杭大运河。
第(2)问,主要考查修建京杭大运河的目的,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第(3)问,主要考查京杭大运河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江都是古时的扬州。
第(4)问,主要考查隋唐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隋唐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点评】繁荣一时的隋朝·隋唐大运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七下·永修期中)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坚 B.杨勇 C.杨业 D.杨广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建立。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2017七下·佛冈期中)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时间。
3.(2017七下·佛冈期中)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 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隋炀帝为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
4.(2017七下·佛冈期中)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北魏
【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隋朝结束了前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开创了一系列新制度,但由于暴政,二世而亡,与其相似的朝代应为秦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
5.(2016七下·张家港期末)“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可知A项错误。从材料中“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可以判断B项正确。大运河正式修建并修建成功是在隋朝,此前不可能存在统治者重视的现象发生,C项错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D项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6.(2016七下·麦积期中)隋朝大运河从北端到中心再到南端城市的次序依次是(  )
A.余杭----洛阳----涿郡 B.涿郡----洛阳----余杭
C.洛阳----涿郡----余杭 D.涿郡----余杭----洛阳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朝大运河从北端到中心再到南端城市的次序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总北到南依次的顺序。所以答案选B。
7.(2017七下·兴化期末)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追溯历史渊源,我国古代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隋朝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BCD都属于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关于科举制度,学生还要知道,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使科举制僵化,选拔的只是皇帝的忠实奴仆;戊戌变法废除了“八股取士”;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8.(2016·重庆B)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拨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科举制创立的时间.
9.(2017七下·厦门期末)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灭亡是由于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隋朝政权瓦解,618年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而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与其过度的使用民力,每年都要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隋朝灭亡原因的知识。
10.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得出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和邗沟,从洛阳到杭州依次过通济渠,江南河和邗沟,所以不通过永济渠。故选D。
11.《三国演义》卷首语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589年,隋军南下,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隋朝统一的知识。
12.(2016七下·宜昌期中)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隋朝581年建立,618年灭亡,存在时间短暂;隋朝经济繁荣,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繁盛一时的隋朝,理解隋王朝的特点。
13.(2016七下·张家港期末)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
A.征调大军攻打陈朝
B.发展经济,使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C.征发大量人民开凿大运河
D.从北朝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隋炀帝时期,为沟通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凿了大运河。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建立的知识点。
二、材料分析题
14.(2017七下·邹平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隋朝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3)这条“渠”是什么时候开凿的?它的规模如何?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
(4)请全面评价一下大运河。
【答案】(1)特点:经济繁荣,国家储备的粮食很多.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2)隋朝大运河;肯定(或赞扬)。
(3)隋朝;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
(4)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它的开凿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可知隋朝经济发展的历史特点是:经济繁荣,国家储备的粮食很多。隋朝时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隋文帝统治时期,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这些原因导致了隋朝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2)由材料“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材料二评价的是隋朝大运河。由材料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因此说评价者对隋朝大运河持肯定的态度。(3)由材料“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材料二的这条“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4)评价历史事件应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一方面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它的开凿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故答案为:(1)特点:经济繁荣,国家储备的粮食很多。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2)隋朝大运河;肯定(或赞扬)。(3)隋朝;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4)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它的开凿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的有关知识。(4)本题考查的是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三、问答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此河开通有什么目的?
(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4)开通此河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答案】(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北京和扬州;
(4)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材料主要阐述了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隋朝的灭亡就是因为这大运河,但从京杭大运河开通至今,南北沟通还都要依靠它,据此可知材料中“河”指的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京杭大运河。
第(2)问,主要考查修建京杭大运河的目的,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第(3)问,主要考查京杭大运河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江都是古时的扬州。
第(4)问,主要考查隋唐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隋唐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点评】繁荣一时的隋朝·隋唐大运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