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必修1 3.5 实验活动 课时训练(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子垃圾统一回收、拆解、再利用,能够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B.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可用作生活用水的净水剂
C.油脂、糖类以及蛋白质在人体内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D.硫酸钙和碳酸钙都可作建筑材料
2.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修本草》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瑙璃,烧之赤色”这里的赤色是析出了Cu单质
B.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C.高纯度的单晶硅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和光导纤维
D.酸雨既能腐蚀建筑物也能破坏农作物
3.碳酸钙在下列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氨水 B.石灰水 C.食盐水 D.硫酸铵溶液
4.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不能用盐类水解原理解释的是( )
A.用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Mg2+
B.用热饱和Na2CO3溶液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植物油
C.用FeCl3晶体配制溶液时,先将其溶于较浓盐酸中
D.用Al2(SO4)3溶液净化混有少量泥土的水
5.某学生用0.1023mol·L-1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测定中使用耐酸、碱和强氧化剂腐蚀的“特氟龙”旋钮的滴定管。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①移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②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滴定管3次
③把盛有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④取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约2mL
⑤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⑥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的读数
下列有关上述中和滴定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③⑤①⑥
C.③①②⑥④⑤ D.⑤①②③④⑥
6.下列方程式中,能够正确表示水解反应的是( )
A.HCO3-+H2O CO32-+H3O+ B.S2-+2H2O H2S+2OH-
C.CO2+H2O HCO3-+H+ D.CO32-+H2O HCO3-+ OH-
7.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B.加水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C.升高温度的值减小
D.加入固体,溶液的减小
8.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pH均为5的盐酸与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B.常温下,NH4Cl溶液加水稀释时, 逐渐增大
C.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c(Mg2+)减小
D.25℃时,pH=4.5的硫酸溶液中c(H+)是 的磷酸中c(H+)的10倍
9.室温下,向20.00mL0.1000mol/L盐酸中逐滴滴加0.1000mol/L的NaOH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lg5=0.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A
B.滴定开始时溶液的pH=1,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7
C.当V(NaOH)=30.00mL时,溶液的pH=12.3
D.酚酞、甲基橙和甲基红均可以作为滴定指示剂
10.25℃时,向20mL0.1mol/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醋酸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在A点:c(Na+)>c(OH-)>c(CH3COO-)>c(H+)
B.在A点:c(Na+)+c(H+)=c(OH-)+c(CH3COO-)
C.在B点:c(CH3COO-)>c(Na+)>c(H+)=c(OH-)
D.在C点:c(CH3COO-)=2c(Na+)
11.常温下,为证明NH3 H2O是弱电解质。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测定0.1mol·L-1氨水溶液的pH
B.测定0.1mol·L-1 NH4Cl溶液的酸碱性
C.比较浓度均为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
D.比较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和氨水反应至中性时,耗酸的体积大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H3BO3+H2O [B(OH)4]-+H+,H3BO3属于一元酸
B.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碳
C.在空气中直接加热MgCl2 6H2O晶体,可以获得纯的无水MgCl2固体
D.m g CO2与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Na2O2固体增重m g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盐溶液呈酸性,该盐一定发生了水解反应
B.将溶液和溶液分别蒸干均能得到原溶质
C.将水逐滴加入冰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和醋酸的电离度均一直增大
D.常温下,相同的和溶液中,的浓度相同
二、多选题
14.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取5mL0.1 mol·L-1KI溶液,加入1mL0.1 mol·L-1FeCl3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Fe3+与Iˉ反应具有可逆性
B 向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Ksp(AgCl)
C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收集气体,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HA酸性比HB弱
D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A.A B.B C.C D.D
15.常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H3PO3溶液(已知H3PO3为二元弱酸),溶液中pc(H2PO)和-lg或pc(HPO)和-lg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c=-lg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2表示pc(HPO)和-lg的关系
B.H3PO3的电离常数Ka2(H3PO3)的数量级为10-6
C.等浓度等体积的H3PO3溶液与NaOH溶液充分混合,c(HPO)>c(H3PO3)
D.c(H3PO3)=c(HPO)时,溶液显碱性
三、实验探究题
16.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称取4.1g烧碱样品。将样品配成待测液,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 。
(2)用 量取烧碱溶液。
(3)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润洗的仪器是____。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4)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看到 即可判断达到滴定终点。
(5)在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下面预先放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
(6)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样品烧碱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假设烧碱中不含有与酸反应的杂质)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 标准盐酸体积()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10.00 0.50 20.40
第二次 10.00 4.00 24.10
第三次 10.00 3.00 26.50
(7)滴定过程,下列情况会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填序号)。
①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俯视
②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就用来量取待测液
③滴定前,酸式滴定管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④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四、综合题
17.硫、氯、氮是三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完成下列填空:
(1)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S+2KNO3+3C A+N2↑+3CO2↑(已配平)。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生成物固体A属于 晶体。
(2)工业合成氨可以实现大规模固氮,氨可用于生产氯化铵、硫酸铵等化学肥料,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溶液相同温度下pH大小为:氯化铵 硫酸铵(选填>、=或<)。
(3)工业上在催化剂条件下,用NH3作为还原剂将烟气中的NO2还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8NH3(g)+6NO2(g) 7N2(g)+12H2O(g),用单线桥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若该反应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0.1mol,被吸收的N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4)氯水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性质的复杂性,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剂,写出其中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水,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起作用的微粒是 。
18.
(1)将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填化学式) 向纯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会变红,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牙齿表面由一层坚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s) 5Ca2++3PO43-+OH-。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
(3)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电子垃圾统一回收、拆解、再利用,符合节能减排同时又能够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故选项A正确;
B.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杂质,可用作生活用水的净水剂,故选项B正确;
C.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故选项C错误;
D.硫酸钙是石膏、水泥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硫酸钙和碳酸钙都可作建筑材料,故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电子垃圾中含有重金属等会污染土壤和水源等;
B.盐类水解生成的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杂质;
C.单糖不能发生水解;
D.熟练掌握硫酸钙和碳酸钙的用途可以解决。
2.【答案】D
【解析】【解答】A、“青矾”即为绿矾,化学式为FeSO4·7H2O,烧之赤色,赤色为Fe2O3,故A不符合题意;
B、明矾利用Al3+水解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悬浮固体颗粒,聚沉,达到净水的目的,明矾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lO)2,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但不能净水,故B不符合题意;
C、光导纤维成分是SiO2,不是晶体硅,故C不符合题意;
D、酸雨指的是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能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能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等的腐蚀,故D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元素守恒进行判断,需要明确青矾的成分;
B.明矾不能杀菌消毒;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根据酸雨的危害进行分析。
3.【答案】D
【解析】【解答】碳酸钙中存在溶解平衡,CaCO3 CO32-+Ca2+。
A.加入氨水,不影响平衡的移动,碳酸钙的溶解度不变;
B.加入石灰水,增大了钙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碳酸钙的溶解度减小;
C.加入食盐水不影响平衡的移动,碳酸钙的溶解度不变;
D.加入硫酸铵溶液,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使得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碳酸钙的溶解度增大;综上所述,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溶液,
故答案为:D。
【分析】碳酸钙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若碳酸钙的溶解度最大,则需要溶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4.【答案】A
【解析】【解答】A.用Na2CO3溶液和Mg2+结合成MgCO3沉淀而除去,和盐类水解无关,故A符合题意;
B.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加热能促进水解使溶液碱性增强,故能使植物油水解,和盐类水解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FeCl3溶于水显酸性,故在配制其溶液时加入盐酸能抑制其水解,和盐类的水解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Al2(SO4)3在溶液中水解出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杂质从而净水,故和盐类的水解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A.从难溶电解质的转化的角度分析;
B.植物油在碱性环境中会水解;
C.FeCl3溶于水显酸性,加入酸能抑制其水解;
D.胶体可以净水。
5.【答案】B
【解析】【解答】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滴定等顺序操作,则正确的顺序为:②④③⑤①⑥,
故答案为:B。
【分析】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滴定等顺序操作。
6.【答案】D
【解析】【解答】A. HCO3-+H2O CO32-+H3O+,属于电离方程式,A不符合题意;
B. S2-+2H2O H2S+2OH-,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不能合在一起写,B不符合题意;
C. CO2+H2O HCO3-+H+,属于电离方程式,C不符合题意;
D. CO32-+H2O HCO3-+ OH-,属于水解方程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水解反应:弱碱根阳离子,及弱酸根阴离子,结合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生成相应的弱酸或弱碱的反应。
7.【答案】A
【解析】【解答】A、碳酸钠溶液中通入 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实质是二氧化碳消耗氢氧根离子,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所以碱性减弱,溶液pH减小,故A符合题意;
B.加水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水解平衡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加,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比值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加入NaOH固体,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二氧化碳可以使平衡朝正向移动;
B、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C、升高温度平衡朝正向移动;
D、氢氧根浓度增大,平衡朝逆向移动。
8.【答案】D
【解析】【解答】A.盐酸抑制水的电离,而氯化铵水解促进水电离,所以后者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A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和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都为定值,故 = 为定值,B不符合题意;
C.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pH减小,氢氧化镁不断溶解,故镁离子浓度增大,C不符合题意;
D.25℃时,pH=4.5的硫酸溶液中c(H+)=10-4.5, 的磷酸中c(H+)=10-5.5,c(H+)前者是后者的10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一般情况下,强酸弱碱盐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强酸对水的电离起抑制
B.强碱弱酸盐稀释时,水解程度增大,根据水解方程式,写出平衡常数,进行等式变换,进行判断
C.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促进氢氧化镁的溶解,镁离子浓度增大
D.根据pH和氢离子浓度的关系即可比较大小
9.【答案】B
【解析】【解答】A.V(NaOH)从0~20.00mL过程中,盐酸逐渐被中和至恰好完全反应,盐酸浓度逐渐减小至为0,盐酸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其中pH=2时,盐酸中的c(H+)=10-2mol/L,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V(NaOH)从20.00~40.00mL过程中,NaOH过量,溶液中NaOH的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其中pH=12时,氢氧化钠中的c(OH-)=10-2mol/L,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故A不符合题意;
B.滴定终点时,酚酞或甲基橙、甲基红变色时pH≠7,故B符合题意;
C.根据上述分析,当V(NaOH)=30.00mL时,碱过量,c(OH-)=,c(H+)=5×10-13,所以溶液的pH=12.3,故C不符合题意;
D.酚酞、甲基橙和甲基红的变色范围都在滴定突变范围内,均可以作为滴定指示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B.滴定终点时,酚酞或甲基橙、甲基红的变色点pH≠7;
C.根据酸碱中和混合溶液pH计算公式;
D.酚酞、甲基橙和甲基红的变色范围都在滴定突变范围内,均可以作为滴定指示剂。
10.【答案】B
【解析】【解答】A.在A点醋酸和NaOH恰好中和生成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但CH3COO -水解程度较小,应为c(OH-)<c(CH3COO-),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在A点:c(Na+)+c(H+)=c(OH-)+c(CH3COO-),故B符合题意;
C.B点呈中性则c(OH-)=c(H+),由电荷守恒得c(Na+)c(H+)=c(OH-)+ c(CH3COO-),由于钠离子浓度远大于氢离子浓度,应为c(Na+)=c(CH3COO-)>c(OH-)=c(H+),故C不符合题意;
D.在C点醋酸刚好有一半过量,由物料守恒可知c(CH3COO-)+c(CH3COOH)=2c(Na+),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酸碱中和滴定关键点:A点为完全反”,即NaOH与醋酸1:1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全部是醋酸钠;B点为滴定终点,pH=7,c(H+)=c(OH-);C点溶质是CH3COONa与CH3COOH,且物质的量为1:1,然后在个点进行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进行判断离子浓度大小
11.【答案】D
【解析】【解答】A.测定0.1mol·L-1氨水溶液的pH,若其pH小于13,则说明NH3 H2O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测定0.1mol·L-1 NH4Cl溶液的酸碱性,若其溶液显酸性,则说明溶液中存在铵根的水解,NH3 H2O为弱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比较浓度均为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若NaOH溶液的导电能力大于氨水,则说明NH3 H2O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无论NH3 H2O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和氨水反应至中性时,都是消耗盐酸的体积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如果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进行实验,所用的碱必须是强碱,才能比较。
12.【答案】A
【解析】【解答】A.H3BO3本身不能电离,只能结合来自水中的OH-,从而释放出H+, H3BO3属于一元酸,A符合题意。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用高氯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说明高氯酸强于碳酸,由此可证明氯元素非金属性大于碳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 6H2O晶体,才可以获得纯的无水MgCl2固体,直接加热会发生水解无法得到氯化镁,C不符合题意。
D. m g CO2与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生成了Na2CO3和O2,增重的质量小于m g,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B.比较元素非金属性,需要用到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性强弱比较
C.加热时很容易水解,需要通入氯化氢气体
D.过程中会有氧气产生,增加的气体少于mg
13.【答案】D
【解析】【解答】A. 某盐溶液呈酸性,该盐不一定发生了水解反应,也可能发生了电离,如硫酸氢钠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 将溶液蒸干能得到原溶质,溶液易氧化,蒸干后得到硫酸钠,故B不符合题意;
C. 将水逐滴加入冰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先增大后减小,但醋酸的电离度一直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 常温下,相同的和溶液中,水解而呈酸性,酸性相同,的浓度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酸式盐可以电离氢离子,溶液可能呈酸性;
B、强酸弱碱盐水解若生成挥发性酸,蒸干后得到碱,再灼烧得到金属氧化物;
弱酸酸式盐,加热水解会发生分解;
具有还原性的盐,加热会被氧化;
C、冰醋酸一开始导电性和电离度一直增大,知道冰醋酸完全溶解,继续加水,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导电性减弱,电离度继续增大;
D、pH相同,即水解程度相同。
14.【答案】A,C
【解析】【解答】A.5mL0.1mol/LKI和1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反应,KI过量,完全反应萃取后的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说明还含有Fe3+,即Fe3+和Iˉ反应具有可逆性,故A符合题意;
B.向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相同条件下AgI更容易沉淀,则Ksp(AgI)<Ksp(AgCl),故B不符合题意;
C.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收集气体,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说明HA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消耗氢离子促进HA的电离,所以反应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大于HB溶液,反应速率较快;pH相等,HA的浓度更大,产生氢气更多,都说明HA酸性比HB弱,故C符合题意;
D.两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A.依据I-过量,Fe3+反应不到底判断反应是可逆的;
B.依据相同条件下,溶度积小的物质先析出;
C.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氢离子变化慢的是弱酸,平均反应速率快;
15.【答案】A,C
【解析】【解答】A.根据亚磷酸二级电离可知,,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则,同理可得,因为,则,所以表示的直线应该在上方即L2,A符合题意;
B.,对应直线L2,将点(3,3.54)代入得,,,Ka2(H3PO3)的数量级为10-7,B不符合题意;
C.等浓度等体积的H3PO3溶液与NaOH溶液充分混合,生成NaH2PO3溶液,H2PO既电离又水解,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则c(HPO)>c(H3PO3),C符合题意;
D.,c(H3PO3)=c(HPO)时,,溶液显酸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A、结合二级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平衡常数的负对数计算;
B、电离平衡常数可以结合直线上的特殊点带入计算;
C、结合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判断;
D、结合一级电离平衡常数和二级电离平衡常数的乘积计算氢离子的浓度。
16.【答案】(1)250mL容量瓶
(2)碱式滴定管
(3)C
(4)溶液由浅红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5)便于观察终点时颜色变化
(6)98.05%
(7)③④
【解析】【解答】(1)由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胶头滴管、药匙、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则缺少的仪器为250mL容量瓶,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
(2)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所以实验时,应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0.00mL烧碱溶液,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
(3)A.进行中和滴定时,酸式滴定管若用所盛溶液润洗会使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导致所测结果偏高,所以必须用所盛溶液润洗,故不正确;
B.进行中和滴定时,碱式滴定管若用所盛溶液润洗会使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减小,消耗盐酸的体积减小,导致所测结果偏低,所以必须用所盛溶液润洗,故不正确;
C.进行中和滴定时,锥形瓶若用所盛溶液润洗会使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大,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导致所测结果偏高,所以不能用所盛溶液润洗,故正确;
故答案为:C;
(4)当滴有酚酞为指示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恰好反应时,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标准溶液,溶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则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标准溶液,溶液由浅红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故答案为:溶液由浅红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5)在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下面预先放一张白纸可以起到忖托作用,便于观察终点时颜色变化,故答案为:便于观察终点时颜色变化;
(6)由表格数据可知,三次实验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19.90mL、20.10mL、23.50mL,第三次实验的误差较大应舍去,则滴定消耗盐酸的平均体积为20.00mL,烧碱的质量分数为×100%≈98.05%,故答案为:98.05%;
(7)①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俯视会使消耗盐酸的体积减小,导致所测结果偏低,故不正确;
②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就用来量取待测液会使消耗盐酸的体积减小,导致所测结果偏低,故不正确;
③滴定前,酸式滴定管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使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导致所测结果偏高,故正确;
④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会使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大,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导致所测结果偏高,故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1)回答容量瓶时,必须注明规格。
(4)判断滴定终点时,必须要回答半分钟内不变色,以确保其完全反应。
(6)处理数据时,需要先判断误差较大的数据,第三次实验数据误差较大,需要舍去,对第一次和第二次数据求平均值即可。
(7)①仰视读数,终点时俯视 ,滴定消耗消耗盐酸的体积减小,导致所测结果偏低。
②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必须润洗,否则相当于被稀释,测定浓度偏低。
17.【答案】(1)1s22s22p3;离子
(2)>
(3);13.44L
(4)Cl2 +H2O HCl +HClO;Cl-
【解析】【解答】(1)氮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基态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由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A+N2↑+3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相等,则A的化学式为K2S,属于离子晶体;
(2)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溶液,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比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大,水解产生的氢离子浓度大,酸性较强,即pH大小为:氯化铵>硫酸铵;
(3)在反应8NH3(g)+6NO2(g) 7N2(g)+12H2O(g)中,NH3中N元素从-3价升高为0价,为还原剂,NO2中N元素从+4价降为0价,是氧化剂,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8=3:4,用单线桥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该反应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0.1mol,则氧化产物N2为0.4mol,还原产物N2为0.3mol,依据原子守恒,被吸收的NO2为0.6mol,其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6mol×22.4L/mol=13.44L;
(4)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剂,是因为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ClO的缘故,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水,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AgCl产生,起作用的微粒是Cl-。
【分析】(1)单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分别分布在1s、2s、2p轨道上;根据质量守恒判断产物A是K2S,属于离子晶体;
(2)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铵和硫酸铵溶液中,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较大,铵根离子水解产生的氢离子浓度较大;
(3)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然后进行计算;
(4)根据氯水中氯气与水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存在的粒子种类即可。
18.【答案】(1)Al2O3;CO32-+H2O HCO3-+OH-
(2)酸中和了OH-,促进溶解平衡右移
(3)C(s)+H2O(g)=CO(g)+H2(g)△H=+131.28kJ·mol-1
【解析】【解答】(1)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干,促进氯化铝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盐酸挥发,得到氢氧化铝固体,灼烧得到氧化铝;碳酸根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向纯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会变红,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 HCO3-+OH-;(2)Ca5(PO4)3OH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反应:Ca5(PO4)3OH(s) 5Ca2++3PO43-+OH-,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有机酸与OH-反应,H++OH-=H2O,使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3)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因此1mol碳即12g碳完全燃烧吸收的热量是12×10.94kJ=131.28kJ·mol-1,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H=+131.28 kJ·mol-1。
【分析】(1)根据温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分析;根据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根水解分析解答;(2)依据外界条件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3)根据1g碳反应吸收的热量书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