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1 09:1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他没有子女,却有千千万万的人热爱他;
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却拥有比任何人都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离开了人间,连骨灰都洒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大地。
一生为国
死不留灰 生而无后
官而不显 党而无私
劳而无怨 去不留言
导入新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2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素养
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领会广大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之情。
体会诗中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品味本文巧妙的构思。
文学常识
1、标题解读
周总理, 你在哪里
拉近与读者距离
指周恩来总理
呼唤,寻找
标题点明了诗歌主题,也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文学常识
柯岩(1929—2011),本名冯恺,满族,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河南郑州,现当代作家,诗人。先后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专职编剧,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
纯真的童心和细腻的情感,构成了她作品的鲜明特色。主要作品有诗集《最美的画册》,报告文学集《奇异的书简》《癌症≠死亡》等。
2、走进作者
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各界人民的无限悲痛。次年1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周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
诗人柯岩同志怀着这种强烈而美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文学常识
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
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朗读课文
点我开始朗读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啊,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想念你
——想——念——你……
感情: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语调: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语气词“呵”的变读:句首读“ā”,句中、句尾读“yā”。
词语积累
suì

ɡōu
diàn
口语中也读chén diān diān
注意“篝”中间有三横两竖。
谷穗( ) 宿营( ) 篝火( )
海防 沉甸甸( )
词语积累
( )宿营
( )一宿
( )星宿

xiǔ

zànɡ
zānɡ
xiù
宿
( )心脏
( )肮脏
词语积累
征途:远行的路途,行程。
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沉甸甸:状态词。形容沉重。
松涛:松林被风吹动时所发出的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海防:在沿海地区和领海内布置的防务。
整体感知
一、本诗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梳理概括。
第一部分(1):呼唤周总理,倾诉对周总理的敬爱与怀念之情,奠定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6):写寻找周总理,展现周总理的不朽业绩和光辉形象。
第三部分(7—9):进一步深化周总理的形象和人民对他的感情,表明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研读课文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运用了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比强烈的思念之情。
二、第一小节
对周总理深沉的哀思和无限怀念之情。
对周总理一生最朴实、最精练的评价,它高度概括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
研读课文
知识贴士
呼 告
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与之说话。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并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研读课文
知识贴士
反 复
反复,一般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相同的语句多次出现,当中没有其他语句,叫作连续反复。如“在这里,在这里”。相同的语句多次出现,当中有其他语句间隔,叫作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
反复、排比的作用:大量的反复和排比,或倾泻如潮的哀思,或呈现急切寻找的步履,或反映激动、欣喜的感情变化,不仅创造出铿锵的韵律、和谐的节奏,而且渲染出浓厚的氛围,传达出深挚的情感。
研读课文
分析意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诵读诗歌第2~5小节,说说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高 山
挺拔恢宏
大 地
宽广多姿
研读课文


气势磅礴


宽容博大
研读课文
从高山、大地、森林、大海这些意象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总理形象?
高山
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大地
胸怀博大坦荡、关心农业建设
森林
和蔼可亲、关心工业建设
大海
关心战士、重视国防建设
研读课文
诗中除了运用意象刻画周总理的形象,还描绘了哪几幅周总理感人的画面 请简要概括。
画面一:周总理革命长征不停息的画面。
画面二:周总理和农民辛勤劳动的画面。
画面三:周总理和伐木工人亲切交谈的画面。
画面四:周总理给海防战士披大衣的画面。
画面五:周总理足迹踏遍大地的画面。
画面六:周总理日理万机的画面。
理解总理的形象美
总理和少年儿童在一起
总理和大庆铁人
王进喜在一起
总理视察新疆石河子农场
伟人风采
研读课文
周总理的形象
对革命赤胆忠心,
为人民鞠躬尽瘁,
为党的事业日理万机
研读课文
为何要把周总理放到这样一个背景之上来写?
周总理和山川大地紧紧连在一起,为了展示周总理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广阔、业绩的卓著。
研读课文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这里”是指哪里?
这节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与江河同在,在人民心里。
呼应第1节诗中的“在哪里”,回答了第1节诗的问题,使全诗结构完整。
研读课文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两个“永远居住”道尽了周总理精神的永垂不朽。
“太阳升起的地方”富有诗意,让人想到周总理如同太阳,给人民带来光和热。
研读课文
周总理——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在这里
(询问)
(呼唤)
(寻找)
(回答)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我们”走遍整个世界,找寻总理的身影。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结构线索(寻找)


情感线索
研读课文
归纳主旨
诗人以“询问—呼唤—寻找—回答”为线索,通过人民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答,侧面刻画出周总理风尘仆仆、奔走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沿的伟大形象,表现出他的崇高品质及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抒发了对周总理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
拓展延伸
周总理一生的四个关键时期
求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十二三岁时即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他学习好,与人为善,温和诚实,从不骄傲自大,从不盛气凌人。南开校长张伯苓称赞他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
革命: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919年3月,21岁的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归国加入革命。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即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
拓展延伸
公仆: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而忘私,公而无私,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
外交: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
周恩来一生会见外宾逾千人,一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结交了无数“畏友”“诤友”,成为人们心中最受尊敬和最受信任的共产党人中的一员。
拓展延伸
周总理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腾飞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而且以自己谦逊的品格和顾全大局、两袖清风、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精清神在中国人民心中筑起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
拓展延伸
周总理,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