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猜一猜:他们都是谁?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商鞅至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黄”:黄帝的学说“老”:老子的学说黄 老 之 学内容:治身(养生)、治国。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作用: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汉初形势战争破坏
社会凋弊与民休息宽松百家复兴
儒学复苏 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汉初的“无为” 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1.经济恢复
2.社会稳定
3.生活改善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中央软弱无力
边境不宁——和亲
王国问题——放纵、姑息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积极:消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无为而治” 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匈奴南下侵汉;
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国之乱
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3、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
“有为”而治。 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
(新儒学的兴起)图片名称:董仲舒石像所 在 地:
河北衡水枣强县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天 人 感 应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永恒不变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天道”就是“三纲”“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主张: ◆特点:◆实质:二、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新儒学“新” ?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小结3、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a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b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内容:儒学在汉代确立为中国封建正统思想!小结例:(2009年海南卷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 《春秋》 B. 《论语》?
C. 《孟子》 D. 《易经》 ?
解析: 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 《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 《春秋》。?
答案:A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独尊儒术的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②、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原因: ①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使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
⑤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评价积极消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学思之窗】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①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是因为董仲舒提倡的“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
③汉武帝的这种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符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1.问题:“The river carries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这句话最早见与中国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D练习巩固2. 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
①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过渡时期
②思想家的经历和性格各有不同
③儒家思想尚未处于支配地位
④各国的政治改革与竞争急需理论的指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知识巩固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6.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5.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②倡导“待时而动”
③倡导“因时制宜” 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练习
7、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
根本原因是: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
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A8、汉高祖采纳黄老之学的客观原因是:
( )
A、社会十分贫困 B、秦朝灭亡教训
C、大臣陆贾建议 D、刘邦远见卓识
9、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A、不断否定自身的学说??
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AC课堂检测10、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C11.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12.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13.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朱熹等对儒家学说的发扬继承
B.儒家思想是历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历代帝王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课堂练习15、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 )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
16、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
①举贤良对策②重用文学儒者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AC1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
A 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 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18、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董的对策 ( )
A 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 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 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 迎合了汉武帝意愿BD19、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是( )
A 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 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
C 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
D 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B20.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兴办
B.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
C.为贵族官僚所垄断
D.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C2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朱熹等对儒家学说的发扬继承
B.儒家思想是历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历代帝王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22.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D23、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
要求
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B 24.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D 25.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强调实行“仁政”
B.提出“以政为德”说
C.提出“天人感应”说
D.提出“民贵君轻”论C学习延伸: 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答案要点提示: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
②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③强调君权虽然有利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但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极为不利。
④强调夫权,压迫妇女,更是应该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