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004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 ? 孔子??024 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
荀况022 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
?孟子???????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伟人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61
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 董仲舒图片名称:董仲舒石像所 在 地:
河北衡水枣强县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一、提出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二、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提出后的实践:汉武帝“独尊儒术”
四、结果:儒学成为正统一、提出背景:从“无为”到“有为”“无为而治”(道)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表现-----休养生息政策(萧规曹随)影响 -------积极影响;经济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盛
------- 消极影响:潜伏危机:土地兼并严重;边境匈奴问题。“有为”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博览群书,专心致志(“三年不窥园”“乘马不知牝牡”)经历文、景、武帝时代,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春秋繁露》 ——《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
1、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2、他又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3、有何影响?思考006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三、提出后的实践:汉武帝独尊儒术㈠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㈡政治: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㈢教育:①把儒家经典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五经”)②兴办太学
③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四、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思考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评价积极消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知识拓展题5、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6、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7、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