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4 22:3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他,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导入新课 1956年巴金等文艺界著名人士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同志接见。历史片段1 1956年毛泽东接见巴金等人时,国际国内的历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即“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探究问题一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个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他们大部分直接参加着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的种种部门需要着他们。
——1956年2月中共中央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知识分子成了劳动人民一部分,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重大的震动。中共也由此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加快了寻找中国式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 苏共二十大,使中共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的迷信,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双百”方针的提出的背景 (1)国内: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国际:苏共二十大使中共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的迷信,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双百”方针的提出2、“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春) 1、“双百”方针的提出的背景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3、“双百”方针的含义 2、“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春) 1、“双百”方针的提出的背景 (1)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
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表;
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1956年到1965年为止,巴金诉说着英雄的故事和赞歌,吟咏着新时代的诗篇,传唱着与英雄人民和国际友人的深情厚谊,写了《英雄的故事》、《团圆》、《李大海》等一些英雄故事。这期间,他完成了大量的译述。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历史片段24、贯彻“双百”方针出现的繁荣景象(1)学术界出现了学派论争:
如生物学领域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2)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文学作品 文艺期刊 影视艺术 流行歌曲3、“双百”方针的含义 2、“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春) 1、“双百”方针的提出的背景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历史剧《蔡文姬》话剧《茶馆》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双百方针”的提出使期刊出版如沐春风,表现得格外活跃,它们为20世纪中叶中国期刊史留下了光彩的记录。五朵金花电影艺术1958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中外合拍片 《风筝》《林家铺子》《我的祖国》——《上甘岭》《九九艳阳天》
——《柳堡的故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护士日记》《唱支山歌给党听》
——学习雷锋《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流行歌曲 1958年发表《法斯特的悲剧》,引起指责和批评。
1966年,被红卫兵抄家,夫人萧珊被打伤。巴金受大字报攻击,不久被关进“牛棚”。
1967年,巴金在《人民日报》上被点名批判。不仅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还被强制进行劳动改造,精神和肉体受到双重的折磨。探究问题二:巴金为什么会受到指责、批判甚至是批斗?有何重大历史背景?历史片段3二、曲折的年代1、原因 : 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极“左”思想盛行,“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2、表现: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北大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呼吁节制生育,遭到有组织的批判和“围攻”。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2、表现:田汉被批斗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在北京投湖自尽1966年9月翻译家傅雷及夫人被迫自缢吴晗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大批文艺工作者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斗和迫害,优秀文艺作品遭到错误批判 。2、表现:《海港》样

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红灯记》选段艺术赏析讨论:你如何看待当时的“样板戏”现象? 1977年巴金被撤销了加在他头上的反动权威的帽子,并开始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1978年巴金告别“过去”,开始创作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随想录》。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历



4 文革结束后的巴金为什么会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探究问题三1、原因: 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党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②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还强调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③中央提出加强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文艺的春天二、曲折的年代一、“双百”方针的提出2、表现:(1)文艺领域再次繁荣:
以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
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改革文学”;
反映丰富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2)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3)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1、原因:三、文艺的春天二、曲折的年代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的当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历史片段5 纵观巴金后半生的文学创作,能给我们今天的文艺工作哪些启示和借鉴?探究问题四(2)中国文艺工作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要正确处理好文艺工作同政治的关系
……(1)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创作积极性;启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提出贯彻活力初现(1956年)遭遇挫折(50年代后期和文革时期)重现春天(文革结束后)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本课小结背景国际 国内1、(2008广东)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A2、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是经过长期的酝酿由党的最高领导人慎重决策后提出
B.它不是没有限制条件,可以随意而发的“百家争鸣”
C.“双百”方针在以后的实践中一帆风顺
D.它是指导党和人民政府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C3、(2009高考海南单科)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 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 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 提高人民群众水水平
D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4、(2009浙江文综卷,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A5.(2010高考广东文综17题)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D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