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二十二课文学的繁荣(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二十二课文学的繁荣(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5 10: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思考:阅读材料,概括其主要观点?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材料: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俄国列夫· 托尔斯泰法国巴尔扎克法国罗曼罗兰法国雨果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
二、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
三、迷惘与荒诞——现代主义文学
(19世纪晚期—20世纪)
四、与时俱进——苏联和亚非拉文学
(20世纪)知识提纲: 19世纪以来的文学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材料:探究1: 为什么至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会出现浪漫主义文艺思潮?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⑴背景: ⑵特点: 欧洲革命战争不断,政局动荡。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①政治上反封建,不刻意突出理性。
②以夸张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创作风格富于幻想,情节跌宕起伏法国英国雪莱雨果《西风颂》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特征抒发了强烈爱国主义情感(3)代表人物及作品: 《巴黎圣母院》剧照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雨果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
美丽纯洁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
道貌岸然、阴险狠毒
敲钟人卡西莫多:
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
国王护卫队队长法比斯:
潇洒风流、卑鄙自私雪莱(1792—1822)是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因宣传无神论思想而被开除。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扬法国大革命。他的诗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像丰富。《西风颂》、《致云雀》等举世闻名。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典型作品。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共产党宣言》 探究2: 为什么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早期会出现现实主义文艺思潮?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 ⑴背景: ⑵特点: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3)代表人物及作品: 英国法国巴尔扎克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百科全书”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人间喜剧》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丹麦挪威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美国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
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
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
笔,总名为《人间喜剧》,
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
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三个吝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英国狄更斯
体裁:自传体小说
描述英国社会下层的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愤!
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
心儿为将来而热烈地跳动,
眼前的事情虽叫人悲戚,
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
事情一过去便成为欢愉。普希金诗歌欣赏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
其他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安徒生(1805—1875)
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 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一生中创作了25部戏剧,被誉为与莎士比亚齐名 。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代表作:《玩偶之家》马克·吐温现实主义的创作格言:浪漫主义的创作格言:生活就是这样生活应该是这样同:对社会现实不满情绪的反映
异: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主观性,
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
现实主义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
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比较分析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之析 3.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以来⑴背景: ⑵特点: 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环境动荡复杂,集中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①强调表现自我;
②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
③语言风格悖离传统。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剧作《等待戈多》。⑶代表: 美国: 海明威《老人与海》
主题: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
小说中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边一棵树下等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没交代,唯一的主题便是等待。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萨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爱尔兰:
贝克特《等待戈多》4、20C苏联和亚非拉美的文学(1)苏联社会主义文学:20世纪上半期, 背景: 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建设使苏联社会取得巨大变革。 代表: 特点: 材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
讨论:
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差别,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差别:空虚、迷惘、痛苦 —— 朝气蓬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原因:西方的社会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 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亚、非、拉美文学:背景: 代表: 20C民族主义运动高涨,其主流都体现了反对殖民压迫、反对社会不公的爱国主义精神。 特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马尔克斯(1927—2014)
作者勾画了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图案。通过这次作品,作者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新流派——“魔幻现实主义”。 沃莱·索因卡,
(1934— )
尼日利亚作家、诗人、剧作家,尤其在戏剧创作领域取得很大成就,并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非洲人。易混点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流派的特点:真实反映现实、表现现实,揭露和批判现实;现代主义流派的特点:反传统、反理性,重视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小结: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1.下列文学作品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① ② ③ ④课堂练习D2、 下列有关浪漫主义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出现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
是知识分子对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C.雨果是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
D.侧重于对现实的批判和揭露 D3、《人间喜剧》之所以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主要是因为
①它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③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入木三分
④涉及各个学科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④ C4、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C.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