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中国现代史历史分期(1949—至今)
1949—1956: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6—1966:探索时期—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的十年动乱时期
1976—1978:两年徘徊期
1978后: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10讲第一课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考纲解读(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请问: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民主建设“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础过关①初步确立:
②正式确立:
③新的发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新政协的召开:1949年9月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政协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大的职能(1)背景
①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②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2)内容
①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规定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 ②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基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①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对世界: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的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2.意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
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础过关①初步确立:
②正式确立:
③新的发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基础过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宪法
内容①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性质)
②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意义①性质:
②特点:
③影响:制定宪法确定标志: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相继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过程①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实现了民族平等
③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原因意义初步确立:正式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概况:概念: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比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国民政府被推翻,
新中国即将成立新生人民政权巩固,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①规定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②初步确立政协制度、人大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规定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正式确立政协制度、人大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临时宪法国家根本大法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重要准备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探究活动】结合材料,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间接民主代表大多数人利益,具有广泛性人民民主专政 分为全国和地方各级民主形式:
民主范围:
阶级本质:
组成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公民大会直接民主少数成年男性公民
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只有一级
1.仔细观察下面四幅与1949年新政协召开有关的图片,这表明
A.新中国成立是以民主党派为主要力量建立的
B.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
C.新中国实行的是多党合作的多党制
D.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协商、民主建国强化训练 2.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是因为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强化训练3.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强化训练4.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 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强化训练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基础过关①宪法和法律遭到破坏
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教训: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主要成就法律制度走向健全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②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③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②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③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意义①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②扩大和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探究活动】(1)从历史上看:
(2)从国家性质看: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
(4)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基础西方议会制度阶级本质组织和活动原则政党在政权中的活动方式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中共为核心)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探究活动】 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间的区别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少数民族聚居区港澳台地区各民族共同繁荣祖国的和平统一享有一定自治权享有高度自治权结构特色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初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中断的曲折时期:“文革”时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新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法制走向健全,民主制度重建并趋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