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培优训练 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培优训练 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5 16:14:51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培优训练 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船营期末)科学家经过精确测量,得到图中的有关数据,以下数据描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半径是 6371 千米
B.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C.平均半径是 6378 千米
D.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2022七上·平度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自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对它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 人类经历了从直觉观察到科学验证的过程,终于认识到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立方体 B.圆形 C.椭圆形 D.球体
3. 下列各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2022七上·余庆期末)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运动方向
C.地球的大小 D.地球上的经纬线
5. 从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说法,到观测月食、完成环球航行,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依次经历了(  )
A.观察推测→直觉推断→实地考察
B.直觉推断→观察推测→实地考察
C.实地考察→观察推测→直觉推断
D.实地考察→直觉推断→观察推测
6.(2022七上·单县期中)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形的是(  )
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③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④观察日食现象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2022七上·绥江期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太空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
B.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C.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022七上·防城期中) 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蓝色星球,有一望无际的海洋、广袤无边的森林,大自然把这个美丽而神奇的星球交给了我们人类,而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阶段。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
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④日食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 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10.(2022七上·仪征期中)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部分或全部遮蔽的天文现象。下图为我国天文爱好者拍摄到的一次月食过程,读图完成问题。
月食现象可以用于证明()
A.昼夜现象 B.地球自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形状
11.(2022七上·长清期中)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地球,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2.(2022七上·罗湖期中)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半球形的天穹与水相连,地有四方且浮在水面上
B. 很规则的正圆球体
C.一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13.(2022七上·东莞期中)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C.人类地球卫星观测结果表明,地球不是正球体
D.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2022七上·新丰期中) 纪录片《行星》结合最先进的科技向观众们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奥秘,而我们人类生存的蔚蓝色的地球就是八大行星中独一无二的行星。下图中较大的行星是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从图中可以推断地球的形状是(  )
A.多边形 B.正圆形 C.球体 D.正方形
15. 科学家经过精确的测算,得到了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下列不能表示地球大小的是(  )
A.陆地平均海拔 B.地球平均半径
C.赤道周长 D.地球表面积
16.(2022七上·惠东期中)最先证明上述形状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C.根据太阳的形状推测 D.麦哲伦环球航行
17.(2022七上·福鼎期中)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哥白尼 D.达尔文
18.(2022七上·朝阳期中)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中描述了赤道的周长是(  )
A.6371千米 B.4万千米 C.5.1亿千米 D.960万千米
二、综合题
19.(2021七上·昭阳期末)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下图所示):
(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   (填“铅笔头”或“铅笔尾”)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   (填“长”或“短”)。
(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后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
(4)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   。
20.(2018七上·东莞月考)请根据下图材料,根据材料比较一下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长短,准确的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
(1)赤道半径   极半径(填“大于”或者“小于”)。
(2)你的描述:地球是一个   。
21.(2019七上·灵石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逐渐准确。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正圆形球体。不过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材料二: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示意图
(1)请根据材料一提出两个问题(提问题,并作答)。
问题1:   。答案:   。
问题2:   。答案:   。
(2)你能根据材料二,较为准确地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3)请列举一个能说明地球形状的例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AC错误;赤道周长约为4万干米,B正确;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答案】2.D
3.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2.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天圆地方→依据发生月食时的形状推断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综上所述,②→③→①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4.A
5.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4.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看不到地球的运动方向、地球的大小、地球上的经纬线,A正确,BCD排除;故答案为:A。
5.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直觉推断)→根据月食推测(观察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实地考察)→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关于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近代以后,人们发现地球是球体,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如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7.【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其不能证明地球形状为球体。依据题意选C。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答案】8.D
9.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8.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证明地球在自传。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④日食现象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故②③符合题意。选D。
9.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我们要知道地球的表面积,才能知道需要多少布料,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C符合题意。选C。
10.【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从月全食可以反映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即证明地球的形状,D正确;与昼夜现象、地球自转、地球大小无关,排除ABC;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1.【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A正确;BCD证明不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答案为:A。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2.【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并不是很规则的正圆球体,其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有“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后来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通过观察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3.【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A正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B错误;人类地球卫星观测结果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正确;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D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答案】14.C
15.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14.读图可知,地球是个球体,排除ABD,故答案为:C。
15.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都可以表示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跟陆地平均海拔无关,根据题意,B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
16.【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其中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出发,至1522年9月6日成功归来,历时1082天。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同时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球体。
17.【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B正确。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在日常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18.【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的周长是4万千米。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19.【答案】(1)铅笔头;短
(2)不会
(3)桅杆;船身
(4)地球是一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该实验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
(1)通过实验观察可知, 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铅笔头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
(2)通过实验观察可知,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4) 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1)铅笔头;短;(2)不会;(3)桅杆;船身;(4) 地球是一个球体。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3)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月食时,月面上的地球阴影为圆弧;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的形状。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0.【答案】(1)大于
(2)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地球的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是一个不规则球体。(2)根据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大小可以判断出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1.【答案】(1)地球仪是个正圆球体吗 ;是的。但地球仪和地球是有差别的,地球的不规则性在地球仪上体现不出来。;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地球仪上有地轴,但是地球上不存在
(2)能。地球是一个赤道部位略鼓、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3)麦哲伦环球航行(或登高望远或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人们在海滨遥望远方驶来的航船,总是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或站在辽阔的原野上,环视四周,可见远处天地相连,形成地平圈)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问题①:地球仪是个正圆球体吗 答案:是的。但地球仪和地球是有差别的,地球的不规则性在地球仪上体现不出来;问题②: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答案:地球仪上有地轴,但是地球上不存在。(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现实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登高望远、晴朗的白天人们在海滨遥望远方驶来的航船,总是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等。
【点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在古代落后的条件下提出的“天圆地方”说,到了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再到了现代在高科技条件下对地球形状的准确认识。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培优训练 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船营期末)科学家经过精确测量,得到图中的有关数据,以下数据描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半径是 6371 千米
B.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C.平均半径是 6378 千米
D.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AC错误;赤道周长约为4万干米,B正确;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2022七上·平度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自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对它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 人类经历了从直觉观察到科学验证的过程,终于认识到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立方体 B.圆形 C.椭圆形 D.球体
3. 下列各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2.D
3.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2.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天圆地方→依据发生月食时的形状推断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综上所述,②→③→①正确,故答案为:C。
(2022七上·余庆期末)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运动方向
C.地球的大小 D.地球上的经纬线
5. 从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说法,到观测月食、完成环球航行,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依次经历了(  )
A.观察推测→直觉推断→实地考察
B.直觉推断→观察推测→实地考察
C.实地考察→观察推测→直觉推断
D.实地考察→直觉推断→观察推测
【答案】4.A
5.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4.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看不到地球的运动方向、地球的大小、地球上的经纬线,A正确,BCD排除;故答案为:A。
5.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直觉推断)→根据月食推测(观察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实地考察)→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6.(2022七上·单县期中)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形的是(  )
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③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④观察日食现象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关于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近代以后,人们发现地球是球体,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如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7.(2022七上·绥江期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太空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
B.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C.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其不能证明地球形状为球体。依据题意选C。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2022七上·防城期中) 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蓝色星球,有一望无际的海洋、广袤无边的森林,大自然把这个美丽而神奇的星球交给了我们人类,而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阶段。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
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④日食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 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答案】8.D
9.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8.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证明地球在自传。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④日食现象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故②③符合题意。选D。
9.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我们要知道地球的表面积,才能知道需要多少布料,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C符合题意。选C。
10.(2022七上·仪征期中)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部分或全部遮蔽的天文现象。下图为我国天文爱好者拍摄到的一次月食过程,读图完成问题。
月食现象可以用于证明()
A.昼夜现象 B.地球自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形状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从月全食可以反映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即证明地球的形状,D正确;与昼夜现象、地球自转、地球大小无关,排除ABC;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1.(2022七上·长清期中)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地球,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A正确;BCD证明不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答案为:A。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2.(2022七上·罗湖期中)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半球形的天穹与水相连,地有四方且浮在水面上
B. 很规则的正圆球体
C.一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并不是很规则的正圆球体,其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有“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后来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通过观察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3.(2022七上·东莞期中)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C.人类地球卫星观测结果表明,地球不是正球体
D.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A正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B错误;人类地球卫星观测结果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正确;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D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2022七上·新丰期中) 纪录片《行星》结合最先进的科技向观众们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奥秘,而我们人类生存的蔚蓝色的地球就是八大行星中独一无二的行星。下图中较大的行星是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从图中可以推断地球的形状是(  )
A.多边形 B.正圆形 C.球体 D.正方形
15. 科学家经过精确的测算,得到了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下列不能表示地球大小的是(  )
A.陆地平均海拔 B.地球平均半径
C.赤道周长 D.地球表面积
【答案】14.C
15.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14.读图可知,地球是个球体,排除ABD,故答案为:C。
15.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都可以表示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跟陆地平均海拔无关,根据题意,B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
16.(2022七上·惠东期中)最先证明上述形状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C.根据太阳的形状推测 D.麦哲伦环球航行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其中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出发,至1522年9月6日成功归来,历时1082天。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同时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球体。
17.(2022七上·福鼎期中)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哥白尼 D.达尔文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B正确。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在日常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18.(2022七上·朝阳期中)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中描述了赤道的周长是(  )
A.6371千米 B.4万千米 C.5.1亿千米 D.960万千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的周长是4万千米。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二、综合题
19.(2021七上·昭阳期末)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下图所示):
(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   (填“铅笔头”或“铅笔尾”)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   (填“长”或“短”)。
(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后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
(4)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   。
【答案】(1)铅笔头;短
(2)不会
(3)桅杆;船身
(4)地球是一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该实验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
(1)通过实验观察可知, 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铅笔头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
(2)通过实验观察可知,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4) 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1)铅笔头;短;(2)不会;(3)桅杆;船身;(4) 地球是一个球体。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3)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月食时,月面上的地球阴影为圆弧;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的形状。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0.(2018七上·东莞月考)请根据下图材料,根据材料比较一下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长短,准确的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
(1)赤道半径   极半径(填“大于”或者“小于”)。
(2)你的描述:地球是一个   。
【答案】(1)大于
(2)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地球的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是一个不规则球体。(2)根据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大小可以判断出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1.(2019七上·灵石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逐渐准确。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正圆形球体。不过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材料二: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示意图
(1)请根据材料一提出两个问题(提问题,并作答)。
问题1:   。答案:   。
问题2:   。答案:   。
(2)你能根据材料二,较为准确地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3)请列举一个能说明地球形状的例子。
【答案】(1)地球仪是个正圆球体吗 ;是的。但地球仪和地球是有差别的,地球的不规则性在地球仪上体现不出来。;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地球仪上有地轴,但是地球上不存在
(2)能。地球是一个赤道部位略鼓、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3)麦哲伦环球航行(或登高望远或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人们在海滨遥望远方驶来的航船,总是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或站在辽阔的原野上,环视四周,可见远处天地相连,形成地平圈)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问题①:地球仪是个正圆球体吗 答案:是的。但地球仪和地球是有差别的,地球的不规则性在地球仪上体现不出来;问题②: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答案:地球仪上有地轴,但是地球上不存在。(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现实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登高望远、晴朗的白天人们在海滨遥望远方驶来的航船,总是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等。
【点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在古代落后的条件下提出的“天圆地方”说,到了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再到了现代在高科技条件下对地球形状的准确认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