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四川月考)下列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形状是圆形
B.平均半径约为6378千米
C.地球表面积约为1.5亿平方千米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2.(2023·海口模拟)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太空会师”。航天员从空间站眺望地球,可以观察到( )
A.地球缓缓地绕着一根轴转动
B.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球体
C.地球表面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D.地球上“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3.(2023八下·凤凰县模拟)能准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浑天说 B.地心说
C.天圆地方说 D.地球的卫星照
(2023·平南模拟) 2020年4月24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枚《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背景为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邮票背景有地球照片,地球的形状是( )
A.赤道略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圆球体
D.圆柱体
5. 下列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
①地表海洋深度②地球平均半径③地球表面积④陆地平均海拔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2023七下·南山月考)下列说法不能正确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
A.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C.平均半径6 371千米 D.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7.(2023七下·南山月考)下图是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月全食在不同阶段的照片。月全食景象可以反映出( )
A.地球公转的周期 B.地球绕月球自转
C.地球的大小 D.地球的形状
8.(2023七下·南山月考)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简图。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9.(2023七下·南山月考)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
B.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地球是一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2023七下·南山月考)有一天,住在地球某地的“咸蛋超人”准备遁地穿越地心前去拜访位于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0.“咸蛋超人”此次穿行的距离约为( )
A.4万千米 B.6 371千米 C.8万千米 D.12 742千米
11.两位超人准备进行飞行比赛,他们选择了绕赤道一周作为比赛线路。他们要飞行的距离约是( )
A.400千米 B.40 000千米 C.4 000千米 D.400 000千米
12.他们看到地球污染严重,两人商量给地球做一件“外衣”。他们至少要用多少布料( )
A.5.1亿平方千米 B.4万平方千米
C.6 371立方米 D.5.1平方千米
13.(2023七下·惠州开学考)今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宇航员从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观察到( )
A.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球体
B.地球表面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C.地球上高大的建筑和公路上飞的车辆
D.地球的地轴和南北两极
14.(2023六上·绥化期末)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正球体 B.不规则球体 C.圆形 D.梨状球体
15.(2022七上·新城期中)某同学用手机中的某软件App,查到了地球的真实照片。说明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所处的阶段是( )
A.天圆地方说阶段 B.观测日食、月食阶段
C.环球航行阶段 D.太空观测地球阶段
16.(2022七上·绥江期中)下列各地,能感受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是( )
A.赤道 B.北极点 C.南极点 D.北极圈
(2022七上·阳信期中) 人类的家园——地球是个球体,这个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完成下面小题
17. 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8. 下列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诗句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9. 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观察到月食时月球表面的阴影是弧形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20.(2022七上·仪征期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了地球的大小,诗中“八万里”指的是()
A.赤道周长 B.经线长度
C.地球平均半径 D.地球表面积
21.(2022六上·文登期中)在海边观察有远处驶来的轮船,出现图中①至③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的公转运动 D.海平面上升
二、综合题
22.(2021七上·昭阳期末)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下图所示):
(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 (填“铅笔头”或“铅笔尾”)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 (填“长”或“短”)。
(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后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
(4)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 。
23.(2012·南平)学会探索: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在,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上面划分了经线、纬线,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一点的位置。请读下图完成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其平均半径为 千米。图中字母A表示 ;字母B表示 。
(2)请根据图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不必回答。
① ;② 。
24.(2016七上·延庆月考)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经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我们对地球的了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下面我们一起回顾这个过程,思考相关的问题。
(1)下面三个对古人的评价,你最为认同的是哪一个,请在后面的方框中画“√”。
(2)今天,能准确观测地球是个球体的工具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A错误;
B、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B错误;
C、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亿平方千米,C错误;
D、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麦哲伦环球航行,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轴是一个假想轴,并不真实存在,A选项错误;
B、地球表面70%的地方被海洋所覆盖,所以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球体,B选项正确;
C、经纬线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县,所以观察不到,C选项错误;
D、“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古代人们对于地球的不正确认识,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其自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不真实存在。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包括 天圆地方说、浑天说、 地心说等,都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4.B
5.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4.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5.地球的大小主要通过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表面积和地球的赤道周长等数据表示,地表海洋深度、陆地平均海拔不能体现地球的大小。②③正确,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球最大的周长为赤道的周长,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A选项错误;
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古人的一种错误的宇宙观,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
C、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
D、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先是古人认为天是一个锅盖,地是一个棋盘,所以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2.后来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3.麦哲伦船队环游世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记住:是“麦哲伦船队”环游环游世界并不是“麦哲伦”环游世界,因为麦哲伦在中途被杀了,所以是他的船队环游世界) 4.卫星在太空拍摄的地球样貌和遥感卫星测得的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7.【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月全食无法反映出,A选项错误;
B、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自转,B选项错误;
C、月全食时无法反映出地球的大小,C选项错误;
D、月全食发生时,月亮走进地球的影子里,变成暗红色,可以看到地球的形状,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月全食:
月全食,天文学术语,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8.【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早期人们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的,最早应是③,A选项错误
B、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最后应是②,B选项错误;
C、早期人们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的,最早应是③,C选项错误
D、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一个圆球体,最后人类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的形状:
聊到地球是什么形状,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这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然而对于古代先民来说,地球的形状是个困扰千年的难题。 地理大发现之后,天圆地方的地平说,退出历史舞台。地球是球形,被人们逐渐接受。“两节略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是地球形状的一般描述。但是人类从提出到证明这一点,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9.【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球并不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A选项错误;
B、地球是一个量级稍扁的不规则球体,B选项错误;
C、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选项错误;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类似于球形的行星,其形状是一个略呈椭球状的球体,即地球呈赤道稍微拱起,极点则稍微扁平的球体。这种椭球形状被称为“地球椭球体”。
地球呈椭球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地球转速和重力差异所造成的离心力:地球自转一周产生的离心力会使赤道部分向外凸出,赤道半径比极半径要大。
2. 岩石等物质的重力分布:地球上各种材料的重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当地球自转时一个区域岩石相对于另一个区域岩石所受拉力的大小与方向是不同的。
【答案】10.D
11.B
12.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行星,其半径、直径和表面积如下:
1.地球的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也就是从地球中心到表面的距离。
2. 地球的直径:地球的平均直径为12,742公里,也就是通过地球中心并穿过其两个相对的表面点(即通过地球的两极点和赤道)的距离。
3. 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随着地球年龄的增长和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10.A、4万千米是地球赤道的周长,A选项错误;
B、6371千米是地球的平均半径,B选项错误;
C、地球的直径应为12742千米,C选项错误;
D、地球的直径为12742千米,所以穿越地球的距离为12742千米,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1.ACD、赤道的周长为4万千米,ACD选项错误;
B、赤道的周长为4万千米,所以飞行的距离约是4万千米,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2.BCD、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BCD选项错误;
A、给地球做一件外衣,至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布料,因为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立方米,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这种现象在太空会看到,故A正确。经线和纬线不是真实存在地球表面的,故B错误。在太空不会看到汽车和地球上的建筑物,故C错误。地轴和两极不是真实存在地球表面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14.【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15.【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的“盖天说”→推测是一个球体(太阳和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卫星照片,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某同学用手机中的某软件App,查到了地球的真实照片,说明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所处的阶段是太空观测地球阶段,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16.【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描述最吻合的是赤道上的点,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即8万里。故答案为:A。
【点评】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赤道半径6,378km,赤道周长40000km。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答案】17.D
18.B
19.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7.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①天圆地方→④根据太阳和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形状→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8.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选项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符合题意。其余三项不能反映地球的形状,故答案为:B。
19.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很多实例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如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等等,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故答案为:C。
20.【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其长度是4万千米即八万里,A正确;经线是半圆形,其长度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则经线的长度约是2万千米,B错误;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C错误;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21.【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在海边观察由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一个球体。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答案】(1)铅笔头;短
(2)不会
(3)桅杆;船身
(4)地球是一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该实验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
(1)通过实验观察可知, 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铅笔头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
(2)通过实验观察可知,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4) 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1)铅笔头;短;(2)不会;(3)桅杆;船身;(4) 地球是一个球体。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3)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月食时,月面上的地球阴影为圆弧;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的形状。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3.【答案】(1)两极略扁不规则的球体;6371;经线;纬线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①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后来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为经线。
④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为纬线。
故答案为:(1)两极略扁不规则的球体;6371;经线;纬线。 (2)①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②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形状,经纬线的定义,以及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本题可利用经纬线的定义进一步归纳经线和纬线的三个特点,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1)乙
(2)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1)古人由于观察手段落后,因此根据直觉来认识世界,有很大的局限性。
(2)今天,能准确观测地球是个球体的工具地球卫星。
故答案为:(1)乙(2)B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以记忆为主,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四川月考)下列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形状是圆形
B.平均半径约为6378千米
C.地球表面积约为1.5亿平方千米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A错误;
B、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B错误;
C、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亿平方千米,C错误;
D、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麦哲伦环球航行,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2023·海口模拟)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太空会师”。航天员从空间站眺望地球,可以观察到( )
A.地球缓缓地绕着一根轴转动
B.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球体
C.地球表面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D.地球上“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轴是一个假想轴,并不真实存在,A选项错误;
B、地球表面70%的地方被海洋所覆盖,所以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球体,B选项正确;
C、经纬线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县,所以观察不到,C选项错误;
D、“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古代人们对于地球的不正确认识,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其自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不真实存在。
3.(2023八下·凤凰县模拟)能准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浑天说 B.地心说
C.天圆地方说 D.地球的卫星照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包括 天圆地方说、浑天说、 地心说等,都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23·平南模拟) 2020年4月24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枚《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背景为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邮票背景有地球照片,地球的形状是( )
A.赤道略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圆球体
D.圆柱体
5. 下列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
①地表海洋深度②地球平均半径③地球表面积④陆地平均海拔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4.B
5.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4.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5.地球的大小主要通过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表面积和地球的赤道周长等数据表示,地表海洋深度、陆地平均海拔不能体现地球的大小。②③正确,故答案为:D。
6.(2023七下·南山月考)下列说法不能正确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
A.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C.平均半径6 371千米 D.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球最大的周长为赤道的周长,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A选项错误;
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古人的一种错误的宇宙观,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
C、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
D、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先是古人认为天是一个锅盖,地是一个棋盘,所以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2.后来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3.麦哲伦船队环游世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记住:是“麦哲伦船队”环游环游世界并不是“麦哲伦”环游世界,因为麦哲伦在中途被杀了,所以是他的船队环游世界) 4.卫星在太空拍摄的地球样貌和遥感卫星测得的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7.(2023七下·南山月考)下图是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月全食在不同阶段的照片。月全食景象可以反映出( )
A.地球公转的周期 B.地球绕月球自转
C.地球的大小 D.地球的形状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月全食无法反映出,A选项错误;
B、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自转,B选项错误;
C、月全食时无法反映出地球的大小,C选项错误;
D、月全食发生时,月亮走进地球的影子里,变成暗红色,可以看到地球的形状,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月全食:
月全食,天文学术语,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8.(2023七下·南山月考)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简图。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早期人们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的,最早应是③,A选项错误
B、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最后应是②,B选项错误;
C、早期人们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的,最早应是③,C选项错误
D、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一个圆球体,最后人类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的形状:
聊到地球是什么形状,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这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然而对于古代先民来说,地球的形状是个困扰千年的难题。 地理大发现之后,天圆地方的地平说,退出历史舞台。地球是球形,被人们逐渐接受。“两节略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是地球形状的一般描述。但是人类从提出到证明这一点,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9.(2023七下·南山月考)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
B.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地球是一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球并不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A选项错误;
B、地球是一个量级稍扁的不规则球体,B选项错误;
C、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选项错误;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类似于球形的行星,其形状是一个略呈椭球状的球体,即地球呈赤道稍微拱起,极点则稍微扁平的球体。这种椭球形状被称为“地球椭球体”。
地球呈椭球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地球转速和重力差异所造成的离心力:地球自转一周产生的离心力会使赤道部分向外凸出,赤道半径比极半径要大。
2. 岩石等物质的重力分布:地球上各种材料的重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当地球自转时一个区域岩石相对于另一个区域岩石所受拉力的大小与方向是不同的。
(2023七下·南山月考)有一天,住在地球某地的“咸蛋超人”准备遁地穿越地心前去拜访位于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0.“咸蛋超人”此次穿行的距离约为( )
A.4万千米 B.6 371千米 C.8万千米 D.12 742千米
11.两位超人准备进行飞行比赛,他们选择了绕赤道一周作为比赛线路。他们要飞行的距离约是( )
A.400千米 B.40 000千米 C.4 000千米 D.400 000千米
12.他们看到地球污染严重,两人商量给地球做一件“外衣”。他们至少要用多少布料( )
A.5.1亿平方千米 B.4万平方千米
C.6 371立方米 D.5.1平方千米
【答案】10.D
11.B
12.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行星,其半径、直径和表面积如下:
1.地球的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也就是从地球中心到表面的距离。
2. 地球的直径:地球的平均直径为12,742公里,也就是通过地球中心并穿过其两个相对的表面点(即通过地球的两极点和赤道)的距离。
3. 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随着地球年龄的增长和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10.A、4万千米是地球赤道的周长,A选项错误;
B、6371千米是地球的平均半径,B选项错误;
C、地球的直径应为12742千米,C选项错误;
D、地球的直径为12742千米,所以穿越地球的距离为12742千米,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1.ACD、赤道的周长为4万千米,ACD选项错误;
B、赤道的周长为4万千米,所以飞行的距离约是4万千米,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2.BCD、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BCD选项错误;
A、给地球做一件外衣,至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布料,因为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立方米,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3.(2023七下·惠州开学考)今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宇航员从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观察到( )
A.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球体
B.地球表面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C.地球上高大的建筑和公路上飞的车辆
D.地球的地轴和南北两极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这种现象在太空会看到,故A正确。经线和纬线不是真实存在地球表面的,故B错误。在太空不会看到汽车和地球上的建筑物,故C错误。地轴和两极不是真实存在地球表面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14.(2023六上·绥化期末)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正球体 B.不规则球体 C.圆形 D.梨状球体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15.(2022七上·新城期中)某同学用手机中的某软件App,查到了地球的真实照片。说明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所处的阶段是( )
A.天圆地方说阶段 B.观测日食、月食阶段
C.环球航行阶段 D.太空观测地球阶段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的“盖天说”→推测是一个球体(太阳和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卫星照片,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某同学用手机中的某软件App,查到了地球的真实照片,说明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所处的阶段是太空观测地球阶段,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16.(2022七上·绥江期中)下列各地,能感受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是( )
A.赤道 B.北极点 C.南极点 D.北极圈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描述最吻合的是赤道上的点,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即8万里。故答案为:A。
【点评】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赤道半径6,378km,赤道周长40000km。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2022七上·阳信期中) 人类的家园——地球是个球体,这个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完成下面小题
17. 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8. 下列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诗句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9. 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观察到月食时月球表面的阴影是弧形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答案】17.D
18.B
19.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7.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①天圆地方→④根据太阳和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形状→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8.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选项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符合题意。其余三项不能反映地球的形状,故答案为:B。
19.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很多实例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如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等等,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故答案为:C。
20.(2022七上·仪征期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了地球的大小,诗中“八万里”指的是()
A.赤道周长 B.经线长度
C.地球平均半径 D.地球表面积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其长度是4万千米即八万里,A正确;经线是半圆形,其长度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则经线的长度约是2万千米,B错误;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C错误;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21.(2022六上·文登期中)在海边观察有远处驶来的轮船,出现图中①至③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的公转运动 D.海平面上升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在海边观察由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一个球体。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二、综合题
22.(2021七上·昭阳期末)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下图所示):
(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 (填“铅笔头”或“铅笔尾”)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 (填“长”或“短”)。
(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后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
(4)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 。
【答案】(1)铅笔头;短
(2)不会
(3)桅杆;船身
(4)地球是一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该实验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
(1)通过实验观察可知, 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铅笔头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
(2)通过实验观察可知,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4) 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1)铅笔头;短;(2)不会;(3)桅杆;船身;(4) 地球是一个球体。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3)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月食时,月面上的地球阴影为圆弧;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的形状。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3.(2012·南平)学会探索: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在,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上面划分了经线、纬线,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一点的位置。请读下图完成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其平均半径为 千米。图中字母A表示 ;字母B表示 。
(2)请根据图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不必回答。
① ;② 。
【答案】(1)两极略扁不规则的球体;6371;经线;纬线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①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后来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为经线。
④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为纬线。
故答案为:(1)两极略扁不规则的球体;6371;经线;纬线。 (2)①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②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形状,经纬线的定义,以及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本题可利用经纬线的定义进一步归纳经线和纬线的三个特点,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
24.(2016七上·延庆月考)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经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我们对地球的了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下面我们一起回顾这个过程,思考相关的问题。
(1)下面三个对古人的评价,你最为认同的是哪一个,请在后面的方框中画“√”。
(2)今天,能准确观测地球是个球体的工具是 。
【答案】(1)乙
(2)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1)古人由于观察手段落后,因此根据直觉来认识世界,有很大的局限性。
(2)今天,能准确观测地球是个球体的工具地球卫星。
故答案为:(1)乙(2)B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以记忆为主,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