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高一历史导言课
1.为何要学?
考试需要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足够长的历史会给现在提供N多的参考范例)
例:加州州长发言称:加州自掏腰包每月购买两亿口罩给加州和其他需要的西部诸州,像一个国家一样。
Q:假设加州州长不是在骗选票,而是认真的执行了,结果会怎样?
2.学什么?
必修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采用通史框架,
按照历史时序
分为24个专题。
中国史14个
世界史10个
选择性必修课程
模块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模块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模块三
文化交流与传承
选修课程
史学入门
史料研读
合格性考试
高二年级学习
3.怎么学?
初高中历史课程之区别:
高中历史学习要注意:
初中注重史实基础,高中历史注重逻辑思维能力。
课上跟紧我的思路,课后整理笔记。
笔记整理本课的逻辑,而不是书上已经有的话术。
1.角度拓宽:政治、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等。
2.深度增加:前因后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
3.逻辑加强:单元之间、单元与课时之间的联系。
3.怎么学?
课上跟着我的思路思考比记笔记重要。
课后记忆和做题时要动脑思考
课前预习,预习内容形成笔记。
(笔记记你对本课时间线索的梳理。)
笔记记什么:课前预习笔记、课后整理笔记
(课后整理笔记:本课上课时逻辑思路、本课重要事件的知识点提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资治通鉴》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的起源:何以文明
文明就是对野蛮的否定和改造。
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中华文明何时起源的呢?
民国初年,大概在1912—1913年之间,一个重要的交通干道叫川陕大道,从四川到陕西。但是在广汉路段出现了土匪,土匪拦路打劫,使得商人和行人感到生命和财产没有安全。商旅们开始绕道而行,川陕大道就冷落下来。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土匪没有了经济收入。于是各股土匪召开了经济工作联席会议,会议做出了一个决定,组成土匪联盟,分段承包川陕大道广汉段,广汉的土匪分段承包,统一收费,比如背包袱的收一块,如果赶车的可以计价。无论这个行人和商旅从哪个路段进入川陕大道广汉段,那么收了过路费的土匪要开一张收据,凭这张收据,商旅可以在广汉段任何路段上畅行无阻。
其他土匪第一不得重复收费,第二不得改变收费价格,第三必须提供保护。
“他们是野蛮人,对于他们来说,从事掠夺是比从事创造性劳动更体面,而且收入更高的事情。”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中华文明的起源:旧石器时代
星罗棋布,多元其生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周易》
采集渔猎
学会用火
人口有限
食物供给不足
流动居住
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红山文化
距今约5000年
龙山文化
距今约5000年
良渚文化
距今约5000年
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早期
磨制石器带来
更强的征服力
原始农业与畜牧业生产下的稳定食物供给
陶器的发明与使用造就更广的取食范围
人口规模增加
定居成为可能
村寨体系诞生
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早期
材料二
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和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是以打制和琢制为主,但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绝大多数石器已是在打制与琢制的基础上再进行磨制而成。
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陶器,各类陶器的出现和使用,更有利于人们熟食和定居。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大部分已定居在适宜于进行农耕生产的浅山区河岸台地上或丘陵区距河较近的地方,而且形成了众多大小不同的聚落。随着定居生活的出现,开始有了饲养业。饲养业的发展极大程度上补充了人类肉食资料的来源,同时从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农耕业的发展。
——游修龄《中国农业通史·原始农业卷》
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
从游走寻觅到村寨定居
从采集渔猎到种植农业
从供应不足到粮食剩余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之间的区别?
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晚期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延续了几千年,当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后,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方面得以加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转化,子女的男性血缘关系得以确认。这样母权制十分自然的过渡到了父权制。以父权为中心的个体家庭称为氏族的生产力。
——《中国古代史》
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晚期
阶级分化
社会分工
私有制度
贫富差距
△反山墓地MI2号
△良渚古城
△玉琮
早期国家——何以国家
材料三“作为国家的具体表现,同过去相比,具有两个最根本的特征,即:第一,它造成了一种公共权力;第二,它第一次不依亲属集团而依共同居住地区为了公共目的来划分人民。”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四“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恩格斯
公共权力是指凌驾于国民之上的、被社会全体成员公认并普遍尊奉的权力。
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就是打破氏族制度,将居民编入地方行政区。
国家机器及法律、制度、机关、监狱等。
早期国家
原始人群
母系社会
父系社会
洞穴
村社
氏族
部落
部落联盟
家长
族长
酋长
联盟首领
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国家雏形
万邦时代
禅让制
“英雄时代”——军事民主时代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材料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礼记》
材料六“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家天下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公共权力是指凌驾于国民之上的、被社会全体成员公认并普遍尊奉的权力。
禅让制——君主世袭制
国家机器是否成熟?
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就是打破氏族制度,将居民编入地方行政区。
仍是聚族而居,也就是按氏族划分,没有打破血缘关系。
中央设有行政、军事、司法、宗教职官,相对成熟。
夏朝真的存在吗?
二里头遗址的碳14测年限制在前1750年~前1500年。(夏朝中晚期)
发现有宫殿区、居民区、手工业区等。(具备都城特征)
二里头遗址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商
夏
周
商汤灭夏:约公元前1500年
材料七“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
文献记载+考古发掘
多重印证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1.文化代表
安阳殷墟甲骨地窖
金石学家王懿荣
(1845-1900年)
从“龙骨”到“甲骨”
甲骨文:记录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文字,文字内容大多与占卜相关。
出土地:殷墟
《史记》商王世系表
甲骨卜辞
≈
1.文化代表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大邑商
天邑商
内服:“王畿”之地,商王直接控制的中心区域;
外服:商王畿以外的土地,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内外服制——没有脱离血缘关系形成的部族组织。
2.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材料八 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
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
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纣。
——《史记·殷本纪》
3.牧野之战
材料十 “武王征商,为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武王征商簋铭文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材料九 “比干剖心,人无心可活?”
——《封神演义》
分封制
(1)含义:周王出于统治的需要,将一个地方的土地和人民等分给诸侯。
(2)分封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义务: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义务:镇守疆土、捍卫王室、缴纳贡税、朝见述职
(4)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1.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嫡长子
诸子
大宗
小宗
大宗
1.政治制度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血缘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宗法制与分封制将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在一起。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1.政治制度
九鼎八簋
七鼎六簋
五鼎四簋
三鼎二簋
八佾舞
六佾舞
四佾舞
二佾舞
周公制礼作乐深深影响了中国。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直到周公制礼作乐,中国人的视野才更多地由神转向人、转向伦理、转向礼仪……中国从此真正地成为礼仪之邦。
——北京大学教授 杜维明
礼乐制度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周厉王推行“专利政策”引发国人暴动。
专利政策:将原来公有的社会财富资源全部收归王室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不准贵族和平民使用。
周厉王为了压制舆论的不满,实行“监榜”,即发现有异议的人,就杀掉。结果人人自危,不敢议论。
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厉王逃到彘(山西霍州),朝政由召公和周公代管,这个代管称为“共和行政”。国人暴动一事加速了周王朝的衰亡。
2.动乱
国人暴动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此事导致朝政混乱、诸侯叛离。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了犬戎等部族于公元前771年发兵进攻宗周,攻占镐京,周幽王死于骊山下。申侯和诸侯们拥护宜臼为周王,是为周平王。
平王东迁
3.西周灭亡
周厉王死后,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在召公和周公的辅佐之下,整顿内政,并开展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斗争,令西周有了一点起色,史称“宣王中兴”。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继位。周幽王非常宠爱美女褒姒,后来废除了自己的王后和太子(宜臼),立了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4.经济
奴隶制经济
1.农业为主
(1)井田制
(2)工具: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见。
2.手工业为辅
(1)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当时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国家一级文物
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后母戊鼎“
“双虎噬人头”饰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